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拓銷水產品國際市場

文 / 漁業署   陳惠貞

壹、前言

  臺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漁業不僅是我國農業中的重要產業,更帶動儲藏、加工、運輸、銷售等相關行業的發展,1946 年臺灣漁業生產量僅 1 萬 6,862 公噸,但隨著臺灣漁業的發展,1961 年起出口量首次超過進口量,成為漁產品出超國家。2014 年我國漁業總產量超過 140 萬公噸,出口量約 80 萬公噸,占年產量之 57%,出口值約 19 億美元,進口量約 49 萬公噸,進口值約 13 億美元,顯示我國漁業以出口為導向。我國為全球漁業產量第 21 大國家,漁產豐碩多元,惟受限於內需市場,為因應全球貿易自由化,拓展國際通路已為首要課題。

貳、臺灣水產貿易以出口為導向

  2014 年我國水產品進口值約 13億美元 ,主要來源國為大陸、越南、挪威、日本、智利、印度等,進口主要品項為魚渣粉、鮭魚、其他冷凍甲殼類、珊瑚及其類似物質、其他冷凍魚等,多為國內生產不足之品項。

  2014 年我國水產品出口值約 19 億美元,主要外銷至日本、大陸、泰國、美國、香港、印尼等,出口市場集中在亞洲及太平洋鄰近國家,出口主要品項為鮪魚、鰹魚、石斑魚、秋刀魚、魷魚等,多為國內產量充足且具外銷競爭力之品項,此外 2009 年經行政院「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列入六大新興產業之觀賞魚產業及石斑魚產業,以及國內產量高之吳郭魚、虱目魚等,皆深具出口潛力。

參、漁業產業優異,國際市場競爭力強

  我國遠洋漁業年產值 400 多億元,居全球前三位,其中鮪延繩釣產業規模全球排名第一,作業漁場遍佈世界三大洋,近來我國積極參與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並將相關養護管理措施納入國內規定具體推動執行,同時強化國際漁業合作,助於我國遠洋漁業之永續發展;鮪延繩釣年產量約 28 萬公噸,鰹鮪圍網漁業之年漁獲量可達 22 萬公噸, 2014 年我國鮪魚出口 15 萬公噸,主要外銷日本、泰國、模里西斯、印尼,多在國外基地卸魚販售;魷魚年產量平均約 15 萬噸,為全球第二,秋刀魚自 2010 年起年產量均超過 16 萬公噸,2013 年產量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產量第一,2014 年達到 23 萬餘公噸,再度蟬聯世界第一,2014 年秋刀魚出口 15 萬公噸,主要外銷韓國、大陸、俄羅斯、越南,兩岸簽訂 ECFA 後,秋刀魚出口大陸自 2010 年 2 千公噸成長至 2014 年 4 萬公噸。

  另臺灣地處亞熱帶,適合種苗培育,水產種苗生產及養殖技術領先世界,養殖種類超過 120 種,每年生產量 30 至 35 萬公噸;我國石斑魚養殖產業,近三年產量居世界第二,2014 年產值超越新臺幣 83 億元,為加速拓展中國大陸市場,政府於 2008 年開放活魚運搬船直航香港、2010 年核定臺灣活魚運搬業者直航大陸地區、獎勵建造高效率節能活魚運搬船,並陸續公告大陸地區 23 處港口;石斑魚輸銷大陸量 2010 年為 4,159 公噸,2011 年 ECFA 生效後,外銷大陸明顯增加且逐年成長,2014 年成長至 18,034 公噸;另虱目魚年產量約 6 萬 5 千公噸, 8 成以內銷為主,外銷量約 1 萬公噸,主要外銷美國及中東地區,2010 年外銷大陸值僅 7 萬美元,2011 年 ECFA 生效,且大陸自 2011 年起與臺南虱目魚養殖戶辦理契作,2013 年出口大陸量成長至 1,539 公噸,出口值約 550 萬美元。

  臺灣鯛年產量 7 萬餘噸,5 成外銷,主要出口美國、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及南韓等,外銷品質深獲歐美日市場肯定;2013 年外國媒體以偏頗失真節目報導詆毀臺灣鯛產業形象,經漁業署積極對外介紹臺灣鯛優質養殖產業、派員出國召開記者會澄清、促銷臺灣鯛等,重振市場及形象,並持續輔導業者推廣 ASC(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TAP(Traceable Agriculture Product)及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等具驗證之臺灣鯛產品拓銷韓國及歐美日等各國市場;我國鰻魚養殖屬外銷型產業,八成以上出口,其中日本為我國最重要的外銷市場,因目前鰻苗仍無法以人工繁殖方式商業化量產,養鰻產業所需之鰻苗皆來野生捕撈,但近年東亞地區鰻魚資源低迷,已引發國際保育團體的關注。是以,為避免鰻魚被列入 CITES 附錄致衝擊我國鰻魚產業,政府積極推動鰻魚資源的養護與管理並參與國際合作,以兼顧養鰻業者的生計及維護鰻魚產業的永續發展。

肆、觀賞水族產業低耗能高產值,農業加值周邊商機無限

  觀賞魚產業在政府積極輔導下,觀賞魚及其周邊產業之產值已從 2009 年的新臺幣 21 億元,成長到 2013 年已超過新臺幣 44 億元,除自 2009 年起每年舉辦臺灣國際觀賞魚博覽會,帶動觀賞魚產業發展及無限商機,亦於 2014 年首度參加海峽福州漁業博覽會,即成為臺灣館一大亮點,完整展現臺灣觀賞魚產業優異育種技術及其周邊產業發展。2014 年觀賞水族出口值 472 萬美元,主要出口大陸、香港、美國、新加坡等,目前規劃以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為中心,設置亞太水族營運中心,簡化並加速進出口流程,以吸引廠商進駐園區,並以前店後廠模式帶動鄰近衛星養殖場,發展以外銷為導向的產業聚落專區,整合臺灣養殖技術及衛星養殖魚場供應鏈,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伍、登陸參展拓銷漁產品,掌握 ECFA 商機

  過去受限兩岸關係,臺灣與大陸水產品之正式貿易不多,兩岸於 2010 年 6 月簽署 ECFA ,大陸開放 18 項稅項農產品早收清單中,石斑魚、秋刀魚、虱目魚、午仔魚、甲魚蛋等 5 項稅項水產品分 2 年 3 期調降關稅至零,政府為協助業者掌握商機,同年 9 月即組團以臺灣館名義參加大陸農業部舉辦之「第五屆海峽福州漁業博覽會」,臺灣漁產品在產、製、儲、銷及休閒方面之優異成果及特色,廣獲大陸媒體及民眾好評,之後每隔一年皆組團參展,藉展售平臺推介臺灣優質水產精品,除了簽訂採購意向書成果豐碩外,也讓大陸民眾對臺灣漁產品之優良有直接的體驗,助於漁產品拓銷大陸市場及陸客來臺觀光消費。

  另政府亦協助中華民國全國漁會 2014 年於大陸浙江象山舉辦「臺灣鱻魚產品推介會」,加強宣導臺灣精緻水產品於大陸之知名度,形塑臺灣漁產品優質、新鮮、安全的印象,並瞭解大陸消費市場,以拓展大陸地區市場,提升水產品銷售效益。

  我國水產品 2010 年出口至大陸約 6 千 1 百萬美元,自大陸進口約 1 億 2 千 9 百萬美元,ECFA 生效後,出口大陸水產品量、值逐年增加,2012 年出口至大陸約 1 億 7 千 6 百萬美元,自大陸進口約 1 億 5 千 8 百萬美元,兩岸貿易值已由逆差轉變為順差。自大陸進口以其他水產品、其他冷凍魚、魚類及其製品及其他冷凍軟體類為主,為國內生產不足;出口至大陸為石斑魚、秋刀魚、鰹、魷等,係內需有餘且具外銷競爭優勢;2013 年及 2014 年兩岸貿易量值均為順差,且出口較進口單價高 。

陸、結語

  近年因應全球貿易自由化,政府除調整產業結構,結合產業文化及市場通路促進地產地消,並鼓勵業者參加具市場潛力之國際性水產品展覽,提高臺灣水產品之國際市場能見度,每年並藉由舉辦「海宴水產精品」、「臺灣十大烏魚子」、「臺灣優質石斑魚」等評鑑活動,鼓勵業者精進加工技術及商品品牌化,提高產品附加價值與產業價值鏈。未來將持續建構優質環境,便捷輸銷管道及耕耘全球市場,輔導產業永續發展, 透過多元化行銷輔導策略,除了鞏固並持續拓展大陸、日本主要外銷市場外,並開拓東南亞、歐洲及中東等新興市場,全面提升水產品外銷量值。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8-17:2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