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森林及藝術的結合-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紀有亭.王元均

一 . 前言

  座落於花東縱谷中心地帶的光復地區,過去曾經是臺灣東部重要的糖業生產基地,遍布甘蔗田,人們也因為糖業的興盛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繁榮的聚落,但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漸漸地光復地區失去了原有的光環。林務局自 2001 年起,便積極與台糖公司合作推動平地造林計畫,將已失去農產競爭力之廢棄農地轉而營造平地森林之景觀,並在政策指導下成立占地達 1,250 公頃、全國第一座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園區成立的宗旨在於結合周邊農業、城鄉文化、社區營造及環境教育等產業與資源,打造符合生態、節能、減碳、健康的多元知性旅遊場域,同時也可為在地的生態景觀、地方居民的生活、國人的身心健康和環境產業等再創新機。因此整體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定位是「大農大富 LOHAS 」,其中各個意涵分別為 L : Leisure 休閒樂活、 Organic production 有機生產、 History & Healing 土地歷史與環境療癒、 Amis 在地文化的自然觀與環境美學、 Sustainability 永續發展,並建構低碳休閒生態旅遊、塑造在地特色,鏈結住民文化等。

  林務局推動設立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時,便基於這些宗旨,思索在平地森林園區內除了營造大面積平地森林景觀外,如何打破過去國人對於森林的認知僅侷限於自然生態的層面,進而將周邊社區居民的生活、文化等人文元素融入平地森林園區中,於是選擇嘗試以藝術的方式將平地森林與人文元素結合在一起。

二 . 藝術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在日本有許多地區如同臺灣現今面臨的問題,因為人口老化、產業結構改變、人口外移等因素造成鄉村地區的沒落。而日本自 1990 年泡沫化經濟後,社會間開始省思,除了經濟發展外,對於人類和土地間的關係應該要有更深刻的保存與活化,在這樣的氛圍下催生了於新潟地區每 3 年舉辦 1 次,堪稱是日本於國際間最有名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活動」,活動幕後的最大推手北川富朗先生曾表示「我期待藉由大地藝術祭的舉辦,讓都市人親近久違的自然與清新純樸的人際關係,也希望藉由藝術的介入讓在農村生活的人們能夠享受當代藝術。藝術在這裡也許是一種手段,但是藝術卻結合了都市與農村的人們,並且激發人們更多的想像力與熱情,人類透過藝術得以再次省思人類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比起用土木工程、大型商業設施等方式企圖活化地方,藝術依然是唯一能夠尊重當地文化的適當手段,即使有人認為藝術被利用;藝術並非目的,重要的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是否感到幸福與充實。大部分生活在都市的人,即使物質環境優渥,但被細分化社會型態與人際關係的疏離,讓他們喪失了生活的喜悅」)(引自典藏今藝術雜誌 2009 年 10 月號北川富朗接受黃姍姍訪談內容)。而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活動」自 2000 年第一次舉辦以來,經過多年的努力,除了成功吸引國內外大批遊客到當地參觀外,使原本逐漸沒落的新潟鄉村地區活絡起來外,更重要的是在這活動的過程,透過藝術家的巧思不斷與在地居民溝通,將在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以藝術家與居民共同合作完成一件件動人的藝術作品的方式保存下來,十分珍貴。

三 .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MASADI 國際藝術節活動

  2011 年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正式開園初期,最引人注目的便是「 MASADI 國際藝術節」活動,因莫拉克颱風產生了大批的漂流木,林務局嘗試將大地藝術祭的概念引入,邀請國內外藝術家來創作,透過藝術家對於平地森林園區的環境瞭解,與在地居民生活間的連結,並且與在地居民共同合作,將這些漂流木的素材,轉化成一件件引人入勝的藝術作品,也嘗試著向民眾表達人與土地、環境的關係。

「 MASADI 國際藝術節」活動初期一共設置了 8 件作品分別如下:

陸上行舟: Florian Claar 作品,因屬外借展示,活動結束後已撤展歸還。

傾聽森林的花: 高田洋一作品,因材質裂化後不易修復,已撤展。

鳥屋: 繭裹子作品,因材質裂化後不易修復,已撤展。

綠夢地: 黃祈嘉作品,持續展出中。

居所: ARCHITECTS 作品,持續展出中。

春之花園: 顏名宏作品,持續展出中。

生命寶樹: 葉蕾蕾作品,持續展出中。

流轉: 梁豫漳作品,持續展出中。

  在國際藝術節活動閉幕後,這些由藝術家及社區居民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仍由花蓮林區管理處持續維護,除了可以讓民眾參觀瞭解藝術作品要表達的意念外,更代表著平地森林園區與藝術結合的成果。

  花蓮林區管理處曾在 2012 及 2013 年春節期間向參觀遊客做了問卷調查,詢問遊客對於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內的喜愛景點,調查結果顯示這些藝術作品受歡迎程度僅次於圖騰花海,可見這些藝術作品對遊客來說的確具有吸引力。

四 . 藝術作品再利用活動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內的藝術作品特別的地方在於藝術家會與在地居民互動,共同創作作品,而其中的代表作便是美籍華裔藝術家葉蕾蕾的作品-生命寶樹,由漂流木群與一棵生命之樹所組成的迷宮,使人們穿梭置身於作品中時,可以更加接近與欣賞大自然與藝術品的互動,而這件作品吸引人之處在於藝術家與社區大小朋友的通力合作,在一根根的漂流木上畫上一幅幅彩繪,有的是小孩的天真想像,有的是大人對於自然環境的感受。

  花蓮林區管理處在保養維護這些藝術作品時便思索這樣由居民共同參與的藝術創作方式應該要持續下去,於是在 2012 年天秤颱風過後,至花蓮海邊打撈不具標售價值的漂流木,將生命寶樹作品裡因自然因素腐朽的漂流木更新,並且辦理「生命寶樹彩繪活動」,再度聚集民眾於原本藝術家的創作理念下,將生命寶樹的彩繪更新,再一次給予藝術作品新的活力,而這也是國內少見的透過民眾的巧手,共同來維護藝術作品的方式。

五 . 平地森林園區與音樂的結合

  森林與藝術的結合方式,除了透過有形的精彩作品外,更有無形的藝術型式,音樂便是其中一樣。花蓮林區管理處嘗試將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具有的壯麗平地樹海景觀與音樂結合在一起,將悠美的弦樂結合壯闊的森林形塑成與眾不同的森林音樂會,讓國人對森林的生態之美有不同的體驗,帶給民眾截然不同的音樂饗宴,便於 2013 年 3 月舉辦「洄響~花蓮森林音樂會」活動,邀請國內知名的長榮交響樂團至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內演出。儘管音樂會當日冷氣團來襲,空氣中挾帶著濕漉漉的氣息,現場依舊吸引將近 1,200 名聽眾前來聆聽這場春天饗宴,在名指揮家莊文貞的帶領下,以一系列象徵廣大森林、浪漫花海,以及綿延森林鐵馬道的優美樂章,包括四季紅、茉莉花,以及桃花鄉等,帶給現場樂迷充滿綠意之音樂饗宴。

六 . 結語

  花蓮縣光復地區雖然因為產業結構的改變而造成地區的沒落,但是我們期待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設置,能夠帶給當地居民新的發展。或許平地森林與藝術的結合成果無法如同「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活動」般的大規模與高知名度(因為相對的也是高預算支出),但花蓮林區管理處會繼續嘗試將平地森林與不同型式的藝術結合,以期除了推廣森林生態之美外,更努力思索如何將在地社區的生活、文化等人文元素融入,讓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發展可以更加貼切在地居民,使平地森林園區與社區共存共生。

  本年度花蓮林區管理處會繼續將裝置藝術作品的意念傳承下去,持續辦理生命寶樹彩繪活動,讓更多人可以共同參與藝術創作,重新付予藝術品新的生命,此外將嘗試用風箏為媒介將平地森林與藝術結合,再搭配在地的自然環境元素,利用森林、縱谷、風箏、彩繪等的不同元素結合,讓民眾可以體驗不同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藝術作品-生命寶樹照片 (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藝術作品-生命寶樹照片 (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藝術作品-春之花園照片 (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藝術作品-春之花園照片 (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生命寶樹彩繪活動照片 (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生命寶樹彩繪活動照片 (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洄響 ~ 花蓮森林音樂會活動照片 (花蓮林區管理處 提供)

洄響 ~ 花蓮森林音樂會活動照片 (花蓮林區管理處 提供)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11-20: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