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祝賀農政農情100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希煌

  一個人要健健康康地活100歲很不容易,一個刊物連續且不脫期地出版100期,也不是件簡單的事。至本(89)年10月,「農政與農情」月刊已經發行100期了。

  「農政與農情」原為「農情月刊」,是農委會的文獻刊物,自80年代起,由於國內外經濟情勢的改變,農業面臨新的挑戰,為提供讀者最新的國內外農業動態及本會之各項施政措施,自81年7月起,改版發行,在內容方面也作部分更新,以「宣導農政、報導農情」為宗旨,主要內容涵蓋國內農政法規、本會每月重要措施、專題報導、國內農業日誌、國內外農情報導與大陸農業等。為配合內容更新,名稱亦由「農情月刊」改為「農政與農情」月刊(革新版)。本刊設編輯委員會,編輯委員由本會各處室之副主管組成,並委由出版農業書刊經驗豐富的豐年社負責編印工作。

  88年7月精省後,本刊與中部及第二辦公室所發行之「台灣農業」、「農業專訊」及「糧訊報導」整合,仍以「農政與農情」刊名發行,其篇幅、版面及內容則作適度擴充與調整,計為六欄,內容包括:

(一)農政與法規:總統、院長關於農業政策之講詞或提示,本會主委、副主委政策性講話,中、長程農業計畫或方案,農業法規研修訂,本會重要措施等。

(二)農業建設:重要農業建設之成果或活動報導、專案農建計畫之介紹。

(三)專題報導:重要農業活動、產業文化、農村文化、國際農業、大陸農業、重大農業建設之規劃及重要國內外政策之分析或深入報導。

(四)農業科技與新知:農業科技研究成果報導、農業新知介紹與推廣。

(五)國內外農情:國際農情資訊、國內農情概況、農業貿易、專案農業調查結果、農業要聞等。

(六)農情預測:重要農產品產銷預測。

  「農政與農情」走過了100期,經歷漫長的農業發展過程,由於客觀環境的改變,農委會的施政重點亦隨之調整。由「三生」農業,即生產、生活與生態為一體之理念為基點,以此規劃長程的「農業綜合調整方案」,制定發展農業、建設農村、照顧農民的政策措施。民國七十年代以後,承續三生農業之理念,復由於我國正準備加入GATT 及WTO,遂提出農業政策白皮書,強調國際農業、經濟農業、科技農業和環境農業的兼籌並顧,以促進農業永續發展。近年來,由於接近世紀轉換期,農委會推動「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以因應未來農業所面臨的貿易自由化、糧食安全、環境維護及農民福利等新情勢。為了迎接高科技時代的來臨,同時採擇「資訊、科技、品牌」為施政策略,提倡「愛鄉、愛土、愛咱的農產品」,建立高品質國產農產品品牌。最近並完成農業發展條例修正,落實農業發展基礎。在經濟國際化與貿易自由化前提下,農委會今後將積極推動策略聯盟及產業競爭力的提升,為加入WTO作準備,研擬中的21世紀農業新方案,將是新世紀台灣農業發展的藍本。農委會每一階段的施政理念與政策重點,從時間系列來看,是一脈相承,有其一貫的施政體系。

  本刊發行對象為農業相關機關、學校、立法委員、駐外單位、農漁會、水利會、米穀公會、鄉鎮級以上各級地方政府,藉此宣導政府的農業政策、農業法規,並報導重要農業建設、國內外農業資訊、最新農業科技研究成果及大陸農業動態,以增進政府各機關間之溝通、民意代表之瞭解及新聞媒體之報導,進一步支持農委會各項政策之推行,共同完成發展農業與建設農村的目標。

  過去9年多來,「農政與農情」的發行,在執行單位、編輯委員、撰稿同仁、專業編輯的共同努力下,每期內容都經過審慎規劃,並依據施政方針加以調整,真正達成輔助農業建設的目標。精省以後,農委會的單位及工作同仁增加很多,且分佈於台灣各地,所以,「農政與農情」不但要作上情下達和對外宣導的媒體,同時也要作為這個大家庭內部溝通的橋樑,希望今後在既有的基礎上再接再勵,發揮更大的功用,百「期」竿頭,不斷進步。

  最後要感謝各界長期對本刊的鼓勵與支持、本會企劃處同仁的精心策劃、編輯委員選稿審稿的辛勞、各單位同仁的熱心供稿,以及豐年社的鼎力協助。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