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2013年十大神農頒獎活動紀實

農糧署 陳麗玉

  2013 年十大神農頒獎表揚活動於 102 年 4 月 23 日下午 2 時在農委會 5 樓大禮堂隆重舉行,該會陳主任委員親臨會場致詞,並頒發 10 位神農當選證書、玫瑰石匾額及獎金 20 萬元,以及 12 位模範農民當選證書及獎金 10 萬元,以表彰得獎者在農業領域卓越的表現。頒獎典禮計 200 餘人參加,場面溫馨隆重。

鼓聲揭幕 主委親臨為神農加冕

  典禮在表演團體「御鼓坊」以浩瀚的鼓樂揭開序幕,並以曲目「鄉」作為開場表演,述說著異地遊子載譽歸鄉時之豪情壯志與雀躍之心。彰顯本屆十大神農有 8 位是由都市返鄉從農,獲得十大神農殊榮之喜悅心情。

  陳主任委員在致詞時,特別恭賀及肯定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對農業的貢獻,並說明本會自民國 72 年起辦理神農獎選拔活動,迄今獲獎農民僅 923 位,是後進青年農民學習的榜樣,期勉得獎者能發揮師徒傳承精神,將經驗與技術有效地傳承。並表示本屆得獎者運用創新的經營理念,依消費者需求開發自有品牌,以跨領域思維推動加值農業,是「生產型農業」轉型為「新價值鏈農業」的最佳典範。為鼓勵農民發揮創意,使臺灣出現更多農業自有品牌,提升臺灣農業競爭力,政府未來將以更開放的作為,積極協助農業發展。同時強調農業就如水和空氣,平時不會發現它的珍貴,一旦缺少的時候,才覺得它的重要,在經貿自由化的世界趨勢下,農業可吸納更多青年及企業的投入,為農業注入新血輪,將可引領臺灣農業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局面。陳主委也勉勵農業從業人員在面對自由化的衝擊,要化危機為轉機,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必能重現農產品外銷賺取大量外匯的光榮歷史。

VCR 得獎事蹟 突顯奮鬥歷程

  接著播放神農得獎事蹟影片,逐一介紹每位得獎人,在農糧產業有來自臺中市的李啟寅,深耕火鶴花、文心蘭產業,以「后里佐欣花園」品牌,進軍國際市場;花蓮縣林瑞鵬致力於有機蔬菜栽培,將友善環境理念,落實在產銷實際流程;屏東縣陳建行導入安全生產及生物科技創新理念,以「大力蔘」品牌,研發牛蒡多元產品,再現牛蒡原鄉風華;屏東縣楊乾德堅守安全農業生產理念,成功拓展高品質木瓜至日本市場;臺東縣詹明崇獨創結合溫泉與咖啡的奇想,將溫泉導入咖啡生產體系,並將地方產業融入觀光旅遊;彰化縣張至程有效採用遷移放養法,生產無毒、天然高品質的蜂產品,為傳統產業開展全新視野。

  在畜牧及漁業方面,有來自桃園縣的陳燭梅,善用雜交優勢及飼養肥育技術,成立一連貫的產業鏈;苗栗縣魏趨鼎利用科學方法飼養出國內唯一吃素的「健康放走雞」;嘉義縣楊鎵燡響應「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種植飼料作物,並整合牛肉產銷及通路;臺南市周志亮堅持生態養殖鰻及臺灣鯛等水產,產品成功外銷國際市場。本屆十大神農有 8 位是由其他行業返鄉從農,甚至放棄百萬年薪,投入農業領域,在此發揮潛力創造農業傳奇,此外 5 、 6 年級生亦占了 8 位之多,是青年返鄉從農的最佳典範。

神農現身展創意 注入農業新活水

  典禮特別規劃「神農登場,誰與爭鋒」-神農產品走秀活動,由神農攜帶產品,發揮創意以簡潔有力的台詞讚頌自家產品的特色,只見神農們個個賣力演出,全場來賓報以熱烈掌聲為神農喝采,達成產品行銷的效果。

  接著陳主任委員逐一頒發十大神農獎項,並與得獎者合影留念。主辦單位再以「創新為農 一世尊榮」儀式,為頒獎典禮製造高潮,由陳主任委員帶領 10 位神農,將象徵農業活水的彩色溶液注入冰雕內,冰雕即呈現「 2013 十大神農」字樣,展現政府與神農將以不斷創新思維及領先技術,持續為臺灣農業灌注新力量,共創農業新未來。

模範農民 個個精彩優秀

  接著表揚具傑出事蹟之 12 位模範農民,得獎人包括走出有機新里程碑的吳成富、打造茶業新藍海的翁萬、永續臺灣好茶為使命的張慶松、開創臺茶新風貌的林吉常、水耕專家許勝驊、文心蘭產業推手曾明進、顛覆傳統創新商機開發方形西瓜的廖文斌、打造麥寮生菜村的郭淑芬、把種蘭興趣變事業的董又銘、走出不同有機路的蘇冠宇、金牌蓮霧專家徐英忠、為三星蔥再造風華的林東海,個個身懷絕技,得獎名副其實。

未來期許

  最後由陳主任委員、戴主任秘書、漁業署沙署長、農糧署李署長與十大神農及 12 位模範農民合影留念,主委並在農糧署李署長陪同下參觀神農及模範農民事蹟及產品展示區後,典禮在悠揚樂聲中劃下完美句點。期盼未來有更多優秀農民來挑戰神農的獎項,將卓越成就與傑出事蹟作為農民學習的標竿與典範,以激勵更多農民朋友突破傳統,運用知識與創新技術,帶動農業整體發展,開創農業黃金十年, 2015 年神農獎再見。

神農事蹟簡介及產品展示

神農事蹟簡介及產品展示

「創新為農 一世尊榮」儀式象徵以創新思維及領先技術為農業注入活水

「創新為農 一世尊榮」儀式象徵以創新思維及領先技術為農業注入活水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05-16: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