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滂溪越壑健身行-桶后越嶺步道

林務局 新竹林區管理處 林純徵

  桶后越嶺步道為烏來山區的三大古道之一,是百餘年前泰雅族人因行獵、遷移,而走出的山路。在 日治時期(西元 1905 年),日本政府更為原住民的管理緣故,規劃自新店屈尺至宜蘭礁溪的「屈尺叭哩砂橫斷工程」進行交通建設,工程完成後便帶動桶后地區伐木製樟事業發展,並有設置台車道由人力運送木材及樟腦,這就是步道的前身。

  目前步行路線全長約 7 公里, 自桶后吊橋至北宜縣界鞍部展望點之間, 單趟路程約需 3~4 小時。 主要沿著桶后溪谷而行,沿途海拔介於 450 公尺至 730 公尺之間。兩旁夾峙著相當多的中級名山,像是在左側有鳥嘴尖、烘爐地山等,右側則為大、小礁溪山等,所以沿途隨時可見在溪床深處形成的深潭、 山澗水 由岩壁 傾洩而下形成的瀑布、 或是巨石錯落的溪谷、還是水流平緩的攤地、以及深谷等景觀,與水相當親近。

  全線除了 4.5~6 公里 路段為爬升 至路線最高點稍陡 坡外,其餘路段坡度和緩 ,是一條老少咸宜、走來愉快輕鬆的行程,所以本步道近年來已成為北部地區熱門的休憩健行路徑之一。一般而言,喜歡健行的遊客多從烏來入山越嶺至宜蘭後,僱請接駁車輛至步道 7 公里處(終點)接送至市區,也有反向行走的遊客或是至終點再折返,充分體驗健行的樂趣。

  遊客扺達烏來後欲往桶后越嶺步道,可自台 9 甲線續行經烏玉檢查所、孝義村(阿玉)再接桶后林道,共計車行約 20 公里、 30 分鐘後即可扺達步道入口。在入口區有明顯的地標-「桶后吊橋」及「桶后環境中心」,此處有一望無際林相茂盛優美的柳杉林樹海,搭配著桶后溪的潺潺流水及攤地,也是國際級的景色;另外,近年來遍植的櫻花,每到初春時,滿滿盛開的櫻花也是遊客喜愛到訪的原因之一。

  在新北市及宜蘭縣交界的鞍部,是步道的越嶺點,也是最高處。從此高處向左望去有凹陷深谷地形,就是桶后溪上游的水源處,此處視野漸漸開闊,約在每年的 4~5 月期間,散生在溪谷兩旁的杜鵑花開花,健行登山的遊客可以欣賞到花開景緻。到了秋天雖風力強勁、芒草遍生,但可看見草浪翻飛的景象,若是夕陽西下,也就更讓人流連忘返了。

豐富的生態資源~是生態觀察的寶庫

  自桶后林道至桶后越嶺步道沿線,因近河岸邊且闊葉林和柳杉林的森林生態多元,最容易發現的動物是鳥類而且數量很多,其中有應予保育類如紅山椒鳥、藪鳥、紫嘯鶇、鉛色水鶇等和珍貴稀有鳥類:蜂鷹、大冠鷲、黃嘴角鴞、台灣藍鵲、赤腹山雀和竹鳥等,在步道沿線均可觀察發現,因此也成為北部重要的賞鳥區域之一。通常在桶后管理中心至吊橋沿線甚是步道入口約 0.5K 的區段,較容易觀察到兩棲爬行類動物,像是褐樹蛙、翡翠樹蛙、台北樹蛙、蜥蜴、龜鱉類等。另外,本區有雨傘節、龜殼花及赤尾青竹絲等毒蛇出沒,到訪的遊客請注意勿進入草叢,以免遭受攻擊。

  而在步道上常發現綠眼畫眉、頭烏線及紅嘴點鵯,其中頭烏線習性隱密不易現縱,但鳴聲婉轉嘹亮,音似「是誰打破氣球」。沿線的溪谷環境則以溪澗鳥為主,比較容易觀察的有鉛色水鶇、河烏等,牠們喜歡停棲在水域中的礫石上,並且上下擺動尾羽,甚是可愛。在溪谷區域及森林邊緣環境,容易發現各種蜻蜓、蝴蝶及蛾類的蹤跡,其中也有應予保育類,是臺灣最大的蜻蜓,素有蜻蜓界的恐龍之稱的無霸勾蜓。在樹幹、枯木及地被植物層中也可觀察到各種蟬、甲蟲、蜂等,例如臺灣特有種貝氏虎甲蟲,其成蟲常在登山路徑上移動,因不善飛行以似跳躍的方式前進,像是在人的前方帶路故又名帶路蟲。

更迭歷史說不完~到林業生活館看故事

  本步道不但有臺灣的自然之美,更具備豐富的歷史人文,可以引領民眾更加認識臺灣。日治時期(西元 1905 )的 「屈尺叭哩砂橫斷工程」完成後,為運送桶后地區的木材及樟腦設置台車道由人力運送,在民國 50~60 年代,桶后地區因林業經營(伐木及造林等),部分路段改建林道,卡車可通行至桶后吊橋附近,就是現今的桶后林道,昔日的台車遺跡也因交通建設而不復見,但是,在烏來地區仍還有一段尚在運行的台車道,就是烏來台車。烏來台車約在民國 52 年起即逐漸開始轉型做觀光台車,從人力推車直至現今的引擎推動的輕軌車的演變,都可以應對到當時在地林業的發展,因此,林務局特別在台車瀑布站規劃建置烏來林業生活館,藉由很多的台車與在地林業發展的史料及物件的典藏與展示,讓民眾更瞭解烏來地區的歷史人文。

  在林道或是步道沿線也有很多的舊名,若是說明了其名字的來由後,也許可以讓妳想像當時的情景,例如 桶后林道 6K 稱 15 邁( 15 miles ),是因為桶后、孝義、烏來地區在以前對外的交通並沒有鋪設公路,都是靠台車運送往來,所以從現在的廣興開始算過來的台車里程數就是 15 miles ,大家可以試算看看。又或是桶后林道入口的孝義社區,在日治時期當時的三井合名株式會社,曾召募桃園、中壢地區的客家人到此從事伐木工作,當時的伐木工人就居住在此,也是烏來地區唯一的漢人聚落,當時當地的情景以其舊名泰雅語的「 a-gia 」(阿玉),意思是指白茅叢生之地來描述。其實還有很多的舊名都很有意義,且有意思,若是親身到訪在烏來市區的原民博物館或是烏來台車的林業生活館,相信您會有很豐富的體驗也更瞭解臺灣的歷史。

後記

  桶后地區是北部地區的後花園,更是乾淨飲用水的保護區,因此,林務局自 96 年起開始實施桶后林道車輛總輛管制,很慶幸臺灣的國民都很關懷自然環境的保育,並配合管制機制,忍受很多不便,幾年下來桶后地區環境品質有顯著提升,這是全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可是,近年因為全球氣候變遷,桶后林道於去年受颱風影響導致路基塌陷車輛無法通行,目前仍在施工管制不開放,若是想由烏來端進入桶后越嶺步道的遊客,還請要耐心等待到今年的 10 月,待桶后林道的邊坡擋土牆設施完工後就可以再由此進入前往了。

步道旁桶后溪的溪流及深潭景觀

步道旁桶后溪的溪流及深潭景觀

步道沿線生態工法-砌石駁嵌

步道沿線生態工法-砌石駁嵌

步道的小瀑布景觀

步道的小瀑布景觀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05-16:1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