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與世界接軌-台灣重要野鳥棲地手冊第二版正式發行

文 / 林務局 曹又仁 ‧ 黃群策

緣起

  鳥類是最容易親近、觀察、辨識、調查、監測的物種之一。鳥類具飛行能力,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陸域及海域環境,許多種類為生態系的高階消費者,對環境變化有很高的敏感性,為良好的環境指標。數據顯示,當環境中有一種鳥類消失時,同時也意味著有其他二百種已知的生物,以及更多不知名的生物隨之絕跡。諾貝爾獎得主彼得杜赫提博士(Peter Doherty)於新書《鳥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中提到:「鳥就像哨兵,是人類健康與地球生態的預警系統;如果自然環境遭到危害,頭一個明顯受到影響的就是鳥類的健康與數量。」 這也是國際鳥盟 (BirdLife International) 選定鳥類作為指標物種的原因。

  國際鳥盟自 1980 年代中期辦理「界定全球重要野鳥棲地(Important Bird Area/Important Bird and Biodiversity Area,簡稱 IBA)計畫」,利用鳥類的特性,制定出一套全球通用的劃設準則,挑選出全球對鳥類保育有關鍵意義的地點,期望民間與政府能夠長期關注並保護這些棲地。此舉從歐洲提倡,先後帶動中東、非洲、亞洲及美洲各國共同關注野鳥棲地保育議題,紛紛帶領義工投入保育活動,監測與管理該國的重要野鳥棲地,出版專刊供政府及民間參考利用。

  透過農委會補助,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下稱中華鳥會)自民國 87 年起配合國際鳥盟積極投入台灣鳥類調查工作,並於民國 89 年劃設全台 53 處重要野鳥棲地,出版「台灣重要野鳥棲地手冊(第一版)」。相隔 13 年後,在林務局支持下,中華鳥會利用兩年時間,協同各地鳥會超過 100 位鳥友重新蒐集並檢視各重要野鳥棲地現況資料,透過樣點補充及更新調查,新增茄萣濕地為第 54 個重要野鳥棲地,並向國際鳥盟提報臺東樂山、彰化芳苑二處為「預定重要野鳥棲地」,於今年出版「台灣重要野鳥棲地手冊(第二版)」。

貳、新書特色

一、依據準則劃設台灣 54 處重要野鳥棲地

  重要野鳥棲地依據全球重要野鳥棲地標準(Global IBA Criteria)劃設,分為 A1 至 A4 準則,各項準則針對棲地中存在或可能存在之鳥種特性作區分,茲簡述如下(詳見專書內容)。

  A1 準則:棲地中規律性存在(或可能存在)全球性受威脅鳥種或全球關注鳥類。舉例來說,黑嘴端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nsteini)為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 IUCN Red List)所列極度瀕危鳥種,馬祖列島自民國 89 年至 102 年皆有穩定之黑嘴端鳳頭燕鷗族群棲息繁殖,故「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被列為台灣第 53 處重要野鳥棲地。再者,黑面琵鷺(Platalea minor )為全球瀕危鳥種,每年秋冬至隔年春季均有穩定族群來台度冬、覓食,今年年初紀錄更高達 2,034 隻,為歷史之最,茄萣濕地自 99 年起黑面琵鷺族群亦逐步成長,去年通過國際鳥盟核定,成為台灣新增第 54 處重要野鳥棲地。

  A2 準則:棲地中存在(或可能存在)顯著鳥類群聚組成,且群聚中之鳥種分布侷限。分布侷限鳥種通常為特有物種,台灣的特有鳥種均被認定為分布侷限鳥種,惟依本準則定義,含有分布侷限鳥種之棲地鳥類群聚組成亦須顯著,亦即,包含數種特有鳥種群聚之棲地,方可劃為重要野鳥棲地。舉例來說,哈盆自然保留區及福山試驗林係台灣中低海拔完整之天然闊葉林,記錄有藍腹鷴、黃山雀、冠羽畫眉等 13 種特有鳥類,以及鴛鴦、褐林鴞、朱鸝等珍貴稀有鳥種,為台灣第 5 處重要野鳥棲地;因野鳥資源豐富,同屬自然保留區,以及森林生態系國際長期生態研究站。

  A3 準則:棲地中有顯著鳥類群聚組成,且群聚分布範圍侷限於一生物群落區系(biome)中。生物群落區系是由特定之植物群集和動物群聚組成的生態區域,可按照氣候和地理劃分,並以植被類型作為特色;台灣本島包含「中國-喜瑪拉雅溫帶森林」及「中國-喜瑪拉雅亞熱帶森林」兩種生物群落區系,前者侷限鳥種包含青背山雀、白眉林鴝等 6 種,後者包含藍腹鷴、冠羽畫眉、紅頭綠鳩等 36 種鳥類。由此可知,生物群落區系侷限鳥種大部分亦屬特有物種,故依本準則劃設之重要野鳥棲地多與 A2 準則劃設之棲地重疊。

  A4 準則:由棲地中不同之群聚性鳥種族群數量與全球數量比較後認定,可細分為四項標準。依 A4i 標準,棲地中群聚性水鳥數量達東亞地區群聚性水鳥數量 1% 即可劃設為重要野鳥棲地,如嘉義八掌溪中段(第 24 處重要野鳥棲地),冬季河床水位低,富含無脊椎動物,為水鳥重要食源,每年有為數眾多之高蹺鴴族群聚集於此過冬;依 A4ii 標準,棲地中群聚性海鳥或陸鳥數量達全球數量 1%,可劃設為重要野鳥棲地,台灣目前無符合此一標準之棲地;依 A4iii 標準,棲地中水鳥群聚數量達 20,000 隻以上或海鳥群聚數量達 10,000 對個體以上,可劃設為重要野鳥棲地,如台南四草(第 29 處重要野鳥棲地)水鳥群聚評估超過 20,000 隻,尤以大白鷺、小白鷺、東方環頸鴴數量最多;依 A4iv 標準,棲地中已知或被認為是遷徙性鳥種之過境中繼站,且全年總數量達 20,000 隻以上,可劃設為重要野鳥棲地,如彰化八卦山北段,每年春季過境之彰化縣鳥-灰面鵟鷹,其族群數量可達 20,000 隻,故劃設為第 15 處重要野鳥棲地。

二、彙整棲地內重要資訊

  本書介紹 54 處重要野鳥棲地,各棲地除詳述行政區域、座標、海拔、面積、劃設準則及區內保護區等基本資訊外,另撰有一般描述、鳥類資源、其他重要生物資源、棲地現況與威脅原因、環境大事紀及參考資料章節。「一般描述」係就棲地特色做整合性介紹。「鳥類資源」部分,針對重要野鳥棲地中之鳥類資源,彙整歷年族群數量監測數據,俾利得知鳥類群聚年間變化。「其他重要生物資源」乙節,因部分棲地已有研究團隊進行生物資源調查,如沿海濕地紅樹林無脊椎動物相調查、森林生態系植物相調查等,調查成果可作為當地鳥類食源和微棲地選擇等生物學議題探討依據。「棲地現況與威脅原因」部分,許多棲地因未劃入法定之保護區域,正面臨盜獵、開發、遊憩等人為壓力;部分棲地即便位屬保護區,研究人員於調查期間仍偶有違規事件發生,上述重要現況資訊均彙整於此。「環境大事紀」記錄棲地內重大議題,包或環境影響評估案時程,以及保護區域劃設沿革,可供土地所有人及管理機關參考。「參考文獻」乙節,則羅列主要引用文獻出處,包含過去執行研究計畫名稱,可供讀者進一步搜尋考究。

三、擴充附錄便於依需求檢索

  本書包含四個附錄,依讀者需求設計,便於查詢所需資訊。附錄一「台灣重要野鳥棲地總覽」詳列各重要野鳥棲地編號、名稱、重疊保護區域及面積、符合各準則之鳥種、所屬棲地類型等,呈現棲地完整資訊。附錄二「台灣重要野鳥棲地與保護區關係表」以自然保護區域為主軸,詳列台灣依法劃設之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法)、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育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野生動物保育法)、自然保留區(文化資產保存法)、自然保護區(森林法)、國家重要濕地(濕地保育法)的名稱、面積、成立時間及管理機關,以及範圍內所含重要野鳥棲地,俾利各自然保護區域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快速查閱轄區範圍與重要野鳥棲地之關聯。附錄三「台灣重要野鳥棲地鳥類名錄」以鳥種為主軸,運用代號清楚標示各鳥種之學名、特有性、國內及國際保育等級、於各重要野鳥棲地之分布,為台灣鳥類重要資料清單。附錄四「台灣重要野鳥棲地變更總覽表」為符時宜,更新台灣 17 處重要野鳥棲地之名稱或範圍,並敘明變更原因。

參、台灣重要野鳥棲地手冊具象徵意義

  台灣重要野鳥棲地手冊(第二版)的出版,對台灣的生態保育有許多象徵意義:籌備過程中,透過各地鳥友合作調查,實行公民參與保育機制;各棲地依照國際準則劃設,並經國際鳥盟核定,深具代表性及公信力;彙整棲地相關資訊分享給各縣市政府及土地管理機關,期盼未來在審理或辦理開發案件時,能重視棲地保育的重要性。

  綜觀台灣 54 處重要野鳥棲地,44 處(約 80%)與台灣的保護區域有所重疊。然而,許多棲地在自然與人為影響下,正逐步劣化、甚至消失。查中華民國法規:經濟及科學技術發展,應與環境及生態保護兼籌並顧(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對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者,應環境保護優先(環境基本法)。台灣地狹人稠,開發利用行為常與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重疊,在缺乏長遠規劃及永續發展策略下,代價是經濟效益不彰、環境嚴重惡化、生物多樣性資源消失,以及復育成本的提高。鳥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環境議題是最切身的議題,值得我們省思。保育不是理論,而是自發性的合作參與。文末,引述兩段話作為結語。國際鳥盟:「重要野鳥棲地保育要成功,有賴地主、土地使用者、地方居民、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業界,以及跨國機構的共同合作。」珍古德爵士(Jane Goodall):「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相隔 13 年,林務局補助中華鳥會出版台灣重要野鳥棲地手冊第二版,彙整 54 處重要野鳥棲地重要資訊,為台灣棲地保育里程碑。

相隔 13 年,林務局補助中華鳥會出版台灣重要野鳥棲地手冊第二版,彙整 54 處重要野鳥棲地重要資訊,為台灣棲地保育里程碑。

高雄茄萣濕地(第 54 處重要野鳥棲地)鳥況豐富,除黑面琵鷺外,常見鳥類包含東方環頸鴴及蒼鷺。 (圖片提供 /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高雄茄萣濕地(第 54 處重要野鳥棲地)鳥況豐富,除黑面琵鷺外,常見鳥類包含東方環頸鴴及蒼鷺。 (圖片提供 /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黑面琵鷺近五年來在台南四草(第 29 處重要野鳥棲地)有穩定族群,常可發現 20 隻以上的個體集結成群於野生動物保護區內覓食。 (圖片提供 / 朱健明)

黑面琵鷺近五年來在台南四草(第 29 處重要野鳥棲地)有穩定族群,常可發現 20 隻以上的個體集結成群於野生動物保護區內覓食。 (圖片提供 / 朱健明)

黑面琵鷺嘴部前端呈枇杷狀,每年二月左右,成年個體頭頂後部及胸部開始換上金黃色的繁殖羽。黑面琵鷺為全球瀕危物種,近年抵台度冬數量持續增加,顯示台灣野鳥棲地保育的重要性。 (圖片提供 /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黑面琵鷺嘴部前端呈枇杷狀,每年二月左右,成年個體頭頂後部及胸部開始換上金黃色的繁殖羽。黑面琵鷺為全球瀕危物種,近年抵台度冬數量持續增加,顯示台灣野鳥棲地保育的重要性。 (圖片提供 /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7-17: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