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有機農業推動成果

農糧署 林銘洲

壹 . 前言

  有機農業是重視生產、生活及生態特性之產業,亦是一種對環境最友善的耕種方式,除可生產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供應市場外,亦可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污染之衝擊,促進生物多樣化,確保農業永續經營,對於食品安全及國民健康維護等,都有重大效益。

  為提升農產品與其加工品之品質及安全,維護國民健康及消費者之權益,國內自 96 年起依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執行有機農產品管理後,有機農業法規制度日趨完善 , 消費者對於有機農產品信任度提高, 有機農產品需求逐漸增加,鼓舞 農友及企業投入有機農業經營 ,營造國內有機農業發展契機。

貳 . 產業現況

  依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第 3 條定義,所謂有機農 產品係指在國內生產、加工及分裝等過程,符合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有機規範,並經依本法規定驗證或進口經審查合格之農產品。因此,凡國內生產或進口之有機農產品均需依規定辦理驗證或審查合格, 始得以有機名義販賣。 國內 迄 101 年 12 月底農委會認證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計 13 家,驗證合格農戶 2,625 戶,通過有機驗證面積共 5,558 公頃,包括水稻、蔬菜、水果、茶葉等作物(如表 1 )。另已輔導 251 家加工分裝業者通過有機驗證,包括國內食品、生物科技及碾米等知名廠商。並輔導有機農產品商店計 1,600 家、有機專櫃(區) 108 處、有機農夫市集 19 處、有機村 12 處,有機農場 135 家參與電子商城銷售。

參 . 推動成果

  本會為發展有機農業,除積極輔導農友轉營有機生產外,並協調台糖公司土地、退輔會農場建立有機農業專區,同時強化驗證機構驗證能量、落實驗證稽核及產品品質檢驗及標示管理。為加強有機農產品行銷,成立有機理貨中心,推廣有機農夫市集、有機電子商店,並於賣場設置有機農產品專櫃(區)等,多元拓展行銷通路。另結合宗教團體及志工人士力量,投入有機農業生產與推廣活動,從消費者認同及擴大市場,導引有機產業 6 級化,吸引年輕人回鄉,相關推動成果如下:

一 . 輔導農民從事有機農產品生產

(一)依「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訂定有機農業驗證基準等規範,輔導有機農業經營業者遵循,確保有機完整性。

(二)已由各區農業改良場組成有機農業技術服務團 8 團,建立技術諮詢窗口,指導農戶有機栽培技術及驗證等問題。

(三)對於通過有機驗證農友,補助土壤及水質每件 4,400 元;產品檢驗費每件 4,500 元,補助驗證費用,個別驗證最高 20,000 元;集團驗證每戶最高補助 28,500 元;提供有機農糧產品經營業者低利貸款,年利率 1.5% ,以協助其資金融通。另針對有機農戶補助有機質肥料、小型農機及溫網室設施等。

二 . 擴大有機農場經營規模,發揮群聚效益

(一)建立有機農業專區

1. 目前有機農業專區土地來源有台糖土地及退輔會農場,在台糖土地方面,由地方政府向台糖公司承租,取得長期租賃合約( 10 年),進行專區整體規劃後,由農村再生計畫進行農水路、生態池、公共設施等農村基礎生產條件改善,再由地方政府劃定區塊招募農友進駐經營並組成產銷組織;退輔會農場部分,由該農場自行辦理招租經營。對於專區所需產銷等設施,如集貨場、冷藏庫等設施予以協助設置,有效避免鄰田汙染,提供大面積多樣化生產及穩定供貨之目的。

2. 自 98 年至 101 年底 已設置 13 處有機農業專區,面積共 510 公頃,包括:

( 1 )台糖土地:雲林縣斗六 51 公頃、嘉義縣六腳 45 公頃、臺南市太康 45 公頃、臺南市大洲 15 公頃、高雄市橋頭 31 公頃、杉林 54 公頃、屏東縣長治 2 處 39 公頃,計 8 處,面積 280 公頃。

( 2 )退輔會土地:花蓮縣玉里 136 公頃、臺東縣鹿野 58 公頃、臺東縣知本 17 公頃、池上 10 公頃、東河 9 公頃,計 5 處,面積 230 公頃。

(二)設置有機集團栽培區

  利用連續休耕田或小地主大佃農機制,擴大經營規模面積,建立有機集團栽培區,至 101 年 12 月底已輔導成立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作物有機集團栽培區等 9 處,面積計 298 公頃。

三 . 發展有機村,建構有機六級化產業

  有機農業結合二級加工及三級行銷,發揮 1 × 2 × 3 加乘效果,亦可延伸至休閒旅遊及在地文化,成為六級有機產業。近年來政府於苗栗等縣市已輔導 12 處有機村,經由有機村農民的努力,共同推動有機農業,設計在地 logo 及文化特色伴手禮,規劃有機村旅遊導覽方案,逐步建構有機六級化產業,提升產業價值,成功讓青年回鄉,注入臺灣農村新活力。

四 . 落實有機驗證機構驗證管理

  迄 101 年 12 月底,已認證之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 13 家,其中 12 家有機農糧產品, 1 家有機畜產品,有效提高驗證能量。另為確保有機驗證公信力,督導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 )進行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查核,並舉辦有機農產品稽核員在職訓練及有機農產品加工驗證稽核員教育訓練,提升驗證品質。

五 . 拓展多元化有機農產品通路與消費者推廣

(一)拓展有機農產品通路方面

1. 建置有機團膳食材供應體系

( 1 )優先補助有機專區、集團栽培區等有機農戶設置溫網室設施,計 8.4 公頃,農戶數計 44 戶,俾利夏季多雨時穩定生產。

( 2 )與直轄市、縣(市)政府合作推動有機蔬菜供應學童或企業團膳,如新北市政府和有機農場訂定每週供應一次有機蔬菜,做為學童營養午餐,也有顯著成果。至 101 年 12 月底已輔導農戶與 7 家有機通路業者進行契作生產有機蔬菜,供應新北市 104 所學校學童營養午餐,自 102 年 9 月起增加為 284 所,擴大消費市場,將有機理念向下札根。

2. 有機農夫市集:已於臺北市、桃園縣、苗栗縣、臺中市、雲林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等縣市設置 19 處有機農夫市集,協助小農銷售,鼓勵地產地消。

3. 有機農場電子商店:已輔導建置網站 135 家,拓展有機農產品宅配,並配合有機電子報行銷有機農產品。

4. 有機專櫃(區):已輔導 108 處超市、賣場設置,將有機農產品與非有機明確區隔,讓消費者易於識別與方便採購,同時提升賣場形象,友善消費環境。

(二)消費者推廣教育方面

1. 於廣播、報紙及電視等媒體宣導有機農產品標章及標示,教育消費者選購有機農產品。

2. 結合志工及宗教團體,參與臺北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臺中素食養生展、臺灣國際綠色產業展、臺北有機樂活展等大型活動等 4 場次,推廣國產有機農產品。

3. 舉辦有機農業推動種子志工研習營,已培訓志工 3,150 人次,強化民眾對有機認同,並讓有機生活觀念普及化,將有機消費理念推展至全體國民。

六 . 落實有機農產品品質監測管理

(一)依據「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認證作業要點」第 8 點規定,以書面查核、總部查核或見證查核方式辦理追蹤查驗,確保驗證品質。

(二)訂定年度有機農糧產品抽檢計畫,加強田間及市售產品抽驗,落實有機農產品品質監測管理。至 101 年 12 月底品質抽驗合格率達 99.1% ,標示檢查合格率達 97% (如表 2 )。

(三)經檢查或抽樣檢驗結果不符規定者,除立即下架回收外,並由該違規農產品經營業者所屬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依「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處罰。

肆 . 結語

  有機農業是重視生產、生活及生態特性之產業,亦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耕種方式,除可生產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供應市場外,另可降低因農業生產對環境污染之衝擊,促進生態多樣化,確保農業之永續經營, 對國家水土資源之保育,生物多樣性之永續,食品安全及國民健康之維護都有重大效益。 未來,農委會將 強化作物有機栽培整合技術與經營管理,持續協調台糖公司、退輔會土地及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活化休耕田等措施,建立 有機農業專區或集團栽培,擴展群聚效益、落實有機農產品認驗證管理及拓展有機農產品行銷通路,並結合生態、生活、產業發展與社區文化,開創農村新風貌,建設臺灣成為有機農業島。

輔導農戶契作有機蔬菜,穩定供應學童營養午餐食材

輔導農戶契作有機蔬菜,穩定供應學童營養午餐食材

舉辦有機農業推廣活動,帶動有機消費

舉辦有機農業推廣活動,帶動有機消費

表 1 歷年有機農產品栽培面積統計表 面積:公頃

作物類別

年度

水稻

蔬菜

果樹

茶樹

其他作物

合計

85

62

26

67

5

-

160

90

493

171

159

56

19

898

95

704

378

207

71

348

1,708

96

843

438

258

125

349

2,013

97

949

518

296

140

453

2,356

98

1,085

913

289

169

504

2,960

99

1,317

1,435

462

219

601

4,034

100

1,653

1,692

613

263

794

5,015

101/12

1,763

1,779

687

400

929

5,558

表 2 98 至 101 年有機農產品品質及標示檢查成 果

項目

98 年

99 年

100 年

101 年

件數

不合格

%

件數

不合格

%

件數

不合格

%

件數

不合格

%

品質

1,657

22

98.6

1,853

12

99.4

1,898

12

99.4

2,068

19

99.1

標示

3,934

178

95.4

3,192

110

96.6

3,254

69

97.8

3,274

98

97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03-21:1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