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唐菖蒲台農1號之育成

 

 

農業試驗所園藝系 戴廷恩‧蕭吉雄

 

 

  唐菖蒲(Gladiolus)為鳶尾科花卉之一,原產於地中海及南非。其栽培歷史雖僅有百餘年,卻已擠身於重要花卉之列。考其原因乃由於唐菖蒲具許多其他球根類所無之特點:諸如花色豐富、栽培容易、花期長、栽培成本低廉,球莖易於保存及產期調節,切花及球根包裝運輸方便不易損傷等優點,均遠非他種花卉可比。唐菖蒲因為各國的品種改良結果,種類繁多,育種從英國開始,傳到法國、德國、荷蘭而到美國。唐菖蒲育種歷史上影響最大之一的G. primulinus原生種,在熱帶非洲維多利亞湖旁發現,1890年首次在英國Kew Gardens開花,因花型、花色均良好,性質強健,球根繁殖快,遂成為重要的親本。目前許多商業品種均有其血統混雜其中。

 

  台灣唐菖蒲栽培始於日據時代,當時引進之品種極少,一般流行民間栽培僅有P.W.Sission一種(農民俗稱為porter),此品種之小球莖(cormel)增殖極為快速,但有花穗短、花數少、花色不佳等缺點。光復後,由台灣大學園藝系開始引種,1951年自日本引入14種,1953年及1956年鄒梅氏先後利用香港友人自荷蘭輸入60種深色優良品種。1957年3月台灣大學園藝系藉與美國加州大學合作之便,經Dr.R.E.Baker協助,以台灣菊花幼苗為交換條件,由美國農部Emsweller氏處引進200品種,其後台灣大學理學院林耀堂教授並自西德攜回40品種。之後,因台灣大學園藝系杜賡牲教授移民加拿大,品種因而漸漸消失。約10至20年前,由政府與民間共同合作引種,於彰化縣農會所屬之北斗花卉中心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前台灣省農林廳種苗改良繁殖場),試種觀察並經篩選後,開始栽培,部份品種目前仍為栽培主流。

 

  目前唐菖蒲已成為台灣三大切花之一,栽培面積佔第二位,每年約700至800公頃,為普受生產者及消費者喜愛的大眾切花。但產業發展上仍有下列瓶頸有待改進:1.目前栽培品種均由國外引進,並沒有一個真正由國人在台灣環境下自行育成的品種,且種球品質受制於進口國,每年耗費大量外匯;2.部分品種吸水性不佳,以致於冷藏後,開花性狀不良;3.首腐病及灰黴病等主要病害之危害;4.市場對於不同色系品種之需求。近年來,政府將球根花卉列為重點目標之一,積極發展建立繁殖生產體系,而選育自有品種則為最上游工作之一。基於球根花卉生產體系建立之必要與急迫性,農業試驗所乃積極從事唐菖蒲品種之選育工作。由引種、雜交授粉開始,以切花壽命長、觀賞天數長、吸水性佳且耐冷藏、花穗長可達一級花外銷標準(1公尺以上)、耐首腐病及灰黴病等唐菖蒲主要病害及新花色等為主要育種目標。民國72年自美國引進24品種,73年自荷蘭引進10品種,74年自美國引進37品種,75年自后里地區花農處收集美國引入的12品種,加以試種觀察。各品種經過園藝性狀如風土適應性、抗病性、切花品質及切花壽命等之調查,選出優良親本,再經去雄授粉雜交、後代繁殖、栽培評估等過程,期間有許多研究同仁之努力及研究計畫之斷續與變更。歷經12年田間觀察與留種繁殖,選育出唐菖蒲優良品系E9,切花品質可與荷蘭進口之商業品種相當。本(89)年5月12日於農業試驗所,經農業委員會延聘學者及專家審查結果,獲出席委員全數同意,正式命名為「唐菖蒲台農1號」。

 

  玆將「唐菖蒲台農1號」之品種特性及栽培注意事項略述於下:

 

品種特性

 

 

 

  1. 成熟期:由種球定植日起至第一支花可採收約需生育日數75-90天,屬中晚生品種。

     

     

  2. 株型:株高(切花時,由土表至最上位葉之高度)約85-90cm,葉長平均約50-60cm、葉寬平均約4-6cm,葉色墨綠,葉質較硬,開花時葉片數約8-9片。

     

     

  3. 花色為粉紅色系(花瓣外緣粉紅色,中央為淺淡黃色),小花排列緊密、露蕾至花開時間長,觀賞期長。依三號開花球(球周徑約8-10cm),花莖直徑約8-13mm、花莖長約110-130cm可達外銷一級切花標準、花莖重約120-150g、小花數約14-15朵、小花部位長約35-45cm、花徑約9-11cm。

     

     

  4. 切花壽命約9-11天。夏季切花生產,低溫冷藏應注意保鮮處理,且冷藏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影響開花品質。

     

     

  5. 產量:以三號球每公頃20萬球為標準,每公頃約可採收18萬-20萬支切花。

     

     

  6. 種球增重率:約2-3倍,收穫木子數(直徑>0.5mm):約25-40粒/球。

     

     

  7. 抗首腐病,對灰黴病稍具抗病性。

 

 

  栽培及管理注意事項

 

 

 

  1. 適合於台灣主要唐菖蒲產區(台中縣后里鄉、彰化縣北斗鎮等)栽培。依一般唐菖蒲栽培方式行田間管理,后里地區為雙行畦種植,北斗地區為三行畦種植,為避免土壤病害,必須與水田輪作。

     

     

  2. 球莖具有休眠性,種植前需冷藏約3個月左右以打破球莖之休眠。亦可利用低溫貯藏,抑制萌芽,以配合季節需求調整栽培。

     

     

  3. 生育過程中有4個時期應注意施肥:種植前(基肥)、二葉至三葉期(花芽分化)、五葉至六葉期(花芽發育)、切花後(子球養成)。對氯及氟很敏感,土壤中含量過多易引起葉尖枯萎而影響品質。

     

     

  4. 全年皆可栽培,尤以9月至翌年4月之春、秋及冬季為最佳種植時期,7至9月之夏季栽培亦有一定程度之耐熱性,若欲以低溫冷藏以調節出貨,應注意保鮮處理,且冷藏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影響開花品質。注意颱風季節防風,以避免傾倒,影響切花品質。

     

     

  5. 開花後約經2個月,球莖成熟。當葉片黃化1/3至1/2時,可掘出球莖收穫。如待葉片完全枯後採收,木子易脫離而留在土壤之中。

     

     

  6. 病害方面主要有灰黴病、首腐病、萎凋病等,蟲害方面主要有根、葉、薊馬類、金龜子及其他蟲害等。病蟲害防治,依前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之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與防治方法處理。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