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民對未來肥料補貼政策之意向分析

陳郁蕙 1 ‧農糧署 鍾孟佳
註 1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一、前言

  肥料是農民從事農耕工作的重要生產資材,所以肥料價格及肥料穩定供應一直是我國農政單位的主要施政項目之一,由於國內所生產的化學肥料之原料大多數來自國外,因此肥料價格受到國際市場之影響,為避免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所以政府採行多項紓緩化學肥料之價格措施,包括化學肥料運費的補助、適度協調台肥公司調降肥料價格、請各級農會降低肥料管銷費用、調降肥料進口關稅稅率、推廣合理化施肥等措施。為因應國際製肥原物料價格上漲,自 2008 年 5 月起辦理農民常用之化學肥料漲幅價差補貼,並自 2015 年 1 月 1 日起,農民依身分證統一編號購買價差補貼化學肥料 。由於肥料政策向來是各界所關注議題之一,推動肥料補貼作業資訊化等措施來強化施政效率只是開始,面對環境及預算壓力,該措施可能進一步調整,在做調整之前實有必要針對農民對合理化施肥及未來肥料替代方案之看法做調查分析,以做為日後施政調整之參考。

二、農民對合理化施肥措施之認知

  本研究在 2015 年 4 月至 6 月之期間以苗栗縣(頭屋鄉)、南投縣(草屯鎮)、臺南市(龍崎嶇、麻豆區)、花蓮縣(壽豐鄉)等地區之農民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 發放問卷數為 353 份,扣除無效問卷 146 份,有效問卷數為 207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 58.64% 。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受訪農民中有 81.7% 同意「 過度使用肥料將對農地造成負擔 」;也有 94.4% 的農民知道政府有在推動合理化施肥措施;更有 86.5% 認同實施合理化施肥不會影響作物產量且可減少肥料使用量與降低生產成本,可是為何政府過去在推廣合理化施肥政策卻未能達到顯著的效果之原因則值得深究,初步推測原因可能因我國長期採取穩定肥料價格措施,農民的購肥價格相對穩定,導致農民容易忽略了這項生產成本,而未進一步改變施肥習慣,未來若能落實肥料補貼資訊化管理,並搭配合理化施肥的推廣,對降低農民肥料使用量及肥料成本,改善土讓、保護農業環境有所助益。(表 1 )

表 1  受訪農民對合理化施肥措施之認知 PDF

三、農民對於肥料補貼替代方案之偏好

  分析未來政府若取消肥料價差補貼,由下列四個方案:以直接給付、減少化肥使用量達一定數量以上者給予「環境直接給付」、依據減少化肥使用量不同者給予不同「環境直接給付」、提供農民使用有機肥料的獎勵做為替代方案,受訪農民第一優先選擇為以「直接給付」(平均值 2.13 ),第二優先則以「對農民使用有機肥料獎勵」(平均值 2.26 ),第三優先以減少化肥使用量達一定數量以上者給予「環境直接給付」替代(平均值 2.43 ),最後則為「依據減少化肥使用量不同者給予不同環境直接給付」(平均值 3.18 )。 (表 2 )

表 2  農民對未來肥料替代方案之偏好 PDF

四、農民對未來肥料補貼金額設定上限之看法

  調查結果發現有 88.8% 的受訪農民同意未來政府對肥料補貼金額設定上限;若進一步與農民之背景做交叉分析發現同意有補貼上限者之平均年齡較低(平均年齡 61.18 歲 <62.59 歲);平均教育程度高(平均值 9.56 年 >8.81 年);平均農場經營規模較大(平均面積 3.31 公頃 >2.31 公頃);平均農業總收入較高(平均值 1,044,496 元 >421,429 元);家庭總收入也較高(平均值 1,583,770 元 >933,333 元),對農業依存度亦較高( 65.95%>54.15% )。絕大多數的農民都同意未來對肥料補貼金額設定上限,且平均農業依存度為 65.95%,可知同意者主要為實際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而非兼業農民。(表 3 )

表 3  是否同意未來政府補貼農民之肥料金額設定上限之交叉分析 PDF

五、結語

(一)雖然農民第一優先選擇以直接給付方式來替代肥料補貼措施,而調查亦發現選擇「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質肥料的獎勵」受訪農民也不少,考量單純直接給付若無其他對環境要求較難達到農業環境改善,反觀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質肥料之做法在技術面、推廣及執行面均較有經驗,是未來可以優先考量方向之一。

(二)大多數的受訪農民都同意對肥料補貼金額設定上限,若對受訪者之背景做分析發現支持者平均農業依存度為 65.95% ,這些農民因其經濟來源主要是靠農業收入,所以對農業環境較重視。未來若欲對購肥措施做進一步調整可能可以朝此方向努力。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10-19: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