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企劃處 林文傑[1]
國際處 李蓮生編輯

1. 南韓積極辦理提高農業人員作業安全相關事宜

  南韓農村振興廳為了減少農業人員在進行農作業時發生意外的機會,以及事故發生後能給予妥適的協助,因此近年來積極辦理提高農業人員從事農作業安全相關事宜,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主要的背景:南韓農業人員的勞動力呈現快速老化的現象,以致於農業人員從事農作業時發生意外事故的案件時有所聞,不但為農家的經濟等方面帶來相當大的負擔,且使南韓農業的生產力呈現下降的趨勢。因此之故,近幾年來南韓開始積極研訂並且推展提高農業人員從事農作業安全相關政策措施,以符實需。

(二)主要的政策措施:南韓辦理提高農業人員作業安全相關的政策措施頗多,其中之主要者為:

  1. 研訂新法規及制度:長期以來南韓農業人員因農作業發生受傷、死亡等意外事故的機率,為非農業人員的 2.4 倍;但南韓當局在照顧非農業勞工方面,則設有「勤勞福祉公團」,並且積極辦理產業災害保險相關事宜(註:換言之,南韓勞工的產業災害保險制度是由南韓當局主辦的強制性保險,任何勞工均需要參加該項保險。)而對於農業人員進行農作業所需之安全保險則呈現相當簡陋的現象,不但為南韓的農家帶來相當沉重的經濟、人力等方面的負擔,且為南韓的農業永續發展蒙上一層深厚的陰影。因此之故,南韓當局已將新訂的「農漁業者安全災害保障法(名稱暫訂)」草案,送交南韓國會審議,希望此新訂的法案能在 2013 年完成立法程序,供做設立「農漁業者災害保障制度」的法源。目前已知此將新設的制度,將比照非農業勞工的產業災害保險制度,採取強制農業人員參加,並以「國營」方式進行運作。此外,考慮農業人員在南韓屬於弱勢族群,所以有關保費的負擔、保險的內容、理賠的方式等雖已設有草案,但因母法尚未通過,所以現今尚無法公布其相關之詳情。

  2. 推展確保農業人員農作業安全及健康相關計畫:近幾年來南韓當局成立各種與確保農業人員維護身體健康、或防止意外發生的各種示範性計畫。例如針對種植在山坡地或地勢呈現傾斜現象的果樹,以免費發放電動式的剪刀給果農,以期能減少農業人員在修剪果樹的樹枝或採果時的體力支出,並且達到確保農作業安全的目的;此外,利用農閒期(南韓每年的 11 月至翌年的 2 月為農閒期)到農村推廣健身操、或推展農作業時可以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的注意事項,以及意外事故發生時如何使傷害降至最低等計畫,頗受南韓農業人員肯定。

3. 積極學習國外確保農作業安全相關的政策措施,供做施政參考:例如自 2009 年起,由南韓當局編列補助經費,鼓勵南韓產(包括農業人員代表、農民組織代表、農用機械廠商代表等在內的產業界人士)、官(包括中央及各級行政機關代表)、學界,與日本相關人員以隔年互訪的方式,舉辦定期性的研討會,通過互相學習、觀摩等方式,達到雙方能各自訂定提升農作業安全相關政策的目的,以符實需。

2. 2013 年日本乾旱影響農業生產頗巨

  2013 年日本各地方出現創紀錄性的高溫、或「梅雨季節沒有雨」的乾旱現象等氣候異常相關消息時有所聞,為日本農業的生產帶來頗大的影響,其中至 2013 年 8 月中旬止之主要概況如下:

(一)北海道部分地區的梅雨季節降雨量曾出現較近十年平均低的現象,甚致北海道北部地區在 2013 年 7 月曾出現降雨量只有 2.4 公釐,創歷年來新低紀錄。因此之故,北海道所盛產的馬鈴薯、洋蔥、甜菜、紅豆等農作物類產品,出現枯萎、或果粒偏小、或單位面積產量驟減的現象。此外,因溫度偏高,致使乳牛的泌乳量呈現趨減傾向;而漁業則因附近海域水溫偏高,對洋流的流向及流速等產生重大影響,進而使部分高經濟價值的水產品形成產量減少以及水產品個體體型偏小等現象。其中最值得國人關注的是,頗受國人喜愛的北海道產干貝,因上述因素影響,其價格勢必呈現顯著上提走勢。

(二)青森、岩手、山形、福島等位居日本東北地區,受到年初的酷寒,仲夏的高溫少雨等氣候異常因素影響,致使此些地區的各種農作物出現單位面積減少、賣相欠佳的傾向;其中最受注目的是,此地區所盛產的蘋果出現開花期落後、果粒偏小者居多的現象。對於 2013 年下半年外銷到華人圈的市況(特別是春節期間外銷到我國、香港、中國大陸等地的旺季),將因量少價高、國際市場競爭力下降等因素影響而陷入苦戰。此外,向來以生產良質米聞名於日本的稻米生產,則出現空殼、單位面積產量減少等困境。

(三)東京、神奈川、千葉、埼玉等人口密度位居日本第一的首都圈向來是日本最大的消費市場,亦非農林漁牧業發展重要的生產基地。但從其境內的部分地區 2013 年曾出現創歷史性高溫紀錄,以及迄至七月底止境內的水庫有效蓄水量創近十年來之新低紀錄,進而被迫採取減壓供水或輪流供水等應急措施的觀點來看,除了可以輕易查覺境內的農業生產陷入困境外,對於副食品的消費價格也將帶來上漲的壓力。

(四)四國、九州、沖繩等地區,迄至 2013 年 7 月底止,呈現降雨量極稀少的乾旱現象,所以自 8 月初起其境內的水庫有效蓄水量明顯偏低,不得不開始採取限量供水等應急措施。其中值得關注的焦點是,九州更因櫻島上火山爆發,進而產生火山灰影響日照,致使該地區的農作物生產所需的光合作用受到嚴重沖擊,而使該地區農家的農業所得可能出現驟減的陰影。此外,沖繩地區自 6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止之降雨量,只有近十年同期平均的 3% ;換言之,此次極端的乾旱現象將使該地區的蔗糖產業亦受到重擊。

3. 美國積極辦理強化食品安全管理相關事宜

  美國的 FDA (食品醫藥局)為了提升美國食品安全管理水準,近頃以 2011 年美國新修訂的「強化食品安全法」為基準,訂定與食品安全相關規範,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主要的背景:由美國社會福祉相關單位的統計資料得知,近幾年來美國每年因食品安全等相關事故而住院的人數超過十萬人,且其中有三千人以上因食物中毒過深而死亡,因此美國於 2011 年修訂通過「強化食品安全法」,積極辦理強化食品安全管理相關事宜,並且於最近完成相關配套的法規規範的訂定,預定自 2013 年 10 月起實施新制度。

(二)只要是供做人類食用的各種食品,自農場生產至末端餐桌的產銷流程中,與食品安全相關事宜,均屬「強化食品安全法」的管理範圍的情況下,

1. 美國將加強辦理食品安全檢驗、查驗等相關事宜外,為使食品生產相關的業者重視食品安全相關事宜,在罰則方面則以提高刑罰、加重罰金、註銷營業許可等方式予以懲處。

2. 美國將要求來自世界各國輸往美國的各種食品,比照美國境內食品廠商的規定,在其所外銷到美國的食品中,明列該產品的生產流程管理, HACCP (危機分析的重要管制點)等相關資料,供做通關檢驗時之必備資料。如果在美國的海關抽驗或檢驗時,發現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混入食品時,除了將相關食品銷毀外,將依該相關廠商所犯過錯之輕重,處以警告、罰款、列屬加強查驗對象、禁止該廠商將產品外銷到美國等懲處,並將相關資訊以公開、透明方式予以公告,以召公信。

4. 美農業部預測中國大陸本農業年或將成為世界最大小麥進口國

  美國農業部 2013 年 8 月份提高了 2013/2014 農業年對大陸小麥出口預測,從農業部 2013 年 7 月報告中預估的 850 萬噸增加到 950 萬噸。

  此數字顯示,中國大陸本農業年可能不僅會創下最近 18 年小麥進口量的紀錄,還會超越埃及成為世界最大的小麥進口國。上一個農業年中國大陸購買了 296 萬噸小麥。進口增長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大陸作物的質量受到惡劣天氣的損害,必須補充製粉小麥資源。美國農業部則將本季埃及小麥進口量評估維持在 900 萬噸的水平。

  美國農部也提高了向伊朗出口小麥的預測,增加 150 萬噸,達到 400 萬噸,對土耳其的出口增加 50 萬噸,達到 350 萬噸,對敘利亞的出口增加 50 萬噸,達到 110 萬噸,對巴基斯坦的出口增加 50 萬噸,達到 90 萬噸。

  向歐盟國家的小麥出口預測從 550 萬噸下調至 500 萬噸,原因是這個地區的收穫預測改善。美國農業部還降低了向泰國的小麥出口預測,從 2013 年 7 月報告預計的 210 萬噸減少到 190 萬噸,對越南的出口預測從 220 萬噸減少到 210 萬噸。

  在小麥生產評估提高的情況下,全球小麥貿易總體預測從 1.48 億噸增加到 1.52 億噸。

5. 俄遠東水災對阿穆爾河沿岸地區農業造成 30 億盧布損失

  俄羅斯阿穆爾州州長奧列格.科熱米亞科表示,阿穆爾州農業損失接近 30 億盧布,有 40 多萬公頃農田位於淹沒區,成為遠東水災受害最重的州。

  科熱米亞科指出,阿穆爾河沿岸地區洪災損失超過 30 億盧布,造成災難性的農業傷害,有 40 多萬公頃農田位於淹沒區,占 2013 年春播收成的一半。截至目前,初步統計顯示,農業領域的損失超過 28 億盧布。

  他指出,水災損失可能增加。俄羅斯農業部在 2013 年 8 月 16 日表示,由於上述地區缺乏通行的可能性,目前無法確定遠東受害春播作物的狀況。

  根據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門掌握的訊息,阿穆爾州、猶太自治區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有 113 個村落被淹, 4,630 處民宅、 11,970 塊房屋附近園地、總長 527 公里的 248 處路段和 66 個公路橋被淹沒。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因發生水災而宣布實施緊急情況。按照水文專家的預測,阿穆爾河水位還將繼續上升。

6. 非洲對大陸農產品出口大增

  統計顯示,中國大陸與非洲近年來農產品貿易發展迅速, 2009 年到 2012 年,大陸對非洲農產品出口成長了 57.6% ,非洲對大陸的農產品出口則增加了 1.46 倍。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3 年 8 月 29 日在北京發表「 2013 中國大陸與非洲的經貿合作」白皮書,透露了上述數字。

  白皮書表示,雙方農產品貿易發展迅速, 2009 年至 2012 年,中國大陸對非洲農產品出口從 15.8 億美元上升至 24.9 億美元,成長了 57.6% ;自非洲農產品進口從 11.6 億美元增加到 28.6 億美元,成長了 1.46 倍。

  白皮書表示,非洲農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迅速成長的主因為中國大陸自 2005 年開始實行非洲國家部分輸陸商品零關稅政策,非洲特色農產品為主要受惠產品之一,對大陸出口得以快速成長。白皮書進一步指出,中國大陸在非洲農業領域直接投資額由 2009 年的 3,000 萬美元成長到 2012 年的 8,247 萬美元,增加了 1.75 倍。中國大陸企業在非洲從事農業投資,增加了駐在國的糧食供給,提升了非洲國家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由於農業事關非洲的發展穩定和脫貧減困,是大部分非洲國家的支柱產業和優先發展領域,雙方在農業領域具有良好的合作條件和廣闊的合作前景。

  白皮書稱,今後雙方將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下,全面推進雙方農業領域合作,建立完善農業合作機制,鼓勵並支持中國大陸有實力的企業到非洲國家進行農業領域投資與技術合作,以及深化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架構下的合作。

7. 南美國家巴拉圭 2014 年稻米出口世界第 14

  根據美國農業部世界糧食市場研究報告指出,巴拉圭預估 2014 年稻米出口量為 27 萬 5,000 公噸,較今( 2013 )年 25 萬公噸增幅逾 9% , 2014 年稻米出口貿易量將列居世界第 14 位。

  美國農業部世界糧食市場研究報告預估,明年世界稻米出口總量為 3,865 萬 7,000 公噸,其中印度出口量為 900 萬公噸,占總出口量 23.28% ,列居世界首位;其次是泰國 800 萬公噸,占 20.69% ;越南 780 公噸,占 20.18% ,排名第 3 。

  前 15 大稻米出口國除了前 3 名的印、泰、越外,分別為:美國( 310 萬公噸)、柬埔寨( 100 萬公噸)、烏拉圭( 90 萬公噸)、巴西( 85 萬公噸)、埃及( 85 萬公噸)、緬甸( 75 萬公噸)、阿根廷( 62 萬 5,000 公噸)、澳洲( 52 萬公噸)、中國大陸( 35 萬公噸)、圭亞那( 34 萬 5,000 公噸)、巴拉圭( 25 萬公噸)及歐盟( 20 萬公噸)等。

  巴國氣候及土壤均極適合稻米生長,以米西奧內斯( Misiones )省為例,該地水量充沛,稻作 4 個月可收成,其餘 8 個月則用於從事畜牧養殖。米省稻米產量占巴拉圭全國總產量約逾 50% 。

  據稻米業者稱,投資機械化稻米生產,目前每公頃成本約 1,000 美元(約合新臺幣 29,940 元),每公頃每年( 4 個月)產量約 7.5 公噸,以稻米價格每公噸 320 美元(約合新臺幣 9,581 元)計算,每公頃收益約 2,400 美元(約合新臺幣 71,856 元),利潤極高。米省近 4 年來投入稻米生產之資金日增,尤其巴西企業家採取與巴拉圭合資方式,以機械化方式從事大規模種稻有成,致該省稻作面積不斷擴增。

8. 日本正檢討制定單軌法律 俾保有沿岸 200 浬之經濟權利

  日本政府正檢討制定單軌管理漁業及礦物資源等之專屬經濟海域(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 )統籌法律,因 EEZ 承認海底能源及漁業等資源獨占開發利用,目前該國尚未有完整之單軌管理機制,為明確賦予 EEZ 法律地位,並強化海域管理以保護權益,近程將由總合海洋政策本部之工作小組邀集相關人士開始討論,目標在 2014 年春季向政府提出彙整建議。

  EEZ 內資源開發及科學調查須訂定礦業法、 EEZ 漁業法、保護及保育海洋環境之海洋污染防制法、環境影響評估法等,日本政府期待對埋藏近海之甲烷水合物及稀土等進行調查,以及強化海洋風力及波浪、潮流等新型海洋資源開發之方針,決策認為統籌相關法律,調整各部會利益圓融進行極為必要。

  與領土同樣為國家主權之「領海」,由海岸線往外延伸至 12 浬( 1,852 公尺),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EEZ 由沿海國至 200 浬保有經濟之權利。最近環繞釣魚臺列嶼問題,造成日本與中國大陸尖銳對立,日本政府有意制定統籌法律,目的在擴大海洋權益及牽制中國大陸。

  2013 年 4 月日本內閣會議決定未來 5 年海洋政策指針之「海洋基本計畫」,主要在 3 年內集中調查領海內甲烷水合物蘊藏量等,計畫亦明白記載加速新能源之開發方針,並提出強化周邊海域之警戒及監視體制之政策方向。

9. 日本為防止地球臭氧層遭受破壞及暖化,將階段性禁止 R22 冷媒之使用

  為防止地球臭氧層遭破壞,日本將階段性限制冷凍系統使用之冷媒,此措施將造成擁有超低溫冷凍設備之日本遠洋鮪魚漁船極大困擾。除部分特殊情狀外,當局決定自 2020 年起新生產之冷凍設備全部廢除使用冷媒 R22 ,惟迄今尚未開發出相同功能及經濟性之替代冷媒;由於漁船與陸上設施不同,受限於噸數及成本,對現今漁船之影響極為深遠。

  2020 年起新設備禁止使用 R22 ,往後建造之遠洋鮪延繩釣漁船須使用替代冷媒,刻在進行實證之兩個解決方案為:(一)混合冷媒之 R404A 及(二)自然冷媒之氨與 R23 組合之 2 元冷凍方式。此兩者皆為可將臭氧層破壞係數降至零,惟 R404A 將比現行冷凍系統增加 20% 之電力消耗, 2 元冷凍系統則須增加設備;利用該兩案新造船隻須採用省能源船型及增加噸數,現有船隻恐難利用第二案。

  預估若採用前項 R404A 案,漁船改裝費用須數千萬日圓,倘無完整之節省能源改裝,將無法因應燃油價格之高漲;另外有關地球暖化係數問題, R404A 及 R23 皆有暖化係數過高的問題,目前雖未限制使用,惟不久將來無可避免須限制排放,不僅須依數值比例 課稅,使用狀況尚無法樂觀看待。

  2020 年以後現有船隻作業時,僅有 4 個選項:(一)使用 R404A 。(二)回收 R22 再利用。(三)與 1989 年相比,以 0.5% 為上限例外生產至 2030 年為止之 R22 。(四)具 R422D 等特性與 R22 類似之冷媒。惟(四)之功能不穩且費用高,(三)之數量不足,難與陸上產業等競爭,無法確保穩定供應,(一)也如前述耗費成本,剩下之(二)雖無須設備改造,對照船齡,業者最有可能是使用至 R22 生產完全禁止之 2030 年為止,惟無論如何做再利用皆須耗費成本,可否確保數量尚不明確。另一方面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大陸至 2030 年仍可使用 R22 ,生產成本將有極大差異,使日本企業逐步陷入不利環境。

  使臭氧層破壞及暖化之負擔減至零,僅使用氨冷媒導入攝氏零下 45 度之冷卻溫度,在部分日本遠洋及近海漁船應足夠,惟欲達攝氏零下 60 度之遠洋鮪魚漁船,使臭氧層破壞及暖化負擔為零之萬能冷媒卻尚未被開發出;要解決此終極冷媒有空氣冷媒之提案,惟須增加成本及大型化機器之壓縮與耐船內震動等,目前由民間自主努力研究仍有限制,即使書面作業認為可行,但其冷卻對象為食品,若未儘早進行恐無充分時間實證;而日本遠洋鮪魚漁船之冷媒問題恐已束手無策, R22 生產期限為 2020 年,時間已迫 在眉睫。目前尚無具體對策,對現行日本遠洋鮪魚漁業產生極深遠影響,也將造成超低溫鮪魚生產成本之增加。

10. 氣候暖化 格陵蘭 2100 年恐將綠意盎然

  科學家預測,到了本世紀末的 2100 年,氣候變遷可能讓全球人口最稀少的國家格陵蘭,從寸草不生的冰封地帶變成森林覆蓋的綠地。

  今日格陵蘭島上只有 4 種原生樹種,生長範圍僅限於南邊的一小塊地區。格陵蘭是全球人口最稀少的國家,有 4 分之 3 的面積是寸草不生的冰層。但專家預測,到了 2100 年,格陵蘭的絕大部分地區將被翠綠的森林覆蓋。

  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史芬寧( Jens-Christian Svenning )指出,格陵蘭有綠化的潛力。今日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岸的沿海針葉林,包括雲杉和紅松等樹種,屆時將能在格陵蘭的大部分地區繁衍。

  研究顯示,預估的暖化程度將讓 44 種北美及歐洲樹種和灌木得以在格陵蘭生長;這將為格陵蘭人帶來新的機會。

  今日格陵蘭缺乏綠色植披的原因之一是森林本身擴張速度緩慢。電腦模擬結果顯示,格陵蘭的原生樹種在適合的氣候下需要花 2 千年的時間才能覆蓋整個格陵蘭。儘管如此,北極矮樺此類關鍵樹種的覆蓋範圍有機會在本世紀末擴張至 40 萬平方公里,幾乎等於一個瑞典的面積。

  史芬寧說,這樣的轉變將改變格陵蘭的生態系統,造成北極動植物的消失。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帶來顯著的森林、農業和旅遊業商機。人類能加速新樹種的傳播、促進格陵蘭的綠化。史芬寧指出,人們自然而然地傾向種植實用性和觀賞植物。這些植物的散布將對未來格陵蘭的自然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帶來正面的效益。但暖化的格陵蘭也將變得容易受到外來種侵擾,史芬寧警告,若物種的進口和種植未受適當控制,生態將變得混亂不堪。

 

註 [1] 已退休專員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09-17: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