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104年4月主要農作物生產預測

文 / 農糧署   謝廉一‧白旭凱‧王郁涵‧陳欣宜

壹、果品類

一、春夏蕉較上年增產 3%

  臺灣地區香蕉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及東部地區,北部地區僅為零星種植。香蕉依採收季節可分為春夏蕉及秋冬蕉。一般嘉義、臺南、高雄及屏東等地區以生產春夏蕉為主,南投及臺中地區則生產秋冬蕉。據各產區觀測結果,本年香蕉種植面積 1 萬 3,497 公頃,較上年 1 萬 3,291 公頃增加 2%。上(103)年除東部地區部分秋冬蕉園區,受麥德姆颱風影響受損嚴重外,主要春夏蕉產區中南部地區並無受天然災害影響,加上近年蕉價居高不下,農民種植意願提高,全國栽培面積有增加的趨勢。全年總產量預估為 31 萬 1,504 公噸,較上年 30 萬 2,839 公噸增產 3%,與近五年平均年產量 29 萬 6,465 公噸比較,增加 5%。另據各產區直轄市、縣(市)政府調查轄內春夏蕉產出情形,推估春夏蕉產出比例為 30%~80%,產量約 18 萬 1,192 公噸。

二、木瓜較上年增產 5 %

  木瓜為半草本熱帶果樹,幹高葉大,葉柄細長,組織柔弱,肉質根,忌浸水,根部浸水 24~48 小時即腐爛,宜作高畦及排水溝栽培。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以臺南、屏東等 2 縣市栽培最多。為防止植株感染木瓜輪點病,影響生育及產量,目前多數以白色尼龍網進行網室栽培。近年部分主要產區種植區域較為低窪,易遇雨淹水及受疫病影響,農民改種其他作物,致本年種植面積較近五年平均種植面積減少 17%。本年木瓜可採收面積 2,341 公頃,較上年 2,295 公頃增加 2%;產量部分,上年臺南及屏東等主要產區,未受颱風豪雨影響,植株生長良好,產量預估較上年增加,預測今年總產量為 12 萬 1,365 公噸,比上年產量 11 萬 5,739 公噸,增產 5%。若與近五年平均年產量 12 萬 6,969 公噸比較,則減產 4%。另據各產區直轄市、縣(市)政府調查轄內木瓜夏果產出情形,推估木瓜夏果產出比例為 57%~69%,預估本年木瓜夏果產量約 7 萬 5,245 公噸。

三、荔枝比上年增產 5 %

  荔枝為臺灣重要經濟果樹之一,主要產區分布在高雄、臺中、南投、臺南、彰化及屏東等縣市,品種以黑葉種居多,約占七成,玉荷包約二成次之,餘為 3 月紅、糯米滋、桂味、沙坑、淮荔、港尾及高雄早生等品種面積較少。荔枝因成熟期過於集中、產期短且不耐貯運,加上開花結實期間易受氣候不良而引起落果及隔年結果習性,產量極不穩定。因此,每年產量變動很大,如遇豐產年,市場無法消納,容易發生產銷失衡現象。今年可採收面積 1 萬 1,024 公頃,較上年 11,079 公頃減少 1%;產量部分,本年氣候冷涼乾燥,適合荔枝花芽分化,據主產區觀測結果,目前開花情形良好,預估今年荔枝總產量為 9 萬 7,494 公噸,比上年 9 萬 3,079 公噸增產 5%,若與近五年平均年產量 9 萬 997 公噸比較,則增產 7%。

四、梅較上年減產 9%

  梅樹主要分布在南投、高雄、臺東、臺南、臺中及花蓮等縣市之中低海拔山坡地。近年來,囿於農業人口老化,農民於管理上逐漸粗放。為解決國產青梅產銷問題,農糧署從 94 年至 97 年持續輔導推動粗放梅園停採措施,停採面積主要集中於臺東、高雄、花蓮等縣市山區管理粗放之梅園,以減少竿採梅市場流通數量,避免影響市售價格。本年預估總收穫面積 4,245 公頃,與上年之 4,256 公頃相當。產量部分,本年梅樹開花前期,氣候適宜,植株花芽分化良好,但因後期雨水較少,部分授粉情形不佳,果粒偏小,單位面積產量較上年減產,預估總產量為 3 萬 1,699 公噸,較上年 3 萬 4,707 公噸減產 9%,若與前五年平均年產量 3 萬 6,199 公噸比較,因臺東及花蓮地區部分梅園逐漸荒廢無管理,收穫面積逐年降低之關係,致本年較前五年平均年產量減產 12%。

五、李較上年減產 10%

  李樹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區及東部,其中以苗栗縣最多。中部李品種以鮮食居多,而東部則以加工李為主,且經營管理較粗放。近年由於李的售價未能提高,果農經營意願消退,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另苗栗縣依據 103 年辦理全鄉性重要農作物種植面積調查結果,下修李種植面積 76 公頃,總體預估本年收穫面積 1,572 公頃,較上年 1,664 公頃減少 6%。另依據主產區觀測結果,本年李樹開花期氣候溫暖,目前開花情形良好,惟受李樹結果期間雨水較少,果粒偏小及全年收穫面積減少等因素,整體評估本年總產量為 1 萬 4,353 公噸,較上年 1 萬 5,942 公噸減產 10%,若與近五年平均年產量 2 萬 2,661 公噸比較,減產 37%。

六、桃比上年增產 2%

  目前臺灣栽培的桃,主要以低海拔的硬肉桃及高海拔的水蜜桃為主。硬肉桃如鶯歌桃、本土毛桃及八月桃,主產地在臺中市和平區中低海拔山區;高海拔水蜜桃主要產地在臺中市和平區、桃園市復興區、新竹縣尖石鄉及南投縣仁愛鄉等山區,因售價較高均採集約經營。近年新選育品種臺農甜蜜桃,則在臺中市新社區及東勢區中低海拔地區推廣種植。桃的產期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硬肉桃與甜桃 5 月可上市,水蜜桃則於 7 、8 月採收。本年桃總收穫面積估計為 2,248 公頃,比上年 2,286 公頃略減 2%,各產區初步觀察桃樹開花與著果情形良好,本年預估總產量為 2 萬 9,714 公噸,比上年 2 萬 9,073 公噸,增產 2%。若與近五年平均年產量 2 萬 8,850 公噸比較,亦增加 3%。

七 . 梨比上年減產 2%

  梨是一種冬季需要適量低溫打破芽體休眠才能正常栽培的落葉果樹,臺灣中部之臺中市及苗栗縣為主要產區。主要品種以新世紀、新興、豐水及幸水梨等寄接梨為主,高海拔溫帶梨已逐漸被寄接梨取代。寄接梨採收期為 6~7 月,溫帶梨為 8~10 月。依農情調查結果,本年可收穫面積 5,550 公頃,與上年 5,562 公頃相當,本年因日本新興梨穗不足,大部分主產區引進其他品種梨穗嫁接,嫁接成活率及開花情形良好,惟臺中地區因花苞受雨水較少影響致單位產量減少,預估今年梨總產量 13 萬 1,849 公噸,較上年 13 萬 4,654 公噸減產 2%。若與近五年平均年產量 14 萬 859 公噸比較,則減產 6%。

八、本地種芒果比上年增產 3%

  本地種芒果俗稱「土檬果」、「柴檨」、「土檨仔」,早生品種在 3 、4 月左右即可採收,幼果可供作情人果,即俗稱的芒果青,成熟果供製蜜餞、芒果干、冰沙及芒果汁等,其果實不大,惟酸甜風味十足,具濃郁香味,深受消費者喜愛。本地種芒果主產期在 5~7 月,並以 6 月份產量最高,主要產區分布在屏東、臺南及高雄等三縣市,以屏東縣收穫面積約占 61% 為最多。本年依主產區調查資料,預估本年可採收面積 2,620 公頃,較上年 2,651 公頃減少 1%;產量部分,因年初低溫適逢本地種芒果花芽分化期,使主產區開花情形較往年旺盛,部分產區之開花率達 9 成 5,整體預估本年總產量為 1 萬 9,014 公噸,較上年 1 萬 8,545 公噸,增產 3%,若與近五年平均年產量 2 萬 3,846 公噸比較,則減產 20%。

九 . 改良種芒果比上年增產 6%

  改良種芒果係指本地種以外之品種而言,以愛文占最多,金煌次之,凱特、海頓、聖心及玉文等其他品種栽培面積較少,主產區分布在臺南、屏東及高雄等三縣市,以臺南市收穫面積占 53% 為最多,各地產期略有差異,其中以屏東枋寮地區於 6~7 月進入盛產期,臺南地區則在 7~8 月盛產。本年改良種芒果可採收面積 1 萬 2,229 公頃,與上年 1 萬 2,182 公頃相當;產量部分,除屏東部分地區受病害影響,有待後續觀察,其餘主產區觀測結果,因開花期間雨水較少,開花情形良好,整體預估本年總產量為 14 萬 2,646 公噸,較上年 13 萬 4,387 公噸,增產 6%,若與近五年平均年產量 14 萬 291 公噸比較,則增產 2%。

十、巨峰葡萄(夏果)比上年減產 1%

  巨峰葡萄集中在彰化、臺中、苗栗及南投等四縣市,以彰化縣收穫面積占 46% 為最多。大部分為年採收二期之經營型態,第一期在夏季生產,稱為夏果,第二期在冬季生產,稱為冬果,本月份預測為夏果產量,盛產期在 7~8 月間。由於國人吃葡萄有剝皮習慣,進口葡萄因不易剝皮,價格較不易受進口影響。今年巨峰葡萄(夏果)收穫面積 2,699 公頃,與上年 2,693 公頃相當;產量部分因上年臺中市、彰化縣與南投縣受 3 、4 月鋒面影響致產量減少,本年恢復常年產量,惟彰化地區依其轄內栽植情況,下修每公頃單位面積產量,整體預估本年總產量 5 萬 3,377 公噸,較上年 5 萬 3,707 公噸,減產 1%,若與近五年平均年產量 5 萬 7,085 公噸比較,則減產 6%。

表1 104年季節性果品類生產預測 PDF

表2 104年果品類生產預測 PDF 

貳、蔬菜類

一、大宗蔬菜類

(一)甘藍收穫面積 293 公頃、總產量 1 萬 4,849 公噸

  本月甘藍平地產區以彰化及雲林等地區為主,宜蘭縣中海拔產區則進入採收初期。預測本月收穫面積 293 公頃,與上月之 457 公頃比較,減少 36%,總產量為 1 萬 4,849 公噸,較上月產量 2 萬 2,125 公噸,減產 33%;若與上年同月產量 1 萬 8,952 公噸比較,減產 22%,主要係因南投高冷地產區因年初雨水較少,農民觀望暫未種植所致。

(二)結球白菜收穫面積 100 公頃、總產量 5,058 公噸

  4 月平地結球白菜進入品種交替期,適合冬季栽培品種多於 3 月底完成採收,本月採收為較耐熱品種。預測本月收穫面積 100 公頃,較上月 142 公頃減少 29%,總產量 5,058 公噸,較上月產量 7,108 公噸,減產 29%;若與上年同期產量 3,996 公噸比較,增產 27%,係因本年彰化縣增加契作種植面積供加工使用所致。

二、花果類

(一) 花椰菜收穫面積 144 公頃、總產量 4,093 公噸

  本月花椰菜最大產區為彰化縣,其次為高雄市。由於氣溫升高,栽培管理不易,致本月收穫面積下降,且每公頃單位產量亦減少。預測本月收穫面積為 144 公頃,較上月 163 公頃,減少 12%,產量為 4,093 公噸,比上月產量 4,690 公噸,減產 13%;若與上年同期產量 5,178 公噸比較,減產 21%,係因彰化縣部分產區裏作改種植小麥,復因本年平均氣溫較高,農民提早採收,使本月收穫面積較去年同期減少。

(二) 西瓜收穫面積 836 公頃、總產量 1 萬 3,994 公噸

  4 月西瓜以臺南市及屏東縣等產地為大宗,收穫面積及產量均較上月增加。預測本月收穫面積為 836 公頃,較上月之 347 公頃,增加 1.41 倍;總產量為 1 萬 3,994 公噸,較上月之 5,540 公噸,增產 1.53 倍。若與上年同月產量 1 萬 3,259 公噸比較,增產 6%。

表3 104年4月蔬菜生產預測 PDF

三、根莖類

(一)青蔥收穫面積 242 公頃、總產量 5,606 公噸

  本月青蔥主要產區為彰化及雲林地區,由於氣溫升高栽培管理較不易,4 月收穫面積及產量均較上月減少,另東部產區宜蘭縣則進入初產期。預測本月收穫面積 242 公頃,較上月 265 公頃,減少 9%;產量 5,606 公噸,較上月 6,141 公噸,減產 9%。若與上年同月產量 5,352 公噸比較,增產 5%。

(二)薑收穫面積 71 公頃、總產量 2,652 公噸

  薑為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產區為苗栗、南投、嘉義、高雄及臺東等地區,其他縣市亦有栽培,其食用部分為根莖,為重要香辛類蔬菜,並根據不同的生長期,區分為生薑(嫩薑)、粉薑、老薑及薑母。據產地觀測,上年種植老薑採收已屆末期,本年種植之生薑僅少量採收,整體預測收穫面積為 71 公頃,較上月 83 公頃,減少 14%,產量 2,652 公噸,較上月產量 3,070 公噸,減產 14%;若與上年同期產量比較,則減產 39%,係因南投縣名間產區生薑有延後採收之情形。

(三)裏作大蒜產量 4 萬 8,170 公噸,較上年期減產 19% (本月修測)

  本年(103/104)期各產區大蒜已種植完畢,主要產地為雲林縣、臺南市與彰化縣等地區;彰化產區和美早蒜已進入採收期,雲林產區即將進入採收期。受到上( 102/103)年期盛產導致價格低迷,繼而影響種植意願,本年期種植面積為 4,077 公頃,較上年期減少 21%。產量部分,經觀測產區大蒜受到本年雨水較少之影響,結球狀況良好,每公頃單位產量較去年略增,初步推估總產量為 4 萬 8,170 公噸,較上年期 5 萬 9,474 公噸,減產 19%。若與近 5 年平均產量 5 萬 378 公噸比較,減產 4%。

(四)裏作洋蔥產量 5 萬 9,059 公噸,較上年期減產 8% (本月修測)

  洋蔥主要產地為屏東縣、雲林縣及彰化縣等地區,經產地確認本年期種植面積 1,152 公頃,與上年期 1,188 公頃比較,減幅 3% 。產量部分,經田間觀測,目前各產區進入採收期,初步產量推估為 5 萬 9,059 公噸,較上年期 6 萬 4,128 公噸,減產 8% ,係因上年期氣候適宜洋蔥生長,每公頃單位面積產量增加所致。若與近 5 年平均產量 5 萬 8,013 公噸比較,則增產 2% 。

表4 104年蔬菜生產預測 PDF

參、104 年一期作雜糧種植面積預測

一、一期作甘藷種植面積較上年同期作減少 7 %

  臺灣地區因氣候溫暖,各地均可周年種植甘藷,栽培季節可分為一期作、二期作及裡作,主要產地以雲林、彰化、臺中、臺南、屏東及嘉義等縣市最多。其用途早期為人類的輔助食糧及家畜的混合飼料,近年則以鮮食為主,部分用於食品加工,其營養成分除澱粉、脂肪和蛋白質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 、β胡蘿蔔素、維生素 B 群,被視為膳食纖維食品,廣受消費者青睞。

  一期作甘藷生產主要集中在雲林、彰化及臺中地區,尤以雲林縣生產面積最大。據產地觀測,本(104)年主產區受年初甘藷盛產導致價格低迷影響,農民種植意願下降,總體預估一期作甘藷種植面積 2,196 公頃,較上年同期作 2,349 公頃,減少 7%。若與近五年同期作 2,398 公頃比較,則減少 8%。

二、一期作落花生種植面積與上年同期作相當

  落花生主產地為雲林、彰化及嘉義等地區,一年可種植二期作。因常與其他作物輪作,栽培面積常隨輪作作物及前期之價格而變動。

  據產地觀測,本年嘉義縣產區受本(104)年雨水較少影響,種植面積略減,其他產區則與上年同期相當。預測本年一期作落花生種植面積 7,679 公頃,與上年同期作 7,680 公頃相當,若與近五年同期作平均種植面積 7,177 公頃比較,則增加 7%。

表5 104年一期作雜糧面積預測 PDF

肆、104 年茶葉生產預測

茶葉比上年減產 1% ,春茶產量約佔全年 34%

  臺灣茶葉採收,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及冬茶,依茶菁採收期間及其產量比例估算,其中春茶與秋茶採收量相對較高,主要產區為南投縣、嘉義縣及新北市等。近年各地茶產區受荒廢面積增加及茶園老化影響,惟本年部分更新茶園開始穩定生產,整體預估本年茶樹可採收面積為 1 萬 1,777 公頃,與上年之 1 萬 1,785 公頃面積相當。產量部分,西部產區受本(104)年雨水較少影響,致春茶產量略減,預估總產量為 1 萬 4,953 公噸,較上年之 1 萬 5,170 公噸,減產 1%,若與近 5 年平均年產量 1 萬 5,643 公噸比較,則減產 4%。其中春茶部分,依據主產區推估比例預估產量為 5,048 公噸,約為全年產量之 34%。

表6 104年特用作物生產預測 PDF

伍、主要切花

一、菊花產量 2,086 萬枝,比上月增產 4%

  臺灣地區以種植秋、冬菊為主,每年 12 月至翌年 5 月為菊花外銷日本旺季,本月上旬為清明節,花卉市場需求量增加,預測本月可採收面積為 75.1 公頃,較上月 71.68 公頃,增加 5%,產量為 2,086 萬枝,較上月 2,007 萬枝,增產 4%。若與上年同期產量 2,315 萬枝比較,則減產 10%,主因為彰化主產區栽培面積較往年減少所致。本月主要產地在彰化縣田尾、永靖等鄉。

二、唐菖蒲產量 290 萬枝,比上月增產 2%

  唐菖蒲採收盛產期為 12 月至翌年 2 月,本月因應清明節市場需求,預測可採收面積為 14.87 公頃,較上月 14.35 公頃,增加 4%;產量 290 萬枝,較上月 285 萬枝,增產 2%。若與上年同期產量 223 萬枝比較則增產 30%,主因為本年屏東產區產期延後所致。本月主要產地在臺中市后里、外埔及北屯等區,彰化縣田中及溪州等鄉鎮。

三、洋桔梗產量 286 萬枝,比上月減產 29%

  洋桔梗適宜栽培溫度約為攝氏 15 至 25 度間,由於花型和花色豐富多樣,近年來廣為消費者所喜愛,成為臺灣重要切花之一。由於外銷日本於 3 月結束,大部份產區已完成採收,預測本月可採收面積為 10.99 公頃,較上月 15.18 公頃,減少 28%,產量為 286 萬枝,較上月 399 萬枝,減產 29%。若與上年同期產量 336 萬枝比較,則減產 15% ,主因為日幣匯率低,銷日市場受衝擊,農民降低生產面積所致。本月主要產地在彰化縣永靖、溪州、北斗,嘉義縣新港等鄉鎮。

四、百合產量 302 萬枝,比上月減產 17%

  百合性喜冷涼之氣候環境,平地主要採收期在 10 月至翌年 5 月間,高海拔百合採收期則在 6 月至 12 月間,本月份臺中平地產區逐漸進入採收末期,預測可採收面積為 15.38 公頃,較上月 18.62 公頃,減少 17%;產量為 302 萬枝,較上月 363 萬枝,減產 17%。若與上年同期產量 307 萬枝比較,則減產 2%。本月主要產地在臺中市后里、新社等區及南投縣魚池、仁愛等鄉鎮。

五、火鶴花產量 440 萬枝,比上月增產 5%

  火鶴花性喜高溫多濕及遮蔭的環境,由於栽培技術進步,品質優良,自 94 年起拓展外銷日本市場,外銷量已占國內生產量相當比重,火鶴花主要採收盛期為每年 5~6 月及 9~10 月。進入 4 月以後,氣溫逐漸上升,每公頃單位產量亦略有增加。預測本月可採收面積 180.89 公頃,與上月相同;產量 440 萬枝,較上月 418 萬枝增產 5%。若與上年同期產量 456 萬枝比較,則減產 3%。本月主要產地在臺南市柳營、六甲、佳里、下營、玉井、高雄市內門、旗山、阿蓮、臺中市豐原、新社、北屯等區、南投縣埔里、屏東縣新埤、萬丹、長治等鄉鎮。

六、文心蘭產量 443 萬枝,比上月增產 12%

  國內文心蘭栽培以臺中市及屏東縣為最主要產區,其他縣市亦有栽培,除外銷日本外,並積極拓展其他國家外銷市場。文心蘭適宜生育溫度約在攝氏 25 至 30 度間。本月氣溫漸升,採收量增加,預測本月可採收面積為 242.65 公頃,與上月相同;產量為 443 萬枝,較上月 397 萬枝,增產 12%。若與上年同期產量 373 萬枝比較,則增產 19%,主因為臺中產區種植面積及產量增加所致。本月主要產地為臺中市東勢、后里、新社、北屯、西屯、臺南市玉井、高雄市大寮、內門等區、南投縣埔里、名間、雲林縣斗南、嘉義縣大林、屏東縣鹽埔、長治等鄉鎮。

表7 104年4月主要切花生產預測 PDF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4-16: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