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村再生創造富麗新農村-臺東農村社區中的模範生

水保局臺東分局 鄭泰山.蔡桂水.謝忠良

  近年來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積極推動農村再生工作,選定多處社區,辦理農村培力,凝聚社區人力,由社區自主,依社區發展需要,由下而上的提出社區農村再生計畫書,並協助社區依計畫申請各項實質建設工程,軟硬兼施,讓各個參與農村再生計畫社區逐步建設成他們共同願景的理想社區。依據社區的特性各自發展具特色,又能永續的產業活動,成為生活、生產、生態兼顧的農村再生新社區。不但社區民眾的生活環境與品質大為改善,將各個特色社區串聯,又可成為具有鄉土特色的旅遊路線,吸引國人及陸客來此旅遊消費,增加經濟收入,促進地方繁榮。

農村培力推動農村再生

  農村再生與過去推行的社造運動最主要的差別就是:農村再生的精神是由下而上,所以推動原則,最主要的就是要落實由下而上的精神。由臺東農村 103 個社區依照社區本身的條件和需要提出發展願景及社區的實質建設計畫,讓社區的每一項建設都能符合社區的需求。因為農村再生計畫需要有社區內的人來推動,因此人力培育成為首要工作。

  臺東分局先後已由數個優秀的農村培力團隊在大多數社區辦理人力培訓工作,輔導許多社區完成農村再生計畫書,並依再生計畫規劃建設內容向中央爭取農村再生建設經費,辦理農村再生需要的實質建設計畫。

  由於農村培力團隊的用心,他們先經由社區訪查,盡量輔導轄內社區都來參加農村再生關懷班的課程;邀請專業的講師以生動活潑及體驗式互動教學法上課,讓社區瞭解農村再生的精神和對社區發展的重要性,然後再經觀察,輔導其中較有潛力的社區參加後續進階、核心,及再生班的課程,按部就班的讓社區成長。

  今日臺東已有許許多多農村社區在農村培力團隊的輔導下找到社區的發展方向,並依計畫努力建設,展現豐碩農村再生成果,成為農村再生社區的優等生。

池上鄉萬安社區兼顧三生農業

  萬安社區提出農村再生計畫的精神就是以有機無毒的生產環境,生產優質的稻米供國人享用,並在農村再生各項建設的過程中保存有價值的文物。

  數百公頃水稻生產區,未見一根電線桿或障礙物,這樣絕美的景觀是自主性強的社區民眾努力保存下來的,就連國手紀政來此健行也讚不絕口。

  萬安社區居民保存生活歲月刻痕也不遺餘力。在水保局臺東分局輔導下,將池上鄉農會棄置的倉庫裝修成為稻米原鄉館,成為萬安社區對外的窗口。

  萬安稻米原鄉館外觀古樸,是池上米食文化參訪的解說展覽場,同時也是遊客諮詢、休憩點以及村民休閒活動據點等。館內展售池上米系列,以及萬安社區與建興米廠合作的有機米。以萬安社區名稱做品牌包裝,直接面對消費者。館內也有社區居民提供的古農用機具展示,展現出社區居民對在地文化傳承的向心力和重視,讓原鄉館的成立更具教育意義。

  萬安人認為建設很重要,但如何在建設的同時把現有的自然景觀、古蹟、文物同時保存下來,是更重要的事。

  池上竹筏季從 7 年前開始舉辦,累積相當多的經驗,今年的竹筏季活動內容包含乘 竹筏遊湖體驗、大坡池生態解說導覽、免費採荷花、體驗捕魚比賽、農特產品展售會、樂團表演賽、單車 快樂遊 …… 等熱鬧非凡,十分好玩。

  池上萬安社區的成長與改變,讓人有感農村再生計畫對農村的助益,並讓多數社區對政府農村再生計畫產生信心,欣然接受農村培力輔導,他們不愧為農村再生社區的資優生

永安儼然 農村再生社區中的模範生

  永安村原是默默無聞的小農村,在水保局臺東分局及臺東縣政府等單位共同輔導下,再經農村再生計畫加持,已成全國社區觀摩農村再生計畫成果的重點社區。遊客絡繹不絕,民宿因應而生,成為東臺灣民宿密集度最高的村落。

  為了重拾舊時光,永安村民在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協助下,同心協力的營造玉龍泉生態步道,讓玉龍泉生態步道成為村民最佳的休閒場所,也是遊客遠離塵囂的最愛。

  鹿野鄉以前曾是梅花鹿出沒之地,為了找回昔日居民的共同記憶,及營造永安社區的觀光特色,呈現梅花鹿樂園的願景,永安村居民即在前年開始執行「找到回家的鹿」計畫,去年終於讓消逝二十年的鹿再回永安。

  這幾年,永安村民勇於接受各單位輔導協助,培訓社造人才, 發展茶產業、生態旅遊、觀光休閒兼籌並顧的農村,更大力推動水土保持綠美化,讓環境永續經營,成為東臺灣的最大茶鄉,更成為飛行傘及休閒旅遊的重鎮。

  今年臺東鹿野永安最熱門的活動就是「 2012 熱氣球嘉年華活動」,在嘉年華期間現場提供熱氣球造型球展示,以及熱氣球繫留體驗(定點升空)。

  鹿野永安「 2012 熱氣球嘉年華活動」可以讓有興趣的民眾實現翱翔天際的夢想。為了此項活動,臺東縣政府特向國外訂購 2 顆熱氣球,而且在今年特別挑選 5 位民眾前往美國接受熱氣球駕照訓練,其中吳金曄小姐是 臺東第一位熱氣球飛行有照女性教練 , 5 人已全部完成訓練回國,今年鹿野永安已有自己的熱氣球及合格教練,載大家升空。

  永安村在村民的共識和努力下,不只讓臺東產業升級,打造多元的遊憩資源,找到村民的共同記憶,更在水保局臺東分局農村再生計畫輔導下,成為全國社區觀摩農村再生成果、吸取發展經驗的重點社區,儼然農村再生社區的中的模範生。

富豐社區最具傳奇色彩  

  富豐社區阿美族語叫 Ka Ka Wa Sang (嘎嘎哇桑),意思是魔鬼居住的地方。富豐舊稱石山部落,屬於臺東市轄內,但一點也沒有都市味。依山、傍溪、臨海,儼然是偏遠的小村落,路上未見幾輛車經過,偶有軍機轟轟的聲響劃過,像是個被遺忘的部落。

  雖說是部落,但其中有部份民國 40 年遷居至此的大陳漢人,原漢各半,生活習慣、文化相融在一起,部份阿美族家中設有神明桌,拈香拜拜,而漢人則跟著阿美族人學捕魚,參加豐年祭。

  阿美族中生代宋博芳, 4 年前回到部落,接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參加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舉辦的農村人力培根計畫訓練班及農村再生課程,和總幹事江文源及社區居民從零開始,不斷地觀摩研習,建構社區未來發展雛型。

  宋博芳說,部落誌是首要工作。 接下來是尋回傳統技藝。黃美花投入編織的技藝,舉凡提籃、壁飾、原民傳統織布等都難不倒她。黃美花的努力獲得肯定,榮獲 98 年第二屆原住民族工藝師獎及工藝精品飾品類及竹藤草編類創作獎。在媒體報導下,這些作品賣到缺貨供不應求。

  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的輔導,讓他們的社區有 180 度的大改變。經由媒體記者報導讓社區出名後,一連串的好運降臨富豐社區,社區居民在培根團隊辦理培根課程後,發現了社區的特點和資源,他們有了發展的目標,對未來充滿信心,而社區將利用他們所擁有的這些文化、木雕、編織等工 藝精品、海洋及自然景觀以及豐富的人力資源來進行農村再生建設工作,他們是農村再生社區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農村社區 。

美農社區產業發展最成功

  農村再生由下而上之精神,美農社區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得最好。因為 班鳩冰品工廠和大集貨場這 2 個美農社區的生財工具就是由下而上精神所產生的: 省政府時代,前農委會陳主委武雄曾擔任農林廳廳長,有次他到美農社區巡視,看到這裡生產的釋迦產量過剩,便向社區提出利用釋迦製作冰品的構想。社區民眾欣然接受並著手進行計畫書的編寫工作,不料計畫書完成後卻遇到凍省,當然補助的經費也沒有了。

  美農社區的農友們並不因缺乏經費而把成立班鳩冰品的計畫停止。「陳廳長」的善意激發了他們的創意,他們由 18 個農友集資 600 萬,以自已的力量把班鳩冰品工廠建立起來,同時在旁邊蓋一個集貨場,並且在吳文耀理事長及蔡永嘉總幹事的領導下,把釋迦種的像小孩的頭那麼大,行銷國內外;班鳩冰品也不斷創新口味, 91 年得到國 宴 冰品的榮譽。目前美農的釋迦和冰品都趕上時代以宅配服務,賺了很多錢。

  美農村的特色產業是釋迦,近幾來,臺東縣農政單位辦理外銷到大陸、香港、加拿大,外銷集貨場就設在美農村。臺東每年外銷量約 3 千公噸,美農為最大宗。

  美農村 東鳩窯古老窯燒方式產生的陶藝品很有特色;村內還有 百年榕樹「夫妻樹」等觀光資源;社區正在進行開拓自然生態步道、復育寄生及蜜源植物、及「 班ㄍㄧㄡˋ 」野生辣椒等,同時在萬萬自然生態區培育陸蟹、蝴蝶、樹蛙、螢火蟲、荷花,教導小朋友和遊客認識生態的美麗與奧妙,美農社區可說是產業發展最成功、觀光事業發展最具潛力的社區。

鸞山社區生態成功結合觀光

  位於卑南溪對岸和鹿野永安遙遙相望的延平鄉鸞山村,近年以保育穿山甲而躍上國際舞臺,在臺灣警界更是有名,原因是鸞山村的全村穿山甲保育活動竟然是由當地派出所主管袁宗城先生和所內布農族警員顏美福等人所推動。「不務正業」的穿山甲保育活動,讓全村居民都成了保育義工,為了防止外人進入鸞山捕捉穿山甲,卻陰錯陽差的捕捉到逃犯,穿山甲保育活動倒成了社區維持治安的最好方法。

  鸞山村當地野生動植物數量、種類豐富多樣,更有廣達 7 、 8 公頃的榕樹群,這些像電影阿凡達場景的巨木,村人稱為「會走路的樹」,遊客乍見都會覺得驚奇不已。

  鸞山村以生產李子、梅子為主,天然林地面積十分廣大、到鸞山村最好玩的活動是到阿力曼的森林博物館探險。森林博物館其實不是一幢建築物,而是一片天然林地,到森林博物館前解說員會先帶遊客去看會走路的樹和路邊的巨木,或梅子園,然後至森林博物館前的小屋享用原住民風味餐。餐後稍做休息培養原始森林探險所需的體力。森林博物館從進入到出口,整個探險活動過程十分刺激、有趣。

  鸞山村是農村再生社區中結合自然資源和觀光最成功的社區,他們農村再生的目標是保持社區自然生態的完整,利用自然資源,結合原住民美食來發展生態旅遊活動,因此鸞山社區是農村再生社區中結合生態資源和觀光最成功的案例。

農村再生創造特色新農村

  農村再生計畫透過農村培力團隊,深入農村社區輔導社區從關懷班開始經由 進階、核心,及再生班的課程 ,從認識農村再生的政策和精神,到找到社區的發展方向,提出社區的農村再生計畫書,以及協助社區訂定社區公約,教導社區如何辦理點工購料工程等,已使全臺許多社區紛紛展現各具特色的農村再生成果。

  由於農村再生社區的發展精神是由下而上,每個社區都有他們自己滿意的特色,他們也樂意與外界分享。各地方政府已發現轄區內農村再生社區這項資源,紛紛在農村社區內辦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活動,或把轄區內具有特色的農村再生社區串聯成數種旅遊路線,以優惠的價格向外行銷,居然已吸引數 10 萬人次遊客參加體驗,反應良好,並蔚為風潮,帶動國內觀光旅遊事業的發展,足見水土保持局主導的農村再生計畫工作已有豐碩成果。

池上竹筏季熱鬧非凡,十分好玩,己成萬安社區年年必辦的重要活動(林辰雄 攝)

池上竹筏季熱鬧非凡,十分好玩,己成萬安社區年年必辦的重要活動( 林辰雄 攝 )

永安社區環境優美,是臺東民宿密度最高的社區 ( 林辰雄 攝 )

永安社區環境優美,是臺東民宿密度最高的社區 ( 林辰雄 攝 )

富豐社區 編織達人黃美花老師教導大家基本的編織方法 ( 林辰雄 攝 )

富豐社區 編織達人黃美花老師教導大家基本的編織方法 ( 林辰雄 攝 )

鸞山村阿力曼森林博物館主人阿力曼引導旅客參觀會走路的樹 ( 林辰雄 攝 )

鸞山村阿力曼森林博物館主人阿力曼引導旅客參觀會走路的樹 ( 林辰雄 攝 )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12-17:1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