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文/企劃處 林文傑 [1]
國際處 李蓮生編輯
[1] 已退休專員

1. 馬來西亞擬在新加坡設立農產品市集推廣馬國農產品及農業旅遊

  馬來西亞公署高級專員雅閣布(HusniZaiYaakob)於 2014 年 8 月 21 日向星馬媒體表示,為拓展馬來西亞農產品及農業旅遊業,馬來西亞聯邦農糧銷售局(FAMA)將在農產品市集(Agrobazaar)計畫下,於國外設立馬來西亞農產品市集,首選之地為新加坡,除地緣關係外,因新加坡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貿易國,兩國總貿易額約 1 億新加坡幣,馬國每年約有兩成農產品出口到新加坡。而前往馬國的 2,500 萬人次遊客中,超過 1,300 萬人次來自新加坡, 2014 年至今,新加坡前往馬國遊客人次上升一成,所以星馬兩國雙邊貿易和政治關係良好亦為主要考量因素。FAMA 副局長莎麗法(SharifahHashim)表示, Agrobazaar 為兼具批發與零售功能之市集,計畫販賣 200 多種熱帶水果和農產品,並設有咖啡廳與餐廳。

  該市集已於 2014 年 8 月 27 日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馬國首相納吉共同主持開幕式。

2. 日本擬於 2015 年建置水產品履歷制度並考慮使用認證標章

  日本水產廳為推廣普及水產品履歷制度,擬導入特有之指南及認證標章制度;為使業者間得以進行共同批量管理,預定以產地市場承銷商及中間批發商等整體供應鏈作為對象,凡符合指南所訂之標準則授予認證。另為推動輸出美國及歐盟,將獎勵業者依指南建置履歷。

  日本農林水產省業於 2014 年 3 月完成食品履歷之「執行手冊」,並提出業務程序及紀錄格式之製作與管理方法,預定 2014 年度完成以漁撈業、養殖業及產地市場為對象之「手冊」漁業篇。該手冊以加工業者、批發業者、漁撈業者為對象,共分成「特定之進貨商及出貨商」、「食品識別」及「識別食品之標識」等 3 步驟。

  共通之水產品履歷,不僅包括製造及加工業者,亦橫跨產地市場之承銷商及中間批發商之整體供應鏈,雖意識到單一批量處理之必要性,惟實務上市場及中間批發常將相異之批量進行整合或切割;指南爰檢討是否對該等區別處理者進行獎勵,俾對整合及切割前後所有批量號碼等資訊加以掌控與記錄。另考量反映歐盟及美國要求保持紀錄之條件,使日本輸出之水產品在發生問題時較易辨別。

  日本水產廳 2015 年度目標將進一步檢討履歷之新認證制度,獲得認證之水產品將授予認證標章,並考慮可將履歷資訊知會輸出國;因美國及歐盟不僅針 HACCP ,亦制定要求導入履歷之相關法令等,倘水產廳在日本國內建置履歷制度,將有助促進輸出。

3. 部分具有泰國食品安全標章「Q mark」之蔬菜農藥殘留量偏高

  泰國英文新聞主流報紙 Bangkok Post 於 2014 年 8 月 19 日報導,泰國 Holistic Health Foundation(Bio Thai)檢測市售多項標示 Q mark 標章蔬菜產品後,發現多項使用 Q mark 蔬菜產品之農藥殘留量高於非使用 Q mark 產品;此報導挑戰泰國國家農產品與食物標準局(National Bureau of Agriculture Commodity and Food Standards 、ACFS)對 Q mark 產品之監控與品質管理信譽,也打擊高層消費者之購買信心。

  Bio Thai 副主任 Ms.Kingkon 表示,泰國市售 Q mark 標章產品價格最高可達市場價格 200% ,長久以來被視為是食品安全與品質保證。該基金會表示本次 87.5% 抽樣樣本中有農藥殘留量,且 62.5% 樣本農藥殘留超標,其中尤以 Sai Nam Phueng 柑橘之產品農藥殘留量最高,除 100% 之樣本低於食品安全標準外,亦有共同混雜其他品種販售情形產生。Bio Thai 並提醒消費者於購物中心購買蔬菜與水果時要注意食品安全。

  泰國係自 2003 年起推出 Q mark 以確保國內與外銷食品與農產品之食品安全與品質,並由 ACFS 制定管理規章與把關。該標章亦常使用於有機、食品以及農產品等相關產品,Q mark 又可區分兩種類別標準(綠色為一般,金色則為優選品質)。

4. 所得增加致美食需求擴大中國大陸海產養殖魚類產量暴增

  依據 2014 年 8 月 20 日日本港都新聞報導,隨著中國大陸經濟急速成長、國民所得增加、崇尚美食以及嗜吃高級海產等因素帶動國內需求擴張,加以引進歐美先進養殖技術、量產人工種苗及技術之不斷改良、中國大陸海產養殖魚類生產量急速增加。

  1990 年中國大陸海產養殖魚類生產量僅 4 萬 3,000 公噸,至 2012 年暴增 25 倍達到 102 萬 8,399 公噸,為日本海面魚類養殖產量之 4.2 倍。 2012 年中國大陸主要海產養殖魚類生產量以海鱸 12 萬 5,836 公噸最多,其次為比目魚 11 萬 3,551 公噸、大黃魚 9 萬 5,118 公噸、石斑魚 7 萬 2,785 公噸、紅鼓魚 6 萬 5,712 公噸、鯛類 5 萬 2,328 公噸、海鱺 3 萬 8,014 公噸、河豚類 1 萬 3,176 公噸(其中虎河豚約 4,000 公噸)、青甘類 1 萬 3,094 公噸、鰈類 1 萬 0,431 公噸。

  中國大陸最大海產魚類產地為廣東省,年產量 39 萬 9,414 公噸,主力魚種之海鱸年產量 6 萬公噸,其他依序為石斑 3 萬 5,000 公噸、紅鼓魚 3 萬 1,500 公噸、海鱺 2 萬 4,400 公噸、鯛類 1 萬 8,400 公噸等;第 2 位福建省年產量 21 萬 3,271 公噸,主要魚種之大黃魚 8 萬 3,500 公噸,其他石斑 1 萬 8,800 公噸、鯛類 2 萬 2,500 公噸、海鱸 1 萬 8,300 公噸、紅鼓魚 1 萬 3,600 公噸;第 3 位山東省年產量 14 萬 8,757 公噸,該省為中國大陸最大之比目魚產地,年產 6 萬 4,450 公噸,海鱸年產量 2 萬 3,500 公噸;在山東省之後依序為江蘇省、遼寧省、海南省、廣西省、浙江省及河北省。

  中國大陸產量增加備受矚目之海產養殖魚為比目魚,1992 年由英國引進陸上養殖技術,技術革新使產量逐漸增加,其中山東省產量約占 81%,生產系統利用地下水進行循環加溫,1999 年後種苗量產體制漸趨完備。比目魚在中國大陸稱為「多寶魚」,好兆頭之名稱可望帶動未來需求之擴大。惟近來官方克制接待賓客,價格由 4,000 日圓/公斤跌落至 700 日圓/公斤。除山東省以外,比目魚產量次多之省份為遼寧省,約 3 萬 5,000 公噸。

  中國大陸近年供需急速增加之魚類為石斑類,原本即在中國大陸極具人氣,惟近年崇尚美食及豪華主義,更成為上海、北京、廣州等大都市富裕階層喜愛之高級活魚; 2012 年養殖生產 7 萬 2,785 公噸,10 年間增加約 2.5 倍,另野生石斑漁獲約 9 萬 7,000 公噸。石斑類係由臺灣傳入,主要產地廣東省年產量 3 萬 5,000 公噸、福建省 1 萬 8,850 公噸、海南省 1 萬 6,000 公噸等。石斑養殖以箱網為主,2000 年以後馬拉巴石斑完成人工種苗生產體制調整後,2006 年後加入鞍帶石斑及七星斑進行選別育種等種苗品種改良。

5. 俄羅斯禁止歐盟農產品進口波蘭經濟損失達 13 億歐元

  俄羅斯 Mr. Dmitry Medvede 總理於 2014 年 8 月 7 日宣布禁止將產品輸入俄國之國家及品項名單,其中包括歐盟、美國、澳洲、加拿大及挪威等國之水果、蔬菜及肉類(包括牛肉、豬肉、禽肉及肉乾與煙燻肉等)、魚類、海鮮、牛奶及乳製品等,並自即日起生效。但嬰兒食品及俄羅斯國民個人海外購買上述產品,不在此限;日本及烏克蘭則仍得以輸銷食品至俄國。

  M 總理強調,實施以上措施係遭西方國家所迫,倘西方國家釋出善意,俄國將考慮縮短禁令實施期間。此外,俄國亦禁止烏克蘭、歐盟及美國飛機飛越俄國領空。另俄羅斯亦將準備對汽車、航太及遊艇業等產業採取保護措施。

  俄羅斯於 2014 年 1 月禁止波蘭豬肉進口後,續於當年 8 月 1 日禁止波蘭水果及蔬菜進口,目前並擴大禁運項目。俄羅斯 2014 年 1 月係因波蘭與白俄羅斯邊界野豬發生非洲豬瘟,宣布該禁令。而 2014 年 8 月 1 日俄羅斯檢疫總署以波蘭農產品不良率過高及保護俄國國民健康為由,宣布禁止波蘭蘋果、梨、李、櫻桃、杏、桃、油桃及榅桲(quince)等水果及包括葫蘆科蔬菜、甘藍類蔬菜及花椰菜進口。目前並擴大至所有水果、蔬菜及肉類(包括牛肉、豬肉、禽肉及肉乾與煙燻肉等)、魚類、海鮮、牛奶及乳製品等。

  由於遭到俄羅斯禁運,波蘭經濟預期損失將達 13 億歐元,GDP 成長率亦將衰退 0.3%。經查 2013 年俄羅斯為波蘭農產品及食品第 3 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達 13 億歐元,占波蘭總農產品及食品出口之 6%;2014 年第 1 季,因俄羅斯禁止波蘭豬肉進口,俄羅斯已降為波蘭第 4 大出口市場,目前擴大禁運預期對波蘭將造成 13 億歐元損失。

  2014 年 8 月 7 日波蘭華沙證券交易所股市交易,已因禁運消息而下跌 177 點,跌幅達 38%;波幣亦應聲大跌,波蘭中央銀行美元兌換率已達 1 美元兌換 3.1377 波幣(2014 年 8 月 6 日則為 1 美元兌換 3.1121 波幣);此外,波蘭 ING 銀行並預估波蘭 GDP 經濟成長率將由原預估衰退 0.2%,提高至衰退 0.3%。

  目前波蘭政府及業者採取之因應措施係積極開拓其他國家出口市場。因俄羅斯宣布禁令,不僅影響肉類、水果及蔬菜等農產品生產商,波蘭乳酪業亦大受打擊,鑒於波蘭乳酪產品很難在歐盟獲利,國內市場穩定性不夠及需求增加有限,計畫開拓亞洲及北美洲市場,甚至古巴等新興市場,俾為因應。

6. 近幾年美國牧草產量大減,致使其價格暴漲

   2014 年 5 月底止美國列屬高營養價值的紫花苜蓿(alfalfa)牧草價格每公噸達 224 美元的歷史新高紀錄(比 2014 年 1 月平均價格 185 美元,高出 21 %),且未來可能持續走高,其相關訊息要點如下:

(一)美國牧草價格呈現高檔振盪的原因頗多,其中主要為:

  1. 乾旱:由於受到全球性氣候異常常態化等因素影響,致使美國迄至 2014 年 6 月底止,除夏威夷及阿拉斯加外之美國境內有 34% 的地區呈現乾旱現象,尤其是紫花苜蓿牧草最大產地的加州,約有 80 %的面積呈現「嚴重乾旱」級的情況,更因該州缺乏灌溉用的水源,致使部分牧草產區出現單位面積產量驟降,甚至於無法收穫的困境。
  2. 生產面積大幅度減少:由於世界總人口數持續增加,以及全球各地常出現乾旱、洪水、颱風、雪害、大規模的病蟲害、小規模的區域性戰爭等天災人禍,致使向來享有世界穀倉之譽的美國,將原來生產收益性較低但適合採取粗放經營的牧草地,紛紛改種穀物、蔬果等收益性較高的農作物,致使美國牧草的種植面積自 2001/02 年度達到最高峰的 2,600 萬公頃,至 2011/12 年度驟降為 2,200 萬公頃(減幅約為 15%),且未來可能呈現續減的趨勢。此外,就經濟利益的觀點而言,未來美國所生產的牧草,將以供應美國國內需求為優先考量,美國產牧草的出口量可能無法大幅度增加,且其價格將朝堅挺的方向邁進。

(二)美國牧草產量減少價格攀高的主要影響為:

  1. 就美國國內牧草產銷而言,由於美國所生產的牧草以供應美國國內需求為優先考量,所以未來美國牧草的外銷量,在美國國內需求殷切的情況下,其外銷量將趨減,甚至需自國外進口牧草應急。此外,對於肉用牛、乳牛等需要用牧草飼養的草食類家畜來說,在考量飼料成本等因素影響下,美國飼養草食類家畜的業者可能會改變飼養方式(例如將原來採取放牧的方式,改為圈養的方式)、改變飼料配方或飼料內涵(例如降低牧草的使用量,改採成本較低廉且容易大量取得的乾燥後的黃豆莢等原屬農作物事業廢棄物,搭配營養價值較高的飼料用玉米等方式圈養)等方式,以期能降低生產成本,及確保美國產牛肉、乳製品等草食類畜產品內外銷能夠永續發展。
  2. 就美國牧草的外銷而言,迄至 21 世紀初止,美國牧草的外銷以日本為主要市場(以 2004 年為例,該年美國外銷紫花苜蓿牧草的重量為 94.2 萬公噸,其中外銷到日本的比例高達 75%),而後因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大陸、南韓等國積極加入向美國採購牧草的行列;自 21 世紀初起,美國牧草的外銷已由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等因素影響,致使日本向美國採購牧草的重量呈現逐年漸減的現象(以 2013 年為例該年美國產紫花苜蓿的外銷量約 200 萬公噸,其中外銷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大陸及日本所佔的比例,分別為 34% 、29% 及 23%)。此外,如果從購買美國牧草的國家的立場來看,由於受到(1)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世界著名的富裕國,但其國內多沙漠,缺乏生產牧草等飼料的情況下,有許多用來供做交通工具使用並兼具肉源及乳製品原料的駱駝,需要以牧草為飼料。(2) 近30多年來中國大陸的經濟呈現連年快速成長的趨勢,致使較高價位的牛肉、羊肉、乳製品等草食類畜產品的需求亦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處於中國大陸人口眾多、牧草貨源不足、草食類家畜飼養量大增等壓力下,積極尋找牧草貨源,已成中國大陸發展畜牧業時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3) 南韓與美國簽訂 FTA 後,南韓可自美國進口負關稅的牧草,發展南韓草食類畜牧業的計畫等,致使未來美國產牧草的外銷價格將出現高檔振盪或持續攀升的走勢。

7. 近幾年來世界各地由境外侵入的病蟲害呈現增加的現象

  由 FAO 等國際組織所提供的資料得知,近 10 年來全球農畜產品的貿易金額為 20 世紀末的 3 倍,但因各國的動植物防疫檢疫制度、執行的方式及水準有顯著的差異,以及各國彼此間之防疫檢疫合作相關事宜有待加強等因素影響,以致於農畜產品的各種病蟲害,常隨著農畜產品的輸出而出現境外侵入現象,進而傳播到世界各地,為人類的糧食安定及安全供給,以及人類健康相關事宜帶來相當大的隱憂,亦成為各國辦理防疫檢疫相關事宜時,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因此針對 21 世紀以來曾發生過的著名案例,簡述如下:

(一)東方果蠅:2003 年隨著亞洲地區所盛產的芒果、小黃瓜等新鮮蔬果輸往非洲之際,因燻蒸等防疫檢疫措施未能落實執行,以致於東方果蠅以卵的形態附著在芒果等蔬果外皮的方式偷渡到肯亞,而後逐漸擴散到整個非洲;除了使該地區所生產的蔬果陷入東方果蠅為虐的困境外,更使向來以生鮮蔬果外銷歐美地區的南非共和國所盛產的農產品輸出陷入危機,以及以農產品外銷為換取外匯的重要途徑的非洲部分國家的經濟發展出現停滯的危機。

(二)禽流感:每當世界各地隨季節變化而產生各種候鳥進行遷移活動的時候,正是世界各地容易產生禽流感的高峰期。由於受到人類不能全面掌控候鳥的遷移活動、禽流感症候群的病源體類別很多,且屬人類與禽類可以互相感染的傳染病等因素影響,致使每年各地方實施撲殺感染禽流感的家禽案例時有所聞,進而成為各國畜政辦理防疫檢疫政策時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三)口蹄疫:近幾年來世界各地發生口蹄疫事件的案例時有所聞,且隨國際農畜產品貿易快速增加而呈現增加的趨勢,其中值得關注的焦點是,當該國或地區發生口蹄疫疫情起至能夠恢復到「清淨國」止所需復原的路境相當漫長(註:以我國為例,我國發生口蹄疫疫情迄今已逾 20 年,尚未能恢復清淨國的狀況),以致於常使該國或地區的家畜發展陷入嚴重困境。

(四)柳橙的立枯病:以盛產柳橙聞名於世的美國佛羅里達州為例,由於 2014 年上半年受到美國包括佛羅里達州在內的許多地方均出現乾旱現象等因素影響,致使今年美國所盛產的許多種類的水果出現大幅度減少、果粒偏小者居多、裂果現象嚴重、部分水果的平均甜度提升等趨勢。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佛羅里達州所盛產的柳橙遭逢該州柳橙栽培史上的最嚴重的立枯侵襲,以及乾旱為害的情況下,致使該州今年的柳橙產量為其史上最少的一年且其品質亦為近 10 年最差的一年。就我國立場而言,由於歷年來我國所進口的柳橙貨源,有許多是自佛羅里達州進口的情況下,今年我國的消費者購買進口的柳橙時,可能出現末端消費價格較去年同期增加,但其果肉呈現乾果現象偏多的趨勢。

(五)非洲的毛豬霍亂:由相關的資料得知,非洲野生山豬是感染霍亂的病源,而後傳染給人類所飼養的毛豬。更因(1) 近 10 年來已有 36 個國家先後曾發生過毛豬霍亂事件,且其中之部分國家無力撲滅毛豬感染霍亂的棘手現象。(2) 依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霍亂是人類與動物彼此間可以互相傳染的法定傳染病等因素影響,致使此難題已成為現今世界各國辦理防疫檢疫政策相關事宜時,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09-19:5,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