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檜意森活村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執行成果

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鄭鈞謄

一 . 緣起

  阿里山是揚名國際的觀光旅遊景點,日治時期與太平山、八仙山並稱臺灣三大林場。因應阿里山林場檜木資源而闢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起點就在嘉義市,阿里山木材買賣的集散地也在嘉義市,木材為嘉義市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更因此列為臺灣四大都市之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林業政策的轉變,阿里山林場不再伐木,遺留下近百年歷史的北門驛、營林俱樂部、森林火車修理工廠、林場辦公室及宿舍、製材廠、動力室 … 等,見證了嘉義林業發展的興衰,隨著時間的推移,林業文化軌跡更顯烙印於林場人腦海裡,進而散發出濃濃懷舊的林業歷史味道,現在更成為珍貴的林業文化資產。

  阿里山森林鐵路於 1914 年通車後,製材業進入起飛年代,當時的營林機關建築群的規模日漸擴大,包括營林辦公廳舍、營林俱樂部、製材所、東南亞第一座火力發電建築物逐一完工。完整的建構出林業體系,使得嘉義成為當時著名的木材集散地,同時引進來自外地的木材商,附屬的商業行為有旅館業、餐飲業等隨之興起,帶動市街的繁榮,當時的嘉義被稱為「木材都市」,現今的林森路即為當時的「木材街」,而在林森路周邊的林務機關群區域則被稱為「檜町」。

  當年的林務機關因木材產業興盛,生產、生活機能十分完備,包含:行政-營林局事務所,即現今林務局嘉義林管處辦公廳舍;運輸-阿里山森林鐵路;生產-嘉義製材廠、動力室;居住-營林機關附屬宿舍建築群;休閒娛樂-營林俱樂部等各項功能,林業村已儼然成形。

二 . 建築群之歷史脈絡

  營林機關附屬宿舍建築群於現今保存最完整範圍,即屬阿里山森林鐵路北門驛西南側及嘉義市北門街、共和路一帶歷史建築區。基地面積 3.45 公頃,包括 2 棟水泥磚造建物及 27 棟木構造歷史建築,嘉義市政府於 94 年 10 月 26 日將上述建築群登錄為市定古蹟及歷史建築,其理由臚列如下:

(一)本區木構造日式建築為日治時期所建官舍,年代已久,且光復初期所建宿舍亦具時代背景價值。

(二)林業為嘉義產業最具代表性者,林業宿舍群見證該產業文化及嘉義城鄉發展史的歷史意義。

(三)林管處官舍群種類多樣而完整,鄰近文化園區、市定古蹟北門驛及營林俱樂部,可作整體規劃保存,發展契機宏遠。

(四)林管處保存意願高,活化再利用的可能性高。

  全區 27 棟歷式建築群,經以現有建物空間格局分析日式建築之樣式發現,本區共有 4 種建築樣式,分別為一戶建、雙拼二戶建、四戶建及連棟建,面積介於 13-30 坪 之間,其中有2 棟一戶建為當時臺灣總督府營林區嘉義出張所所長及副所長官舍,最具歷史意義。另外以雙拼二戶建為最多計有 17 棟,推測為當時眷屬宿舍,其餘為獨身官舍的四戶建及連棟建,顯見當時官舍即依官階高低及眷屬人口數作為配給宿舍之依據。值得一提的是,本區尚存有 1 棟澡堂及招待所,顯見日治時期興建宿舍時即有聚落形態的規劃考量。另根據目前由建物遺留的訊息(如棟札:書寫建物完工年代日期、木柱烙印文字,如臺灣總督府營林所)及使用工法、材料推測興建年代,為西元 1914 年以前至 1943 年之間,分成 3-4 批興建,其歷史脈絡清晰可見。

三 . 發展目標

  嘉義林區管理處(以下簡稱本處)於 96 年起委由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進行全區整體規劃,經行政院列為 「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之一, 98 年 2 月 26 日 經立法院審議通過。另「檜意森活村計畫」亦為嘉義市重要的都市更新計畫[1] ,也是愛臺 12 項建設計畫,並配合「嘉義火車站附近地區都市更新」案中 4 個子計畫之一,以林業為核心價值之經營主體,延續保存林業文化史蹟、維護珍貴歷史資產,期能打造嘉義市成為「雲嘉南藝文休憩中心」,並能呈現早期阿里山林場風華,創造藝文城市新風貌。

  檜意森活村整體規劃係以現有歷史建築群整修、活化、再利用為主要目標,以都市更新架構規劃,結合周邊未來建設,創造嘉義市林業歷史文化新紀元,全區發展目標定位為:

(一)傳承舊有都市紋理,歷史建築整修、活化、再利用,營造嘉義市區歷史風貌,以豐富都市景觀,塑造特色文化園區。

(二)結合歷史建築群周邊行人空間,街角廣場與綠帶等公共開放空間,進行整體規劃設計。

(三)進行林業文化多元發展經營模式,促進休憩、文化與生活消費之結合,成為中南部地區人文歷史觀光休閒重點區域。

(四)串連周邊發展與帶動活動軸帶之重要據點,打造都市優質休閒軸帶,塑造史蹟文化活化利用的觀光景點。

四 . 執行及整修過程

(一)原有住戶搬遷

  為加速整區原有住戶 107 戶騰空,本計劃即比照「中央各級機關學校國有眷舍處理方案」請領一次搬遷補助費標準辦理,歷經辦理住戶說明會、資格審查、搬遷費請領及房舍點交等作業程序。其中不符合請領搬遷費之住戶,本處以和緩漸進,多向溝通等方式予以住戶曉以大義促其搬遷,惟亦有少數住戶未配合,最後仍需依循司法途徑令其搬遷,於 98 年 10 月底完成所有住戶搬遷。

(二)歷史建築物整修工程

  因瞭解檜意森活村歷史建築群對於嘉義林業發展於歷史上的重要性,於整修過程中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及「古蹟修復再利用辦法」規定辦理,並經文化主管機關嘉義市政府審核通過,於各棟歷史建築修復期間設置適當之保護措施及工地安全防護工法,確保修復過程之安全性,避免各棟木構造建築於整修期間遭遇強風暴雨及地震的破壞,以確保維護古蹟整修之品質。

  因全區有 5 條巷弄穿越其中,為使工區完整性、日後維護管理方便性及避免影響交通運行,全區分成 4 個工區進行整修,分別為農業精品區、綜合行政區、木材藝術區第 1 期及第 2 期,建物整修工程陸續於 98 年底至 99 年中動工整修,並由專案管理廠商研擬各項修復工法的一致性,期全區能有整體性的景觀氛圍。在修復過程中有賴於上級機關的工程查核及督導,使工程施工品質及進度能依原有設計內容及期程進行。

(三)施工過程紀錄

  建物整修過程的紀錄,可作為未來再次的修復參考依據,亦可提供古蹟建築修復之教育活教材,為此,本處辦理檜意森活村整修紀錄片拍攝工作,將全區修復的前、中、後及重要工法以影像紀錄方式完整的留存,作為過去遺跡的回憶、現在進行式的紀錄及未來修復的參考依據。在人文記錄方面,進行原有住戶的訪談及老舊照片的搜集,藉由年老林務人員的回憶,拼湊出當年林務人員下班後於宿舍生活的點滴趣事。

(四)重要建築文物發現及保存

  在建物整修解體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珍貴的建築文物及資訊,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棟札」,全區 於日式建築物屋頂樑柱發現 4 塊棟札,其上記載建物當時起造之重要建築訊息,此一珍貴建築文物重現,有助於還原檜村建築時點,考證臺灣林業發展史跡。另外,樑柱木材上亦有烙印「臺灣總督府營林局」的字樣及當時木材商的店家標誌。本處己搜集保存發現的建築文物,俾日後全區整修完成後,作為修復過程紀錄的實體展示。

五 . 初期執行成果

  農業精品區基地面積 0.4 公頃,包括 2 棟歷史建築,新建 1 棟農業精品展售館及 1 棟公共廁所,歷經 1 年的整修及新建,於 99 年底完工,復於 100 年 5 月 27 日正式落成啟用,並與 中華郵政博物館、嘉義郵局 辦理鐵路、步道、保育、郵票展, 將珍貴的自然、森林、鐵路等郵票於精品館內展出。另於歷史建築內展出林務局百年步道及保育成果展,並固定於每週六上午 10-11 時推出「嘉林故事屋」說故事活動,已吸引嘉義地區固定人群前往,席地而坐聆聽森林保育故事。布展期間長達 5 個月,參觀人數達到 7 萬餘人次,儼然已成為嘉義市地區新亮點。

  另外,農業精品區新建館獲評定為黃金級綠建築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00 年度建築類優良農建工程獎,該區亦榮獲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 101 年度建築園冶獎,給予本處於工程執行上之實質鼓勵。

  今年 2 月及 7 月綜合行政區及木材藝術區第一期已陸續完成,木材藝術區第二期工程預計於 10 月底完成,最後的全區圍牆景觀工程預計於明年初完成,屆時全區新風貌將完整呈現。

六 . 修復、活化、再利用

  檜意森活村的整體規劃是一舊建築群的活化再利用歷程,除了彰顯建築物本身的林業文化歷史價值外,亦期待能將地方文化創意的產業引進此區,讓歷史、休閒、教育、文化、創意等結合在一起,成為廣納各項珍貴資產的地方特色園區。全區預計於今年( 101 )底修復完成,未來期望以委外招商方式,引進民間文化創意及商業機能產業進駐,並與嘉義縣、市周邊遊憩資源結合,建構雲嘉南地區旅遊網絡,提供多元多樣的遊憩資源。

  檜意森活村是都市更新的起「點」,林務局嘉義林管處希望能透過此區的改變,擴展到其他周邊地區,帶動雲嘉南地區產業活化,以林業文化為背景,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及特殊節慶活動,打造嘉義新風貌,成為真正的在地特色園區,創造林業文化新紀元,以營造出「北傳藝、南檜藝」的口號。

歷史建築棟札安置於屋架上之現況,並書寫載當時祭祀之神祇名稱、出張所所長等訊息

歷史建築棟札安置於屋架上之現況,並書寫載當時祭祀之神祇名稱、出張所所長等訊息

檜意森活村營造庭園景觀氛圍現場照片

檜意森活村營造庭園景觀氛圍現場照片

歷史建築物整修,營造日式庭園氛園

歷史建築物整修,營造日式庭園氛園

 

註 [1] 嘉義市都市更新 4 項計畫包括:阿里山林業村、檜意森活村、北門車站 BOT 、林業文化公園等 4 項計畫。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9-17: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