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業區域統計分析

統計室 黃彥慈

壹 . 前言

  農業性別與區域為我國長期關注之重要議題,因此本文整理出我國各地區農牧戶之性別與人口結構、婚姻、就業、教育程度等相關資訊,藉此瞭解農業性別與區域分布,以作為各地區農業發展與城鄉均衡之參考。

  首先,各國對「都市」與「鄉村」的定義,依經濟活動、人口密度或地理位置而有所差異。我國隨著臺灣高速鐵路的通車,大幅縮短城鄉間的距離,城鄉差距及農家、非農家所得不均問題雖不似其他國家嚴重,惟我國農業目前已面臨高齡化及中青年出走之問題,欲解決此現況必須先瞭解各地區之差異,達到均衡區域發展之效果。

貳 . 農牧戶主要集中於中南地區

  我國農牧戶計 77 萬戶(表 1 ),其中有八成集中在中部( 40% )、南部( 37% )、東部( 5% )地區。再者,根據聯合國經濟、社會及人口司(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對都市的定義為居民 5 萬人以上之地區,我國現行 20 個縣市別行政區域均屬於聯合國定義之「都市」區域;然而就鄉鎮別行政區域而言,現行 358 個鄉鎮,有 225 個鄉鎮地區居民人口低於 5 萬人,亦有八成集中在中部( 30% )、南部( 45% )、東部( 12% )地區。顯示我國中部、南部、東部地區皆為人口密度較低、偏遠鄉鎮數較多、且農業人口比率較高之地區。

  鄉村地區農戶比率高,中南部地區又是農業的大本營,因此鄉村與農業發展可說是一體兩面的共通議題。為有效縮短城鄉差異及農家、非農家所得差距,我國除提升鄉村地區的教育品質與可近性外,更以農業產業化的積極作為,鼓勵農家子弟回鄉務農,活絡中南部地區的經濟活動及就業機會,拉近區域間經濟及所得的發展差異。

參 . 農家人口高齡化

  99 年農牧戶家庭人口數共計 296 萬人(表 2 ),占全國總人口數比率約 12.8% ,其中女性 140 萬人,占全國農牧戶人口比率 47% ,性比例為 111.8 (每百名女性對應男性數)。主因部分農業須仰賴體力,致投入農業生產以男性居多,故較全國性比例 100.2 為高。

  未滿 15 歲的農家戶內人口占 13.3% , 15 至 64 歲者占 66.1% , 65 歲及以上者占 20.5% 。與全國人口結構比較,不僅家庭人口未滿 15 歲者所占比率低於全國之 14.7% , 65 歲以上者所占比率較全國之 11.2% ,高了 9.3 個百分點,顯示農戶家庭人口高齡化情形嚴重。所以,農業重鎮的中南部及東部的人口特性呈現相同趨勢, 101 年的高齡人口比率及性比率亦較全國平均數為高。

肆 . 農業區域人口高齡化導致女性喪偶比率高

  隨著鄉村地區人口老化快速,致中、南部及東部的女性喪偶比率為 9.1% 、 9.5% 、 12.1% (表 3 ),高於北部地區的 7.5% ;至於女性未婚、有偶及離婚比率則未有顯著性區域差異。 100 年我國含大陸港澳地區的女性外籍配偶計 41 萬人,超過 5 成比率在農業重鎮的中南部及東部。若與各地區女性總人數比較,中、南部及東部的女性外籍配偶比率與北部或全國並未有顯著性區域差異。

伍 . 農業就業人口集中於中南部及東部

  配合加入 WTO 組織,擴大休耕補助範圍,農業就業人數逐年下降,由 100 年 70.6 萬人(表 4 ),減至 101 年 54.2 萬人,占總就業人口 5.1% 。有 9 成以上在中南部及東部的農業區,其中中部占該地區就業人數比率為 8.9% ,南部為 7.4% ,東部為 14.7% ,均較北部 1.0% 高出甚多。近幾年本會積極推動農業區域發展,有助於年輕人口返鄉就業。

陸 . 農戶教育程度較全國低

  15 歲以上農牧戶人口中,因農家人口高齡化因素,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比率為 51.0% (表 5 )。不但低於全國平均 69.7% ,也較北部 74.8% 、中部 64.7% ,南部為 67.2% ,東部 57.0% 低很多。目前政府已推動若干措施,調整鄉村地區的教育資源分配,縮減城鄉教育之落差。

柒 . 農戶所得為全國每戶平均所得之八成

  農家所得一向較全國平均每戶所得低,為照顧農家生活,近幾年政府積極提升地方產業競爭力,振興農業,取代以往消極的補助政策,使我國農戶與全國每戶平均的「所得總額」比值,由 90 年的 0.77 倍,逐年遞增至 100 年的 0.83 倍(表 6 )。

  隨著農戶與非農戶所得的差異,波及區域所得產生差距,農業重鎮的中南部及東部家庭所得都較工商發展程度高的北部地區低。 100 年北部地區家戶對中部家戶「所得總額」之比值為 1.27 倍,北部對南部之比值為 1.31 倍,北部對東部之比值為 1.51 倍。

  我國農家所得低的原因主因農場規模小、休耕、天然災害及農業生產成本高,提升農戶所得為農業機關最關切的課題。可透過輔導地方特色產業、推動「新農業運動」、「農業經營企業化」等方式提升農民所得。

捌 . 結語

  我國農牧戶主要集中於人口密度較低及偏遠鄉鎮數較多之中南部地區,故在推動農業發展之同時亦可平衡城鄉差距。由統計結果可知,農家人口面臨高齡化的問題、男性農業勞動比率較高、農業就業人口集中於中南部地區、農戶教育程度較全國低、農戶所得為全國每戶平均所得八成,農戶在結構上相對於非農戶較為弱勢,因此應更為積極提升鄉村地區教育品質與增加教學資源,並提升地方產業競爭力,促進農業轉型,提升農業及相關聯產業收入。除此之外,為解決農家人口高齡化之現況,我國辦理漂鳥計畫,目標培育青年農民,積極推動青年人體驗農業,認同喜愛本土農業,對有意願留農者提供全方位服務,以解決農業就業人力年齡偏高,協助農業部門之轉型升級。

表1 農牧戶之區域分布

表2 農牧戶人口結構

表3 區域別女性婚姻狀況

表4 農斆戶之就業狀況

表5  農牧戶之教育程度

表6 農家所得統計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05-17:34,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