:::主要內容區

無病毒麻竹筍生產技術之研發應用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趙佳鴻.戴振洋

壹 . 前言

  臺灣供鮮食用竹筍類以麻竹、綠竹和烏殼綠竹等為主,孟宗竹及桂竹則佔少部份。麻竹、綠竹和烏殼綠竹為慈竹屬,其地下莖縱走,聚集一處呈叢生,耐熱力強,適合於高溫多濕地區生育,所以位處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臺灣,非常適合各種竹類的生長,從南到北都可種植生產,中部地區以麻竹筍為主要。臺中市大坑地區長期栽培麻竹筍,然竹株罹患竹類嵌紋病在初期往往不易察覺,農民一旦疏於防範,使用農具如鋤頭、筍刀等器械,將造成竹嵌紋病毒在產地不斷感染擴散,雖然竹株罹病後並不會立即死亡,但生長、發育及竹筍產量將顯著受影響,農民收益也將大幅度減少,依田間調查結果,竹類嵌紋病毒已成為目前麻竹筍生產之重要限制因子。

貳 . 竹嵌紋病毒之特性與田間危害情形

  竹嵌紋病毒是唯一感染竹類作物之病毒病害,此病毒無法經由媒介昆蟲傳播,但可透過機械方式快速傳播,如割過罹病竹筍之採筍刀、栽培管理使用之鋤頭、或經由葉片的摩擦等方式,均會將病毒從罹病株傳到健康株。目前產地農民使用的竹苗是由母莖分株而來,如母莖已被病毒感染,必然也會傳至竹苗,不論新植或重植,而一般農民的竹苗大都是自留或取自鄰近老竹園,因此竹類嵌紋病毒也就長期隨著無性繁殖的竹苗繼續在產地傳播與蔓延。竹嵌紋病毒的病徵為竹葉呈現條型黃綠嵌紋,或新長幼竹有明顯之黃綠嵌紋,或所採收之竹筍橫切面可見黑色或褐色小點(俗稱「臭香筍」),此罹病筍有木質化現象,筍質變劣,粗硬難食(俗稱「筍釘」),完全無商品價值。

  本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臺中場)研究團隊曾於中部大坑、太平及草屯等產區調查麻竹筍罹染竹嵌紋病毒情形,結果顯示,大坑地區罹病率為 25% ,太平及草屯地區罹染竹嵌紋病毒比率為 30% 以上,估計對全臺麻竹筍每年的經濟損失達 1 億 2 千萬元 。

參 . 無病毒麻竹筍生產技術之推動

  為解決大坑地區麻竹罹染竹嵌紋病毒的問題,挽救因受病毒危害而日漸下滑的麻竹筍產業,臺中場組成團隊研究「無病毒麻竹健康種苗生產技術」,目標是研發高專一性的病毒偵測技術,技術內容包括純化竹嵌紋病毒顆粒技術,製備高專一性抗血清;再以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快速檢測田間植株,此技術原理是屬於專一性抗原抗體反應試驗,即利用抗原抗體之間所擁有的專一鍵結特性對樣品檢體進行檢測,配合酵素連結進行呈色反應,而達到快速檢測篩選田間健康麻竹植株;篩選出之無病毒植株做為母本,續以建立無病毒麻竹筍母本圃及無病毒麻竹筍種苗繁殖圃,再結合高壓繁殖技術,生產無病毒麻竹苗。另亦利用研發之竹嵌紋病毒專一性引子對,以反轉錄聚合酶鏈式核酸增幅技術( RT-PCR ),增幅特定專一性竹嵌紋病毒核酸片段,藉以更精確的確認病毒的存在與否。根據田間栽植的結果顯示,種植健康種苗所生產的麻竹筍,其鮮筍產量可增加 20% 以上,已為農友增加每公頃 24 萬元的淨收益,顯見健康無病毒種苗是目前生產高品質麻竹筍的最佳保證。目前臺中場已輔導臺中市農會設置無病毒母本保存園、無病毒麻竹苗繁殖圃及生產苗圃等,並已進入初期量產階段,可提供產地農戶無病毒麻竹筍種苗以更新竹園,建議農友在 2 月上旬至 4 月上旬為麻竹栽植適期,尤以清明前後有春雨的日子最為理想,其成活率可達 90-100% 。

肆 . 結語

  臺中場建議栽培農戶,如發現麻竹罹病時,應及時更新竹株;如無法判斷竹株是否罹病,可逕送改良場鑑定。一旦利用無病毒竹苗更新竹園後,應隨時加強耕作機具的消毒,以避免健康竹株罹染病毒。

  時序進入夏季,餐桌上來盤爽口的涼拌冷筍,或是一盅鮮甜的竹筍排骨湯,都能令人食慾大增。無病毒麻竹種苗所生產的麻竹筍品質優良,外觀呈圓錐狀,肉質細緻,口感極佳,已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此外,國產麻竹筍熱量低,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在強調輕食養生的現代飲食潮流中,無疑是消費者在炎夏裡最好的選擇。

中部地區3個麻竹筍產區罹染竹嵌紋病株數

中部地區 3 個麻竹筍產區罹染竹嵌紋病株數

左:罹病筍俗稱「筍釘」,橫斷面可見黑褐色小點。右:無病毒筍呈圓錐形,肉質細緻,切面晶瑩雪白。

左:罹病筍俗稱「筍釘」,橫斷面可見黑褐色小點。右:無病毒筍呈圓錐形,肉質細緻,切面晶瑩雪白。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6-18:1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