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心靈角落-卯澳漁港

漁業署 李境超

  位於東北角的卯澳是個有一百多年的古老漁村,因為北迴鐵路不經過此地,濱海公路又繞過村外,所以卯澳幸運的保存了傳統漁村風貌,也成為東北角最重要的文化資產。卯澳漁港位在三貂角的西側,右抱著萊萊山,左擁著荖蘭山,後方為狀若兔耳的山峰,三面被翠綠的山峰圍繞著,有著與世隔絕的環境,樸質得讓人忘卻煩憂,故能擄獲民眾的心,獲選為心靈角落優勝漁港。

  每一個靈秀的地點,總是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卯澳也不例外,遽聞清乾隆中葉,吳氏等人到達三貂社地進行開墾(即現今之貢寮村),即為本區開闢之始,而後漢人自基隆翻山越嶺,經三貂古道移入貢寮,逐漸形成小聚落,百餘年來此地居民大都靠養殖九孔或捕魚維生,民風純樸,風景秀麗。而此地名稱的由來也是眾說紛紜,其中一個據說是從高處俯視灣澳,會看到榕樹溪和坑內溪將卯澳劃分兩半,加上灣澳地形,從卯澳山俯瞰狀似「卯」字,故而得名,另外還有 2 個有趣的名稱由來,就要麻煩有興趣的讀者上網或親自到卯澳漁港去發掘囉 !

  卯澳漁港還有一個特色,即是留存百年的石頭屋,早期平埔族人來到此地,就用當地的石材為建築材料,並以石塊堆疊、相互推擠的原理搭建房屋,外可擋風遮雨內可保溫,冬暖夏涼,最盛時期在此地有百餘戶石頭屋。據本地文史工作者表示,石頭屋砌法的精緻與否,亦是屋主的財力象徵,其中「平行砌」的方式較為平整,但需要以長短、厚度相近的石頭砌造,蓋起來既工整又氣派,大都是有錢人家所有;而「亂砌」的方式則以大小不同的石頭排列,是普通人家所有;最有趣的是還有一種以石頭交錯方式排列,看起來就像「人」字的「人字砌」,也是「好野人」的象徵。卯澳漁港有幢最具代表性的二層樓式石頭屋,相傳是當年屋主連續 3 年捕獲相當豐富的漁獲,才得以集資興建這間罕見的豪華石頭屋,不過,石頭屋的二樓沒有房間,主要是用來曬魚及儲存食物,雖然目前已經傾圮,但是在當場還是能感受到當時樸實的奢華。

  卯澳漁港附近海域有黑潮帶來的大量魚群,春夏季,這兒有煙仔虎、飛魚、花飛、螃蟹、龍蝦,到了秋冬季節,則有軟翅、紅魽、黑毛、白毛等,一年四季皆有豐富漁獲。另外,卯澳的養殖特產是外面看不到的,如:石花菜、蜈蚣菜、髮菜等,其中蜈蚣菜最受人喜愛,它只能生長在水質清澈的海岸岩礁,帶有一點咖啡色,但用石灰清洗過後則呈現翠綠色,經過鹽醃漬處理後,下鍋快炒一下,就是一道讓人食指大動的美味佳餚。

  卯澳漁村正好是大雪山脈的起點,故本屆十大魅力漁港所徵選的「漁樂語錄」優勝作品中這樣描述「那是大雪山脈,以及整個臺灣日出的起點。 … 儘管你的海岸線逐漸模糊,但那被秋色砌成的石厝屋裡,還會留著我們曾一起踏過浪的,羅盤和地圖。」如此優美的呈現出這個位於東北角,快被世人遺忘的百年漁港,雖然沒有熱鬧的人潮,但純樸、寧靜的老漁村與傳統的石頭屋,讓它獲得今年十大魅力漁港「心靈角落」的主題漁港。

當您煩憂時可以抽空來到這小村落裏的寧靜漁港散散心,享受片刻的恬靜淳樸、海風的吹拂及聆聽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將您心靈的煩憂沉澱,若走累了還可以到漁港旁的卯澳小站稍做休憩,喝杯咖啡,懷念往日時光,看看白雲蒼狗,念天地悠悠,人的渺小猶如滄海之一粟,讓心靈回歸至最深層的寧靜。

卯澳漁港的特色涼亭

卯澳漁港的特色涼亭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12-17:1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