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化休耕地-推廣種植契作硬質玉米,創造農業新活力
活化休耕地-推廣種植契作硬質玉米,創造農業新活力
農糧署 張韻如
壹 . 前言
近年全球性氣候異常導致地區性糧食生產受到影響,糧食生產大國出口量銳減,及新興國家經濟快速發展,造成全球糧食需求增加,另油價大漲促成生質能源蓬勃發展,皆排擠糧食供應,造成國際糧食供應緊絀及穀物價格持續攀高,各國對糧食安全高度重視。
國內每年進口硬質玉米(即飼料玉米)約 400-500 萬公噸,國產硬質玉米年產量僅 2-3 萬公噸,自給率不到 1% ,有感於國內硬質玉米需求量大,新鮮質優,不僅可以作為飼料,亦可供作食品加工及提煉玉米澱粉用途,同時我國 100 年休耕農地期作面積達 20 萬公頃,其中兩期作連續休耕農地面積達 5 萬公頃,爰本會 102 年推動之「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特將契作硬質玉米列為重要進口替代推廣作物之一,期能提高整體國產糧食自給率及增進農地利用效率,創造農業新契機。
貳 . 國際硬質玉米產業概況
一 . 國際市場供需及價格變動情形
(一)隨全球經濟發展,玉米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依據美國農業部估計, 2013/2014 年度全球玉米總產量為 973 百萬公噸,較 2008/2009 年度增加 22% ,惟總消費量亦成長 24% ,致期末庫存量占總消費量之比率並未增加。 2013/2014 年全球產量仍以美國居首位( 353 百萬公噸, 36% ),其次為中國大陸( 218 百萬公噸, 22% )及巴西( 72 百萬公噸, 7% )。前三大出口國為美國( 45 百萬公噸)、巴西( 21 百萬公噸)及烏克蘭( 19 百萬公噸) (表 1 及圖 1 ) 。
(二)近年國際硬質玉米價格波動甚大(圖 2 ),主要受能源政策、氣候變遷、 新興市場興起 及供需情形等因素影響,尤其是 原油價格上漲、 環保意識抬頭,帶動生質能源發展,巴西及美國等玉米出口國大力推展以玉米、甘蔗等作物產製生質酒精,排擠糧食供應,致 國際玉米價格相較 10 年前上漲超過 1 倍以上 。
二 . 國內市場供需及價格變動情形
(一)國內每年進口硬質玉米數量約 400-500 萬公噸,供應畜產業需要,以往主要進口來源為美國, 101-102 年則以南美為主, 102 年進口數量 396 萬公噸,價值新臺幣 342 億元,分別來自巴西( 52% )、阿根廷( 20% )及美國( 12% )等地區,平均每月進口數量 30-40 萬公噸。
(二)民國 80 年代國產硬質玉米種植面積曾高達 6 萬餘公頃,產量 25.6 萬公噸,後因國內生產成本較高,進口玉米價格低廉(每公斤約 3-5 元), 86 年起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必須依國際規範刪減境內農業總支持 20% ,爰生產面積逐年減少。 98-101 年平均年產量約 2-3 萬公噸,種植面積約 5 千公頃, 102 年配合「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全面推廣契作硬質玉米,種植面積達 9 千餘公頃(表 2 ),主要產區為嘉義縣( 51% )、臺南縣( 45% )、彰化及雲林地區( 2% )、花蓮及臺東縣( 1% )。另因氣候環境因素,西部地區主要於 2 期作種植,東部地區則以 1 期作為主,估計 102 年國產硬質玉米自給率可從 0.5% 提升至 1% ,倍數成長。
(三)國內硬質玉米市場價格受國際價格波動及國內供需情形影響,近年價格波動甚大, 96 年後單價每公斤約在 8 元以上, 98 年因國內遭遇八八風災,整體需求量減少,價格較低,平均每公斤 7.74 元, 100 年至 102 年平均每公斤約 10 元, 103 年迄今因全球及國內供應量相對平穩充足,至 4 月份平均價格每公斤約為 8.4 元(圖 3 )。
參 . 契作硬質玉米輔導措施
一 . 補助契作補貼金與烘乾費
為鼓勵農友種植契作硬質玉米以活化休耕農地,政府提供每期作每公頃 4.5 萬元之補貼金,另參加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者,再加碼 1 萬元;並按繳售乾玉米粒重量補助烘乾費每公斤 2 元,每公頃上限 5,400 公斤。
二 . 契作條件及作業流程
(一)契作條件
1. 符合「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之農地及當地縣市政府所訂轉(契)作期規定。
2. 為鼓勵適地適種、妥善田間管理,訂有最低籽實繳售數量標準,達基本門檻者(西部地區以鄉(鎮、市、區)為單位, 101 年期具栽培實績者,每期作每公頃硬質玉米繳售數量應達 4,500 公斤,其餘地區應達 3,500 公斤;另東部地區為 2,500 公斤),政府提供每期作每公頃 4.5 萬元之契作補貼金,未達基本門檻者,按繳售數量比率核撥契作補貼金。
(二)契作流程
1. 農民契作對象為農會者,辦理申報即完成契作,後續由中華民國農會透過鄉鎮市區農會辦理收購及銷售事宜,或由鄉鎮市區農會直接與農民契作,並予收購代為銷售。
2. 農民契作對象倘非農會,得自行接洽飼料廠、畜牧場或食品加工廠等辦理契作。
(三)契作價格
中華民國農會 102 年 2 期作之契作基本價格為每公斤 9 元,銷售價格如超過每公斤 9 元,價差 90% 另回饋農民。鄉鎮市區農會直接辦理契作收購部分,契作價格由其參考市場價格訂定。另農民契作對象非農會者,契作價格由契作雙方議定。
三 . 配套規劃
(一)種源籌措及生產栽培技術
1. 為確保國內硬質玉米生產及供應,本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持續進行硬質玉米品種選育工作,並由種苗改良繁殖場進行繁殖及供應農民栽培,種源充足,主要品種包括臺農 1 號、臺南 20 號及 24 號。此外,民間種子行亦進口高產品種種子供農友選擇。
2. 本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亦辦理硬質玉米抗逆境、密植、栽培技術改進等試驗,另臺中區、花蓮區及臺東區等各地試驗改良場亦配合區域栽培試驗辦理生產觀摩會,並成立栽培技術指導團隊,提供農民栽培管理技術的指導及諮詢服務。
3. 依「 植物品種及種苗法」規定, 國內目前尚無核准任何基因轉殖植物種植。本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對於國內種植之國外硬質玉米品種如明豐 3 號、農興 688 號等取樣監測檢驗,其均非屬基因改造品種。
(二)輔導建置代耕、代乾燥服務體系
1. 建置代耕、代乾燥服務連繫窗口:為建立完整產業鏈結,本會農糧署已蒐整相關代耕業者資料,建置於農糧署網站活化農地專區/農機代耕服務聯繫窗口項下,俾利農友查詢利用。
2. 專案輔導農民購置機具設備
( 1 )針對參加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企業化經營之專業農友,輔導省工機械化栽培,補助購置所需之生產機具設備及低利貸款,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經營效率。
( 2 )專案輔導大佃農及受託收穫者購置硬質玉米聯合收穫機。目前全臺收穫機計 68 台,分布嘉義、臺南,花蓮及雲林等地,另對於推動初期種植面積零星,農民或代耕業者購置收穫機意願不高地區,將輔導當地農會調度鄰近鄉鎮業者協助採收。
3. 輔導農會增設或調整現行穀物乾燥設備,提升現有穀物乾燥中心效能:為推廣種植契作硬質玉米,近年亦輔導增設穀物乾燥設備或調整現有設備改為稻米及玉米兩用,增加利用效率。以 102 年為例,輔導學甲區農會新設乾燥中心,不僅服務當地及鄰近鄉鎮烘乾玉米外,亦可配合稻榖收穫期烘乾稻穀,擴大服務農友。
肆 . 國產硬質玉米產業發展之展望
一 . 國際玉米價格仍屬相對高檔
全球因氣候異常引發玉米等大宗穀物庫存減少時有所聞;新興地區經濟快速發展,需求量大增;另部分 國家規定汽車引擎使用含酒精之混合汽油政策,及原油上漲帶動運輸成本增加之種種因素下,進口玉米價格大幅下跌之機率應不大,也提供國內硬質玉米良好的發展契機。
二 . 農民種植硬質玉米收益高於休耕給付
倘以近年每公頃平均產量 6.7 公噸,生產成本每公頃 5.3 萬元及銷售價格每公斤 9 元估算,加計政府契作補貼金每期作每公頃 4.5 萬元及烘乾補助費每公頃 1.08 萬元,農民每公頃收益約 6.3 萬元,遠高於休耕給付 4.5 萬元,與 2 期稻作相當,如農民收穫產量高,收益將更高。
三 . 國產硬質玉米產業鏈結完整
目前國產硬質玉米產製儲銷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國內需求量大,無產銷失衡問題,為休耕地復耕或再生稻轉作之最佳選擇(圖 4 )。
四 . 硬質玉米屬旱作物需水量少
硬質玉米屬旱作物,生育期間需水量少,在水資源缺乏地區仍可種植。
五 . 國產硬質玉米新鮮質優,非基改,用途多元
目前已開發多元化產品,不僅供作一般飼料、寵物飼料用途外,亦可作為食品加工及提煉玉米澱粉用,如玉米棒、玉米蛋捲及玉米麵等。
六 . 硬質玉米耕作及乾燥省工機械化
硬質玉米適合大面積粗放栽培,從整地施用基肥開始,接續播種機取代人工播種,再利用中耕機進行中耕、培土及施肥,以聯合收穫機進行採收及脫粒,最後進行烘乾後繳售,即生育期間從播種到收穫繳交均有合適的農機具可供農民使用,省工栽培管理容易。
七 . 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減少食物里程及碳足跡
地球暖化已成為人類最迫切的危機,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環保人士倡議「食物里程」的概念,增加國產硬質玉米供應,減少進口玉米之用量,可為減碳抗暖化盡一份心力。
伍 . 結語
氣候變遷致全球水資源普遍受影響,為當前亟需面對課題,澳洲、埃及、美國及臺灣等時有缺水乾旱問題發生,爰發展旱作及選育耐旱、高密植、抗倒伏之穀物品種為國內需努力的方向。硬質玉米為國內主要飼料原料,每年進口量約 400-500 萬公噸,國產硬質玉米自給率低,國內生產不會有產銷失衡的問題,且硬質玉米從播種至採收可一貫機械化作業,栽培管理容易,大面積種植,更可降低生產成本,農民種植收益高於休耕並與二期稻作相當,且玉米植株於收穫後直接翻耕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有利於下一期作耕作。在水資源缺乏及農村人力老化下,不失為進口替代可選擇發展之農作物項目,尤其在連續休耕農地較多之地區,本會各地農業改良場及本會將持續推展農民契作硬質玉米相關工作,以增加農地資源利用,活絡農村經濟。
資料來源: USDA
圖 1 預測 2013/2014 年度全球玉米產量及出口情形
資料來源: :http://www.fao.org/economic/est/prices?lang=en
圖 2 2004 年至 2014 年 4 月國際玉米價格變化情形
資料來源:農糧署
圖 3 90 年至 103 年 4 月份高雄港進口玉米大盤平均價格
圖 4 硬質玉米田間生育、成熟收穫、乾燥、進倉收儲及洩料出貨等情形
表 1 全球及美國玉米供給、消費與庫存情形 |
|||||||||
---|---|---|---|---|---|---|---|---|---|
單位:百萬公噸 |
|||||||||
地區 |
年 度 |
生產量 |
供給量 |
製造燃料酒精 |
總消費量 |
期末 庫存 |
期末庫存 / 總消費量, % |
||
全球 |
2008/09 |
798 |
1,012 |
866 |
148 |
17.1 |
|||
2009/10 |
825 |
1,057 |
920 |
146 |
15.9 |
||||
2010/11 |
835 |
1,071 |
942 |
128 |
13.6 |
||||
2011/12 |
887 |
1,116 |
1,000 |
133 |
13.3 |
||||
2012/13( 估計 ) |
867 |
1,099 |
960 |
134 |
14.0 |
||||
2013/14( 預估 ) |
974 |
1,222 |
1,070 |
158 |
14.8 |
||||
美國 |
2008/09 |
307 |
349 |
94 |
306 |
43 |
14.1 |
||
|
2009/10 |
333 |
375 |
117 |
332 |
43 |
13.0 |
||
2010/11 |
316 |
360 |
127 |
332 |
29 |
8.7 |
|||
2011/12 |
314 |
343 |
127 |
318 |
25 |
7.9 |
|||
2012/13( 估計 ) |
274 |
303 |
118 |
282 |
21 |
7.4 |
|||
|
2013/14( 預估 ) |
354 |
375 |
127 |
342 |
34 |
9.9 |
||
註: 1. 資料來源: USDA 「 World Agricultural Supply and Demand Estimates 」 , Apr.10.2014 2. 年度係指自當年 9 月 1 日至次年 8 月 31 日之銷售年度。 |
表 2 近 5 年( 98 ~ 102 年)國內硬質玉米生產情形及進口玉米數量
年度 |
國內種植面積 (公頃) |
國內產量 (公噸) |
進口數量 (公噸) |
自給率( % ) |
---|---|---|---|---|
98 |
4,949 |
24,868 |
4,583,262 |
0.5 |
99 |
4,569 |
26,395 |
5,007,535 |
0.5 |
100 |
4,715 |
20,356 |
4,148,345 |
0.5 |
101 |
4,968 |
32,158 |
4,189,606 |
0.7 |
102 |
9,346 |
收穫中 |
3,960,881 |
預估 1% |
資料來源:農糧署
©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全球資訊網 www.coa.gov.tw |
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1343 | 2023/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