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參、經貿自由化農業因應策略

  全球各國已加速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FTA) ,特別是「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TP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RCEP) 及中日韓 FTA 等區域經貿整合均已積極展開。上述區域協定簽署生效後,將嚴重威脅我國國際市場競爭力。對此,總統已於 103 年文告宣示「全民團結拚經濟」,要求各部會加快腳步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以利加入 TPP/RCEP ,確保我經濟持續發展。

  為掌握有利契機,享受 TPP/RCEP 成員國優惠關稅、進口原料多樣化,有助於開發新利基產品,拓展國外市場,並降低對我農業之影響,本會以提升農業競爭力、維護農民權益為目標,依據區域經貿整合情勢及談判進展,評估對農業之影響,進而擬定與國際接軌之產業輔導與因應策略。亦即跳脫慣性思考,透過研發創新與跨域合作擴大農業加值,同時提升產業與人、地、水資源之效率,對內優化產業結構、對外拓展市場,讓臺灣農業與世界同步。

一、加速結構調整,發揮產業與資源綜效

  推動農漁業專區是農業結構調整重要工作之一,須加強整體區域規劃及部門間協同參與,從市場需求、技術移轉、產銷輔導與病蟲害防治等進行產業與資源串接,並鼓勵農地規模擴大與集中利用。建構產業需求導向人才培育機制,培育青年從農並發展創新加值事業,進一步建立中心衛星體系,開拓市場通路,提高產業效率與資源整合綜效。

  以輔導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為例,協助營運主體與農民契作生產具地區特色之稻米品種,採用環境友善之栽培技術,突顯在地品種、產地及品牌特色與價值,並協助拓展多元市場管道,擴大稻米集團產區之品牌行銷。又如成立有機集團栽培區,由直轄市、縣 ( 市 ) 政府向臺糖公司承租土地或由國軍退除役輔導委員會農場成立公設有機集團栽培區,並鼓勵農民及合作社場整合成立自營有機集團栽培區,擴大有機農業經營規模,發揮產業群聚效益。

  輔導畜禽產業建構現代化適地生產模式,運用科技強化優質健康畜禽種原生產效能及供應,導入精準飼養管理,輔導家禽飼養戶落實契養模式,提升批次與統進統出比例,強化生物安全措施,並加強國產飼料原料之供應與多元化應用,提高在地資源運用效率,降低飼養成本與提升競爭力。

  推動養殖漁業專區契作生產,建構效率化產銷體系,藉由成立漁業經營輔導團隊,提升產業團體服務能量,並協助擴大經營規模,改善保鮮倉儲設備,提高產製儲銷效能,輔導取得團體認驗證,強化品質管控及穩定供應國內外市場。

二、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化

( 一 ) 加速農業科技成果商品化

  本會 103 年 1 月 1 日成立「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 簡稱農科院 ) ,運用農科院作為科技與產業橋接平臺,強化創新加值與跨領域整合,加速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商品化、產業化。 103 年選定推動動物疫苗、飼料添加物、生物農藥、檢測檢驗技術、石斑魚模場及觀賞魚與周邊產品等 6 項潛力亮點產業。

  推動重點策略為強化利基潛力產業技術研發加值與全球布局,採取「產業出題、學研解題」策略,整合產學研力量,導入核心關鍵技術,建立或補強關鍵技術平臺,落實智慧財產權之保護及運用,並促成標的產業研發聯盟,強化產業競爭力,帶動市場商機。

  同時,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全球行銷,引進國外技術、資金或廠商,整合國內外技術,以農科院商品化、事業化之能量,延伸至國際化行銷,藉由排除貿易障礙策略研析、適地性研究及試產試銷等機制,協助廠商建立國外行銷據點,輔以文創及共同品牌等作法開拓商機。

  104 年亦將納入農業機械與菇蕈類 2 項重點產業,促進國內研發並具外銷潛力之農業機械升級,使其省工化、智能化及多元化等,提高其功能、效率及市場競爭力。另菇蕈產品之開發與拓展,除輔導產業建立菌種保存技術,改善菌株老化之技術缺口,同時建立外銷菇類栽培環控系統節能穩定化標準生產模式,開發多元產品並提升產量與品質,拓展菇蕈產業外銷市場。

( 二 ) 建置農業科技跨域整合平臺

  因應極端氣候、天然資源有限、衛生安全、環保訴求及自由市場競爭等問題,篩選符合經濟效益及農工研發能量整合之計畫,本會推動跨領域合作機制及平臺,適用對象包含本會所屬試驗改良場所、農科院、各部會與相關財團法人 ( 如工研院、金屬中心、國衛院等 ) 及公私立大學理工醫管學院等,朝自動化生產機具開發、環控調節系統開發與整合、農業雲端系統開發、生物性材料與其保健產品應用開發、保健產品有效成分分析與毒性測試、管理制度與法規蒐集研析與建立等發展,強化跨領域合作研發,提升農業科技產業跨域加值效益。

( 三 ) 推動農業創投媒合

  強化利基農業科技產業全球布局,本會於 103 年設立農業創投媒合平臺,分年輔導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聘請專家訪視有意上市櫃之農企業,輔導其資本結構及財務模式,並辦理農業科技重點產業發展講習及科技農企業創新商機媒合會。 103 年 6 月 11 日辦理首場「科技農企業創新商機媒合會」,計吸引 13 家科技農企業及 60 家創投業者進行交流。

三、推行地產地消,建立市場區隔

  面對進口農產品的競爭,必須區隔國產品與進口品,強化在地特色,鼓勵地產地消,並推動食農教育,由教育扎根。在加強國產品的認同與接受度方面,必須瞭解消費者的需求,從消費面來思考農業如何轉型。換言之,要從市場定位調整生產輔導,加強與消費者溝通,符合消費者的期待與需要,使其願意購買國產農產品。本會正研擬「推動特色農產業促進地產地消方案 ( 草案 ) 」,預計 104 年起整合推動,鼓勵地產地消,推動在地農產業加值發展。

  為區隔國產與進口農產品,除已推動臺灣米、茶產地標章,禁止國產米與進口米混合銷售,將擴大國產農糧產品可追溯性,並強化生產者自主安全管理責任,預定於 103 年底前試推農糧產品追溯制度,讓消費者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掃描國產農產品包裝上二維條碼,立即得知產品的生產者或包裝集運的經營業者、產地等資訊,增進生產與消費者彼此間之信任感。

  強化國產雞 ( 豬 ) 肉與進口肉品市場區隔,已推動市售生鮮雞 ( 豬 ) 肉產品之「冷藏」與「解凍」標示制度,將擴大國產畜禽肉之價值鏈,透過規格化生產及分切加工,提高消費大宗、家庭用及業務用之國產畜禽肉比例。並逐步發展在地特色化中小型畜禽肉供應鏈,即產製銷一條龍之經營模式,建立地區特色精緻畜禽品。

  推動食農教育,輔導農會推動青少年健康飲食及在地消費教育,以在地農產品為主題設計從產地生產到餐桌的課程及示範教案,培育年輕族群認識與體驗農業,建立喜愛國產農產品飲食習慣。盤點農漁畜產業具發展優勢或潛力之特色產業,結合農村再生創新在地產業,發展在地特色美食與農業旅遊,以地方農特產開發美食,以美食吸引農村旅遊風潮,以農村旅遊帶動「吃在地、食當季、遊道地」的全民運動,朝向農業六級產業化發展,打造具經濟活力與生活品質農漁村。

四、發展農業加值,拓展國際市場

  因應區域經濟整合趨勢,本會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 — 農業加值」政策,發展以農業科技技術為核心之高附加價值產業,在示範區建構外銷導向的農業價值鏈,吸引產業投資,運用進口或國內契作農產原料,結合國內關鍵產製技術加值後外銷,以價值鏈觀念擴大農業版圖,讓農業成為具國際競爭力之產業。

  第一階段推動區位以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為發展主軸,在園區既有基礎上,藉由示範區人流、物流等法令鬆綁,發揮臺灣農業技術優勢,試行推動觀賞魚及周邊產業、生物科技 ( 動物疫苗 ) 等產業,後續可延伸至生物農藥、寵物食品及保健食品等相關產業,藉由這些科技型產業帶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開創新價值鏈農業,帶來投資及就業機會。另為因應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加入自由經濟示範區引進農業加值產業,相關投資建廠土地需求增加,將擴充園區面積約 167 公頃。

  以觀賞水族動物及周邊產業為例,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已建設完成集研發、蓄養、檢疫、包裝、進出口報關一貫作業的亞太水族中心,運用我業者具備之優異育種技術,加上觀賞蝦等水族價值高、品系多等特性,符合全球市場精緻化之發展趨勢,藉由簡化觀賞水族進出口流程,研擬於示範區放寬觀賞水族輸入種類,方便國際買方可以一次購足,吸引廠商進駐園區設置研發物流營運中心,串聯周遭衛星養殖場之供應鏈,發展以外銷為導向的產業聚落。

  自 102 年 7 月至 103 年 8 月底,共有 25 家廠商獲准投資進駐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總投資金額約新臺幣 25.8 億元。主要投資項目包括:生技 ( 含疫苗 ) 產業、機能性食品、生物農藥及肥料、科技中草藥、觀賞水族生物及其相關產品等。

  擴大農業加值內涵有助於提高農業整體價值,本會運用創新農業加值的機會進一步拓展外銷,「做大原有的餅」及「創造新的餅」。農業施政應不僅防弊,更應著重於興利,思考價值鏈中可能的創新加值產品樣態,選定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強項,掌握目標市場及顧客需求,以及更多元的銷售通路,將各個環節串起來,形成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鏈。

  另為加速推動農業升級, 103 年已針對具科技能量之農企業、農民團體及農業產業團體,進行體系運作及企業提升等輔導計 14 案。並協助農企業取得發展資金,自 98 年起即輔導具潛力之農企業上市上櫃,其中瑞基海洋生物科技公司已於 103 年 8 月登錄上櫃;協助富有創意之微型創新農企業利用創櫃板籌措資金,其中京冠、微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於 103 年 3 月正式登錄創櫃板順利籌資,以及協助 3 家微型創新農企業出具創新創意意見書。

  以推動科技農企業輔導、農業企業化經營之基礎,擴大推動農企業育成與輔導,本會正研擬農企業育成與輔導方案 ( 草案 ) ,將提供農企業有關國產農產原料契作 ( 養 ) 媒合、研究發展、經營管理、財務融通、整合行銷、人才培育等服務及成立育成與輔導平臺,協助農企業改善體質,強化經營管理能力,並擴大農企業與農業 ( 民 ) 之媒合,如協助食品加工業研發具在地農產風味的配方,輔導農企業與農民契作非基因改造優質大豆等,帶動使用國產農產原料,將有助於提高農民收益,創新農業價值與版圖。
  • 回上一頁
  • 103-10-02: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