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全國湧泉濕地生態資源調查初步成果

林務局 陳至瑩.林華慶.張弘毅.管立豪.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助理研究員 邱郁文
高雄師範大學 生物科技系教授 梁世雄

一 . 前言

  湧泉是水源自然的從地底流出至地表,也就是含水層裸露於地面層之處,地下水滲漏到地表而形成湧泉,是非常寶貴的水資源。因為臺灣許多中低海拔水域遭受人為開發,棲息在其中淡水生物面臨生存威脅壓力。湧泉乾淨的水源因能隨時注入濕地,提供乾淨的水源供給生物生存,成為淡水域生物多樣性最後的方舟。

  為瞭解臺灣湧泉濕地之現況,林務局委託專業團隊針對全國湧泉濕地進行水生動物、水生及水域周邊優勢植物、水質、土地利用及人為利用類型等進行調查,藉由調查結果確立湧泉濕地生態系資料庫,以提供日後湧泉濕地保育管理及復育之建議。

二 . 湧泉濕地分布及土地利用類型

  經初步調查可發現湧泉常出現在順向坡斷層線、火山碎屑岩和安山岩層疊的山腳下,或是溪水於沖積扇形成伏流而至末端才湧出。本研究中 44 處湧泉濕地,大多分布於全臺各大平原地區,並不單局限於某些區域。依其土地利用的程度可分為「無或低度利用」、「低度利用」、「中度利用」、「高度利用」及「完全利用」等五種類型,如下簡述其內容:

(一)無或低度利用型湧泉

  此類型湧泉周邊環境較為自然,乾淨的水源及未受破壞的棲地提供許多生物生存,是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例如:臺北陽明山湧泉及野銀永興農場等 6 處。

(二)低度利用型湧泉

  低度利用型湧泉雖接近人類生活圈,但亦具有一定的自然度,故較受人關注與保護,但也因此常面臨開發利用的壓力,例如屏東五溝水湧泉及花蓮馬太鞍湧泉等 10 處。

(三)中度利用型湧泉

  中度利用型湧泉多已成為遊憩景點,其交通方便且人為活動頻繁,目前除了人工化設施興建破壞其自然度外,也常有人放養外來種生物供休憩垂釣之用,例如高雄美濃柳樹塘及臺東琵琶湖等 7 處。

(四)高度利用型湧泉

  高度利用型湧泉與人類屯墾及農作灌溉開發有相當大的關聯性,目前許多湧泉仍被在地居民作為生活洗滌、泡湯、游泳及灌溉之用,作為農業灌溉用的湧泉提供了水田生態系較佳的水質,營造出不同的棲息環境,例如:臺中東勢洗衣坑、新竹北埔冷泉及宜蘭阿蘭城游泳池等 13 處。

(五)完全利用型湧泉

  此類型湧泉現況多為無水源、封井、或完全改變地貌,因人為活動或是自然現象改變了水脈,導致水源短缺。例如屏東建功社區及宜蘭蘇澳冷泉公園等 8 處。

三 . 湧泉生物多樣性

  經調查全國 44 處湧泉後,在魚類資源部分共發現有 14 科 46 種, 29 種為臺灣原生魚類,其中 9 種是僅分布於臺灣的特有種,分別為臺灣石 、臺灣鬚鱲、臺灣梅氏鯿、臺灣鏟頷魚、粗首鱲、明潭吻鰕虎、大吻鰕虎、蘭嶼吻鰕虎及短吻褐斑吻鰕虎。其中臺灣梅氏鯿更是保育類魚類。

  此外針對湧泉底棲生物進行調查,發現了 20 科 46 種的底棲生物,其中 38 種為臺灣原生種,包含了一般較少見的物種如壁蜑螺、結節蜷、圓口扁蜷、臺灣類扁蜷、寬掌沼蝦、典型米蝦及赤崁新米蝦,還有 9 種皆為甲殼類的特有種。水生昆蟲部分共發現 9 目 32 科,其在水域食物網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是許多魚類的食物來源。

  生活在湧泉周邊或其中的植物計有 52 科 97 種,當中 70 種為臺灣原生種,於本研究中更紀錄到屏東石龍尾、長柄石龍尾、多孔茨藻、探芹草及聚花草等稀有植物之蹤跡。

四 . 結語

  各處湧泉因多種不同原因而導致生物多樣性及棲地狀況不同,故除了生物資源調查外,亦依據每處湧泉濕地對於土地利用的程度結合環境與原生物種數級分,綜合評估每個湧泉的利用現況;發現目前許多湧泉因水源水量變化、水質污染問題、觀光遊憩壓力、土地利用改變、水圳水泥化整治,已導致湧泉棲地消失或水源枯竭(如北埔冷泉、鹿峰洗衣坑)。

  建立在地保育力量,維護湧泉自然資源是目前需努力的方向。以新竹二重埔、高雄美濃、屏東五溝水及龍泉社區、宜蘭無尾港、花蓮共和村及馬太鞍、臺東玉龍泉等處為例,因該地區擁有良好生態條件及活躍的在地社團組織,若能夠透過加強輔導社區進行資源調查及自我維護管理等方式,將使得濕地系統得以結合在地的保育力量,共同守護湧泉豐富的生態樣貌以及潔淨的水資源,使之成為社區保育的一項重點。

湧泉濕地形成示意圖(林務局)

湧泉濕地形成示意圖(林務局)

五溝水屏東五溝水湧泉(林務局)

五溝水屏東五溝水湧泉(林務局)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9-18: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