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2012年世界海洋日特展

漁業署 林建男

世界海洋日特展

  為響應聯合國訂定之 6 月 8 日世界海洋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漁業 署)與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於本( 2012 )年 6 月 8 日,假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 11 樓國際會議中心,共同舉辦「世界海洋日」慶祝典禮,並正式對外公布我國「海洋保護區」保護等級分類標誌。

  此外,為 引發國人對海洋相關議題的興趣,漁業署同時 以我國海洋保護區之劃設及漁業資源的管理執法等現況為主軸,積極籌辦「 海洋新視界- 2012 世界海洋日特展 」 , 並洽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提供長榮海事博物館 4 樓特展區隆重推出,展期自本年 6 月 8 日至 9 月 30 日止。

世界海洋日的緣起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約占地球表面積 72% ,是全球生物食物的重要來源,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的統計,以 2008 年為例,漁業相關產業就支撐了全球 8% ,約 5 億 4 千萬人的生計。不僅如此,海洋也穩定了大氣環境,讓地球生命得以存續,除了是地球生命氧氣的重要來源,更吸納全世界約 30%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地調節全球氣候。除此之外,海洋也在旅遊業、礦產業及交通等產業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由於近幾十年來全球人口急速成長所導致的資源需求與科技發展,各國紛紛將開發資源的目標從陸地延伸至海洋,包括沿近海漁業資源、油氣能源,以及深海海床礦產等,在在使得海洋面臨嚴重污染、過度捕撈,以及酸化等諸多危害其生態環境及人類生存與福祉之威脅。

  因此,聯合國為喚起世人對當前海洋所面臨 漁業資源枯竭、氣候變遷影響、海洋環境惡化等諸多問題之關注,遂於 2008 年通過第 63/111 號決議,宣布自 2009 年起,每年的 6 月 8 日為世界海洋日。

從海洋保護區到漁業資源的養護與管理

  儘管國際上對於「海洋保護區」(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之劃設理念各有不同,在參考包括「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生物多樣性公約」( CBD ),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等國際重要組織之定義後,我國將 海洋保護區定義為「平均高潮線往海洋延伸一定範圍內,具有特殊自然景觀、重要文化遺產及永續利用之生態資源等,須由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進行保護管理之區域」,內容涵括自然景觀與文化資產之保護與保存,以及生態資源之永續利用等面向。

  漁業署本次籌辦的特展內容,主要重點之一即為海洋保護區的現況與未來願景,展示內容包括海洋保護區的功能、國際上推動海洋保護區的概況、我國周邊海域各大保護區的劃設現況,以及我國海洋保護區的保護等級分類系統與標誌。而 目前我國的海洋保護區,主要是依據漁業法、國家公園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文化資產保存法及發展觀光條例等相關法規所劃設,相關海域的保護強度各有不同,從最寬鬆的「多功能使用」與保護強度較強的「禁止採捕」,一直到最嚴格的「禁止進入或影響」,面積合計約 30,035 平方公里,占我國領海面積 65,076 平方公里之 46.15% 。

  此外,為了讓國人能進一步瞭解政府在養護管理漁業資源的相關重要成果,這次的特展除了特地呈現我國在沿近海漁業、遠洋漁業之管理現況,以及臺灣相關漁業與國際接軌的成果,也針對目前國際間十分受到關注的鯊魚資源永續利用、鯨鯊(豆腐鯊)之養護與研究、鯨豚擱淺救援、海域執法與海事教育,以及我國海洋政策等相關成果,提供深入淺出的介紹。而為了讓國人體會海洋保護區多元利用的另一面向,特展除了介紹在臺灣周遭水域所發現的海洋新物種,也同時展示海洋生態旅遊與海洋文化藝術,透過對於海洋生物資源的不同利用方式,豐富人類的生活。

保護海洋,永續漁業

  臺灣四面環海,海洋生態與資源豐富多樣,我國土地面積只占全球陸地面積萬分之三不到,但海洋生物種類卻高達全球物種的十分之ㄧ,海洋生物多樣性可見一斑。此外,優良的海洋地理條件與多樣性生態環境,也造就了臺灣多元的漁業經營型態。

  我國身為海洋國家,不僅是海洋資源的利用者,同時也應該是海洋資源的守護者,而 海洋與海洋資源的維護及永續利用,無可諱言的,政府當然扮演重要的管理角色,然而只有全民充分瞭解海洋對地球生命的重要性,支持政府的相關施政措施,並將相關法令規定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將管理與保護海洋環境與資源的效能發揮到極致,讓下一代子孫還能繼續享受海洋所帶來的恩澤。

01 我國遠洋漁業漁船及巡護船模型

01 我國遠洋漁業漁船及巡護船模型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7-16: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