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業為生物性產業,與氣候、水土等資源關係密切,亦為整體經濟重要一環。臺灣農業面臨糧食安全、氣候變遷、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等挑戰,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也日趨複雜,須以新思維重新定位,透過創新與跨域合作擴大農業加值空間,同時提升產業與人、地、水資源之效率,對內優化產業結構、對外拓展市場,逐步與國際接軌。

  回顧過去一年,本會依循「黃金十年—樂活農業」施政主軸,在提升產業競爭力與國際化方面持續進展,並加強資源配置彈性與運用,在調整耕作制度活化休耕地、農業科技產業化、推動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等均有初步成果。謹說明如下:

2013年農業施政成果,展現臺灣農業軟實力

  精緻農業2013年產值1,356億元,較2008年(方案推動前)成長45.2%。農業科技研發成果技轉收入於2013年創新高,為8,412萬元,較上年度成長10%;另財團法人臺灣動物科技研究所開發豬黴漿菌肺炎次單位疫苗,成功技術移轉羅曼公司,展現臺灣疫苗研發已達國際水準;為加速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產業化及國際化,2014年1月1日成立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扮演學研界與產業界之橋接機構。

  2013年農產品出口值50.8億美元,農產品年出口值增加逾100萬美元,年出口值成長前5大品項依序為釋迦、臺灣鯛、茶葉、虱目魚及蝴蝶蘭。另深耕中國大陸市場,2013年臺灣農產外銷大陸9.2億美元,較2012年成長16.4%。兩岸農產品貿易由2008年的逆差2.8億美元逐年縮減,轉為2013年的順差1,708萬美元。農村休閒旅遊年產值100億元,遊客人數逾2,000萬人次,分別較上年度成長17.5%及8.0%,其中外國遊客約26萬人次,成長22.0%,顯示臺灣農業在國際上或多元發展上均有亮麗表現。

調整農田耕作制度,活化農地利用

  為提高糧食自給率及維護生產環境,本會自2013年起實施「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鼓勵復耕或出租種植進口替代、外銷潛力、地區特產及有機等作物。休耕較2011年減少8.8萬公頃(-44%),轉(契)作較2011年增加5.3萬公頃;2011年連續休耕農地4萬8,343公頃中,經調查至少一個期作復耕種稻及轉(契)作作物3萬1,360公頃,連休地已有65%活化,成效顯著。

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農業加值,強化農業競爭力

  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已於2013年8月正式啟動,本會規劃農業加值政策,希望運用國外充足原料,結合契作國產安全優質原料、關鍵產製技術與農業研發能量等利基,推動產業整合性加值發展。選擇具國際市場潛力之產業,如觀賞魚及周邊產業、農業生技(如動物疫苗)、農漁畜產品加工業等優先推動,藉由農業加值產業之發展,擴大對臺灣初級農產品之需求。示範區規劃以「境內關外」為核心,採「前店後廠」運作模式,於園(港)區內設立營運或倉儲物流單位或進行簡易加工,於區外加工廠進行深層加工。本會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優先推動,截至2013年底,共14家廠商獲准進駐,投資額約新臺幣17.5億元。

推動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維護國人食肉衛生安全

  本會自2013年5月17日起全面推動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辦理活禽屠宰攤商轉型輔導、家禽產銷及屠宰結構調整、加強查緝違法家禽屠宰處所等相關輔導措施。透過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阻斷活禽與人接觸的介面,有效阻絕禽流感病毒傳染予人的機會,並確保國人食肉衛生安全。雖施行初期歷經相關利害關係人溝通與折衝,但在各部會及直轄市、縣(市)政府共同努力下,該項政策普獲各界肯定。有色雞進入合法屠宰場屠宰量由2013年4月每日平均8.6萬餘隻,已成長至12月每日平均20.7萬餘隻。

促進在地消費,加強消費者溝通宣導

  本會積極推動「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觀念,強調國產具新鮮時令之優勢,鼓勵國人多消費在地生產的農產品,支持國內農業。辦理國產米食宣導,提供國人多樣化米食,積極推廣米榖粉加工應用,透過辦理業者推廣說明會、結合媒體宣傳、米食加工製品與推廣「臺灣米」標章等,提升國產米食消費。加強消費者溝通,推動食農教育,並結合團膳、餐廳等,培育年輕族群對國產農產品之消費習慣。

  總統已指示各部會於2014年7月做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基本準備工作。由於我國農業生產條件相對於多數TPP成員如美、紐、澳等大農國家較不利,如何因應自由化對臺灣農業之影響,建立臺灣農業品牌,發展高值、高科技及外銷導向產業,引領農業國際化,進一步開拓全球商機,擴大農業價值,並結合農村再生發展在地特色產業,鼓勵地產地消,與進口產品作市場區隔,為當前農業施政重要課題。

  面臨這個極具挑戰、也充滿機會的時代,因應產業環境與情勢的嚴峻考驗,必須勇於「創新與改變」,化危機為轉機,改變傳統既有思維,加速產業優化及升級,透過價值鏈之加值整合,發揮加乘綜效,以跨域合作與創新思維,將臺灣農業轉型發展為「新價值鏈農業」。本會亦將順勢而為,掌握農業轉型、再發展的契機,希望在大家努力之下,以有限資源及務實作法,發揮專業智識,戳力為民服務,讓臺灣農業持續成長、茁壯,使臺灣農業蛻變為優質、卓越並具在地特色及國際競爭力的新世紀產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保基 謹識

2014年3月

  • 回上一頁
  • 103-04-17: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