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村再生-農村窳陋空間改善

水保局南投分局 莊皓雲 . 林光奕

  農村建設常常被侷限於硬體的工程,但走入農村,生活周遭、環境景觀的雜亂卻沒有同步改善,這些髒亂點往往在大家忽視下逐漸擴大,成為農村形象的缺憾;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透過「窳陋空間改善計畫」,引動農村社區居民,由最貼近我們住家周遭髒亂的環境開始,由小而大,讓這些窳陋髒亂點成為社區的小花園,亦由社區居民透過對自己生活空間的營造與意見的參與,提升居民對社區環境維護的堅持。

  101 年度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針對轄區內之社區所推動的「窳陋空間改善計畫」,透過競賽及專家陪伴的機制下,皆獲得豐碩的成果。尤為雲林縣大埤鄉西鎮社區、崙背鄉阿勸社區及彰化縣大村鄉平和社區,其施作成果不僅僅是環境的改善,更多的是居民在操作的過程中找回的記憶及故事。

一 . 西鎮水‧黃金窟-雲林縣大埤鄉西鎮社區

  西鎮社區位於雲林縣大埤鄉的西南方,地處「虎尾溪」與「三疊溪」交會處,加上地勢低 窪 ,每逢雨季非常容易淹水,從西鎮社區的舊地名為「西勢潭」,即可窺知其容易淹水之程度;也因淹水所帶來的肥沃土壤,而能種植出品質優良的芥菜。醃製後的芥菜顏色由翠綠轉為金黃色,讓這上百年的歷史苦味變成宜人的酸味。在居民眼中,酸菜桶像極了一座座黃金窟,不只出產了全國知名的臺灣酸菜,也帶來豐潤的經濟收益。但在醃漬酸菜過程中,土壤也因嚴重鹽化,而付出慘重成本。近年來健康環保消費觀念當道,醃製作業多已移至工廠中。因此社區內留有許多廢棄酸菜桶散落田間,無形中成為社區髒亂點,透過參與「窳陋空間改善計畫」,經居民會議討論後,決定一起動手將這項產業文化遺跡推為西鎮社區亮點特色【西鎮水黃金窟】,一方面保留西鎮社區酸菜產業的過往歲月,另一方面串連起社區藝術街道,因此挑選出三處窳陋空間,分別將其命名為「黃金窟」、「 ROLEX (路螺)公園」、「童年時光」,將這三處窳陋空間改善後串聯起社區內其他的景點,將原本為「點」的景觀串連成「線」,再擴大成為「面」。

(一)大埤頭客家天、做酸酸呷甜甜—黃金窟

  酸菜桶是早期居民的生財工具,雖然現在因時空背景轉換,生產方式已有所改變而廢棄不用;但為了保留西鎮酸菜產業的過往歲月,讓昔日風華再現眼前,使社區特殊的在地文化,再次活化重生。

(二)生生不息的小世界— ROLEX (路螺)公園

  荒廢了 20 多年的土地,年久失修的倒塌房舍和雜草叢生的陰暗角落,唯一展露生機的是每天清晨黃昏都會爬滿了路螺,拖著身上重重的殼,姿態優雅的緩慢而行,總有說不出的趣味所在,尤其在大雨過後,景象更是壯盛許多。早期農民會摘除路螺,其肉餵食牲畜。而社區居民透過巧思將黏土及螺殼塑形成為 栩栩 如生的路螺,並透過現有石材及木頭,打造名副其實的路螺公園。

(三)蘊藏了說不完的美好回憶—童年時光

  這塊土地座落在西鎮社區的中心地帶,從日據時代到 50 年代起,一直都是充滿著知識的氛圍,從夜學堂到幼稚園,轉變成今日的活動中心,當初早期有的窮人家,真的連幾十元的學雜費都繳不起,讀到小學一、二年級甚至沒受過教育的還很多,所以西鎮社區的志工群想到把這景象,原汁原味的重組起來,這當中包含了多少童年時光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在地的老長輩最瞭解了。

  秋季霜降那一天,西鎮社區的志工來到小公園整理掃灑,遠遠就見到一位父親帶著一對姊妹,在園中打掃,驅前一探,所來是對面的鄰居,為的是讓小姊妹來學習,使用公共空間後,要記得整理環境,父親秉持著言教不如身教的態度,親自讓姊妹在遊戲中體驗,所以志工就讓出了位置,讓父親在這當下,恰如其分地當起了老師這個職務。

二 . 讓回憶傳承下去—雲林縣崙背鄉阿勸社區

  阿勸社區位於雲林縣崙背鄉的西南角,清朝時期阿勸社區有十個魚池,其附近有許多趕鴨人家定居於此,而養鴨時須圍起一圈一圈的範圍讓鴨子活動,故在地人稱該處為「鴨圈」,之後取其諧音,改為現用的「阿勸」。阿勸社區人口數不多且聚落集中,四周接鄰皆為平坦廣闊的農地,具有濃厚的農村景觀風貌,是臺灣嘉南平原典型的農村社區;四、五十年代農業社會居民仰賴耕作及飼養牲畜為生,常常在住家旁圈養豬隻,因此在社區中遺留下不少廢棄豬舍,這些豬舍見證阿勸社區的發展,亦是養活一家的財庫;社區居民透過討論,希望將髒亂的社區入口及廢棄的豬舍進行整理,並分別以其特色命名為「鴨圈小路」及「養豬年代」,透過彩繪及棄置的材料再利用,重現農村在地特色。希望居民一走到這裡,就能喚起孩時的記憶,也讓年輕人瞭解阿勸社區過去的樣貌。

(一)重拾社區的記憶—養豬年代

  原本為社區的豬舍所在,但因產業轉型而荒廢以致雜草叢生,社區居民將此處整理乾淨使廢棄豬舍再顯不同風貌,成為社區居民最自豪的「好」所在。

(二)養鴨人家的「鴨圈小路」

  該處為早期養鴨人家趕鴨的必經之道,沿途堆放貨櫃、雜草叢生,因此社區以廢棄木材再利用搭配花草樹木進行美化,且將養鴨情形透過彩繪,繪於廢棄貨櫃上。

三 . 用紅磚傳達社區的感動-彰化縣大村鄉平和社區

  平和社區,一個座落於彰化八卦山脈下的傳統農村,早期以種植水稻為主,後期發展磚窯產業,為社區提供了無限生機,鼎盛時期八卦山脈擁有七十餘家磚窯公司,優良產品行銷各地區;惟在時代的變遷轉換之下需求漸減,以致生產紅磚也就逐年遞減。

  因此,平和社區以紅磚做為營造社區的素材,並配合現有農村三合院聚落及其他閒置空間,將醜陋的外表、窳陋空間及閒置場域改頭換面,創造出具有特色的農村聚落風光,同時也提供社區居民及遊客休憩活動之場所。藉由窳陋空間改善計畫,社區針對三處髒亂點進行改善,並依背後的故事分別命名為「原來是你,老樟樹」、「ㄚ嬤思相起」、「磚心園」。

(一)原來是你—老樟樹

  社區居民在整理土角厝前的這塊窳陋空間時意外的發現,雜草藤蔓中有棵被淹沒的老樟樹,就在大家一邊清理一邊訴說兒時在此玩耍的點點滴滴,老樟樹的全貌也逐漸展現在大家的面前。

(二)跳躍的音符、起伏的人生—ㄚ嬤思相起

  社區的志工在老厝前小空地利用紅磚鋪面,表現出人生舞臺,枕木步道代表五線譜,圓形石板代表跳躍音符,高低枕木花臺代表人生起伏,滿園花草代表人生豐碩開花結果,斑剝脫落的外牆配合插畫,道出阿嬤思相起的心境。

(三)專心、用心、虛心、事事要小心—磚心園

  在進入平和社區的入口處,是一處雜草漫生荒地,恰好旁邊正是書局,因此社區砌起一座書形藝術磚牆,搭配紅磚意象及保留原有植栽綠美化,園內有心形植栽,心形步道踏板及心形磚雕,象徵讀書要專心、工作要用心、做人要虛心、事事要小心的社區入口意象公園。

四 . 我的社區 我的家

  近年來在水土保持局的輔導之下,越來越多社區加入了農村再生的行列,在居民共同討論及親身參與下,一步步去實踐屬於自己農村的願景,不但動手消除近百個髒亂點,再將本來雜亂的空地變身社區小公園,各戶間還會相互比較、發揮自家的創意來營造後花園,讓農村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

  慢慢的可以發現營造優質生活環境是具有傳染力的,社區居民逐漸意識到家鄉是自己的,都非常積極投入討論,老人家可排解退休後無聊生活,村民相互間感情也更熱絡了。而以前走在路上聞到豬圈的惡臭味、酸菜桶內漂滿的垃圾,都經過居民自己的整理改造,成為社區居民傍晚聚會的場所;傳統的紅磚文化也被導入社區景觀,在眾人的巧思之下,當地風俗民情居然都能出現在牆面之上,誰能想像過去這些牆面,都是五顏六色的小廣告和噴漆,現在這些磚塊,拼出了藝術也拼出了社區的農村特色。讓老舊的農村景觀煥然一新,希望能有更多人來農村社區走一走,聽聞農村的聲音及味道,用心看見社區的改變。

社區志工一磚一磚的摸索砌出一道美麗的矮牆

社區志工一磚一磚的摸索砌出一道美麗的矮牆

利用廢鐵打造可愛動物,透過老黑板讓小朋友創意無限

利用廢鐵打造可愛動物,透過老黑板讓小朋友創意無限

打造社區的共同回憶「養豬年代」

打造社區的共同回憶「養豬年代」

將地主阿嬤愛唱歌的剪影繪製在牆上譜出阿嬤的思想起

將地主阿嬤愛唱歌的剪影繪製在牆上譜出阿嬤的思想起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03-20:1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