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確保糧食安全 加強農產品安全管理

強化糧食安全

執行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策略

  本會配合行政院核定之「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擬具行動計畫彙編為「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領域(2013-2017)」。

  農業生產面向,包括推動農地資源空間規劃,建立農地合理利用機制;建構糧食安全體系,推動糧食生產調適計畫,活化休耕地;執行坡地農業轉型計畫;強化我國農業氣象觀測網與預警機制;為利資源永續利用,調整漁業作業模式及強化產銷預警與調節機制;研發抗逆境農林漁牧品種研發與應用、種原交換與培育;建立永續林業經營調適模式,強化林分結構與推動綠色造林。

  生物多樣性面向,包括執行種原保存計畫,強化基因多樣性的保存與合理利用;建構國家生物多樣性指標監測及報告系統,評估其脆弱度與風險,以利環境友善政策研擬。

積極參與APEC行動計畫

  我國於APEC倡議之「強化公私夥伴關係降低供應鏈糧食損失計畫」於2013年6月獲得APEC的認可與經費補助,為APEC首次通過農業多年期計畫,並列入該年度部長宣言第72段,肯定我國推動糧食安全之努力。

  本會自2013年起推動此計畫,探討農產品從採收到餐桌之各項流程、公私部門及區域間之合作、私部門角色之強化,尋求並提倡跨界降低糧損之各種方式,並於8月5-8日在臺北成功舉辦「2013年APEC強化公私部門夥伴關係降低供應鏈之糧食損失國際研討會」,深受APEC重視,秘書處特派APEC聯絡官前來採訪並於網站宣傳,研討會計有來自18個APEC經濟體代表、國際知名專家及APEC秘書處約120人與會,有效匯集各會員體之公私部門代表的經驗與智慧,探討亞太地區糧損之挑戰及主食穀物(稻米、小麥、玉米、樹薯及甘藷等產品)供應鏈各環節之降低糧損策略與方法,以確立並凝聚未來4年之減少糧損計畫的後續實踐方向與執行步驟,並對目前亞太地區APEC各會員體之糧食損耗現況有全面性瞭解,進而聚焦於未來建立APEC地區共通之糧食損失評估方法論的共識,以利後續計畫的推動及執行,達成提升亞太地區糧食安全的目的,並彰顯我國積極減少糧食損耗來強化APEC地區糧食安全的努力與貢獻。

鼓勵地產地消

推展特色食材料理及優質米食

  2013臺灣米博覽會以「米力臺灣、穀舞人生」為主軸,透過「米榖粉多元化應用創意大賽」、「2013十大經典好米評選暨頒獎典禮活動」與「網路短片徵件活動」亮點活動,吸引消費者;「米食文化互動區」及「米製加工製品展示暨互動區」示範教作、米泡麵及米製烘培等試吃活動計2,796人次、活動參觀1.2萬人次、親子家庭種稻體驗活動1,300人次。

  學童種稻體驗教育計畫,補助45單位,55所小學參與,6,261位學童實際參與,融入米食營養及在地消費宣導。

研發米穀粉多元應用

  辦理4場米榖粉示範推廣315人、米榖粉多元化應用訓練班169人、米榖粉產品創意大賽4場,開發米籽條、米烘焙製品及中式米食食譜39項,編製米榖粉產品手冊,提供16項產品配方及製程,提升米榖粉應用朝向精緻化及便利化。

行銷地區性農產品

  本會輔導地方政府及農民團體辦理展售活動,及於臺北希望廣場辦理農漁畜產品展售活動160場次,銷售金額超過3億元;另為建構小農銷售平臺,設置南投縣集集鎮農夫市集及花蓮市農會農民直銷站試辦點。

加強國產農產品加值研究

  2013年輔導相關團隊建立以粒線體酵素(HADH)活性檢測之方法,並進行比對試驗,提高國產禽品消費形象及附加價值。

  開發石斑魚除鱗機具及節能水產品乾燥系統等加工設施。研發蔥燒鯽魚、藥膳鱸魚湯、乾酪魚丸、魚肉香腸、虱目魚與秋刀魚燒烤製品。

強化農產品安全管理

推行國產牛肉追溯制度

  2013年賡續推動國產牛肉生產追溯制度,透過各地方政府及產業團體配發2萬5,400枚耳標,並輔導肉牛飼養場進行耳標釘掛作業;另進行3次肉牛場之牛籍清查與異動調查,確實掌控國產牛肉的生產資訊;辦理「國產牛肉生產追溯制度宣導說明會」4場次,並講授肉牛飼養相關專業技術與最新知識;完成訪視並輔導全臺33家的國產牛肉專賣店家懸掛「臺灣牛肉共同標示牌」,以供消費者選購國產牛肉之識別依據。此外,為提升國產牛肉產銷現代化與產業升級,辦理國產牛肉分切技術訓練班2場次;成立肉牛產業專家服務團,輔導6場肉牛畜牧場、7家肉牛屠宰場與3家牛肉分切場之生產改善作業,其中已有2家肉牛畜牧場及1家肉牛屠宰場通過產銷履歷驗證。

擴大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

  依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推動之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截至2013年底經認證通過之驗證機構計12家,驗證範圍包含一般作物、有機作物、作物加工品、畜產品、禽產品、畜禽加工品、養殖漁產品、漁產加工品等8大領域。驗證效期內之農產品經營業者家數為1,052家,供應149種農漁畜產品,2013年產值達54.5億元。另經加強消費者廣宣及產銷履歷農產品供需媒合工作,2013年每月平均產銷履歷標籤列印數達174萬張,較2012年每月平均113萬張大幅成長54%,並有家樂福、臺糖量販、安溯市集、頂好超市(含JASONS超市)等4家通路業者設置158處產銷履歷農產品專櫃。

推廣吉園圃安全蔬果

  1993年開始推動「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近年來推廣順利,已成為各項安全農業制度之基礎。吉園圃標章下緣有9個數字碼可追溯生產者,建立農民責任生產,讓消費者能安心選購,已逐步建立信譽、形成市場區隔。截至2013年底,計有2,126個產銷班取得吉園圃標章,生產面積達2.5萬公頃,蔬果種類超過166種,年產量約55萬公噸。

  本會推動31種吉園圃蔬菜子母包裝供應臺北、三重、臺中果菜公司批發市場交易,2013年總計約2.3萬公噸;輔導連鎖超市設置吉園圃蔬果販售點共137處、媒合農民契約供應超商於門市販售吉園圃蔬菜,方便消費者選購。

推展有機農業加值

  為發展國內有機農業,組成有機農業術服務團,輔導農友申請有機驗證,推動有機農業專區,擴大有機產品生產,已認證14家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累計通過有機農糧產品農戶2,988戶,面積5,951公頃,總產值達36億元;其中,有機農業專區14處、面積642公頃,有機村12處、面積593公頃,有機集團栽培區10處、面積357公頃。為確保有機農產品品質,辦理有機農產品品質檢驗1,883件,合格率98.9%;標示檢查3,070件,合格率97.8%。進口有機農產品管理方面,核發進口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審查作業1,606案,進口量9,189公噸。

  截至2013年底已通過有機畜產品驗證之生產業者共計3家5項產品、有機畜產加工品業者共計2家2項產品;另辦理進口有機畜產品申請41案,進口量80公噸。

推動CAS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驗證制度

  CAS標章自1989年開始推動,協助國內農企業生產高品質CAS產品,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並為民眾飲食消費的權益把關,截至2013年底,驗證範疇已達16項目,計有325家業者之6,467項產品通過驗證。

  為維護CAS產品品質,強化其生產追溯及風險管理,驗證稽查採全廠查核,嚴格執行退場機制,2013年退場者計有39家業者之803項產品。CAS產品要求三級品管制度,包括業者自主檢驗、驗證機構查核與產品抽驗及政府機關依法監督管理。驗證機構2013年追查計1,052場次,抽驗產品3,490件,產品抽驗合格率達98%以上,產品檢驗不合格者,依法限期改善或終止產品驗證,如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則通報衛生主管機關查處。另主管機關對於市售產品之CAS標章及標示亦主動監測,2013年計查核1萬1,816件,並抽驗產品277件,違者均依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裁處。

(註解 「食品衛生管理法」於2014年2月5日修正名稱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加強農藥、動物用藥殘留及輻射檢測

  為保障國人食的安全,本會持續辦理農藥、動物用藥殘留及輻射檢測;2013年在田間與集貨場辦理農藥殘留檢驗,計抽驗蔬果7,983件、茶葉2,000件、稻米1,502件,以生化法檢測52萬件;另抽驗飼料廠及自製自用飼料戶之飼料檢驗藥物1,465件,並針對畜牧場畜禽產品藥物殘留進行抽驗,計4.3萬件。檢測不合格之案件皆依相關規定查處並加強列管,輔導改進。

  為嚇阻違法用藥行為,本會已調高「動物用藥品管理法」之相關罰則,且於2013年1月23日奉總統令公布;目前已有16個直轄市、縣(市)政府配合是項法律訂修相關裁罰基準,並對再犯之業者採較高之罰鍰,落實違規者依法裁處及加強輔導之工作,以導正用藥行為,確保農畜禽產品食用安全。

推動屠宰衛生檢查

  截至2013年底計分派576位訓練合格之屠宰衛生檢查人員於全國各合法畜禽屠宰場,並在本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各分局公務獸醫師不定期監督機制下執行屠宰衛生檢查。2013年計檢查864萬餘頭家畜,其中經判定部分或全部廢棄的家畜高達165萬餘頭;另檢查超過2.8億餘隻家禽,其中經判定部分或整隻廢棄的家禽高達836萬餘隻,有效防止不適合食用屠體流入市面,為消費大眾之食肉安全嚴格把關。

強化市售食米標示及品質檢驗

  為維護消費者安全,定期及不定期辦理市售食米之包袋標示檢查及檢驗內容物外觀品質規格。對於未符合規定者,依糧食管理法第18條第2項規定開具限期改善通知書,或處以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或逕處以4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2013年共完成 1,128件市售食米抽檢工作,對於檢查不合格之產品,依法開具限期改善通知書111張、裁處書38張,罰鍰金額199萬元。

  另為強化管理市售食米,於2013年9月18日發布修正「違反糧食管理法案件處分裁量作業要點」,另研擬「糧食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行政院院會於同年12月26日已通過該草案並提請立法院審議,修正重點包括裁罰上限由20萬元提高為400萬元、進口米與國產米禁止混合包裝銷售、加強進口米追溯管理及對於違規情節重大者得逕行廢止糧商登記等。

推動合理化施肥

  本會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於2008年組成「合理化施肥輔導小組」,2013年辦理合理化施肥教育宣導講習會405場,參與農民1.6萬人、土壤肥力檢測與作物需肥診斷服務4.1萬件;建立合理化施肥示範農場,輔導農民正確合理有效施用肥料,配合活化連休地措施、安全農業、有機農業等政策,從作物健康管理減肥減藥,輔導農友朝有機農業耕作模式發展,減少化學肥料施用,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舉辦觀摩會61場,參與農民5,378人,媒體專訪116則,農業雜誌發表文章計168篇;於本會網站設立「合理化施肥」主題館,累計瀏覽人數達4.2萬人;舉辦「施肥達人表揚活動」;10月於本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辦理2場合理化施肥研討會。2013年國內化學肥料用量較2012年減少約2.1萬公噸,成效良好。

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

穩健調整口蹄疫防疫措施

  過去國內長期實施口蹄疫疫苗補助,惟自例行監測中發現仍有部分豬隻口蹄疫保護力偏低,分析雖有中央及地方政府補助疫苗並提供多項輔導措施,養畜農民仍未能自主落實口蹄疫疫苗注射。本會自2013年起全面檢討過去作法,並研議相關配套措施,包括:訂定監測裁處基準;推動疫苗買賣自由化,以提供多元疫苗來源及數量;加強高風險畜牧場疫苗注射及消毒;強化肉品市場、屠宰場及運輸車輛之清潔消毒作業及評核;獎勵防疫成效績優縣市之動物防疫機關、產業團體及養畜農民;改善齊頭式補助之防疫瓶頸。新措施推動至2013年底,疫苗注射率達90%以上,抗體達標準比率亦達80%以上,顯示自主防疫才是有效防治口蹄疫之關鍵,同時配合穩定調整相關防疫措施,使我國逐步實現口蹄疫非疫國之最終目標。

強化高風險農藥管理

  為加強高風險農藥之管理,本會積極針對使用者、環境及攝食風險較高之農藥產品進行安全評估,依評估結果採取限用、改變安全劑型、降低含量或禁用等措施,以降低農藥風險。本會已於2013年7月12日及8月15日分別公告「10%美文松乳劑」等11種農藥之禁用時程,截至12月底止,已公告之劇毒性成品農藥計34種,其中公告禁用者12種,剩餘部分將陸續辦理評估並逐步禁用。本會除已督導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加強其販售管理外,並常態性辦理相關評估作業,定期召開會議檢討,陸續淘汰使用量低或已有替代性藥劑之品項。未來仍將持續強化農藥使用管理,不斷降低農藥風險。

推動作物群組化農藥延伸使用制度

  為有效解決部分農作物因缺乏防治藥劑,致使農民使用未登記藥劑而違反「農藥使用及農產品農藥殘留抽驗辦法」及「食品衛生管理法」等規定,本會已於2009年3月修正發布「農藥田間試驗準則」及公告「農藥延伸使用範圍之群組化作物或有害生物種類、代表性使用範圍及其實施方式」規定,積極辦理農藥延伸使用範圍作業。截至2013年底止已陸續公告「水果類」及「蔬菜類」等作物農藥延伸使用範圍共計2,042項;另請衛生福利部配合增(修)訂849項農藥殘留安全容許標準,有效解決部分作物缺乏藥劑之問題,未來仍將持續辦理本項工作,以兼顧植物保護需求及農產品衛生安全。

嚴防國外重要疫病蟲害入侵

  為防範國外動植物疫病蟲害入侵,本會持續對輸出入動植物及其產品進行檢疫工作,2013年執行輸出入動植物及其產品檢疫計39萬批次、1,372萬公噸,其中輸入動物檢疫案件不合格計450案、1,339公噸,植物檢疫案件不合格計496案、7,591公噸,並依規定退運或銷燬;另配置39組檢疫犬執行旅客行李或郵包檢疫偵測,2013年偵測違規輸入動植物產品逾4.8萬件、計53公噸;因應中國大陸H7N9禽流感疫情,加強查驗來自中國大陸貨櫃與旅客行李。配合查緝機關查緝走私動植物及其產品計活動物226隻、畜禽產品計1.5萬公斤,杜絕國外動物疫病藉由走私管道入侵我國。

  持續監控及蒐集國外動植物疫情資訊,採取因應措施及修法,完成風險分析及非疫區審查計21件,同時對輸入動物及其產品抽樣檢測疫病計1,698次,有效執行生物安全管制措施。

  • 回上一頁
  • 103-04-17: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