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成立農業科技研究院,推動科技產業化

文‧圖 / 科技處 黃文意

壹、前言

  過去臺灣農業有豐沛的研發成果,為我國經濟成長扮演重要支持角色,近年貿易自由化的發展趨向,已由世界貿易組織移轉到區域或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面對區域經濟整合風潮的快速擴展及全球生物經濟的快速崛起,臺灣必須更開放,主動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臺灣農業須創新思維來提升產業競爭力,積極促進農業為加值型產業,創造高附加價值及龐大創新商機,引領臺灣農業國際化,使農業成為高競爭力產業。

貳、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化

  為了進一步幫助臺灣農業拓展全球市場,強化農業科技國際競爭力,係以農業創新科技補強產業價值鏈,建構農業成為知識整合的科技加值服務型產業,並設置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化。

一、成立農業科技產業化當責機構「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為落實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研發成果運用與商品化產業化發展,本會於 103 年 1 月 1 日正式成立農業科技產業化當責機構「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簡稱農科院)。農科院依整體業務發展所需,設置植物、水產、動物等 3 科技研究所,及產業發展中心與總管理處等單位。農科院設立之宗旨,係為農民、農民團體及農企業提供農業技術、商品化及產業化服務,加速發展農業新創事業及國際化;設立之任務為承接試驗研究機關之研發成果,或與該機關合作將研發成果加值運用,包括量產技術開發應用、標準規格訂定、實用性評估分析、智財保護布局、品牌設計及市場行銷,並輔導承接,進而商品化、事業化,期達成「打造農業科技產業成為臺灣創新產業,帶動農企業與農民合作開創全民農業」之農業科技施政目標。

二、辦理農業科技產業全球運籌計畫

  本會依據全球市場、產業需求及我國農業利基之指標,自 103 年至 106 年,選擇具國際競爭發展潛力的 10 項農業科技亮點產業,以農科院為運籌平臺,推動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加值運用與全球布局。104 年選定 9 項具國際市場潛力的重點產業,包括動物疫苗、飼料添加物、生物農藥、石斑魚模場、檢測檢驗技術、觀賞魚與周邊產品、植物新品種與種苗、菇蕈類、農業機械等,採以「產業出題、學研解題」模式,整合產學研力量,透過產業發展策略分析、農業育成整合、關鍵技術產業化應用、產業加值策略、智財布局策略、委託研究服務全球接單、科技農企業輔導及國際化行銷與人才培訓等 8 項策略,強化產業競爭力,帶動市場商機,推動農業科技產業發展。

三、創新思維,強化跨領域整合研發

  臺灣擁有許多優異的品種及農業技術,如強化技術加值、整合包裝及銷售,有機會商品化、企業化及事業化,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商品。

  為促進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商品化產業化,農科院將與本會所屬試驗改良場所及學研機構分工合作及資源共享,藉由農科院科技產業化當責機構與跨域研發合作平台之功能,承接本會所屬試驗改良場所及學研機構之研發成果,結合工業、材料、醫療、美容、食品、資訊及文創等加值運用,科技創新農業技術及產品,提升農業附加價值及引導農業的新趨勢。

  另農科院育成中心業整合本會所屬試驗所 4 處育成中心,分別負責前、後育成工作,視農企業育成之需求,協助農企業承接研發成果,並共同使用本會所屬試驗研究機關場地,所需擴充之技術領域或育成團隊,將由本會所屬試驗研究機關借調相關專家共同參與,以促使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發揮產業化專責機構效能。

參、結語

  我國農業科技產業發展契機,主要在於創新加值及跨域整合,本會將運用科技導入農業創新、量產及行銷,建立巿場需求及消費導向之產業化發展環境,使農業成為高競爭力產業,並轉型為知識整合之服務型產業。藉此創造高額附加價值及龐大商機,使農業成為加值型、所得穩定之產業。未來將以積極創新取代防守為主的策略思維,關鍵技術與研發根留臺灣,並以市場導向推動臺灣優良農業技術、資材等外銷輸出,發展臺灣農業品牌,強化競爭力,開拓新市場,促進我國農業呈現嶄新的「年輕化、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產業面貌。

農科院推動產業化架構

農科院推動產業化架構

潛力量點科技產業化

潛力量點科技產業化

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與國際化

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與國際化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2-13: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