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企劃處 林文傑(退休之專員)
國際處 李蓮生編輯

1. 中國大陸 2011 年度糧食自給率為 91%

  中國大陸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公布 2011 年度( 2011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中國大陸糧食自給率為 91% ,比其所訂定的糧食自給率目標 95% ,減少 4% ,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中國大陸糧食自給率的計算方式是將其國內所生產的稻米及小麥等穀物、黃豆等豆類、馬鈴薯及地瓜等薯類主要農產品,依一定的熱能計算比例予以換算後,計算出其國內供給量占其需求量的百分比而得。

(二)自 2003 年起中國大陸的糧食生產呈現連年增加趨勢,至 2011 年達 5.7 億公噸,比 2003 年約增加 30% 。然因近年來天災損害率偏高(以 2011 年為例,中國大陸因氣候異常的糧食災害損失量約 500 億公斤)、國民所得提高導致對於較高價位農產品需求殷切、食用油脂供給量嚴重不足(以 2011 年為例,中國植物性油脂的需求量為 2,600 萬公噸,但其國內的供給量只有 1,000 萬公噸)等因素影響,致使中國大陸 2011 年度的糧食自給率只有 91% ,比第 12 期 5 年計畫( 2011 至 2015 年)所訂定的糧食自給率應維持在 95% 以上的政策目標少 4% 。換句話說, 2011 年中國大陸約有 11,700 萬人(約臺灣人口數的 5 倍)所需的糧食需要自國外進口。

(三)處於近年來中國大陸農業生產連年豐收,但仍然無法順利達到糧食自給率維持 95% 以上的政策目標,以及全球性氣候異常常態化,致使國際農產品因減產而使價格持續攀高的壓力下,未來中國大陸將以「無農不穩,無糧則亂」(註:毛澤東入主北京時所下的第一道政令)的政策為主軸,努力執行「米袋子工程」及「菜籃子工程」(註:依中國相關法規及政策規定,省長及省書記必需確實負責該省境內主糧產銷調配的米袋子工程,地級市的市長及書記必需確實負責該地級市境內魚肉蔬果等副食品調配的菜籃子工程。)相關事宜。

2. 近十年來中國大陸稉米產量增加 40%

  由日本的證券研究單位研析資料得知, 2011 年中國大陸 稉 米產量為 6,475 萬公噸,比十年前的 3,340 萬公噸增加 40% ,其相關訊息要點如下:

(一) 2011 年中國大陸稉米及秈米產量分別為 6,475 萬公噸及 1 億 3,613 萬公噸,分別占該年中國稻米產量( 2 億 78 萬公噸)的 32.2% 及 67.8% 。如果與十年前的資料比較,發現 2011 年中國大陸稉米的產量比 2001 年的 3,340 萬公噸增加了 40% 。

(二)中國大陸稉米產量呈現快速成長的主因是,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後,其國民所得呈現逐年快速成長的趨勢,致使具有黏軟性較高、食用時口感較佳,但平均售價較高的稉米的需求量亦呈現增加趨勢。

3. 仔豬吃以飼料米為主的飼料可以減少下痢發生機率

  由日本新瀉大學及新瀉縣立農業綜合研究所畜產研究中心的實驗結果得知,仔豬吃以飼料米為主的飼料,可以減少下痢發生的機率,且可以提高仔豬的飼料換肉率,其相關訊息要點如下:

(一)在一般情況下,仔豬在離乳後六週齡的體重約為 20 至 30 公斤,是開始進入前半段的體重快速成長期。但因此階段的仔豬正逢離乳,改吃以玉米為飼料的重要階段,所以容易發生仔豬下痢等問題,對於仔豬的成長、健康管理及其飼料換肉率等產生欠佳狀況,造成養豬產業相當的困擾。

(二)新瀉縣立農業綜合研究所畜產研究中心將出生 25 日的 39 隻仔豬予以離乳,並將此些離孔仔豬分成對照組( 20 隻)及實驗組( 19 隻)進行實驗。前者以含有 50% 玉米的傳統飼料為主,後者以含有 50% 的飼料用米取代飼料用玉米的方式進行飼養;經過 21 日的飼養觀察及分析,發現:( 1 )對照仔豬下痢發生率高達 27.8% ,實驗則減為 16.8% 。形成此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以飼料米取代玉米時,可促進仔豬的小腸中之消化酵素的活性化。( 2 )如何調配出最適合豬在每一成長階段使用的飼料米飼料,將成為下一階段研究重點。

(三)新瀉大學所進行的實驗與新瀉縣立農業綜合研究所畜產研究中心所做的實驗類似,將離乳仔豬分成對照組(以含有 50% 飼料用玉米為主的傳統飼料組)及實驗組(以含有 50% 飼料用米取代飼料用玉米的實驗飼料組)進行 2 週的實驗,所得到的主要結果為:( 1 )實驗組的仔豬每日每隻飼料攝取量平均為 546 公克,其體重每隻每日的平均增加量為 486 公克;對照組仔豬每日每隻飼料攝取量平均為 490 公克,其體重每隻每日的平均增加量為 404 公克;換言之,實驗組的飼料換肉率比對照組的情況好些。( 2 )未來仍將繼續進行各種家禽及家畜使用飼料米相關的各種實驗,其中以與各種常見病變間之關連性、如何提升飼料換肉率、比較並且提高肉品品質相關事宜等,為實驗工作重點。

(四)處於日本目前所推動的農業政策中,有關提高日本產飼料的產量、提高飼料米利用的比率等,均列屬日本農政施政重點的情況下,豬吃飼料米可獲得許多優點的實驗結果,大幅度提升日本當局積極推展飼料米產量及其利用的意願,尤其在積極研發適合在日本栽培的超過收飼料用稻米的協助下,未來日本將出現許多以飼料用稻米為主要配方的各種家禽與家畜用飼料,不但可以達到提高日本糧食自給率的政策目標,也可達到降低水田棄耕所占的比例等政策目的。

4. 美國主張美澳 TPP 談判時不需要將砂糖列入談判議題

  由日本農業新聞資料得知,目前美國與澳洲處於 TPP (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的過程中,美方代強烈表示美國不願意且不會將美國砂糖相關事宜列入談判議題,其相關訊息要點如下:

(一)最近美國商業部官員在美國國內進行政策宣導時,再三強調:美國的砂糖產業是美國農業法案中,受到美國國內保護的產業;因此美國政府同意美國砂糖業者的請願,在與澳洲進行 TPP 談判時,不會將砂糖相關事宜列入談判的議題。

(二)美國在進行 TPP 協定有關的談判過程中,對於參與或打算參與談判的對象國,以極為強烈的態度要求 TPP 應採取「以全面開放市場貿易自由化及加強智慧財產保護,為 TPP 協定的主要立場」。換言之,如果與(一)所述情節予以對照,則可凸顯美國在 TPP 協定中,呈現「只許官家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惡習。

(三)日本雖然有部分人士主張日本應積極參與 TPP 談判,但就日本農業界來說,如果日本成為 TPP 會員國,則將使日本面臨「第二次黑船事件」(註:日本幕府時代末期,美國商船進入日本港口要求通商,進而引發日本門戶開放事件,日本史上稱為黑船事件。)的羞辱。

5. 格陵蘭 97% 冰原融解 恐造成海平面上升 7 公尺

  格陵蘭冰原近日被發現融解大半,僅剩一點點冰原,讓科學家憂心,海平面會因此大幅上升。加上日前的冰裂現象,科學家驚覺,全球暖化的現象比他們想像的還嚴重許多。

  瑞典科學家提供幾張格陵蘭過去的照片,說明格陵蘭東北方在 1985 至 1993 年間的變化。另一個衝擊影像則發生在 2005 至 2010 年間,格陵蘭冰原的確在融解當中。這些狀況初步認為是因全球暖化,而這些融解的冰原,足以將海平面拉高 7 公尺。

  科普作家 Kurt Kjaer 指出,現在是一個重新審視是什麼原因造成及加速冰原融解的重要時刻。他注意到,冰原在融解後便很難恢復原狀。我們應讓這件事停止。 1980 年開始便有冰原融化相關的討論,但到了近年才發現是與氣候有關。 NASA 表示, 2012 年 7 月格陵蘭出現罕見的溫暖氣候,使冰原大量融化,而這個狀況, 150 年只會發生一次。 Kjaer 認為,目前海平面每 100 年上升 0.3 公分至 30 公分,海平面上升是各國都應重視的議題。他以超過 16 萬張格陵蘭冰原照片,說明 1940 年開始,冰原融解狀況便存在。

  從格陵蘭在 7 月 16 日發生的「冰裂」,使一個面積超過曼哈頓 2 倍的冰山,脫離格陵蘭島上最大的冰川開始,到現在的格陵蘭冰原大面積融解,顯示氣候暖化速度加劇。英國大氣學家重申,由燃燒石化燃料造成的溫室氣體,恐加劇洪水、乾旱、與海平面上升等狀況。


6. 美研究指出 地表下生物數量驚人疑超越地表

  最近科學家們宣稱地球上有將近 3 分之 1 的生物生活在巖石和沉積物中,且數量可能遠超過生活在地表上動物和植物的數量總和,地表下似乎比人類所想的還熱鬧。

  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微生物學家詹姆斯 ‧ 霍頓( James Holden )和研究團隊發現,炙熱的海底火山裂縫中,會排放出甲烷物質等微生物族群,霍頓說:「已有證據顯示在地球的地表之下,存在著數量驚人的生物量。」

  科學家們對深層巖石中的微生物十分感興趣,霍頓指出,溫暖海水所帶來豐富的養分和能量,正是這些微生物所需。此外,這項研究涉及過程中所排放的碳氫化合物和細菌種類,或許對瞭解地球上天然氣來源有所啟發。

7. 美乾旱 專家憂心發生愈頻繁

  美國 2012 年熱浪一波接一波,不僅作物減產,連河裡的鱘魚也翻白肚熱死,美國專家指出,若氣候異常持續,未來溫度飆高與乾旱發生的機率會愈來愈多。

  美國乾旱已造成國際糧價大漲,美國農業部官員在 2012 年 8 月第 2 週公布預測,整體玉米作物產量將比去年下降 16% 。

  根據美國乾旱監測資料顯示,美國本土 2012 年 8 月初有 62% 處在中度到異常乾旱狀態。由於美國 2012 年高溫,讓這個夏天每個人都在找水。美國密西西比河流量已經是 40 年來最低,飆高的溫度嚴重影響水源供應。印第安納州一名農場業者指出,對於乾旱造成玉米作物損害,已經做好處理,但這一場乾旱讓井水都乾枯,家裡洗衣機因水龍頭一滴水都沒有而發出聲響,必須另外找水源,鑽井工人最近的時間都已被預訂。

  溫度的確慢慢上升,自 1895 年美國本土有紀錄以來, 7 月平均溫度是華氏 72.1 度(約攝氏 22.3 度),如果溫度緩慢上升,每個世紀約上升華氏 1.24 度,但今年以來美國平均溫度已經飆升到華氏 77.6 度,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OAA )認為,這個數據甚至已經高於長期趨勢。一名 NOAA 科學家認為,溫度持續上升與乾旱擴大,這與氣候變遷下可以預期的結果一致,如果趨勢不變,未來發生像今年乾旱的狀況機率會變得更高。科學家說,熱與乾旱兩者互相影響,也讓情況更加惡化,當地面是溼的,水吸收太陽的熱能後蒸發,但當乾旱時,地面是乾的,地表只能不斷升溫。

  美國全球變遷研究計畫預測,未來北極地區與地球各大陸地中部溫度升高幅度將會最大。


8. 保護海洋 聯合國提新倡議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2012 年 8 月 13 日宣布「海洋契約」新倡議,旨在保護海洋不受汙染和過度漁獵以阻止海平面持續上升,威脅全球數億人的生命。

  潘基文表示,「海洋契約」( Oceans Compact )倡議勾勒重要願景,讓聯合國更有效處理世界海洋的「危險狀態」。並希望 2012 年 11 月在杜哈的聯合國會議上能訂出具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對抗「難以控制的氣候變遷」。

  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簽訂 30 週年慶祝會上,潘基文進一步指出,我們的海洋溫度在上升,範圍也在擴大;海平面升高恐會重劃地球的樣貌,而世界上最脆弱的數億人將會被犧牲。

  但潘基文也說行動可從現在開始。潘基文指出汙染、過度捕魚和全球暖化對海洋造成「嚴重威脅」。海洋契約希望「改善海洋的健康」並「透過高階顧問團監督的行動計畫加強管理海洋」。其他目標包括保護人類免於各種災害,例如海洋環境惡化、海嘯等天然危害、過度捕撈和陸地海洋活動造成的汙染。

  海洋契約呼籲多數受海平面升高威脅的國家發展計畫減少威脅,也要易受災區域建設海嘯警報系統。所有國家在 2025 年以前都應訂立全國減少營養鹽、海洋垃圾和廢水減量目標。而至少 10% 的海岸和海洋水域在 2020 年以前都應受到保育。

9. 俄羅斯農業部預測今年糧食產量可達 7,500 萬噸

  俄羅斯農業部長尼古拉‧費奧多羅夫 2012 年 8 月 23 日表示, 2012 農業年度俄羅斯的糧食產量預計可達 7,500 萬噸,與農業部之前 7,500 萬至 8,000 萬噸的預期下限相符。

  尼古拉部長說明,一開始預測糧食產量可達 9,400 萬噸,與去年持平。但最近下修到 7,500 萬至 8,000 萬噸的預測結果,惟從目前情形看來, 8,000 萬噸恐亦無法達成,預計最終產量將接近 7,500 萬噸。他表示,此一結果不會令農業部感到不安,因為在異常乾旱的 2010 年,俄羅斯的糧食產量為 6,000 萬噸,除了 2012 年預期的 7,500 萬噸,還有 1,700 萬噸的跨年度糧食儲備,而且乾旱預備基金中還有 500 萬噸糧食。他強調,農業部堅決反對對糧食出口實行限制措施,因為這將對國際市場和俄羅斯國內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10. 泰國普吉島傳統農業 面臨生存威脅

  泰國普吉島傳統農業面臨土地開發威脅,當地家畜業擔心傳統生產方式可能迫於開發商壓力而消失。

  普吉島是泰國知名的旅遊勝地,越來越多土地被開發成休閒渡假村或旅遊相關產業,面臨開發商與住戶的衝突,部分農民把土地賣給開發商,有些乾脆退出經營。 2011 年就有新住戶抱怨農民的養雞場太臭,讓農民決定退出這個產業。

  普吉島詩麗頌通( Srisoonthorn )有房地產商就因附近農場太臭提出申訴。在詩麗頌通區經營家畜場 30 多年的農民塔維潘( Thaweepan )說,從他兒時以來,這就是當地居民生活的傳統方式。而現在,他目睹普吉島許多開發案席捲鄉下多處農場,農民必須調適自己以適應土地開發的擴張,對他們來說似乎不太公平。多數家畜場依法有權在綠色區域經營,但土地使用法規也准許房地開發商在綠色區域經營,卻因為家畜場氣味、雜亂景觀與廢棄物,使雙方發生衝突。農民迫於無奈必須調整經營方法,但也向開發商強調無權把農民趕出農地。

11. 美國表示 加州 2012 年 4 月狂牛症為獨立個案

  美國農業部 2012 年 8 月 3 日公布 2012 年 4 月在加州發現的第 4 起本土狂牛症病例的最終調查報告,確認這頭罹患狂牛症的荷斯登乳牛屬於單一獨立個案,並未危及美國食物供應。

  美國農業部指出,加州中部 2012 年 4 月有一頭 10 歲 7 個月大的母牛罹患非典型「牛腦海綿狀病變」( BSE );經過去數月調查該罹病母牛的行動、子嗣與牛群的飼料後,沒有發現其他感染狂牛症的案例,證實本案例屬單一獨立個案。美國農業部首席獸醫長克里福得說,調查結果證實,美國食物供應並未身陷險境。該部進一步指出,罹患狂牛症的乳牛在被撲殺前已無法站立,牠唯一的子嗣也被施以安樂死,但檢驗結果呈陰性,並未感染 BSE ;至於供應飼料的 12 家工廠,一家現已歇業,另外 11 家皆符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與加州食品農業部的相關規定。農業部經過基礎調查、化製設施、動物農場與飼料廠等調查認定,這起美國本土狂牛症病例並未流入食物鏈,對人體健康無虞。

  部分科學家深信,牛隻會因為偶發的隨機突變而罹患非典型 BSE ;這頭罹病母牛是美國農業部每年針對 3,500 萬頭屠殺的牛隻中,抽檢約 4 萬頭檢驗是否罹患有這種致命的腦部疾病時發現,為美國自 2003 年首度發現狂牛症以來的第 4 起本土病例。

12. 美農業部:玉米產量恐創 6 年新低

  美國農業部 2012 年 8 月 11 日表示,美國半世紀來最嚴重的大旱將使得美國 2012 年的玉米產量跌到 6 年來最低水準。在這份最新預測報告,農業部將玉米產量的預估大減 17% ,高於市場先前的預測。受此影響,黃小玉價格當日應聲上漲。

  農業部在每月例行性的世界農業供需預估報告中表示, 2012 年美國的玉米產量將比 2011 年減少 13% ,為 107.79 億英斗,比 7 月預估的 129.7 億英斗銳減 17% ,將成為 2006 年來最低水準。同時,黃豆產量將比去年減少 12% ,為 26.92 億英斗,遠低於市場平均預估 27.86 億英斗以及農業部 2012 年 7 月預估的 30.5 億英斗,跌幅為 11.7% 。該部表示,美國 2012 年 7 月創下高溫紀錄,造成玉米及黃豆作物大多枯萎,玉米收成率跌到 1995 年來最低,平均每英畝僅 123.4 英斗,在 2012 年 7 月農業部還預測每英畝有 146 英斗。黃豆收成率則為 2003 年來最低,農業部最新的平均收成率預估為每英畝 36.1 英斗,低於 2012 年 7 月預估的每英畝 40.5 英斗。

  分析師和作物專家一致指出,美國農業部在未來的報告可能還會進一步調降穀物收成預測。 AgResource 總裁巴賽( Dan Basse )表示,玉米的各項收成數據仍有再度下修的空間。另外,農業部報告預測明年美國玉米庫存將跌到 17 年低水準,黃豆庫存甚至可能觸及 32 年谷底。

13. 日宣布日本水獺已經滅絕

  日本在過去的 30 年裡,都沒有看到日本水獺的生存跡象,於是環境省決定,將其從「瀕臨滅絕物種」正式改為「滅絕物種」。

   日本水獺屬於鼬科(又名貂科)哺乳動物,模樣十分可愛,身長 1 米左右,體重為 4 至 11 公斤,趾間有蹼,腿腳短,可以用後腿站立,被認為是河童(即傳言的水中精靈)的原樣。由於日本水獺的毛皮柔軟又有光澤,因此常常遭到人類濫捕,再加上排水和農藥導致水質汙染,和河流的開發造成了生存環境的惡化,嚴重影響了日本水獺的生存,數量銳減。

  日本水獺的生存區域曾經是在北海道至九州,生活地是位於海岸附近和河流中下游,以魚蝦等為食,有的時候會到陸地上休憩。喜歡清澈流水的牠們,因此被當成自然環境受到多少程度保護的標誌。

  上世紀 50 年代,日本水獺已僅能於日本四國地區見到,但就算是在四國地區,人們在 1979 年於高知縣須崎市一河流中,最後看到日本水獺後,就沒有人再看過牠們。因此專家和環境省研究決定,由於經過日本政府和高知縣持續進行,長達 30 多年的調查,都不曾獲得日本水獺生存的訊息,判斷日本水獺已滅絕,因此決定將其更改為滅絕物種。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9-18: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