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新世代青年農民培育

文‧圖 / 輔導處 孫維廷

壹、前言

  臺灣農業長久以來面臨經營規模小、零碎化,主要以小農(家庭農場)為主,每戶可耕地面積約 1.1 公頃,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從事二、三級及跨域加值發展比例低。

  因應全球貿易自由化,臺灣農業面臨企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經營的挑戰,須逐步整合並建構具戰略性之農業價值鏈,將傳統農場生產延伸至產業鏈上下游以為因應,在人力、產業與土地等各方面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爰未來新世代的青年農民培育,將不僅限於傳統農場經營者,須因應業界發展之人才需求進行培育,並鼓勵青年投入農業職場蓄積未來發展能量。

  本會長期致力於農業人力的結構調整,思考培育優質農業人才,並吸引多元、跨領域人才投入農業,以活絡農業發展。為因應產業發展需求並解決農業人才結構性問題,從而調整農業從業人力結構與提升農業人力水準,參酌日、韓、德等國農業人力發展措施,探討我國整體農業人才布局與策略,並據以規劃農業人力促進與輔導措施,研擬人才發展長期性的推動目標,包含訂定階段性的規劃策略、建立關鍵人才能力規格、及加強研討輔導等。

貳、規劃人力培育與輔導措施執行情形

  參酌日本農業從業歷程之從農準備、從農開始、經營確立等 3 階段之架構,以及歸納比較各國相關措施,以培育新世代青年農民為目標,區分自營農場所需之人力與農業企業所需之就業人力,規劃未來人力發展體系如圖 1 及圖 2 ,相關措施執行情形依身分別區分大專院校學生、農民及農業經營者、農業推廣人員以及其他配套措施,分別說明如下:

圖 1   未來人力發展體系規劃圖

圖 1   未來人力發展體系規劃圖

圖 2  (續) 未來人力發展體系規劃圖

圖 2  (續) 未來人力發展體系規劃圖

一、大專院校學生

(一)推動農學校院學生農業見習:與農業校院合作,辦理學生暑期見習,協助學生職涯探索。本會 103 年與臺大、中興、嘉大、屏科、宜大、明道等 6 校辦理暑期見習,計 80 名學生於 35 處見習農場實習,反應良好, 104 年度將擴大辦理,鼓勵不同需求之學生提早認識職場,瞭解未來職場應具備能力。

(二)規劃與教育部合作辦理產學訓用合一訓練:針對動物用疫苗產業之製程開發及 cGMP 品保人員,進行職能基準與課程發展,並擇後者規劃能力鑑定。優先以位於屏東之農業生物科技園區重要聚落產業,輔導園區業者與屏科大合辦碩士班學分學程,業經教育部核定開班,前述職能基準則提供屏科大轉化為專班課程。

二、農民及農業經營者:分為訓練及輔導兩個構面

(一)訓練:整合農民學院專業訓練及農場見習

  1. 農民學院專業訓練
      
    整合本會 14 個試驗改良場所試驗研究、教育及推廣資源,於 100 年 10 月成立農民學院,建構系統化訓練,透過該學院 14 個訓練中心,提供專業訓練,並結合農場見習實務訓練,透過專業農民指導,帶引學員實地參與農業生產及經營,讓課堂的知識轉化為有用的實務操作經驗,期建構具系統性與階段性,並兼顧理論與實務之訓練體系。
      103 年辦理 157 梯次、結訓學員 4,533 人次,各訓練課程的參訓者約有 65.0 %的比例為 31~55 歲之中壯年,各訓練班別的參訓者對課程規劃安排的實用性、實作演練、問題回應及測驗等,皆持滿意的看法。對訓練的整體滿意度,其中滿意與非常滿意的比率為入門班 96.1 %,初階班 92.0 %,進階班 95.2 %,高階班 93.8 %。 104 年入門班將與在地農學院校合作,擴大辦理能量。
  2. 媒合初階班以上結訓學員參與農場見習
      協助農民學院初階訓練以上結業學員、農業相關科系畢業生及其他農業專業訓練結訓之新進農民在正式投入農業經營之前,先至與本會簽約之見習農場進行 4-12 個月實地實作,一方面實踐農民學院訓練課程所教授之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術,另一方面學習農場生產經營管理實務。
      103 年辦理 3 場次農場見習說明會與 2 梯次見習農場審查,依據農場見習實施作業要點,經審查通過後,與本會簽訂為期二年之契約, 103 年總計 157 家簽約之見習農場。透過本會農民學院網站的媒合, 103 年新媒合 121 人參與農場見習,當年度總計 170 位學員參與, 67 人結訓, 39 人繼續從農。經電訪調查 100-102 年農場見習結訓學員計有 54.0 %已從農(含兼職)。 104 年起將鼓勵農企業申請加入見習農場行列,增加青年農民學習企業化經營的機會。
  3. 結合產、官、學界示範辦理創新之人才訓練
      規劃以訓練取代招募之創新模式,藉由培訓學員之基礎能力,讓企業從中招募所需人才,降低企業招募人才之成本。 103 年示範辦理蘭花產業招募式培訓,以台灣蘭花生技園區之產業聚落,邀集 9 家進駐業者共同參與辦理招募式培訓,於 103 年 8 月 29 日至 9 月 19 日假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辦理,共 45 人報名、 25 人結訓,徵才媒合計錄用 14 人,確認報到為 11 人。
      依參與蘭花業者之回饋意見與建議,此類培訓課程除可建立業界對於職務能力的認知,亦可逐步建構目前蘭花產業至為欠缺的職位發展,且透過培訓能力認證作為遴選人才與員工的主要參考。
      104 年起規劃結合嘉義大學之蘭花學程、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及本會試驗改良場所,以蘭花產業大聯盟模式進行產官學研合作之產學訓用合一訓練,穩定培育蘭花業界所需之後繼人才。

(二)輔導:分為青年農民專案輔導及在地青年農民交流與服務平台

  1. 青年農民專案輔導
    (1) 為強化青年從農業初期之生產技術、財務管理、通路拓展等能力,於 102 年遴選第 1 屆 100 位青年(平均約 33 歲)提供為期 2 年之專案輔導,採取一對一家教式陪伴,並依輔導個案需求提供生產技術、設施設備補助、通路媒合、貸款資金等輔導,協助其克服遭遇之困難,得以穩健經營、穩定發展,並依青農發展需求赴國內外農業研習訓練、創新加值經營計畫補助等措施。
    (2) 為引導青年農民組織發展或跨域合作,擴大辦理第 2 屆專案輔導青年農民遴選,除了增加水產養殖產業外,鼓勵青年農民與其他青年農民或產業鏈上下游工作者合組經營團隊,提出申請。於 103 年 12 月 1 日完成專案輔導青年農民遴選,計有 6 組團隊及 82 名個人,總計 106 名青年,已於 104 年元月啟動輔導,由陪伴師與輔導小組協助青年農民經營診斷。
  2. 建立在地青年農民交流與服務平台
    (1) 輔導縣市農會建立平台號召在地青年農民,辦理技術交流、觀摩研習、專題講座及達人諮詢輔導等,營造經驗交流與互助合作環境,引導資源整合。
    (2) 已建立 15 個交流平台, 1150 人加入(平均約 35 歲), 104 年持續推動並擴大辦理,鼓勵專案輔導青年農民與在地青農結合形成組織、擴大輔導綜效。

三、農業推廣人員

(一)本會 7 個試驗改良場及種苗、茶業改良場均置推廣單位,並配置專業研究人員,各級農會業均有推廣部門,上開相關人力已為我國農業政策推展之重要橋接者。相關培訓及訓練績效如何呈現在農民學院訓練規劃、重大政策宣導及與生產者和消費者溝通至為重要,所以相關人力之專業技能培育須有系統性培育,並試行導入職能基準之可行性。

(二) 103 年透過科研計畫培訓改良場同仁建置 14 類產業 15 項職業職能基準, 104 年將賡續推動,培訓改良場同仁修正職能基準,並據以開展職能課程。另持續收集與整合農業推廣人員專業能力之相關理論與文獻,研擬及規劃農會農業推廣人員之相關訓練計畫。

四、其他配套措施

(一)建置農民學院網路資訊及服務平台:為配合農民學院辦理農民訓練課程所需,建置網路資訊及服務平台作為農民教育訓練之單一服務窗口,提供農民線上報名、繳費管理、農場見習媒合、農民市集媒合、行銷通路媒合、數位課程學習以及農業經營輔導資訊等服務。 103 年累計 576,191 人次瀏覽,經問卷調查,整體網站滿意度高達 88.8 %。

(二)建立農業聯合徵才平台與試辦學生打工:與勞動部、人力銀行等合作,於農民學院網以及台灣就業通網站建農業聯合徵才平台與農業專區,刊登及揭露農業就業資訊,協助求職與求才。另 103 年試辦暑期農業打工,由用人單位提供薪資,農委會額外提供學生每人每月最高 3,200 元獎勵金、意外險等誘因。 103 年總計 194 位學生在 40 家農場打工。 104 年度將提高學生獎勵金,擴大辦理農業徵才媒合媒介,以活絡農業人力運用。

參、未來規劃推動方向

  配合教育部二期技職再造策略,針對較無升學意願的農校學生,規劃辦理職涯探索、農業就業導向學程或專班,為畢業後投入農業經營實務增能與就業接軌;參酌韓國農業專門大學與早期嘉義農專農管科之案例,規劃試辦農學院公費學程或專班,並設定參與條件與畢業後留農年限等配套機制,以提高農業校院學生之留農率,分別說明如下:

一、規劃本會農民學院結合農業職業學校辦理學生職涯探索與在地農業人力發展

(一)持續盤點地方政府辦理青年農民輔導工作要項與發展內容;另思考地區特色產業可與當地農學校院、職校合作,並與本會農民學院共同發展重要農業人力來源。爰規劃由本會農民學院協助農校學生進行農業職涯探索,協助其瞭解農業經營環境與工作場域。

(二)規劃農校學生利用寒暑假、畢業後至服役前,或夜間部學生日間至農場打工或實習之機制,以培養農校學生從農之職涯探索。有關辦理農校學生為進行農業職涯探索所需的產業技能訓練部分,由本會農民學院各訓練中心開設專班辦理,並發給結業證書,農業學校則統合在學學生參與技能培訓;至於產業別(或作物)之選定,由各訓練中心與洽談學校詳細討論,並針對具學習與應用價值之技能規劃課程。

二、規劃推動培育農世代接班人公費專班或學程

(一)考量農業經營門檻與資源配置,培育農業人才優先以農家二代與農學院校畢業生為對象。規劃針對農學校院學生研議公費補助學雜費,並設定畢業後之留農年限配套等機制,以提高農學校院畢業生從農比率。

(二)規劃 104 學年先由嘉義大學於既有之相關進修學制農業系所中增列公費生之招生名額,倘農學院農場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於 105 學年同意設立後,再以新設立學士學位學程名稱正式招收公費生。規劃計畫內容摘要說明如下:

  1. 實施方式:公費生上課方式:由嘉義大學與學生簽訂契約,原則採學生修業四年,第四年於自家農場或相關農企業實習一年,考核及格後始取得畢業證書。
  2. 學生待遇與義務:規劃第一年試辦招收 30 名學生。學生修業四年期間(或前三年)比照師院公費生支付標準,畢業後由政府積極輔導經營農場,優先給予政府辦理之購地、創業等貸款,在學期間,非因特殊事故不得退學、休學,畢業後必須從事農場經營或受雇於相關農企業至少四年,違反者視同違約,應償還各項獎學金及福利。

肆、參考文獻

一、王勝平,「培育優質農業人才」,農政與農情 103 年 12 月(第 270 期)。

二、楊欣佳,「培育新世代農業從業人員」,農政與農情 103 年 3 月(第 261 期)。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3-13:1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