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與農地共存共榮的百年農會-淡水區農會

企劃處 徐宏明
陳佩誼 [1]

  淡水區農會,一個臨近淡水老街熙來攘往的農會,受限農業先天環境不佳的狀況下,卻能孕育出新北市第一位有機蔬果大佃農,讓我們更加好奇、想一探淡水區農會的成功經驗。

疼惜每塊能夠善加利用的農地-農會總幹事高忠

  淡水區農會總幹事高忠談到關於農地銀行,覺得如果能有更多人知道農地銀行並善加利用,透過農地銀行將土地租出去給需要從農、善待農地的人會更好,「其實還是有很多閒置農地,放著多可惜。」高總幹事婉惜地說。「多數人為了農事方便,雖然農藥一撒方便後續的翻耕、綠肥種植,但如此一來,不僅無法蓄養地力,反而造成污染情況。」推廣股股長謝清標也補充說明。兩位農會主管語重心長地表示,農地能否妥善利用,攸關民生糧食問題,也希望能讓更多良田回歸農業使用。

  加上近年來因食安危機,出現有機、無毒農業風潮,農地銀行承辦人吳司聰就表示接獲不少在外工作遊子的電話,想返鄉從事有機農業的經營,然而淡水地區雖有許多農地閒置,可是地主卻不願出租,造成有心務農的人只能看著一塊塊閒置的農地,而無法善加經營利用。高總幹事希望農會藉由推動農地銀行業務,讓這些地主願意出租,幫有意從農者取得農地經營農業,一方面能活化休耕農地,另一方面也能讓淡水地區的農業活絡起來。

20 年菜鳥-農地銀行承辦人吳司聰

  從農地銀行創辦以來就辦理農地仲介媒合業務的吳司聰,笑著謙稱自己是菜鳥,其實早已在地深耕服務農民 20 年了。今年度( 4 月底前)已經媒合了 3 筆農地,媒合過程花了許多時間和心力,像其中一筆農地,光是帶看農地就跑了不下 10 次,不過司聰秉持服務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在出租農地和農會間來回奔走。

  近來農地因世代繼承問題,導致農地面積愈來愈零碎,一塊農地持分的人可能多達 4 、 5 人,等同於要花更多時間協商、交涉,更大幅增加了農地媒合的困難度。另外,活化休耕農地的政策實施後,許多地主紛紛將農地出租訊息釋出,但其中自然條件較差的農地,例如:未臨接道路、缺乏灌溉水源等,即便有意出租,也乏人問津,媒合機會不高。在租期方面,地主深怕長期出租農地會被非法佔用、濫用、設施或作物不移除等糾紛,多半只願簽訂 1 、 2 年短期租約,但對農民而言,整地及養地作業時間起碼要 5 年時間,雙方租約條件差異過大,亦是導致不易媒合成功的原因。

  淡水區臨近都市地區,最常接觸詢問承租農地的客群都是想體驗農夫生活、當假日農夫的都市人。儘管與大規模經營、永續農業的目標不盡相同,但司聰仍秉持服務精神,默默服務著這些民眾,將他們轉介到新北市的市民農園,亦有推廣農業的效果,或許哪天這些都市人會成為真正的農夫也不一定。淡水區農會除了服務這些假日農夫,也積極地協助專業農民租地擴大經營面積及申請小地主大佃農輔導,當中包括在淡水從事有機農業 20 餘年的大佃農梁素秋。

永續農地、有機饗宴-大佃農梁素秋

  梁素秋老師是新北市第一位有機蔬果大佃農,曾任淡水商工園藝科主任,推行有機農業已 20 餘年,在司聰及謝股長的協助下,成功申請成為大佃農,並且在淡水區承租農地,簽約時透過農會把關,以確保雙方履行合約內容。梁老師打造了近 3 公頃的大屯溪生態有機農場,在這裡可以看見野草傍著有機蔬菜,以及翩翩飛舞的小白蝶,這些是實施慣行農法的田野裡看不到的場景。梁老師說田地被噴了除草劑,其實連帶著整個生態也會被破壞,推行有機栽培就是不願再看到土地受到傷害,這樣的理念及想法和淡水區農會積極推動農地銀行協助農地媒合,以促進農業永續利用之宗旨不謀而合。梁老師透過有機栽培的技術交流,已在淡水地區打響名氣,地主也漸漸願意把農地出租給梁老師從事有機栽培的推廣,梁老師也期望能讓更多有著相同信念的人,投入有機栽培的世界。

農會致力活化農地讓有機農業生根萌芽

  高總幹事提及,目前因淡水區農地釋出數量較少,於本( 103 )年初雖然僅 3 件成功媒合,但期望像梁老師這樣成功案例出現之後,今年能透過農地銀行媒合租賃一般農地及休耕農地,至少達成活化面積 2 公頃以上從事有機農業之目標,讓淡水地區的農地與農業也能有再發展的契機。因為淡水區農會高總幹事疼惜土地的理念,以及謝股長、司聰的努力下,一定會有更多和梁老師一樣永續利用農地的人出現,並讓這份疼惜土地的心轉化為實質的力量,促成了更多農地重生的機會。

淡水區農會總幹事高忠

淡水區農會總幹事高忠

農地銀行承辦人吳司聰(左)與股長 謝清標 (右)

農地銀行承辦人吳司聰(左)與股長 謝清標 (右)

大佃農梁素秋(梁素秋提供)

大佃農梁素秋(梁素秋提供)

【農業常見用語】

慣行農法

「慣行農法(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是一般熟知的傳統耕作方式,採行施用農藥、化學肥料、基因改造的密集耕作方式,並以人工化學技術,克服病蟲害及地力衰竭等問題。


[1] 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06-18: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