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編輯

1. FAO :農民的參與決定農業投資雙贏

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 2012 年 11 月 13 日於羅馬發表的「外國投資在發展中國家農業的趨勢與影響」報告指出,最能有效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國際投資模式是鼓勵當地農民發揮積極作用,並使他們享有對自己土地的控制權。

FAO 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投資,指出四大議題:確保農民對土地掌控權、創造就業仍存疑問、國家法律和制度是關鍵、外國直接投資趨勢增加。

報告指出,最能有效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國際投資模式是鼓勵當地農民發揮積極作用,並使他們享有對自己土地的控制權。最成功的投資項目是將投資者在資金、管理、行銷專業知識及技術的優勢,與當地農民在勞動力、土地、當地知識的優勢結合起來。此外並提出「在土地權屬不確定和無保障的國家進行大規模徵地投資,對當地社區而言,往往是弊大於利。」以及「應當避免為新建大型農場而收購已利用的土地,並應考慮其他形式的投資。」等忠告。

有關創造就業仍存有疑問乙節,普遍認為大規模土地投資帶來的主要好處在於創造就業,但這些工作機會所獲取的淨收益和能否持續則成為問題。報告指出,有些項目實際提供的工作機會少於最初宣布的數字,而在另一些項目中,即便是低技術職位也多半被非本地人獲得。報告顯示,過去十年來,發展中國家農業用地的外國投資大幅度增加。徵購的土地通常是現有的最佳地塊,具有良好的土壤性質和灌溉系統。由於大多數外國投資項目主要為外銷或以生物燃料生產為目的,它們會對低收入缺糧國家的糧食安全構成威脅,特別是當這種生產將取代供應當地市場的糧食作物的時候。潛在的不利影響包括:小農被迫遷徙、牧民失去牧場、農村居民喪失收入和生計來源、土地和水等自然資源及生物多樣性退化。

在國家法律和制度方面,該報告指出,國家有關農業投資和土地權屬的法律和制度對於確定此類投資產生正面抑或負面的影響至為關鍵。各國可以從一些國際協定中獲得指導,如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 2012 年 5 月通過的「國家糧食安全範圍內土地、漁業和森林權屬負責任治理自願準則」,以及 FAO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貿發會議和世界銀行共同提出的「負責任農業投資原則」:尊重權利、生計和資源。

報告認為,農業投資固然是農村地區扶貧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戰略,但決策人員、發展機構和當地社區所面臨的挑戰是在確保外國農業投資效益最大化的同時,盡可能減少投資帶來的風險。

研究顯示,要在 2050 年養活 90 多億人口,每年需要有超過 800 億美元的投資才能跟上人口和收入的增長。 FAO 表示,雖然外國直接投資大幅增加,尤其是過去 10 年中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投資,但是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用於農業,例如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不足 5% 。但鑒於增長潛力大,尤其是在目前國際糧食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這也提供了一個機會。因此 FAO 貿易及市場司司長大衛哈勒姆在報告前言中總結,「若要國際投資獲得『雙贏』而不是引入『新殖民主義』,很重要的一點是,任何這種投資都應當為接受國帶來好處與利益。」

2. 日本續往鰻魚完全養殖之路前進

由日本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及從事鰻魚養殖研究的伊良湖研究所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於 2012 年 11 月 7 日在英國皇家協會雜誌「生物學通訊」發表論文,指出日本鰻在世界最深的馬里雅納海溝附近產卵後,以死亡之植物性及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餌料之可能性極高。至此鰻魚幼魚餌料之謎幾乎已查明,提供改善鰻魚人工餌料之線索,使得日本在鰻魚由卵至成魚至完全養殖產業化及大量養殖往前進一步。

東京大學塚本勝巳教授指出:「今後開發新餌料及有效的飼育裝備極為必要,能生產鰻線(鰻魚稚魚)即可保護野生鰻。」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大河內直彥主任等在 2009 年,調查生物位處於金字塔型食物鏈之位置,研發「營養階段推定法」,並由生物體所含 2 種氨基酸之氮同位素比率推定出餌料。伊良湖研究所就養殖之幼鰻及野生幼鰻,利用該方法進行調查,結果判定以死亡植物性及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餌料之可能性極高。

目前日本鰻養殖所需之野生鰻線連續漁獲狀況不佳,日本水產總合研究中心歷經 10 年由卵養至成魚,採卵至孵化進行完全養殖,雖為全球成功之首創,利用鯊魚卵及磷蝦抽取物等調配成為目前使用之餌料,惟成長比例極低;因投餌後擴大到整個水槽造成細菌繁殖擴大,必須不斷換水,倘幼鰻在水槽內用水無法不斷循環,則會浮出水面造成死亡。

3. 美國農業團體呼籲美、歐盟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必須涵蓋農業

美國農業局聯盟及全國豬肉生產者協會等 60 個糧食及農業團體於 2012 年 11 月 15 日連署致函美貿易代表 Ron Kirk 大使,呼籲美國與歐盟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必須涵蓋農業,並處理非關稅貿易障礙議題。

該連署函表示,歐盟過去所簽署之自由貿易協定多排除農產品,且其法規與 WTO 規範措施衝突,例如歐盟禁止牛隻使用荷爾蒙;基因改造產品之核准及標示限制美國黃豆、玉米及玉米產品之出口;無科學依據之限制禽肉、豬肉及牛肉使用殺菌劑;禁止萊克多巴胺作為飼料添加物等。歐盟並試圖在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時,涵蓋其在多邊協定中未能包括之地理標示( GIs )條文。該連署函強調,美國與歐盟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必須是涵蓋農業之全面性的高標準之 21 世紀貿易協定,俾能創造就業,促進經濟成長。

4. 澳洲設立全世界最大的海洋保護區

澳大利亞政府於 2012 年 11 月 16 日在該國周邊海域,新設立合計面積超過 230 萬平方公里,對漁業等進行規範的海洋保護區;若加上過去設定之保護區合計總面積相當於 310 萬平方公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網」。

澳洲環境部長柏奇( Tony Burke )發表聲明,澳洲周邊海域綠蠵龜等有滅絕疑慮,為提供許多海洋生物棲息所需,強調加強保護生態系之必要性,對於受到保護區擴大影響的漁業,澳洲政府提供轉業援助對策經費約達 1 億澳幣;另依業界團體評估,該項政策幾乎未對近海石油及天然氣資源事業造成影響。

5. 烏克蘭:不會停止小麥出口

烏克蘭總理阿札洛夫 2012 年 11 月 13 日表示,烏克蘭 2012 年不會暫停或限制小麥的出口,渠之說法與該國農業部長先前所言相左。

阿札洛夫在接受眾多媒體訪問時表示,烏克蘭不會對小麥實施禁運或限制。他說,烏克蘭有許多小麥庫存,而且預料 2013 年會有好收成。

烏克蘭是世界上十大小麥出口國,但是根據烏克蘭農業部的數據,烏克蘭 2012 年的小麥收成只有 4,460 萬噸,遠比去年的 5,670 萬噸少得多。

烏克蘭農業部長曾於 2012 年 11 月宣布,寒冷的冬天加上隨後的乾旱夏天,將迫使烏克蘭很快就會停止小麥出口。烏克蘭向來有「歐洲的麵包籃」之稱,因此農業部長的這番談話立刻引發歐洲緊張;此項出口凍結令,亦讓歐盟執委會農業暨鄉村發展執委喬洛許深表失望。

6. 第 18 屆 UN 氣候變遷大會 杜哈召開

為期兩週的第 18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vention ) 2012 年 11 月 26 日起在卡達首都杜哈( Doha )召開,本屆大會的主要目的是檢視各國削減溫室效應氣體的成效。

一般而言,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和氟氯碳化物及臭氧等氣體,被認為是導致全球氣溫升高的元兇,而這些溫室效應氣體,多半是燃燒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所產生。

氣象專家近來公布許多報告,警告全球若是在緩解氣候變遷的努力失敗的話,像是侵害美國東北部的超級颶風珊迪( Sandy ),一些極端天候未來恐怕就會變成常態。

7. 歐洲議會同意禁止獵鯊割鰭

漁民割下鯊魚魚鰭,再將奄奄一息的鯊魚丟回海裡的作法,多年來引起爭議。歐洲議會於 2012 年 11 月 23 日同意禁止獵鯊割鰭。

歐盟在 2003 年禁止獵鯊割鰭,但持有特殊許可的漁民例外,他們可以在海上割掉鯊魚魚鰭,然後把無鰭鯊魚一同載回來,或是載到不同港口卸貨。

歐洲各國漁業部長在 2012 年 3 月支持一項提案,要求漁民必須把鯊魚完整無缺地帶回港口,但這項措施須歐洲議會通過。海洋保育組織( Oceana )盛讚此舉是鯊魚保育史的重要一頁。海洋保育組織聲明表示:「這項措施堵住歐洲獵鯊割鰭政策上一個存在已久的執法漏洞,我們將能蒐集到更多鯊魚捕獲量的珍貴數據,並有助於阻止瀕危鯊魚魚鰭交易。」

海洋保育團體表示,為滿足消費者對於魚翅的口腹之慾,每年高達 7,300 萬隻鯊魚遭到捕殺。

8. 越南胡椒過度栽植 價格恐走跌

越南農業農村發展部規劃胡椒栽植面積到 2020 年約達 5 萬公頃,但截至目前,種植面積已達 6 萬公頃。專家警告,過度栽植可能影響農業整體規劃與國際市場價格走跌。

越南經濟時報 2012 年 11 月 24 日引用國際胡椒協會預估, 2012 年全球胡椒出口量為 20 萬 5,752 噸,其中越南胡椒出口量 11 萬 8,400 噸,占全球出口量逾 50% ,遠高於排名第 2 的印度。

報導指出,雖然胡椒帶給民眾較高經濟利潤,但是過度種植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目前全越胡椒產量最多的西原地區( Tay Nguyen ),每年平均產量為 5 萬 2,000 噸;許多農民砍掉其他農作物,改種胡椒。專家認為,這將影響農業整體規劃。

農業農村發展部統計顯示, 2012 年前 10 個月,越南胡椒出口量約 9 萬 9,000 噸,出口金額達 6 億 8,200 萬美元;雖然出口量與去年同期相較下降 11.4% ,但出口金額則增加 1.22% 。越南胡椒主要出口市場是美國( 14.28% )和德國( 10.67% )。

越南胡椒協會預估,今年胡椒生產量約達 11 萬 5,000 噸至 12 萬噸,其中國內銷售約 5,000 噸,出口量約 11 萬至 11 萬 5,000 噸。

越南胡椒協會提出到 2020 年生產量將達到 15 萬噸的目標,但是專家認為,國內銷售量低,每年約 4,700 噸,以致大多數的胡椒外銷;全球胡椒需求量平均每年為 20 萬噸,若越南胡椒年產量達 15 萬噸,恐導致價格走跌。

資料來源 : 法新社 9. OECD 警告:珊蒂只是開始 亞洲城市風災威脅更大

颶風珊迪重創美東,美國第一大城紐約無法倖免,亞洲沿海的大城市也應該有所警覺,畢竟同樣是沿海大城,亞洲城市面臨的風災威脅更大,因應能力卻可能遠遠不及。

紐約遭遇百年罕見的風災,可以運用最頂級的民防、良好的治理與世界最富強的經濟因應,但若是亞洲沿岸城市遭遇同等級的風災,情況可就不一樣了。倫敦葛拉漢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政策主任沃德表示,亞洲城市迅速擴張,不僅面臨海平面上升,也會遭到熱帶氣旋威脅,而這些城市多半缺乏都市計畫,有很多窮苦民眾居住在品質非常低劣的房舍,對風災威脅特別難以招架。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一份研究以人口數計算出 20 座最容易在 2070 前遭遇洪患的港市,其中 15 座位於亞洲,包括名列前 8 的加爾各答、孟買、達卡、廣州、胡志明市、上海、曼谷和仰光,以及第 10 名的海防、 12 名的天津、 13 名的庫納(孟加拉)、 14 名的寧波、 18 名的吉大港(孟加拉)、 19 名的東京、 20 的雅加達。其他被點名的港口城市還有第 9 名的邁阿密、 11 名的亞力山卓(埃及)、 15 名的拉哥斯(奈及利亞)、 16 名的阿必尚(象牙海岸),紐約則是排在第 17 。

十多年來,氣候科學家持續警告紐約會出現強烈暴風與水患威脅,但將珊蒂歸咎於氣候變遷並不公平,科學家至今對於氣候變遷是否會引起單一風暴也仍未有定論。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氣候科學家魏佛表示:「風暴成分似乎有些來自氣候變遷,但整體成因很難完全歸因於全球暖化。」大西洋颶風數目每年平均 11 個,但過去兩年分別有 19 及 18 個, 2012 年 19 個。

不過也有專家不認為氣候變遷會增加風暴數目。英國海外發展研究所氣候變遷主任密契爾表示:「若干證據顯示,由於氣候變遷,我們可能會看到風速更強,但熱帶氣旋的整體數目不會改變,甚至還會略減。」

10. 歐巴馬誓言:為未來世代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行動

美國總統歐巴馬 2012 年 11 月 14 日誓言,將針對氣候變遷議題展開新的推動行動,表示在超級風暴珊迪( Sandy )之後,美國有責任要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為未來的世代做一些事。

歐巴馬在 2012 年 11 月 6 日勝選連任之後的首場記者會中表示,在第一個任期未能處理氣候變遷議題之後,他計畫在未來數月展開一項全國性的對話,以尋求大家對這個問題的共識。歐巴馬說,他堅信氣候變遷乃真實存在,而且受到人類行為與二氧化碳排放影響,因此他認為有義務要對未來的世代做一些事。

歐巴馬坦承,他對氣候變遷議題的立場,將需要一個教育的過程,以及嚴峻的政治抉擇,但他堅稱自己的推動計畫,將和為美國經濟創造更多就業的努力相容並處。歐巴馬說,大家可以期待在未來數月和數年間,會聽到更多來自他有關美國要如何計畫一個能取得兩黨支持與協助,俾向前推動因應氣候變遷的計畫。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12-1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