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文 / 企劃處 林文傑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註 1 :已退休專員

1. 歐盟諸國積極推展學童有機營養午餐

  近幾年來歐盟諸國以「地方生產的農產品,地方優先消費」為理念,積極將有機農產品供做學童營養午餐的食材使用,頗獲好評,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 2006 年歐盟與 WHO (世界衛生組織)為防止兒童體重過胖,因此共同訂定「學校營養午餐政策」,開始積極推展以「地方生產的農產品,地方優先消費」為主的有機食材,供做學童營養午餐食材使用的政策。此政策實施迄今,較受世人注目的現象為:

  1. 例如奧地利的農業部,為了讓學童對於營養午餐的食材來源有所認知,一方面鼓勵生產有機農產品的農家接受學童到農家與農場參訪,另一方面鼓勵學校以舉辦戶外教學、學童的家長以假日郊遊等方式,讓學童體驗田園之美的同時,也能夠了解農業的重要性,進而為奧國的農業永續發展帶來良好的運作體制。
  2. 例如法國的部分地區自行訂定「2020 年符合地產地消的學童有機營養午餐食材使用量提高到 90 %」的政策目標,並且透過大眾傳播媒體等的宣傳,舉辦以有機農產品為食材的學童料理比賽,希望達到了解有機食材的來源等產銷流程、增加地產地消的有機農產品的消費量、減少肉類的消費量、增加蔬果的消費量、減少餐桌上的剩餘菜餚、減少肥胖人口的比例等政策目的。
  3. 例如義大利的部分地區,除了重視推廣地產地消的有機農產品供做學童營養午餐的食材外,也針對義大利境內猶太教、回教等不同宗教教徒的需求,努力進行市場區隔等相關事宜,以期義國的社會能夠維持和平發展。

(二) 未來歐盟的此項政策可望持續發展外,更能在歐盟農產品輸出計畫等政策的配合下,成為歐盟農產品外銷的利器。整理如下:

  1. 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對於歐盟諸國推展有機農產品供做學童營養午餐相關事宜,給予相當多的補助款。
  2. 歐盟境內所訂定的 GAP (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良好農業規範)、有機農產品認證規範等制度,頗獲世人肯定。
  3. 前歐盟境內的有機農產品項目及數量頗多,且其售價只比非有機農產品平均價格高出 10 %至 40 %,被許多消費者認為已達合理的銷售價格等因素影響。

2. 中國大陸公布 2015/30 年農業永續發展規劃

  2015 年 5 月 28 日中國大陸公布含跨第 13 、 14 、 15 等三期五年計劃的 2015/30 年可持續發展規劃,做為中國大陸農業政策施政的方針,其相關的要點如下:

(一)中國大陸自 1980 年代實施經濟改革起,包括農業、農村在內的經濟成長呈現令人驚豔的成果,但同時也為中國大陸的農業發展帶來農業資源過度開發、農業投入(主要是化學肥料及農藥)過量使用、地下水資源超採,以及農業內外污染源互相重疊嚴重的後遺症;尤其是目前面臨水土流失面積達 295 萬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土壤侵蝕量達 45 億公噸、沙漠化土地面積達 173 萬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達 12 萬平方公里等嚴峻的困境下,為了能夠實現確保中國大陸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以及確保農業資源永續利用的願景,於是訂定並且公布實施「 2015/30 年農業永續發展規劃」。

(二)中國大陸 2015/30 年農業永續發展規劃,是以綜合考量各地農業資源承載力、環境容量、生態類型、發展基礎等因素為基礎,將中國未來的農業發展劃分三個區域,分別為:

  1. 優化區:包括東北地區、黃淮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及華南地區,為中國大陸農業的精華區,所以宜以積極推展此區的農業現代化為努力方向,以期能將此區供做中國大陸所需的糧倉。
  2. 適度發展區:包括西北地區、長城沿線地區及西南地區,由於此區的農業產特色鮮明,但水土配置錯位、資源環境可載力有限,所以宜採取保護與發展並重的方式進行。
  3. 保護區:包括青藏地區及海洋漁業區,由於此區在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以優先保護、限制開發、適度發展生態產業及特色產業為努力方向,以期能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三)中國大陸 2015/30 年農業永續發展規劃的主要任務有五項,分別為:

  1. 優化發展布局、穩定提升農業產能:希望 2020 年主要農作物從耕種到收穫的綜合機械化率達 68% 以上,2030 年時的現代化農業示範區及糧食主產縣實現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的政策目的。
  2. 保護耕地資源、促進農田永續利用:以實現確保耕地 18 億畝(15 畝等於 1 公頃)以上、基水田利用不低於 15.6 億畝、旱澇保收類的農田 8 億畝、防治耕地金屬污染、建立農用土壤分級管理利用制度、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等政策為努力方針。
  3. 節約高效用水、保障農業用水:中國大陸各地方的水資源分配相當不均,且旱澇類天災頻傳以及全球氣候異常常態化的趨勢下,有必要積極發展雨養農業,並且希望未來的農業用水量保持在 3,720 億立方公尺以上。
  4. 治理環境污染:積極辦理防治農田污染、綜合治理養殖污染、改善農環境,並且希望 2020 年起中國大陸的農藥與化學肥料的使用量呈現零成長,甚至於負成長。
  5. 修復農業生態、提升生態功能:以增強林業生態功能、保護草原功能、恢復水生生態、保護生物化多樣化等為努力方向,希望 2020 年森林覆蓋率達 23 %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 56 %以上。

3. 日本積極要求世界各國停止拒絕購買核災產地的農產品

  最近日本積極透過外交、國際協商、國際訴訟等可能採取的各種手段,要求世界各國停止拒絕購買福島等核災地區所生產的農產品及食品,其相關的要點如下:

(一)日本積極要求世界各國停止拒絕購買福島等核災地區所生產的農產品及食品的要因有二,其一是站在日本對內的立場而言,日本希望透過弱勢日元等政策的影響,於 2020 年達到日本產農產品及食品輸出金額達到 1 兆日元的政策目標,以及利用 2020 年東京將舉辦奧運等契機,努力實現提高日本國民所得、振興日本經濟等的願望。其二是,站在日本對外的立場來說,日本希望透過自我認為符合新科技水準的優越感及優勢,在包括農業及食品在內的國際規範訂定或修訂時,能擁有強而有力的主導權與發言權,進而在不必使用軍事武器領域的各種戰略中,實現取得領導地位的願景。(註:由日本 2015 年 4 月 1 日起 10 年實施的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第三單元『食料農業農村相關的綜合性計畫所採行的政策措施』中之『全球化戰略的開拓』等相關資料,可獲得佐證。)

(二)日本積極要求世界各國停止拒絕購買核災地區所盛產的農產品及食品的主要戰略,是以與日本的政經利害關係、該相關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等為戰略指導原則。

  1. 例如美國對於日本所需的糧食供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所以日本以派員到美國採取各種可行的管道與方法進行協商,以期能早日能夠將日本核災地區所產的農產品及食品銷到美國。
  2. 就與日本鄰近的國家來說,則以此些國家的國際地位、對日本可能產生的影響等為評估的依據,進而採取不同的因應對策;例如日本對我國與南韓,在歷史上、政經上有許多牽絆的因素存在,但在國際地位等方面被日本視為無法與日本相提並論的國家,所以日本派員到我國進行協商的同時,也在國際上惡意宣傳我國與南韓違反 WTO 等國際組織相關規範等方式,希望我國及南韓能夠順從日本的意願進口福島等核災地區所生產的農產品及食品。此外,日本對於中國大陸的態度,則因中國大陸將成為日本農產品及食品的最大進口國(註:如果在日本進出口統計的資料中,把香港亦列屬中國大陸項下的話,自 2010 年代初期起,中國大陸早已成為日本產農產品及食品的最大進口國)、到日本旅遊的觀光客人數及在日本國內的外國旅客消費金額等方面均以中國大陸名列第一、中國大陸的國力及各種政經政策對日本具有相當大的影響(註:例如中國大陸如果對日本採取經貿報復的話,日本可能居於劣勢),所以只能採取透過各種管道的方式積極尋求協商的機會,不敢以向 WTO 提出訴訟的手段,要求中國大陸進口福島等核災地區的農產品及食品。
  3. 對於新興國家,則以到此些國家舉辦日本產農產品及食品展售會的方式,順便積極宣傳福島等核災地區所產的農產品及食品的安全性,並且採取附送獎品等方式,鼓勵此些國家的消費者增加採購包括核災地區產品在內的日本農產品及食品。

4. 法國將促請歐盟夥伴推升牛奶價格

  法國農業部長 Stephane Le Foll 2015 年 7 月 24 日表示,法國將在 2015 年 9 月 7 日舉行的歐盟農業部長委員會議上提出對牛奶價格推升,進行市場干預的提議。

  本次峰會係應法國之請而召開,該國面臨來自乳品和牲畜的農民要求對價格採取行動的壓力,這些農民以拖拉機封鎖了道路,並採取其他直接的行動來凸顯他們對價格的不滿。

  歐洲的牛奶市場於 2015 年 4 月開放,移除了有 30 年歷史的配額制度,此舉對某些酪農創造了擴張機會,但也對一些酪農的生計產生威脅。

  旨在清理奶油和脫脂奶粉供應過剩的價格干預措施依然存在,但卻在歐盟農業改革中一再被降低。在法國,脫脂奶粉在 2015 年 7 月 2 日的價格已由歐盟干預價格每噸 1698 元跌破至每噸 1660 歐元(約 1822 美元)。

  由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在 2014 年奶粉供應過剩,買盤大幅跌落,加以經濟成長開始放緩,全球乳製品價格在 2015 年 7 月第 3 週下跌到 12 年半以來新低。脫脂奶粉在 Global Dairy Trade (GDT)的平均價格於 2015 年 7 月的第 3 週跌至每噸 1,702 美元,較之前下跌 10 %,但若與 2013 年 4 月每噸 5,142 美元最高價位相比則是下跌了 67 %。

5. 聯合國糧農組織及經合組織指出 牲畜飼料對穀物之需求成長將超越生物燃料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以及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 2015 年 7 月 1 日表示,由於新興國家將消費更多的動物蛋白,加上石油價格下跌和政策改變等因素,結束了 10 年以來的生物燃料以作物為基礎的高需求,在在未來 10 年,牲畜飼料將超越生物燃料,成為全球穀物消費增長的主要來源。

  在 FAO 以及 OECD 的年度農業展望報告中,他們證實了一個已反映出的大趨勢,即生產增加和需求不旺是 2014 年糧食價格較為溫和的原因。該報告指出,所有主要農產品價格在 2015 至 2024 年這一期間將實質下降,儘管他們仍將高於 2007 - 2008 年這一個高波動時期的價格激增前的水準。

  就較受到限制的市場全貌來看,部分原因是由於不溫不火的經濟增長,在新興國家對動物蛋白質飲食的轉變將有助於肉類和奶製品價格贏過農作物價格,使家畜飼料成為需要額外穀物及油類種子的主要推動力。

  報告指出,需求的主要變化是在發展中國家,收入的增加促使消費者在相對於澱粉的消費外,增加動物蛋白使其飲食多樣化。在未來的 10 年內,飼料需求對世界粗糧(主要是玉米)消費量增長將占到 70 %。在全球穀物的使用上,預期將由 3.9 公噸增加到 28 億公噸,而其中一半以上的增量為粗糧,這是農產品的消費最多的類別。

  需要更多的牲畜飼料也將刺激以大豆為首的額外的油類種子,因其能產生相對較高的蛋白粕的需求。這可能特別有利於巴西,因該國有土地資源,可擴大其大豆產量。由於巴西政府鼓勵進一步使用乙醇混合燃料,相較之下,美國和歐洲生物燃料增長趨勢將放緩,而巴西則將顯著的增長。

  在貿易方面,穀物出口將繼續由少數國家佔據主導地位,尤其是南美生產商有望幫助滿足亞洲對蛋白質的需求。

  俄羅斯自 2014 年 8 月對西歐和北美實施食品禁運,此舉雖然改變了一些貿易流動,讓更多的南美產品出口產生到俄羅斯以及歐盟和美國轉移一些出口到亞洲,但並沒有顯著改變了全球經濟前景。

6. 澳大利亞將自 2016 年引入原產國的食品標籤

  澳大利亞總理 Tony Abbott 2015 年 7 月 20 日表示,澳洲將從 2016 年推出標明原產國的強制性食品標籤,此舉係肇因 2015 年稍早該國因來自中國大陸受污染的漿果所造成的肝炎爆發。根據新的規定,食品標籤將向消費者顯示產品是在哪裡製造、種植或包裝。在澳洲國內生產的產品將有一個綠色和金色袋鼠標誌,旁邊一個柱狀圖顯示來自澳大利亞的成分的比例。

  澳洲農業部長 Barnaby Joyce 駁斥有關仇外心理的任何批評,堅持新法律是只是關閉食品不安全的一個漏洞。他說,在過去,當你拿起一個罐頭,上面標示出「在澳大利亞製造」,這句話的普遍認知是,這產品是澳大利亞的,然而,在經過更進一步的調查之後,很可能他什麼都是,就是不是澳大利亞的。例如罐頭的內容物有可能是在澳大利亞被裝入罐中,但也有可能是來自天涯海角。引進原產國的食品標籤的作法,是要給澳洲人一個清晰的認識, Abbott 總理表示,此項措施將鼓勵公司更進一步確定關鍵成分的來源。

  2015 年 2 月,當有人提議原產國的食品標籤時,一些分析師表示,這項法律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因 WTO 曾以美國偏愛其國內產製之家畜為由,裁定反對美國在其牛肉行業使用類似的標籤。但 Abbott 總理表示,他相信新的規定將符合 WTO 規則,而 Joyce 也堅持美國的情況不可相提並論。

7. 禽流感在整個西非蔓延 聯合國擔心人類遭受波及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2015 年 7 月 20 日警告說,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禽流感病毒株蔓延至西非,毀滅了家禽養殖場,並引起病毒會從禽類向人類傳染的憂慮。

  FAO 表示,在奈及利亞(Nigeria)、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尼日爾(Niger)、象牙海岸(IvoryCoast)和迦納(Ghana)的市場和農場,在過去的 6 個月中都遭受到致命的 H5N1 病毒的打擊。如果病毒繼續蔓延,它可能會影響整個西部非洲約 3 億 3,000 多萬人的糧食安全和人類健康,而這一個區域,尚待從伊波拉危機中復原。 FAO 動物健康部門的負責人 Juan Lubroth 指出,需要採取緊急行動,加強獸醫調查和報告制度,俾在人類遭受波及之前,對付這種疾病的根源;當地獸醫官員已受到聯合國敦促,設法追查感染動物被賣到何處,找到爆發的來源,以阻止其蔓延。至於貝寧(Benin),喀麥隆(Cameroon),馬利(Mali)和多哥(Togo)等其他西非尚沒有確認禽流感病例之國家亦需要繼續監控情勢,以幫助防止其蔓延。

  H5N1 型禽流感病毒於 1997 年在香港首次感染人類。從那時起,它已經從亞洲蔓延到歐洲和非洲,並在一些國家盤踞於家禽之中,造成數以百萬計的家禽感染和數百人死亡。FAO 表示,光是在奈及利亞,從 2014 年開始,160 萬隻家禽已遭病毒感染死亡或被撲殺,以阻止禽流感蔓延,它對經濟造成損害,也搶奪了當地人民相對便宜的蛋白質來源。而在過去 10 年,家禽生產已迅速在西部非洲成長,單單是象牙海岸的產出已擴張超過 60 %,但監管體系卻沒有跟上。該組織要求捐助 2,000 萬美元,以因應禽流感疫情,並防止其蔓延。

8. 經過基因改造的小菜蛾( diamondback moth )提供害蟲防治希望

  英國的科學家說,對於導致全世界的捲心菜、甘藍、油菜等類似作物嚴重病蟲害的小菜蛾,他們已經開發出基因改造和控制的方式。

  來自牛津大學科學家們,在由牛津大學提供技術與資金成立的 Oxitec 分拆( spinout )公司,開發出有著「自限性基因( self-limiting gene )」的小菜蛾,利用一個無農藥和對環境友善的控制害蟲的方式,在進行溫室試驗時,有效地降低了菜蛾族群。

  自限性基因技術已經應用於對抗登革熱的蚊子,在巴西、巴拿馬和開曼群島的試驗,減少其族群超過 90 %。

  Oxitec 公司領導這項研究的 Neil Morrison 表示,這項研對未來農業採用無農藥、無毒的害蟲控制方法,開啟了新的大門。

  根據將工作成果發表在生醫中心生物學(BioMed Central Biology)期刊上的研究人員介紹,在十字花科蔬菜與小菜蛾的抗爭中,世界各地的農民每年要花掉高達 50 億美元的防治成本。與 Morrison 合作的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昆蟲學教授 Tony Shelton 表示,不管是傳統的還是有機農藥都無法控制菜蛾。Shelton 進一步指處,小菜蛾對於紐約州的農民和世界任何地方種植十字花科蔬菜和田間作物的農民而言,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這些菜蛾入侵和攻擊作物,同時這些蛾類對殺蟲劑正在發展抗藥性,所以我們迫切需要新的工具來控制他們。

  研究人員利用經過遺傳工程(GM)處理過的雄性蛾,與未經遺傳工程處理的蛾交配,結果只產生雄性後代。在溫室試驗中,釋放 GM 飛蛾進入蛾類族群,八週之內造成蛾類數量崩潰。

  科學家們說,這個方法不同於可能會影響其他包括蜜蜂在內的許多昆蟲的殺蟲劑,經過遺傳工程處理,具有純粹的物種針對性,只影響目標害蟲。而自限基因也是無毒的,所以鳥類或其它動物在食用蛾類後,亦無有害影響。英國薩里( Surrey )大學分子遺傳學的一位教授 Johnjoe McFadden 表示,如果試驗結果可以在田間進行複製,它代表了在對生態友善的控制病蟲害以及提高糧食生產的方式上,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Shelton 計畫在紐約州北部,戶外的條件下進行後續研究,測試 Oxitec 公司菜蛾。美國農業部已經批准了 2015 年夏季包括田間測試籠(field cage)以及小規模的在田間釋放基改蛾類的這些研究計畫。

9. 剛果飼養昆蟲來對抗飢餓

  Kinshasa Gambela 市場不缺蛋白質,從乳牛、羚羊到蛇都有。但在藍色和銀色碗內抽動的蟋蟀、白蟻和滑動的麵包蟲卻是人聲鼎沸的交易項目。

  根據世界糧食計畫署(WFP)資料,在剛果這個巨大的中非國家,6 千 5 百萬人生活在糧食不安全之下,主要是由於農業生產力低下,以及在其動盪不安的東部持續不斷的暴力。由於該國人民喜好可食用的昆蟲,通過擴大一個生產昆蟲的計畫,或許是該國 6 千 5 百萬人民對抗飢餓的關鍵。

  食用昆蟲,這個剛剛開始贏得西方接受的事,長期以來一直是剛果最受歡迎的菜餚之一。通常是在酒吧中或在特殊場合做為食物,調理方式通常為炙烤後佐以辣椒、檸檬和洋蔥。一位在市場上銷售服裝、名為 Marie-Colette Bena 的女士表示,這是剛果的主要食物,我以吃它們覺得很自豪。根據聯合國的研究,在首都金夏沙,一般家庭每週消費約 300 克的毛毛蟲,但昆蟲供應有季節性,而且通常比其他種類的食物更昂貴。在金夏沙 1 公斤蟋蟀賣 50 美元,是牛肉兩倍以上的價格。

  儘管 FAO 估計剛果每年消耗 14,000 噸昆蟲,當地並沒有專門的農場致力於飼養它們,反而是以盜砍林木或深入挖掘泥土的方式收集。

  剛果環境部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希望能夠建立一個促進昆蟲養殖的計畫,讓人們更容易獲得這些昆蟲,並降低價格。該計畫將於 2015 年 10 月在西部剛果開始,計畫培訓 200 人-其中大多數是婦女-培養毛蟲和蟋蟀。為 FAO 負責該計畫的 Laurent Kikeba 表示,這將是在世界上首次有此類養殖。 Kikeba 表示,全年養殖可顯著提高產量,目前由於季節變化在不同物種的可用性有限。另外,一個以促進昆蟲生產的國家中心將啟動,FAO 將與剛果政府合作,制定法律以規範該行業。

  金夏沙國立 Pedagogic 大學農藝系教授 Paul Monzambe 表示,在與營養不良的戰鬥中,昆蟲是一個理想的食物。在 2013 年的報告中,為促進糧食生產俾跟上全球人口增長的步伐時, FAO 將昆蟲培養視為一種實用和環保的工具。報告指出,昆蟲數量豐富,含有高量的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纖維和礦物質。比起傳統蛋白質來源,生產每公斤昆蟲消耗較少的飼料卻產生較多的肉。此外,昆蟲也可以用小資金在小空間飼養,降低為努力獲得土地和信貸的婦女的生產門檻。

  昆蟲產量增加應該可以降低價格,使剛果消耗更多自己喜歡的美味佳餚,這段話聽在 Monzambe 的耳朵,有如仙樂飄飄。他說,他自己就是昆蟲的大量消費者,一個星期沒有吃它們,就覺得不對勁。

10. 全球暖化縮小了大黃蜂授粉的範圍

  科學家們表示,全球暖化正在縮小在北美和歐洲的大黃蜂居住領域,這些重要的授粉者離開了他們最南端和最熱的生活地區,卻未能向北移動到較冷地區。

  科學家在 2015 年 7 月 4 日發表研究成果,他們使用了 1901 年至 2010 年的紀錄來追踪 67 種大黃蜂,結果發現昆蟲從被研究人員稱為家的兩大洲的南端後撤約 185 英里(300 公里)。

  研究人員沒有發現任何應該受到譴責證據,譬如使用農藥或棲息地遭受破壞,反而暗示影響是來自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所記錄到的因氣候變遷而開始加速上升的氣溫。渥太華大學生物學家 Jeremy Kerr 指出,這就是氣候老虎鉗( climate vise ),大黃蜂停留在棲息地北部邊緣,而南部邊緣則向內粉碎。

  Jeremy Kerr 進一步指出,大黃蜂數量正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急遽下降,而由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的影響反應在這些變化中,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影響往往在跨洲上幾乎相同,在歐洲和北美也以同樣的步調發生。

  研究人員表示,大黃蜂大規模的急劇下降威脅到糧食安全和某些作物的經濟可行性( economic viability ),大黃蜂為眾多植物授粉,提供人類和野生動物食物。

  美國佛蒙特州生物學家 Leif Richardson 表示,大黃蜂對於像是藍莓、蘋果、南瓜以及番茄等農作物,是重要的授粉者,當它們在這個生態系統提供授粉服務下降時,可能會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和食品價格上漲,對我們的食品供應和經濟產生嚴重的後果。

  氣溫上升之際,大黃蜂也正在失去他們活動範圍最南端的部分,但不同於其他物種,他們卻沒有移往北進入更友善的領土。卡格利大學的生態學家 Paul Galpern 表示,氣候變遷讓南部的環境變得太熱,大黃蜂無法適應新的氣候,亦未能如我們期望地遷徙到較涼的北邊。Kerr 表示,我們應加以考慮一項戲劇性的行動,即一個名為「協助遷徙(assisted migration)」的大規模替大黃蜂族群搬遷到讓他們可能會茁壯成長新的領域的的建議。Kerr 進一步指出,失去授粉者是和我們不可或缺的生命支持系統間的危險遊戲。

11. 日本產學合作研發黑鮪完全養殖所需之種苗

  為穩定供給所需大量種苗(小黑鮪)生產,達成黑鮪完全養殖,日本豐田通商會社與近畿大學在該國長崎縣五島市之浦町興建完成「Tuna Dream 五島種苗中心」(全部由豐田通商會社出資),於 2015 年 7 月 23 日舉行開幕儀式,預計至 5 年後之 2020 年 3 月,達到 30 萬尾之量產目標,幾乎可滿足日本國內黑鮪養殖所需約 35 萬尾種苗之需求。

  「Tuna Dream 五島種苗中心」係豐田通商會社與世界首度黑鮪完全養殖成功之近畿大學組成事業夥伴,建置陸上設施,屬於由受精卵孵化至稚魚中間育成之大規模種苗中心,第 1 期工程投資 8 億日圓,完成 50 公噸陸上水槽 6 座及行政大樓;其中 4 座水槽為黑鮪用, 2 座為生產黑鮪餌料之石鯛幼魚用,預計 2017 年 3 月底生產黑鮪種苗 6 萬尾。預定投資 7 億,並於 2020 年 3 月完工之 2 期工程將追加設置陸上水槽 10 座,一年兩次循環運作 , 可望達到量產化之 30 萬尾。

  近畿大學與豐田商事會社於 2014 年 5 月合作,由近畿大學之研究人員暫調至該會社發展黑鮪完全養殖,設立新公司「Tuna Dream 五島種苗中心」,目前由該校在和歌山、奄美之水產研究所,運送約 5 公分之稚魚至海上箱網畜養,中間育成至小黑鮪 1 公斤及 30 公分左右出貨體型,惟運送途中約半數死亡之問題仍待克服。

  本次完成之種苗中心,以該中心為核心自親魚進行採卵,中間育成後之稚魚在 15 分鐘即可送至近海箱網,運送時可減低稚魚大量暴斃之風險,實際測試結果生存率達到 98% 。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8-19: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