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村小玩子,到農業場域體驗戶外教育趣

文 / 輔導處 廖麗蘭

壹、前言

  知識的傳授如果只透過課堂上之口述,效果有限,若能親自參與體驗,則箇中道理更能瞭解且深刻記憶。農業旅遊就是要賦予農業價值認同和抓緊遊客對農業三生(生產、生活、生態)留下深刻記憶的綠色商品,如果能更加強推動,不僅能豐富一般教育課程的內容與深度,更可讓遊客從實際的體驗活動中,了解農業的自然、農家的文化與生命的價值,讓知識的傳遞更為迅速且不再生硬,甚至促進城鄉交流活性化,活絡農漁村經濟,縮小城鄉差距。

  中小學是教育根基,推動中小學生前往農村接受戶外體驗教育,在有機會認識農村的產業、維護農業價值的今天,是農委會積極推廣的政策。爰此,農委會於 103 年度辦理農業體驗戶外教育計畫,包含遴選優質農業體驗場域、建立戶外教育學習課程、系統化培訓及行銷推廣,有效開拓農業旅遊中小學生客群市場,亦讓中小學生從實際的農業體驗活動中,了解農業的多元發展、農家的文化蘊藏與土地的價值。

貳、農業體驗戶外教育推動重點工作

一、選場域,樹立基礎

  為擴展農業場域戶外教育的客群市場,並確保相關場域的服務品質,農委會特擬定遴選作業標準,分別考量產業普及性(希涵蓋農、林、漁、牧)、區域均衡性及三生面向(生產、生活、生態),初步篩選出 40 個場域,再經過實地訪視、運作現況審核及參與意願等作業過程,最終選出 20 個場域。

  前開 20 個場域包含 15 家休閒農場、2 個農村再生社區及 3 家基層農會,產業含蓋農、林、牧業,區域分布於北部 9 場、中部 4 場、南部 2 場、東部 5 場,部分場域另有通過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或是休閒農場服務品質認證,樹立農業場域戶外教育與環境教育的典範。加上農委會在 101 年度即已輔導的 23 個場域,目前計有 43 個農業場域可提供中小學生戶外教育的體驗服務。

二、編教案,深化教學

  良好的教案與具有寓教於樂功能的學習手冊,是吸引中小學生參與農業體驗戶外教育的重要手段。為編製出豐富多元且具教育功能的相關教案,農委會委請專業輔導團隊,逐一前往所遴選出的 20 個場域,針對各場域產業資源、環境資源、業者特質、場域亮點、已開發商品等項,並配合教育部「加強國民戶外教育推動方案」與相關規範,量身訂做出 20 套操作手冊,每套操作手冊均包含場域宣言、場域介紹、農業知識、農業體驗活動概念、活動內容、活動理念、活動領域範圍、活動設計說明、活動適用年級、評量等。

  由於農委會委請的退休與現職國小教師、休閒農業與景觀設計及活動設計學者專家、環境教育學者、休閒農業場域負責人等學者專家撰寫教案及學習手冊,已預先分析九年一貫教科書有關農業的單元,做為手冊編製之參據,因此,20 套操作手冊內容周延豐富,也深具實用性。

三、試推廣,擴大參與

  為提高計畫執行效能,並落實農業場域推動戶外教育工作,進而擴大農業旅遊客群市場,農委會於完成農業體驗戶外教育操作手冊之編製後,挑選合適的場域予以邀請鄰近學校學童及師長前往試辦戶外教育活動,並針對所編寫的教案內容進行檢討。

  相關試辦活動包含平溪區農會的「竹體驗一日遊」、永安農再社區的「茶、鳳梨、生態步道體驗」、好時節休閒農場的「豆的一生」、薰之園休閒農場的「綠野香蹤」、池上鄉農會的「識米、是米大考驗」、阿里磅休閒農場的「創意藍染」、番婆林休閒農場的「引水面面觀」、旺山休閒農場的「南瓜異世界」、南埔農再社區的「旬食的意義」等,國小各級學童及師長共計 307 人參與,在寓教於樂的氛圍中,共同學習農業的知識,也深化學童與師長對農業與環境的認知,同時藉由試辦活動確認教案的妥適性。

四、建地圖,強化行銷

  為讓各級中小學得以便利搜尋農業體驗戶外教育的場域位置與相關資訊,農委會亦委託專案團隊建置場域地圖及建立行銷平臺,並辦理多場推廣活動,以強化行銷成效。

  鑒於網路漸為國人搜尋資料與溝通平臺,專案團隊建立農村小玩子 Facebook 粉絲交流平臺(後合併至農業易遊網粉絲團),不定期更新數據與活動,提高粉絲黏著度。

  在場域地圖部分,除架設 Google 電子地圖,提供國人便於搜尋各場域相對應位置,亦可了解場域位置車程時間與距離。目前在農業易遊網網站( http://ezgo.coa.gov.tw )上,只要點選「農遊好學」 / 戶外教育項下,即可查詢到目前 43 個農業體驗戶外教育場域之相關資訊及教案操作手冊。

參、由體驗中學習,寓教於樂

  除了推動辦理中小學生農業體驗戶外教育計畫,農委會亦推廣另類的農業體驗,包含休閒農場童詩童畫競賽活動及選拔嚐鮮大使前往各地尋找食材等,都獲得相當的迴響,對於推廣年輕族群前往農村旅遊,都顯有效益。

  例如,「休閒農場童詩童畫競賽」係以全國休閒農場作為創作題材,號召國小學童前往休閒農場體驗學習,再透過純真的文字與繪畫,紀錄所見、所聞、所想。 4 年下來,累計有 2 萬名學生參與,加計陪同參與的師長與親友,為休閒農場增加了近 5 萬人次的客群,並在無形中提升了休閒農場的藝術美學。部分休閒農場甚至將在場內創作的得獎作品衍生運用到農場的裝飾或周邊商品,讓遊客感受更具深度、廣度的農業美學,不論是得獎學童或是參與的師長與親友無形中都成為種子,不斷散播體驗臺灣農業之美。

  此外,農委會在 102 年籌辦的「嚐鮮大使」選拔活動,選出了 2 名年輕素人嚐鮮大使,以一個月的時間,邊吃邊玩尋找臺灣各地最道地、最當令的食材,全程駐足 10 個縣市、走訪 13 個休閒農業區、超過 40 多家田媽媽班與休閒農場等,體驗到當季最新鮮的食材估計將近有百種,例如到苗栗縣公館鄉採芋頭、手作芋頭糕;到雲林縣口湖鄉捕撈烏魚、學漁夫製作烏魚子、曬烏魚子;到臺南市官田區下田採菱角,再到田媽媽餐廳吃菱角粽。 2 名大使利用社群網站和民眾分享,短短 1 個月,獲得 1 萬人次以上按讚,其中 1 人又因後來擔任國中老師,她把體驗農事、親近土地、品嚐當季料理美食的嚐鮮經驗再分享給學生,將地產地消觀念落實推廣到學童族群,力量更是無遠弗屆。

肆、結語

  曾有旅遊雜誌以「產業觀光」為主題,闡述體驗型的旅遊趨勢。序文寫到,把產業當觀光景點,是近幾年來臺灣產業轉型中發現的潛力商機,包含觀光工廠、農業旅遊等,均可透過實際的手作、體驗,甚至結合在地特色美食,讓人意猶未盡。

  學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但在升學為主的沉重課業壓力下,逐漸減少到鄉村體驗親切、恬適的田園生活,更忽視土地帶給人們豐沛的食材,而且農業文化也在都市化後漸漸被漠視。農村旅遊不只是一項活動,同時給予孩童貼近土地、親近農業的機會,期待更多的師長們,帶領學童與自家小朋友親身領略農業體驗的輕學習深感動,及享受寓教於樂之體驗樂趣;也希望年輕人們願意主動前往農村體驗,追求崇尚自然、健康環保的樂活生活,共創臺灣綠色消費風潮。農業易遊網網頁介紹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9-14: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