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精密型炒菁機開發與應用

文‧圖 / 茶業改良場 黃惟揚‧蔡憲宗

一、前言

  食材在乾熱下翻動引起的化學變化,稱為焙炒。焙炒對蛋白質有調性作用,對澱粉有糊化作用,對糖類有焦化作用。茶葉焙炒能去除菁味,並提升香氣與滋味。適當的高溫對食材也有殺菌效果,提升食品安全性。

  茶葉加工過程利用炒菁終止酵素活性,但此過程時間短且不易控制,溫度過高或過久會燒焦,溫度過低或過短無法去除菁味,本場開發精密型炒菁機可改善上述問題。

二、炒菁機現況調查與改良

  民國 60 年國內所開發自動下料圓筒炒菁機(如圖 1)至 今無多大的改變,而對內部溫度是否均勻,則未見量測報告或探討。為確實瞭解該炒菁機鍋壁與空氣溫度,針對圖 2 所示置如進行量測。由圖 3 之結果得知,該炒菁機內部空氣和鍋壁溫度不均。導致殺菁時常發生部分茶菁過焦,但其餘茶菁又殺菁不足現象。

圖 1  自 動下料圓筒 炒菁機

圖 1  自 動下料圓筒 炒菁機

圖 2  炒菁機量測位置

圖 2  炒菁機量測位置

  針對上述問題,本會茶業改良場(茶改場)開發精密型「瓦斯型炒菁機」及「電熱型炒菁機」,其改良如下:

(一)改良型瓦斯炒菁機

  殺菁時,炒菁機內部熱空氣藉熱對流從入料口散失,並吸入外界冷空氣,造成入料口溫度較低,遠離入料口溫度較高。

  茶改場將瓦斯炒菁機改量後,能減少熱空氣散失,並帶動內部熱空氣做內循環,使溫度更均勻(如圖 4 、圖 5),提升殺菁穩定度。

圖 3   傳統炒菁機溫度分佈

圖 3   傳統炒菁機溫度分佈

圖 4  傳統與改良炒菁機鍋壁溫度比較

圖 4  傳統與改良炒菁機鍋壁溫度比較

圖 5  傳統與改良炒菁機空氣溫度比較

圖 5  傳統與改良炒菁機空氣溫度比較

(二)改良型電熱炒菁機

  傳統炒菁機以瓦斯為熱源,茶改場開發之電熱型炒菁機適合加工少量茶菁及食材,且精準度更勝於瓦斯型炒菁機,該改良機型更可應用做為食品開發之實驗機。

  傳統炒菁機熱源在底部,藉熱傳導將熱傳到鍋壁。從熱傳學得知,炒菁機之鍋壁與空氣間有溫差,故茶改場針對此問題開發出改良型電熱炒菁機,以改善鍋壁及空氣溫度,使達均溫狀態。與傳統炒菁機比較(如圖 6 、圖 7),鍋壁(空氣)溫度更均勻,可降低鍋壁與空氣間溫差(如圖 8),顛覆傳統加熱方式。傳統茶菁需接觸高溫的鍋壁終止酵素活性,但在空氣中會冷卻,改良後的炒菁機其茶菁在空氣中尚能維持高溫,加速殺菁之效果與提升均質性。

圖 6  傳統與改良炒菁機鍋壁溫度比較

圖 6  傳統與改良炒菁機鍋壁溫度比較

圖 7  傳統與改良炒菁機空氣溫度比較

圖 7  傳統與改良炒菁機空氣溫度比較

圖 8  傳統與改良炒菁機溫差分佈比較

圖 8  傳統與改良炒菁機溫差分佈比較

三、未來應用與產品加工

  茶改場所開發改良型炒菁機主要在茶葉殺菁,但亦可應用於其他用途:

  1. 實驗用:試驗單位或食品加工廠做焙炒或殺菁加工試驗時,需再現性高之機械,常因炒菁機內部溫度不精準,無法得到精確焙炒參數。茶改場開發之改良型電熱炒菁機可改善溫度不精準的問題,提升焙炒的再現性。
  2. 家庭用:除了咖啡愛好者,一般家庭沒有焙炒機。改良型電熱炒菁機不只可用在茶葉殺菁,還可用來炒咖啡豆、炒玄米、中草藥加工等,增加食材的調理方式。
  3. 茶葉 DIY 小型加工機具:改良型電炒菁機可進行少量的殺菁,其份量又可自行揉捻,揉捻後乾燥即可製成成品。
  4. 應用於茶葉加工生產用:改良型瓦斯炒菁機改善溫度的均勻性,可提高殺菁的穩定度,未來應用於茶葉的加工可提升加工精準度。

  另茶改場開發的改良型炒菁機,亦可應用於其他農產品之加工:

  1. 炒玄米:玄米焙炒時需均勻的溫度,否則會有部分膨發,部分焦黑的問題。改良型電熱炒菁機溫度均勻,炒出的玄米品質、色澤相當均勻(如圖 9)。圖 9  炒玄米
    圖 9  炒玄米
  2. 仙草加工:傳統仙草採收後經曬乾後乾燥儲藏,消費者需熬煮 2 至 3 小時後才能飲用,在食用上不方便。茶改場利用改良型炒菁機開發沖泡式仙草,沖泡 3 到 5
    鐘即可飲用(如圖 10 )。
    圖 10  仙草湯
    圖 10  仙草湯
  3. 焙炒咖啡豆:傳統咖啡機用瓦斯當熱源,需瓦斯桶與管路配合,使用上較不方便。改良型電熱炒菁機使用電源及提升溫度精準性,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加工產品如(圖 11 )。
    圖 11  咖啡豆
    圖 11  咖啡豆

四、結語

  茶改場開發精密型炒菁機可提升茶菁及食材加工之溫度精準性,且適合應用於農產加工品之開發,相關設計概念已取得新型專利,未來將技術移轉給廠商生產。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4-16: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