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屏東竹林豔陽下我那些實習的日子

陳依蓮 [1]
[1] 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今(103)年夏天,因著農推會的暑期農業經營見習,我回到屏東,來到萬丹竹林有機農場 4 個星期。原本以為跟打工換宿差不多的悠閒體驗課,卻給了我不小的震撼與省思。

  這裡大宗的作物有羅勒(九層塔)、地瓜葉跟常見葉菜。初來乍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挑選九層塔嫩葉 3 斤,看似簡單的動作我卻花了別人 6 倍的時間才完成,中間歷經 4 位師父的調教,厲害吧!在這裡實習生是跟農場員工一同行動,每天早上 5 點半上班,中間 9 點半休息到下午 2 點,再工作到 6 點,如果你會懷疑這樣的時間安排,表示你沒遇過屏東猖狂的太陽,實習期間後半段因應午後大雷雨的頻繁,下午提早半小時上工,萬物自有時,農事常相隨。

  雖然出身農學院,但系所屬於工程的我,真的開始動起來時,第一個體認是體力差是沒辦法在田裡生存的。在這裡初階最常做的是採菜跟清園,彎腰、久蹲,每天都在與土地拉近距離,帶走她的生養,剛開始會覺得一直重複做同樣的事很膩,跟屏科大訪視的金石文老師談到這件事,老師跟我說雖然是做同樣的事,但是心境不同也是會有不同收穫,一時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後來跟員工熟悉了之後會邊採菜邊聊天也開始問問題,比如說如何知道何時採收等等,其他在農場待較久的志工也會不停發問,我就在旁邊聽,不管是種植的問題或是經營或是他們從事農業的初衷,都讓我有不同啟發。

  農場中每天都有事做,但不會照著教科書流程一步步引導你,畢竟實習生只是農場短暫的過客,農場的運作還是照著自己(大自然)的步調在走,我們必須瞭解到不是大自然配合人類的步調,而是人類配合大自然的步調。在農場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我學習到農人不只是靠天吃飯,還是靠自我毅力吃飯的行業。剛來的第一個星期我一蹲是不會超過 5 分鐘的,因為腳很痠,動不動就想站起來讓血液流通,長久下來造成膝蓋很大的負擔,要蹲時都會痠痛,老鳥們都說這是必經的過程,而且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的部位、痠痛程度的差別,所以每個星期五工作完,我都需要回家休養一下,不管是膝蓋還是腰都隱隱發疼,讓我六、日只想賴在床上不起來。就這樣種苗、採菜、作畦、包裝、灑藥、育苗等等,不停地輪流操作,雖然有些人覺得乏味,但是從勞累的身軀逐漸得到遠離塵囂的快樂,育苗、種苗、採收過程中,看著親手種的菜苗長成青翠鮮嫩的樣子,我們怎麼能不感到快樂呢?

  我在農場中最累的工作是生物防治那天,該說運氣不好吧?那天噴到一半藥不夠噴,員工大姊回農場配藥,但是運送路程中發生意外受傷,藥也流光了,延宕一個多鐘頭,但是田區如果當天不噴完會延宕到後面的流程,因此當天在大熱天一直工作到中午 11 點半才休息,那時真的快人間蒸發了,而且當天的田區有好幾個,有一區還特別長又大,拉管線很重很吃力,我們 6 點就開始工作,那時候體力所剩不多又很餓,汗如雨下,有後悔、有想哭的感覺,雖然實習生不必做到這麼辛苦,但是換個念頭,這不也先給我們有志從事農業的青年一個震撼教育嗎?當田區是自己的,責任就不能推卸,不能抱著打工領時薪的心情去做,不管在任何時刻任何情況下,該做的事情就是要做完,否則後果就要自己承擔,任何風險都要自己承受。

  農場實習中學到很多知識,也認識很多人,但對農業相關科系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出社會前確定自己畢業後的志向,因為從事農業真的很辛苦,有天災、人禍,風險很大,對於體力跟經濟負擔也很重,相較一般辦公室工作真的累很多,而且收入不穩定,真的要走這條路要很有毅力很堅持,也要不怕問題,多多請教前輩。大學生書讀得多難免都會有種傲氣,但是在農業裡,經驗比學識來的重要,不識字的老伯都比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菜鳥厲害,尤其對我們這代所謂的草莓族而言,這場農業體驗(實習)真的是震撼教育。許多人剛進來沒多久就離開了,那我為何撐下來,一方面可能因為怕丟臉,畢竟老師員工都認識我們,朋友也都知道我去農場實習,半途而廢會被笑;一方面也是在自我磨練,我在心中不停告訴自己未來會更辛苦,現在撐不下去以後更不可能成功。

  開學後回到喧囂的城市,課業壓力下,我難得有機會接觸戶外,總覺得房間裡的冷氣比不上在農場清晨拂來的風舒服,到嘴中的菜餚沒有農場現採的清脆甘甜,內心的疲備比在農場的身體疲勞更折磨人,是種令人累極了卻無法好睡的勞累。我常想起屏東那群樂天知命,臉上總是帶著熱情笑容的人們,跟豁達的他們相處就會覺得看似灰暗的未來其實充滿了希望契機。在大四這個對未來充滿茫然的當下,想起有天晚上老闆對我們說,現在農業這代老人家一旦退休,中間世代的斷層,勢必要由我們這批青年世代接手,許多大型食品公司目前最害怕食品原料的短缺,已經開出愈來愈好的條件給農人們收購農產品,只為保證有充足供應來源。如果運用我們這代特有的資訊能力與優勢,相信可以再將自我品牌提升,到時候掌控議價主權的就是我們,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堅持,為臺灣農業帶來最好的發展空間,我希望如果我有機會也可以回屏東從事農業,將家鄉新園鄉的特產發揚光大。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10-21: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