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強化國際農漁業合作 林業與自然保育國際合作推動成果

林務局 紀麗美.楊惠良

一、林業國際合作推動成果-與英國田野學習協會建立夥伴關係

  林務局(Taiwan Forestry Bureau, 以下簡稱 TFB)所設置之自然教育中心正式對外營運最早的已有 6 年,最晚的不過 4 年。「自然教育中心」的營運涉及廣泛多元的專業,例如經營管理、人力資源、場域經營、課程方案、策略行銷、刊物出版、安全管理等相關專業課題,但無論經營管理的經絡牽涉有多複雜,惟有強化人員的專業知能才是根本因應之道,也才能確保自然教育中心未來營運可順利步入茁壯、永續經營的發展。因此,透過跨國的合作交流,不僅有助於學習國際間實施環境教育的技術與經驗,同時能夠增強中心人員在營運管理不同面向上的核心能力。

  林務局於 2010 年與至今擁有 70 年戶外教育歷史的英國田野學習協會(Field Studies Council, 以下簡稱 FSC)簽署 5 年雙邊合作協議(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合作範圍涵括自然教育中心之專業成長、品質提升、創新教育、資訊與出版等四大面向(圖 1),以及技術諮詢、策略行銷等各項工作,並依循 MoU 簽訂之合作範圍逐年研擬行動方案,建立林務局與 FSC 長期互惠之合作模式。

圖 1 TFB-FSC 雙邊合作協定之工作主軸

 

圖 1 TFB-FSC 雙邊合作協定之工作主軸

圖 2 林務局與英國田野學習協會合作發展策略之作業流程

圖 2 林務局與英國田野學習協會合作發展策略之作業流程

  其中,為有效提升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人員之專業知能,並且減少在營運上摸索和嘗試錯誤的時間,自費組團至國外相關自然中心(或環境學習中心)參訪學習,可有效汲取國際營運自然中心之特色與經驗,對於優化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營運方法與內涵有很大的加分。因此,2009 年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業務承辦人員及環境教育教師(共 16 人)第一次前往英國 FSC 轄下的 3 個自然中心(Orielton Field Centre, Epping Forest Field Centre, and Margam Discovery Field Centre)進行參訪;於 2011 年由不同人員組成(共 15 人)進行第二次參訪,針對 FSC 轄下另 4 個不同的中心與總部(Orielton Field Centre, Preston Montford Field Centre, Blencathra Field Centre, and Castle Head Field Centre)進行參訪。

  在兩次的行程中,我們瞭解英國 FSC 轄下 18 個自然中心在經營管理、人員訓練、場域設施、課程發展、營運行銷等相關專業課題之推動歷程,以及參觀威爾斯國家植物園、巴斯世界文化遺產、湖區國家公園及自然史博物館等地,實地觀摩戶外環境教育及解說工作之推展。透過實境觀察、親身參與、深度訪談等方式取得第一手資料,學習相關單位推動環境教育的實質做法與經驗。並且,多次邀請國外專家學者來臺經驗分享、教育訓練、實務診斷等,有效提升自然教育中心營運品質。

二、自然保育合作國際合作推動成果

  為加強國際保育合作及宣導,我國於 1996 年至 2014 年共捐助 319 個國際保育計畫,計畫種類包羅萬象,例如各類保育宣導計畫、瀕臨絕種動物保育計畫、非洲地區反盜獵計畫、協助華盛頓公約執法計畫、重要野鳥棲地計畫等,執行國家遍及全球五大洲 45 餘國。 推動成果舉例如下:

(一) 非洲國家反盜獵巡邏計畫

  1996 至 2001 年間,透過美國保育團體所贊助之巡邏或反盜獵飛機於南非、查德、肯亞、塞內加爾等國執行任務,飛機上漆有國旗或國徽,辦理捐贈儀式並發布新聞。我國贊助非洲保育計畫於 1996 年 2 月 28 日和 1998 年 2 月 11 日被列入美國國會記錄。另外,美國、以色列以及數個非洲國家報紙均有正面報導。

(二) 塞內加爾彎角劍羚復育計畫

  彎角劍羚曾分布於塞內加爾北部草原,因過度獵捕於當地絕跡。彎角劍羚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物種,IUCN 紅皮書列為瀕臨絕種。1999 年初,8 頭彎角劍羚由以色列安全運抵塞國,並舉辦捐贈儀式,致詞者包括塞國環境暨自然保護部部長、國會議員、旅遊局局長、我國和以色列駐塞國代表等。法國(法航免費運送)及塞國媒體均有報導。

  1999 年,臺灣學者會同以色列和法國專家共赴塞內加爾,參與彎角劍羚復育計畫。1999 年 8 月 31 日, 150 年來於塞內加爾誕生之第一頭彎角劍羚命名為Formosa,以感念我國之贊助。2005 年彎角劍羚由原引入之 8 頭增至 38 頭,堪稱彎角劍羚復育之成功案例。2012 年增加到 175 頭後,主管單位將族群分為兩群,分別在 Guembeul Wildlife Reserve 和 Ferlo National Reserve。

(三) 印尼蘇門達臘犀牛保育及繁殖計畫

  蘇門達臘犀牛被 IUCN 紅皮書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物種,野外族群不到 200 頭,印尼蘇門達臘約有 175 頭。蘇門達臘犀牛保護區母犀牛於 2010 年懷孕兩次,但都流產。第三次懷孕時,累積的經驗和持續蒐集資料,並採用賀爾蒙補充法,於 2012 年 6 月 23 日 成功產下重量 60 磅之 小犀牛 Andatu,此為印尼第一頭圈養繁殖之蘇門達臘犀牛。2012 年底, Andatu 已成長至 500 磅。依據目前成長率、一般健康狀況和行為發展情形,Andatu 在 1 ~ 2 歲間就可離開母犀牛獨立。此為計畫重大成果,為蘇門達臘犀牛保育帶來新動力。並吸引媒體報導,對蘇門達臘犀牛保育之宣導有正面幫助。

(四) 巴西大犰狳保育和生態計畫

  巴西許多州都將大犰狳列為極危物種。2011 ~ 2013 年標放 13 隻大犰狳,2010 年 7 月至 2014 年 1 月,於 70 個大犰狳巢穴前架設 15 部自動照相機監測 40 天,拍攝到 2,113 張 34 種脊椎動物出沒大犰狳巢穴,利用目的包括避熱、躲避天敵、進食或休息等。

  2012 年 12 月巴西學者第一次於野外拍攝到初生之大犰狳, 2013 年 2 月發布新聞,澳洲 Brisbane Times 、 Mongabay News 、巴西和英國 BBC 、國家地理雜誌等媒體均有報導,You Tube 影片有 6,000 餘人點閱。2013 年 12 月, 發布 第二次拍攝到 初生大 犰狳影片, 兩週內被點閱 10,000 餘次。之後網路新聞、雜誌和全國性電視台皆有報導。

(五) IUCN/SSC 入侵種資料庫計畫

  2007 年初次贊助 IUCN / SSC 入侵種專家小組之全球入侵種資料庫計畫。2008 年林務局與 ISSG 洽談合作將全球入侵種資料庫翻譯為中文事宜,取得對方同意後,林務局委託中央研究院繼續討論細節, 2009 年 4 月間,簽訂備忘錄,共同推動全球入侵種資料庫中文版計畫。2009 年目標為將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資料譯為中文。

2013年林務局派員至英國田野學習協會瞭解場域環境營造

2013 年林務局派員至英國田野學習協會瞭解場域環境營造

2013 年林務局派員至英國田野學習協會瞭解課程操作規劃 2013 年林務局派員至英國田野學習協會瞭解課程操作規劃

2013 年林務局派員至英國田野學習協會瞭解課程操作規劃

塞內加爾彎角劍羚復育計畫照片

塞內加爾彎角劍羚復育計畫照片

捐贈儀式現場反盜獵巡邏飛機照片

捐贈儀式現場反盜獵巡邏飛機照片

大犰狳

大犰狳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10-2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