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文 / 企劃處 林文傑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註 1 : 已退休專員

1. 乳酸菌可以防除植物的軟腐病

  日本研究發現乳酸菌可以用來防除植物的軟腐病,因此將其製成生物農藥,成為全球首創的案例,其相關訊息要點如下:

(一)日本京都府立農林水產技術中心生物資源小組與京都府立大學、Meizi Seika 蒲爾馬製藥會社,自 2005 年開始共同研究,發現乳酸菌具有抑制某些細菌的繁殖或殺死某些細菌的特性後,自精選對於防除植物軟腐病有良好績效的菌種起,歷經菌種培育、抽取、濃縮等一連串的製程,以及在田間針對大白菜、洋葱、馬鈴薯等農作物進行實驗,結果證實此些乳酸菌對於防除植物的軟腐病具有良好的績效。因此向日本農林水產省申請登記為農藥,並且在 2015 年 5 月 27 日正式取得登記為生物農藥的資格,成為世界首創案例,預定 2016 年起正式上市販售。

(二)此創舉之重要性:

  1. 由於夏秋季常呈現高溫多濕的氣候,或溫室等園藝設施容易引發通風不良的現象,或在施肥時使用過量的氮肥等狀況下,均容易促使植物產生軟腐病。(臺灣亦有此問題)
  2. 迄至目前為止世界各地均曾發生過植物感染軟腐病的案例,且似乎尚未有良好的因應措施可防疫。
  3. 首次獲得日本農林水產省認證並且取名為「ラキクトガート」(拉枯德凱德)水和劑」的生物農藥,是非傳統式的化學農藥,而是屬於乳酸菌類濃縮的新型農藥,在一般人的認知及接受意願等方面呈現相當高的期待;如果其使用的績效能夠符合迄至目前為止的田間實驗成果的話,未來將成為改變農藥產銷結構的先驅。

(三)目前國內常出現「牛乳番石榴」(牛奶芭樂)等被冠上與牛乳相關的水果等農作物,似乎顯示國內的農友已經知道乳酸菌的妙用;但可惜的是,國內的農藥界以及相關的研究單位與人員似乎尚未能朝此方面做進一步的研發。由於國內具有此方面科技研發水準,如果能朝此方面努力,或許能為國內的植物病蟲害防除,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2. 日本 2014 年度糧食自給率為 39 %

  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日本 2014 年度(2014 年 4 月 1 日至 2015 年 3 月 31 日)以熱能為計算基準的糧食自給率,連續五年呈現低迷的狀況,只有 39 %;此外,如果以金額為計算基準的糧食自給率也只有 64 %,每人每日只有 1,478 千卡,比 1965 年度達到最高紀錄的 2,035 千卡,減少 27.4 %,創日本歷史新低紀錄,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 2005 年日本開始實施長達十年的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時,希望以熱能為計算基準的糧食自給率能夠達到 50 %,以金額為計算基準的糧食自給率能夠達到 73 %的願景;但因下述諸因素的影響,致使日本無法達成糧食自給率的政策目標。

  1. 由於日本的人口結構呈現高年齡化,以及人口減少的趨勢,進而迫使日本國內的糧食消費量出現漸減的傾向。
  2. 1961 年日本農業用地面積高達 609 萬公頃, 2014 年只剩下 452 萬公頃,減少 25.8 %;且此種狀況仍然呈現持續減少的趨勢。
  3. 2014 年日本農業勞動力的平均年齡超過 66.5 歲,且後繼人才呈現嚴重不足的現象,進而迫使日本農業用地的棄耕現象愈來愈嚴重(註:2013 年日本農業用地棄耕面積廣達 4,017 平方公里,約等於位居日本中部地區的滋賀縣的面積)。
  4. 日本國民主糧的稻米需求量連年呈現下降的趨勢,在日本採取日元貶值以期能刺激日本產品外銷的策略下,迫使日本國內稻米因需求減少進而產生價格亦呈現走跌的趨勢所致。(註:日本 2014 年度稻米的價格比 2013 年度減少 3,319 億日元,其減幅約佔 2014 年度糧食自給率的 0.8 %)

(二)為解決日本糧食自給率偏低之難題,日本農林水產省於 2015 年 3 月 31 日公布實施為期長達十年之久的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以設立專章的方式,明示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及自給力相關事宜,研提因應措施,其相關要點為:

  1. 對於糧食自給率的基本見解,是以「食料、農業農村基本法」第二條第二項「鑒於世界糧食供需及貿易存有不安定的要素,所以需要以努力擴增日本的農業生產為基礎,積極配合辦理以輸入及儲備所搭配建構而成的架構。」以及同條第三項「糧食的供給,應以符合日本國民的高度化,而且是多樣化的需求。」為宗旨,努力提升日本糧食的自給率,以期能實現日本國民所需的糧食能夠安定供給的政策目的。
  2. 就糧食自給力的相關策略:
    (1) 生產者能夠將農地等的農業資源及農業技術等之活用發揮到極限。
    (2) 消費者能夠積極擴大日本國產農林漁牧產品的消費以及促進對於農山漁村之重要性的理解。
    (3) 食品產業人員積極活用販賣日本國產的農林漁牧產品,以及與生產者結合為一體,推展新的組織架構。
    (4) 地方公共團體應加強辦理地域中之農林水產業的振興,以及農地等之確保、新科技的開發與推廣、農業就業人員的確保等相關事宜為基礎,努力建構確保糧食安全相關的組織架構。
  3. 2015 年度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以較務實的態度訂定 2025 年度以熱能與金額為計算基準的糧食自給率,分別為 45 %及 73 %;而其主要的政策措施,對外以「農林水產品、食品的國別、項目別輸出戰略」為主軸,積極辦理促進日本農產品與食品輸出相關事宜等方式,間接實現提高日本糧食自給率及提高農民所得等政策目的;對內則以促進農業與食品產業的成長產業化,以及維持且發揮農業多功能等方式努力提升日本的糧食自給率。

3. 恐因乳價低迷造成財務破產英國農民抗議

  英國農民 2015 年 8 月 10 日提出警告,因牛奶價格下跌,他們正面臨著財務破產,為此迫使許多人失去工作,也激使其他人封鎖配送中心,並在超市牽牛散步。

  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工會在倫敦舉行會議,敦促政府對較去年同期年減少 25% 乳品收入的行業,提供更多的幫助。全國農民公會(NFU)估計,大多數酪農現在牛奶售價低於生產成本,一位在 18 個月前退出乳品生產的農民 Peter Parkes 說,他的收入微薄。全國各地的農民已對價格低迷抗議一個多星期,線上視頻顯示他們進入超市以及清除貨架上的牛奶。 2015 年 8 月 9 日,一群示威者帶著兩頭牛進入了英格蘭中部 Stafford 超市,來「秀」出這些動物的牛奶是多麼便宜。一位抗議者在一個視頻網站被貼上影片,他表示,如果牛奶再維持這個低價 6 個月、 12 個月,這個國家將沒有新鮮的牛奶留存,在一旁迷惑的消費者注視下,他補充說,我們不能以這個價格賣牛奶。

  AHDB 乳業表示,牛乳價格崩盤是受到中國大陸需求下降和英國各超市之間的價格戰影響,已導致過去一年每天都有超過一個的牛奶生產者離開這個產業。 NFU 總裁 Meurig Raymond 表示,我們的許多成員所遭遇到的情況已經成為一個危機,酪農和乳製品行業正面臨「財政災難」。由於折扣連鎖店 Aldi 及 Lidl 的成功,促使英國一些超市近幾年針對一些基本的產品進行惡性的價格戰。全國農民公會表示,零售商特易購、M & S 、 Waitrose 、Sainsbury's 以及 Co-op 等支付農民的價錢是以生產成本為基礎,但其他廠商-包括 Morrisons 、Asda 、Aldi 及 Lidl 則不是。

  牛奶價格的下跌已經有全球性影響,從紐西蘭到愛爾蘭的生產者在新經濟環境下正努力奮鬥。

4. 推動農產品直送亞洲市場機制,日本產官合作促進農產品出口

  日本政府與永旺(Aeon)公司及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簡稱 JA 全農)合作,建構日本國產知名農產品出口新機制,最短僅需 5 天時間,即可將北海道哈蜜瓜等農產品從產地直接配送至亞洲富裕階層家庭。

  由於海外出現「和食」熱潮,加上日本國產水果備受歡迎,依農水省統計,2015 年 1 至 6 月日本農水產品及食品出口額達到 3,546 億日圓,創歷史新高,日本政府將活用上述機制,力爭提前實現 2020 年農產品出口達 1 兆日圓之目標。目前許多亞洲富裕階層家庭在當地高級超市購買日本食品,消費者倘利用新機制在網路上下單,日本農產品即可配送到府,省去透過貿易公司及當地複雜的物流體系,新鮮食品的快速配送將得以實現。

  該機制首波將自 2015 年 8 月中旬起開始對日本農產品出口最大市場-香港進行產地直送出口,在香港當地經營購物中心之 Aeon 將蒐集當地消費者需求,並以此為基礎架設銷售網路平台,供應端則由 JA 全農利用涵蓋日本全國的農協組織,提供青森蘋果、山梨葡萄、新潟白米等日本知名農產品,網站接獲訂單後,JA 全農即指示地方農協組織出貨,利用快遞及全日空空運的物流網,配送至消費者府上。

  目前日本已有針對海外市場之農產品網購服務,但本次新機制係利用在沖繩那霸機場內 24 小時營運的沖繩國際物流基地,將能大幅節省時間,最快在農產品收成次日或下單後 5-6 日即可以送到消費者手中,如在青森縣傍晚摘採的蘋果,隔天早上即可能送抵香港。價格方面,3 公斤北海道哈蜜瓜(2-3 個)加運費約 1 萬日圓,高消費力的亞洲富裕階層家庭應可接受此價格。

  另 JA 全農轄下約有 700 個地方農協組織,能提供的農產品種類也將較現有從事日本農產品出口的業者豐富,初期產品種類雖僅約 20 品項,今後將增加日本酒、品牌和牛等,明(2016)年度將增至 50 品項,此外,未來將檢討將此農產品直送機制拓展至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本項出口機制係由農水省邀集民間企業共同制定,規劃未來將邀集更多企業參與。

5. 澳大利亞力圖成為亞洲的熟食舖

  澳大利亞農民 Rob 和 Jill Bake 大約是在 10 年前開始種植澳洲本土手指酸橙(finger limes)。由於這種水果咀嚼時產生撲鼻的香味而廣受喜愛,今天,在亞洲和歐洲的頂級餐廳難以獲得足夠的這種被稱為「柑橘中的魚子醬」的水果。

  負責銷售手指酸橙的 Baker 的女兒 Jacquie Baker 表示,廚師愛他們(手指酸橙),他們涵蓋了質地等現代化菜餚的三個組成部分,在視覺上他們是很漂亮,因為它們看起來像魚子醬,而且他們給了菜餚一種酸的成分。 Jacquie 解釋說,在現代食品,特別是亞洲食物,你需要一點酸的元素。

  手指酸橙,這個古老的原住民食物,如今已成亞洲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喜愛的美味水果,由於國際間的需求,其價格已由 1 公斤 40 元澳幣(29.37 美元)推升至 60 元澳幣(約 43.99 美元)。

  手指酸橙只是一批優質澳大利亞農產品其中之一,包括橄欖油、蜂蜜、和牛以及有機嬰兒食品,這些如今在一些亞洲頂級商店出售的品項已成為澳大利亞將自己推向成為亞洲熟食舖的象徵之一。

  雖然像小麥、稻米、蔗糖以及牛肉之類的澳大利亞的主要農產品長久以來飼餵亞洲,現在出現了一波像 Baker 一樣的農民轉而種植高檔作物。德勤(Deloitte)農業綜合企業的 Rob McConnel 表示,澳大利亞只能夠滿足亞洲當前的糧食需求極小比例 - 更不用說未來對它的需求了。這表示,與其說澳洲有機會成為亞洲未來的超級市場,不如說它會成為提供亞洲高價值、高利潤產品的熟食店舖。結合了澳大利亞科學院、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澳洲人文學院和澳大利亞科技及工程學院 4 校優勢所成立的澳大利亞理事會(The Australian Council of Learned Academies, ACOLA)預測,到 2050 年,所有的食品出口將增加一倍,達到澳幣 7,100 億元(約合 5,200 億美元)。

  然而,與來自法國等國家已建立了信譽的優質產品相比,要挖掘這一利潤豐厚的市場,澳大利亞農民必須克服在亞洲所缺乏的品牌意識。澳大利亞農場研究所說,在熟食店舖的產品都被認為是值得支付額外費用,因為他們是具有良好的、擁有美好聲譽及比一般的產品「讚」的品牌產品。

6. 中國大陸養豬場遭受新污染法規衝擊

  2015 年 8 月 6 日中國地方政府開始實施嚴格的新環保法令,關閉或搬遷養豬場,此舉將有助於大幅下降豬肉庫存和國內豬肉價格飆升。

  在 2011 年創歷史新高的豬肉價格所引起的通脹飆升後,北京當局推出了補貼和其他獎勵養豬場措施,導致以小、中型養豬場為主的投資熱潮。但因一些食品安全醜聞,其中包括在 2013 年發現的從黃浦江漂浮在到上海的 16,000 隻死豬事件之後,政府禁止在各地主要河流和城市周圍的養殖場。自 2015 年生效的環境保護法,給予地方當局更大的權力來關閉不符合排放標準的養殖經營。

  中國大陸養豬業協會秘書長龔規棼(Gong Guifen)表示,養豬場在新的環境規則下,遭受非常沉重的壓力,地方當局對養豬場採用與其他行業同樣的環保標準,但養豬場無法承擔高額的成本。很多養殖場被迫關閉,有的甚至沒有任何補償。龔規棼秘書長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養豬場被迫關閉,或者有多少仍然受到威脅。2015 年上半年,福建省關閉了 14,000 多個小型養豬場,而在中國大陸中部的湖南的養豬場數目在同期則下降了 11.1 %。

  該協會在 2015 年 7 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受到這些封鎖影響的主要是像廣東、福建之類的已開發地區,這些地方土地價格昂貴,有些被迫關閉的養豬場,其實已完全滿足環保要求。報告指出,符合環保的要求被用來做為「武器」,以配合當地政府的經濟議程,他們把這些騰出來的土地銷售給獲利更為豐厚的工業部門。

  中國大陸農業部 2015 年 8 月 5 日表示,由於部分原因是將南部和東部富裕省份的養豬場搬遷,養殖場母豬和豬的養殖數量已自 2008 年以來下降到的最低水平。中國大陸國內豬價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進一步上升,並且可能推升進口量。農業部稱, 2014 年由於供應過剩和需求疲軟,養豬產業總損失達 809 億人民幣(約 130 億美元)。

7. 印尼為支持國內生產者緊縮玉米進口

  印尼農業部官員 2015 年 8 月 3 日表示, 印尼已經停止簽發用於玉米飼料廠的外國玉米進口許可證,並正在考慮引進新規則,自 2016 年起只允許國家採購代理機構國家糧食署( Bulog )進口玉米。

  印尼總統 Joko Widodo,自 2014 年 10 月獲得政權後,對於不同的糧食物資,追求自給自足的目標,並對受到指責的進口高價稻米、牛肉和蔗糖價格加以抑制。農業部畜牧司司長 Muladno 表示,政府在 2015 年 7 月停止簽發用於玉米飼料廠的外國玉米進口許可證,俾重新計算此一部門的玉米供應和需求量。Muladno 補充說,不管條件如何,自給自足的精神應該從現在開始, 暫停玉米進口是這種精神的一部分。只允許國家糧食署自 2016 年有權進口玉米將是暫時性的措施,但 Muladno 並未提出時間表。

  因財富不斷增長以及對家禽更高的需求,印尼玉米需求在最近幾年持續增長。做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印尼被預測今年將進口 300 萬噸玉米,2014 年則為 310 萬噸。印尼飼料廠協會表示,這個進口量低於行業所需的 350 萬噸。印尼玉米主要從巴西和阿根廷進口,除課徵 5 %的進口關稅,並要求進口商向政府申請許可證。印尼統計機構認為,玉米 2015 年產量為 2,067 萬公噸,較 2014 年的 1901 萬公噸為多。

  熱門物產交易商嘉吉(Cargill)公司 2015 年稍早時表示,它正在考慮在印尼建立玉米碾製廠,但是若要該投資可行,必須是在印尼國內玉米供應的質量或數量不足時,能擁有自國外進口玉米的選項。

  在經歷因美國 56 年來最嚴重的大旱所帶動的 2012 年全球大豆和玉米的國際價格歷史高點後,印尼表示,將逐步擴大國家糧食署(Bulog)的角色和範圍,超越稻米,打造牛肉、玉米、蔗糖和大豆更大的庫存。

  Widodo 總統在 2015 年 6 月簽署了一項成為糧食法律一部分的法令,允許政府在主食、水泥以及其他基本商品需求高峰期時進行價格干預。印尼政府官員將 2015 年糧食價格的波動歸咎於天氣乾旱、糧食囤積和投機客炒作。

8. 俄羅斯的「食品火葬場」措施在有著危機與飢荒的記憶的民眾中激發憤怒

  俄羅斯政府計畫對於遭受禁運而進入該國的西方食物予以大規模摧毀,此舉對於一個貧困比率不斷攀升,以及在蘇聯時期充斥著飢荒記憶的國家造成公憤。

  2015 年 8 月 6 日當蘇聯官方展開當「食品火葬」時,一位東正教牧師譴責此行為是瘋狂和有罪的,即使是一些克里姆林宮的盟友亦對此構想表示震驚。不過,當局決心加緊進行對他們認為會造成「安全威脅」非法進口的食品加以摧毀。當日,俄羅斯電視台呈現出如小山般的非法進口的歐洲奶酪被推土機推平,然而即使在正式開始摧毀食物之前,狂熱的工人已將一箱箱的歐洲鹹肉扔進焚燒爐。

  莫斯科 2014 年禁止許多西方食品進口,以報復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在俄羅斯與烏克蘭對峙期間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措施。但現在很多俄羅斯人說,政府對一般老百姓面對日常生活的掙扎視而不見。

  超過 285,000 人支持在 Change.org,一個主辦社會運動的國際網站上的請願活動,呼籲俄羅斯總統 Vladimir Putin 撤銷該決定,並將食物交給需要的人。陳情書指出,制裁已導致俄羅斯貨架上的食品價格上漲,俄羅斯退休人員、退伍軍人、大家庭、殘疾人士以及其他亟需幫助的社會群體,被迫大幅限制他們的飲食至飢餓的程度。如果你可以吃這些物品,為什麼要摧毀它呢?

  由於食品價格每年上漲超過 20 %,加上俄羅斯媒體報導俄國農業部已招標購買「流動食品火葬場」,俾加速摧毀食品,更加深了民怨。農業部長 Alexander Tkachev 對此拒絕發表評論。

  普丁命令食品被銷毀的指令於 2015 年 8 月 6 日週四生效。它沒有指定銷毀方法,但是要求摧毀過程應以「任何可用的手段進行」,並加以錄影。

  但新法令的批評者說,在俄羅斯,貪腐盛行,普丁的要求將不足以防止腐敗官員用應被銷毀的食物圖利自己並舉辦盛宴。有多少食物迴避禁運還不清楚,但有相當的數量通過各種途徑出現在網絡,其中包括用偽造的證書到達白俄羅斯。

  俄羅斯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官員表示,2015 年 8 月 6 日查獲 436 噸各種食品,並迅速銷毀了 320 噸。據說,一些德國奶製品和意大利肉類在機場焚化爐被燒毀。這項禁令,將實施到 2016 年 8 月 5 日,涉及範圍廣泛,包括進口豬肉、牛肉、家禽、魚和海鮮、牛奶及奶製品、水果、蔬菜和堅果。它適用於來自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挪威的食品。

  俄羅斯人民對於蘇聯在 1920 至 1940 年代二戰和承平時期,因飢餓和相關疾病所造成數百萬人死亡的的飢荒,仍然有鮮活的回憶。共產主義垮台後,俄羅斯在 20 世紀 90 年代,從廉價的美國雞肉到新富階級食用的精緻法國奶酪等西方食品進口,都需求殷切。

  現在俄羅斯經濟因制裁和主要的輸出物石油價格暴跌而處於危機時刻,糧價飛漲正在傷害貧困者,盧布兌換美元已經失去超過 40 %的價值,而整體通貨膨脹率超過 15 %。

  俄羅斯的統計機構 Rosstat 表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俄羅斯人數 - 貧窮線的定義為那些收入每月低於 10,400 盧布(約合 160 美元) -已躍升; 2015 年第一季,總數達 2,300 萬或佔人口的 16 %,比起 2014 年的 1,600 萬人或是佔人口比例 11 %為高。

  反對派人物,前總理 Mikhail Kasyanov 對焚燒食品的作為報以辛辣的諷刺,他說,2,000 萬俄羅斯公民都在貧困線以下,他們的總統卻下令自 2015 年 8 月 6 日摧毀食物,這真是一項人文主義的真正勝利。即使是一些政府的盟友亦對此加以批判,一個著名的親克里姆林宮的電視主播 Vladimir Solovyov 表示,他不明白一個歷經過戰爭期間與隨之而來的艱難歲月可怕飢餓的國家,為何要摧毀食物?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9-17: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