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企劃處 林文傑(已退休專員)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1. 日本自民黨研提「農業農村所得倍增之十年戰略」

為了因應今( 2013 )年下半年日本將舉行參議院議員選舉,執政的自民黨於 4 月 25 日研提「農業農村所得倍增之十年戰略」,供做選舉時之農業政策訴求的主軸,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主要內容

1. 主要的戰略目標是,希望未來的 10 年裡,能實現提高日本的農業及農民所得達到倍增的理想目標。

2. 以熱能為計算基準的糧食自給率,希望 2020 年能提高到 50% ;此外,以金額計算基準的糧食自給率,則希望在 2020 年達到 70% 的政策目標。

3. 積極推展日本型的直接給付制度,為了維持農業所具有的多方面機能,宜將現今採行的直接給付政策予以法制化。此外,有關山區等偏遠地區的直接給付政策、農地及水土保持管理相關之支付款、環保支付款等政策,亦宜將予以法制化。

4. 希望能夠以強化農地彙整,以及農業農村整建等方式,於 10 年後達到農業生產主力者的農地利用面積,可以達到日本全國農地面積之 80% 。

5. 希望以各種方法,於 10 年後實現解決耕地棄耕所引發的各種疑難雜症。

6. 希望 10 年後, 40 歲以下新加入農業生產行列人員,可以擴增 40 萬人。

7. 就項目別而言希望:

( 1 )供磨製的米粉之稻米供需量,可以提高到 150 萬公噸。

( 2 )飼料的自給率由現今的 26% ,提高到 40% 。

( 3 )大豆生產面積擴增四倍。

( 4 )供做製造麵包用的小麥生產面積擴增一倍。

( 5 )加工用及業務用的蔬菜供貨量增加 50% 。

( 6 )防止鳥獸為害的執行單位擴增一倍。

( 7 )六級產業化的市場規模,擴增達 10 兆日圓。

(二)可能的發展趨勢及影響

由於一方面受到安倍首相採取日圓大幅度貶值的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對於日本農產品的輸出形成有利趨勢,但對於以日圓為計價基準,且日本必需大量進口的糧食、農業用生產資材等之成本,將形成價格大幅度上揚的壓力;另一方面則因日本積極參與 FTA 、 TPP 等談判,對於農業生產成本比世界平均高出甚多的日本農業發展帶來相當嚴峻的挑戰。換句話說,處於日本農業的現況與日本自民黨所研提的農業政策間,存有許多隱性的矛盾現象之情況下,其所提之 10 年戰略構想是否能夠獲得日本選民的認同,值得關注。

2. 2012 年泰國稻米輸出大幅度減少

近 30 年來稻米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的泰國,在 2012 年僅出口 695 萬公噸的稻米,比 2011 年的 1,080 萬公噸減少 35% ,除了使泰國喪失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國的地位外,亦將對未來的世界稻米貿易帶來影響;此訊息相關要點如下:

(一)泰國稻米出口量驟減的主因

2011 年 10 月泰國的盈拉首相取得執政權後,為了履行競選時所提的政見承諾,開始採行放寬農貸、成立村落基金等對泰國農民有利的農業政策,其中最受世人關注的是「擔保融資制度」。此制度的要點是,泰國政府准許泰國農民以稻穀供做擔保品,由於泰國政府給予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所需資本的低率融資,如果歷經三個月後,農民無法償清貸款的話,則該相關擔保品(稻穀)的所有權才能轉歸政府所有;在擔保品估價時,原則上是由泰國政府以較泰國稻米市場價格高的方式,予以訂價,以期農民能夠獲得所需資金從事農業經營。換句話說,泰國政府對稻米產銷採取高價收購的手段,成為泰國稻米在國際市場上喪失競爭力的主因。

(二)泰國推展「稻穀擔保融資制度」等農業政策改革的要因

1. 近幾年來泰國積極發展工商業且其績效斐然,進而形成農家與非農家所得差距逐漸擴增,為泰國社稷安定投下變數,是泰國當局不容忽視的課題。

2. 歷年來泰國稻米是泰國國民的主糧,且其稻米的產銷與泰國農業的發展,以及泰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泰國當局選擇以「稻穀擔保融資制度」為主軸的農業政策改革,除了獲得大多數泰國農民的支持及對農家所得有所助益外,對於泰國農村的繁榮及社會的安定亦有所幫助。

(三)泰國稻米輸出減少可能對世界稻米貿易產生的主要影響

1. 近 30 年來 FAO 等國際組織在訂定國際稻米交易價格時,常以泰國產稻米為計價基準。然因受到泰國稻米出口量自 2012 年起驟減,以及其國內收購價格偏高等因素影響,未來國際稻米交易價格的訂定可能呈現混亂的局面。

2. 由於世界各國所生產的稻米大多數以滿足各國國內供需為主要目的,以及各地氣候異常現象時有所聞,各國盛行簽訂 FTA 或 TPP 等自由貿易協定等多重因素影響,在未來世界可能缺乏長期性的稻米出口國的狀況下,世界稻米的貿易可能出現貿易量及其交易價格呈現急速性的暴漲或暴跌走勢,對於需要稻米進口的國家或地區可能帶來相當沈重的經濟負擔,進而為世界的和平帶來負面的影響。

3. 南韓加強辦理食品產地標示制度

南韓為了提高南韓國民飲食安全的水準,決定自 2013 年 6 月 28 日開始加強辦理食品產地標示制度,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加強辦理食品產地標示的要因

南韓鑑於與世界各國陸續簽定 FTA 後,南韓一方面將面臨農產品及食品進口量大增的壓力,進而可能對南韓國民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另一方面希望能藉由強化農產品及食品標示的手段,達到提高南韓老百姓愛用國貨、確保國民健康等政策目的,於近期完成修訂食品標示制度相關法規的修法程序,並且決定 2013 年 6 月 28 日開始實施新制度。

(二)制度修訂的重點及影響

1. 南韓此次修訂強化食品標示制度的重點為:

( 1 )強化農產品、加工食品等的原料原產地標示,例如朝鮮民族泡菜所使用的大白菜、辣椒等,均應明確標示其原料產地,如屬同一種原料貨源取自不同地區者,應依其含量比例逐一標示。此外,例如以活畜方式自國外進口的肉用牛,應標示其原產國,且該隻肉牛如果在南韓肥育期低於 6 個月者,禁止使用該肉牛原產地為南韓的標示。

( 2 )將餐飲店所使用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等食材,列入食品產地標示制度的管理範圍。

( 3 )對於未遵守食品標示制度者,採取加重刑罰、提高罰款金額等嚴厲懲處方式辦理。

2. 可能產生的主要影響:

( 1 )就南韓內部而言,除了可以達到提高南韓老百姓愛用國貨、確保南韓國民健康等政策目的外,亦可達到提升南韓糧食自給率,提高南韓農民所得等農業政策的政策目標。

( 2 )目前各國所簽訂的 FTA 、 TPP 等國際協定,均以「貿易自由化」相關事宜為主軸,對於努力辦理提升糧食自給率或為確保農民所得的國家而言,以「國內法」的手段訂定「確保國民健康為優先考量」的食品標示制度,可說是一方面不會違反 FTA 、 TPP 等相關協定規範;另一方可以形成非關稅類之貿易障礙,是一箭數鵰的政策策略。

4. 日本積極研擬增產中藥材政策

近幾年來日本所需之中藥材呈增加趨勢,致使日本當局開始重視辦理提高中藥材自給率等相關事宜,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日本擬增產中藥材的要因

1. 自古以來日本老百姓的普世觀念中,認為中藥材及藥方與健康有密切的關連性,尤其在慢性病等方面的調養,在心理層次的感受並未遜於西藥。此外,處於日本社會結構呈現老化現象愈來愈明顯、年長者因身體需要調養等理由,致使中藥材及經由藥方調製而成的各種慢性病處方、保健類藥(食)材等,經由科學實驗證明渠等所具有功效的佐證下,均出現快速成長走勢;例如 2011 年日本以中藥材為原料所製成的藥劑生產金額達 1,422 億日圓,比 2006 年增加 22% 即可看出端倪。

2. 目前日本每年所需中藥材的貨源中,有 83% 需向中國大陸採購,日本國產的自給率只有 12% 。換句話說,日本當局一方面認為日本列屬不可或缺的中藥材供給受到中國大陸掌控,如果發生類似稀土金屬貨源之類的貿易戰爭(註:數年前中國大陸與日本曾發生過貿易糾紛,致使日本電子業等科技產業所需之稀土金屬原料,也被世界唯一供貨國的中國大陸採取限制出口的報復,而使日本損失慘重。)日本將再度面臨缺貨的困境,況且中國大陸所生產的中藥材,近幾年來常有農藥殘留等問題,對日本國民健康容易產生不良的後遺症。另一方面,處於日本積極參與 FTA 、 TPP 等國際協訂談判,對日本農業發展帶來相當大的衝擊的壓力下,將當歸、芍藥、人參等適合在日本生產的中藥材,予以積極推展,不但可以提高日本農民所得,且可使日本國民的健康獲得更多的保障。

(二)日本中藥材產銷動向

1. 目前日本製藥廠商為了確保所需之中藥材能有穩定且安全的貨源,近幾年來開始盛行以高於市價(註:此處所稱之市價,係以日本向中國大陸採購中藥材之進口價格為計價基準) 1 ~ 2 倍的價格,與日本農民進行契作。由於日本農民為了能夠取得製藥廠商的信賴,進而獲得長期性契作的契約,多數日本農民主動以生產履歷的生產方式,提供給廠商隨時查驗契作的中藥材生產狀況。

2. 日本農林水產省及各地方政府的農政單位,為了能夠達到促進日本農業的永續發展、創造農村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所得等政策目的:( 1 )主動媒介製藥廠商與農民及農民團體等進行契作;( 2 )將增產中藥材、研發中藥材相關之醫藥及保健食品等事項,列屬六級產業化政策推展的要項;( 3 )經由中藥材提煉之各種產品,如屬具有外銷潛力的產品,得採透過「 2020 年農產品及食品輸出金額達 1 兆日圓」等計畫的運作,積極拓展外銷市場。

5. 糧食不足 聯合國鼓勵吃蟲

為了對抗全球的饑餓問題、加強營養並且減少污染,現在聯合國有了新武器:很可能就是在人們身邊飛來飛去、爬來爬去的可食用昆蟲。

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 FAO ) 2013 年 5 月 13 日將類似蚱蜢、螞蟻以及其他昆蟲家族的成員,譽為人類、家禽家畜以及寵物「尚未完全利用」的糧食。

糧農組織當日於羅馬總部,發布一份厚達 200 頁的報告中指出,全球有 20 億人已經用昆蟲來補糧食之不足,這些昆蟲不但含有高蛋白質和礦物質,吃這些昆蟲對環境也有好處。

報告指出,這些昆蟲在將飼料轉化為可食用的肉品上有「超棒的效果」,平均而言,他們可以將 2 公斤的飼料轉化為 1 公斤的昆蟲塊;相對的,牛就需要 8 公斤的飼料,才能產出 1 公斤的肉。

此外,多數昆蟲可能生產更少對環境有害的溫室氣體,並且可以吃人類生產的廢物或食物殘渣、堆肥以及動物的排泄物。

6. 共度危機 義人認養果樹與家畜

經濟危機的時間不斷拉長,為了共體時艱,許多義大利人認養了農村裏的果樹和家畜以支持農業發展,此外也可獲得直接由農家供應的新鮮食品。

景氣持續低迷,義大利人透過傳統零售管道購買農產品的比例下滑,許多人「窮則變,變則通」,選擇當農畜產業的夥伴,認養農家的果樹或家畜,協助農村度過危機,確保農地使用和悠久的農業傳統。

義大利「農牧協會」( Codiretti )舉例,民眾認養了位在東部安科納( Ancona )的橄欖樹之後,農家會定期寄送樹木的成長報告和照片,採收壓榨後還會把特級初榨橄欖油送到認養人家中。

在北義波隆那( Bologna )有農家發起「認養果樹」的活動,民眾可選擇認養水蜜桃、桃子、櫻桃樹等當地特殊品種,果實熟成後,可以透過快遞收到 15 公斤的新鮮水果。

在米蘭附近的養豬戶則發起「認養豬仔」,認養人可以透過網路連結到豬棚內的攝影機,看到豬仔成長過程,養豬戶保證不使用藥物促進豬隻成長,而是用天然植物和乳製品餵養。

農家與消費者合作互蒙其利,在危機中仍吃得健康營養,並促進農村和農業的發展。

7. 調查顯示 中國大陸約 1/6 耕地重金屬污染

研究調查顯示,大陸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已達 2,000 萬公頃,約占全大陸總耕地面積的 1/6 ,市售米也有高比例的重金屬鎘超標。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日前公布第 1 季餐飲食品抽驗結果, 44.4% 的米及米製品抽檢產品發現鎘超標,其中,廣州市食藥監局共抽檢 18 個批次,有 8 個批次不合格。

無獨有偶,早在 2007 年,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教授潘根興就曾抽樣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 6 個地區的縣級以上市場中的米,發現有 10% 左右的市售米鎘超標。

中國大陸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表示,「鎘污染大部分來自開礦。工廠排放廢氣中含有鎘,可能會通過大氣沉降影響較遠的地方」。此外,即使冶煉廠距離遠,排放的廢氣擴散後也可能隨降雨落到農田中。

大陸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羅錫文也曾公開指出,有調查顯示,大陸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已達 2,000 萬公頃,占大陸總耕地面積的 1/6 。

此外,大陸環保部門統計顯示,全大陸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 1,200 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200 億元。

中國土壤學會副理事長張維理亦指出,大陸農藥使用量達 130 萬噸,是世界平均水準的 2.5 倍。但據估算,每年大量使用的農藥僅有約 0.1% 可以作用於目標病蟲, 99.9% 的農藥則進入生態系統,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屬、激素的有機污染。

張維理說,大陸「土壤污染呈現一種十分複雜的特點,呈現新舊污染物並存、無機有機污染混合的局面」,目前大陸政府對土壤污染層面缺乏法規和技術標準,地方標準更是空白,立法刻不容緩。

8. 中國大陸召開 A 型口蹄疫防治會議

2013 年 2 月 18 日 ,廣東茂名 88 隻活豬首先出現疑似口蹄疫症狀,被確診為 A 型口蹄疫,事後共有 948 頭活豬被撲殺;之後,青海西寧、西藏乃東相繼出現豬隻感染 A 型口蹄疫。

為因應中國大陸接連出現 A 型口蹄疫疫情,大陸農業部、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口蹄疫參考實驗室,及 9 個省區獸醫部門的專家於 2013 年 5 月 14 日在北京召開專家會議,全面會商當前 A 型口蹄疫疫情防控形勢,並部署下一階段防控工作。

農業部在會中表示,大陸各地將按照國家動物防疫強制免疫計畫要求,落實公牛、乳牛防疫,邊境省分將針對邊境地區進行牛羊防疫,及時構築防疫屏障。在流通環節,各地將加強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強化活畜跨省調運檢疫監管,防止疫情跨省傳播。

大陸農業部指出,近期將再次向重點省分派出工作小組,指導展開 A 型口蹄疫防控,確保各項防控措施得到落實。

大陸農業部要求各地確實做好疫情清查,針對養殖密集區、活畜交易市場、屠宰場等重點區域的重點環節,集中動員展開 A 型口蹄疫清查工作,及時消除隱憂。相關單位須強化疫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擴大監測範圍及力度,並加強疫情研判、預警及通報。

9. 豪雨成災 義大利北部農業損失慘重

義大利北部春雨不斷,造成農業損失慘重。農牧協會估計,今年春天採收的農作物比往年減少了 3 成,雨勢也延緩了農民的播種計畫,呼籲政府啟動天災補償機制。

義大利農牧協會( Coldiretti )表示,北義今年春天降雨量比過去平均值高出 50% ,被喻為榖倉的波河( Po River )一帶農業受到嚴重衝擊,初步估計,收成至少下滑 3 成。該協會呼籲,政府應該在受害最嚴重的區域啟動天災補償機制。

連日豪雨造成波河在比森薩( Piacenza )氾濫成災,淹沒了許多農地;義大利最大的湖泊加爾達湖( Lakeof Garda )也達到滿水位。

農牧協會指出,春季盛產的櫻桃許多都被大雨和強風吹落,草莓則浸泡在水中,哈密瓜和西瓜也都受到影響。

持續大雨也延遲牧草的收割,當牛隻缺少糧秣無法提供足夠的牛奶和肉品,知名帕瑪森乾酪( Parmigiano )和火腿的生產都受到嚴重影響。

雨勢也讓許多農民遲遲無法把握春天播種,西北部皮埃蒙特( Piemonte )稻米栽種的數量比往年減半;北義玉米、黃豆和馬鈴薯的播種數量也大幅減少。

10. UN 報告:索馬利亞飢荒 近 26 萬人死亡

聯合國糧農組織及其合作夥伴聯合發表的首份關於索馬利亞饑荒問題的科學研究報告指稱,約有近 26 萬索馬利亞人死於發生在 2010 至 2012 年間的大饑荒,其中近一半是 5 歲以下兒童。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 2013 年 5 月 2 日報導,糧農組織( FAO )和「饑荒早期預警系統網路」( Early Warning Systems Network )在當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此次饑荒導致的死亡約占索馬利亞人口總數的 4.6% ,而在 5 歲以下的孩童中,每 10 名之中就有一名死於饑荒。

糧農組織高級經濟師馬克.史莫德斯( Mark Smulders )表示,沒有及時開展援助行動是導致大量索馬利亞民眾死於饑荒的主要原因,而國際社會本應在 2011 年 7 月 20 日正式宣布索馬利亞進入饑荒狀態之前採取更多的措施。

史莫德斯說,「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人道主義援助行動受到限制,由於安全原因,在索馬利亞南部開展人道行動異常困難。此外,索馬利亞民眾在長期衝突和饑餓後也已非常脆弱,而 2011 年年中的時候,又突如其來地爆發了可能是近 60 年來最嚴重的乾旱。」

根據報告, 2010 年 8 月至 2012 年 4 月間,共有 25.8 萬索馬利亞人死於饑荒,比 1992 年的饑荒高出了 4 萬人。

報告指出,索馬利亞饑荒在 2011 年 5 至 8 月間達到高峰,當時的月均死亡人數約達 3 萬人。此外,在受災最為嚴重的下謝貝利州( Shabeellaha Hoose )、摩加迪休( Mogadishu )、拜州( Baay ), 5 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分別達 18% 、 17% 和 13% 。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06-20: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