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善化區農會-培善土、種善糧、推善食、結善緣

文 / 企劃處 劉玉文
圖 / 善化區農會

  善化區農會所轄範圍,係地處於有「穀倉」美名之嘉南平原,自古農業極為發達,且因位居臺南市中心區域,具縱貫鐵公路通過之樞紐,交通極為便利,各項服務設施漸趨集中設置,已成為鄰近各鄉村聚落的社、經、文化及商業服務中心。

  轄內可耕農地面積 3 千餘公頃,僅 1 成左右申請政策性休耕,如何活化利用農地,以創造發揮農產品加值綜效,為善化區農會積極努力的課題。

安心耕作從善化開始-善化區農會總幹事洪錦秀

  98 年政府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以來,業已扶植相當數量的大佃農進行規模化、效率化經營,而以此經營模式創造的農業收益,也促使年輕人想要投入農業生產的行列。惟青年從農面臨的首要難題是「找地」,在善化地區也不例外。再者,對初次接觸農業的年輕人而言,在從農之田園生活憧憬的「想要」和投入實際生產活動的「能夠」間會有落差,故善化區農會洪錦秀總幹事認為,短期內無法承租或購得適當農地,對青農不見得是壞事,為使青年清楚從農的信念,農會有責任先協助其辨明理想與現實的差異,不致貿然投入太大而最終失望退場,她說:「農會協助安排有志從農的年輕人在大佃農下實作,這樣不但讓年輕人得以實際務農,進而確認從農決心,當地老農也因為親眼觀察年輕人的經營能力與實績,比較安心放心,這時農地銀行適時予以媒合,就比較能夠說服老農將經營權交託出來,幫助青農找到經營所需耕地」

  有別於許多區域反映農地出租不易係肇因於老農對於 375 減租條例「出租了就收不回來」的恐懼心態,善化區的老農們比較擔心的卻是農保資格因沒有經營耕地而喪失。惟為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97 年配套修正農民健康保險條例,明確規定年滿 65 歲以上老農只要投保年資累計達 15 年以上,委由農地銀行協助辦理農地移轉或出租,即便全部農地均出租,致未繼續實際從事農業工作,仍可保有農保資格。因此,農會透過每次媒合或相關集會宣導,許多老農均願意將農地釋出給善待農地的青農們耕作,造就善化區內農地利用率高達 9 成,洪總幹事自信的說:「在善化區耕作的青農們,只要用心對待土地,種植讓大家能夠安心食用的農作物,農會一定會積極協助找地。」另,農會更 在洪總幹事「培善土、種善糧、推善食、結善緣」信念下,發展自有品牌包括「旺仔伯」稻香鳳梨酥、「善」胡麻油、「緣」胡麻清油;並研發各區鎮季節性農特產調製之冰品、代製酒廠、臺鹽公司各項酒製冰品、鹹冰棒等,配合既有品牌與加工產品,提供轄內之農業生產原料契作,共同推升農業產值。

善化區農會總幹事洪錦秀

善化區農會總幹事洪錦秀

為永續把關農地-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

  余永昌原在信用部服務,102 年起轉任推廣股接辦農地銀行與小地主大佃農業務,二項業務的密切搭配,充分掌握農地供給端與需求端的資訊,加以運用農地銀行網站提供的潛在可供租賃空間查詢功能,通常很快就能夠協助區域內的休耕農地找到適宜的經營對象。永昌試著將來自四面八方的租地者與要求五花八門的需地者作最好的連結,他說:「就是將每一位來接洽的農民都當成親人對待,每一筆農地都要當成自己的土地給予關照」,無怪乎善化區農地銀行的服務,能夠做到「讓出租的人安心, 讓找地的人放心」的高品質,達到促進農地活化利用目標。

  永昌又表示,農地銀行業務績效的基礎在於物件的充足性,「找地」是目前的工作重點,在辦理小大之農田現地勘查作業之餘,他都會把握機會順道詢問老農附近是否尚有可供租賃的農地,由被動等候地主提供,轉而主動挖掘,再進行後續委託出租、刊登、媒合等事宜,近年創造之年平均成交回報筆數超過 300 筆。他也鼓勵有心從農的人,可多在屬意的鄉野間走動,主動出擊詢問,必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隨著臺南科學園區發展,因產業競合,可耕作的農地勢將越來越少,為維持善化地區農業的永續發展,永昌說:「保護農地、善待農地,是我們希望能夠協助農民的地方。」因此,他在協助農地媒合時,亦會觀察篩選承租人,確保經由農地銀行媒合的農地,都能夠被善待善用。
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協助農地租賃服務
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協助農地租賃服務

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協助農地租賃服務

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協助農地租賃服務
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協助農地租賃服務
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協助農地租賃服務

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協助農地租賃服務
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協助農地租賃服務

原則、堅持、承受-青農蘇程隆

  43 歲的蘇程隆,曾是日式涮涮鍋店老闆,為了經營生意,每天奔波於臺南、善化兩地,在天色微濛、孩子未起床前便出門,晚上打烊收拾完妥返家時,孩子卻都已入睡,幾無家庭與親子相處的時間。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因欠缺參與成長歷程導致的親子疏離,加上早出晚歸的不正常作息對健康的影響,讓程隆興起了回鄉從農的念頭。

  幾年前透過農地銀行的宣導得知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程隆申請成為善化區農會的大佃農,雖是農家子弟,但並未實際耕作過,開始從農的程隆,除了不斷的參加農業單位舉辦的農業課程,亦跟隨親族長輩學習及請益實務經驗,並且積極參與青農組織交流營農心得,僅 3 年時間,就已闖出名號,成為臺南地區受矚目的有為青農。

  他回想,從農初始的 2 分地農地,就是在善化區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幫忙下順利找到的,之後每年逐步擴大經營規模,100 年經營規模就已經達到 2 公頃了。在這期間,也與農會建立了默契及良好的互動關係,除常請農地銀行承辦人幫忙留意有無農地可租,也會交流附近農地承租的情況。

  一開始的農業經營,程隆仍採行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及高密度種植的慣行農法耕作,後有感於大量施用化學物質對環境影響,以及農業生產者以產出無毒食物供民眾消費的自我期許,102 年起試行無毒農法種植,但因土壤基礎條件及鄰田汙染,導致成效不佳。然在因緣際會下,結識曾專程到日本研習有機農業的洪國勝老師,引入以微生物菌(簡稱 EM 菌)改善土壤,生長優質農作物的耕作觀念,便將現有承租的農地,改以應用微生物菌方式耕作,並於 103 年順利成為有機的大佃農,承作農地面積也已經來到 6 公頃多,同時程隆所開創的「牛庄好農」有機米也獲得成功大學有機認證,實踐 「培善土、種善糧」 的信念,永續地為這塊土地注入更多的好菌,「善化」每一塊值得耕耘的農地。

  訪談最後,現任臺南青農聯誼會副會長的程隆,讚許年輕人投入農業的想法,但提醒有意從農的年輕人在心態上須作好準備,並分享一路走來的 6 字體認:「原則、堅持、承受」,即 ,農業經營不免面臨天災,但對種植的作物要有原則及堅持,然而原則需要架構在智慧上,若原則不對則堅持無用,又隨著智慧與歷練的增長,轉變心境,有好的結果就享受,不好的結果亦要承受。程隆的心路歷程及體認,相信對所有有志從農者,是很重要的提醒,也唯有認清自我的選擇,才能勇往直前,愈挫愈勇,終能享有甜美的果實。

(左)青農蘇程隆、(右)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

(左)青農蘇程隆、(右)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

(左 1 )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左 2 )推廣股股長王淑貞、(右 2 )總幹事洪錦秀、(右 1 )青農蘇程隆

(左 1)農地銀行承辦人余永昌、(左 2)推廣股股長王淑貞、(右 2)總幹事洪錦秀、(右 1)青農蘇程隆

地寶報你知

  地主不用擔心出租農地失去農保資格!依據農民健康保險條例第 7 條之規定,於 97 年 11 月 7 日修正之條文公布前已參加農保之被保險人,於年滿 65 歲且年資累計達 15 年以上,委由農地銀行協助辦理移轉或出租,仍可繼續保有農保資格唷!

地寶報你知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10-19: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