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業與時俱進,創造產業新機

文 / 編輯部

  過了秋季霜降,時入立冬,農民開始忙著收成,農諺:「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刻劃收成的喜悅,連禽鳥都感染了。秋末冬初也給大自然染了色彩,除了全臺各地楓紅層層美景外,一年一度的新社花海節與臺中國際花毯節暨中臺灣農業博覽會已經登場,百卉爭妍,花海繽紛,更展現臺灣農業多樣薈萃,欣欣向榮。

  為持續推動我國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商品化及產業化,農委會藉由 104 年 10 月 1-3 日假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館舉辦之「 2015 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以「科技創新 永續未來」為主軸,並以方舟展館設計,呈現「生物資源」、「整合加值」、「健康安全」共 3 大技術範疇之農業研發成果。

  本期農政視野聚焦於「因應消費趨勢創造產業新機」,透過多元米食、精緻竹產業、國產水產品、畜產品標章、認驗證及生產追溯制度等農業推廣層面,介紹農委會為因應國際穀物價格波動,迎合國人飲食西化及消費需求,積極促進開發新式米食加工製品,強調以國產原料到產品應用之建構連結,提供國人安心、健康、美味之米食新選擇。竹產業過去以竹炭產品為基礎發展,成功將國內竹產業由竹工藝帶向特色產品的開發與單點銷售。近三年,以全竹應用含括生技、綠環境科技為發展基礎的精緻竹產業,逐步佈局臺灣竹產業走向高單價精緻產品開發之列,再進一步推動竹產業 O2O 電子商務平台及跨業合作的擴大輔導,透過雲端、 APP 技術與物聯網建置,營造不同區域特色竹產品虛實通路及聯營制度,讓竹產品有機會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臺灣四面環海,漁產年產量約 140 萬公噸,由產地到各消費地的距離短,魚貨品質佳,價格相對進口產品經濟實惠,透過「用最鮮的,給最值得的」系列活動,並與量販、超市及漁會網路商城等通路合作,得以推廣國人享用在地優質國產魚貨。為強化畜產品地產地消,積極辦理相關家牛、羊畜產品標章、生產追溯及產銷履歷驗證等業務,俾供為國內消費者選購家畜肉品及乳品之參考依據,亦可有效與進口畜產品進行區隔。

  透過「鮮享在地 食在安心-2015 臺灣農產品特展」活動,鼓勵消費者享用在地食材,並以超市實境展示引導民眾對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吉園圃、產銷履歷、有機農產品及 CAS 等 5 大溯源體系的認知,展現從農田到消費者手中產品的資訊透明化過程,農食安全又安心。臺灣第一場結合生態服務型農業與里山倡議的國際研討會,是從生態、農業和人類的角度,分享各自研究成果與推行經驗並彼此交流,勢必延伸出後續研究能量,共同推動適合臺灣的生態農業和里山倡議,使人類生計與自然環境能發展永續共存的和平之道。

  本期「花蓮宜蘭區農產業之原鄉部落輔導」系列繼續報導「給年輕人一條回鄉的路─崙山部落農產業輔導」,介紹花蓮縣卓溪鄉崙山部落,多年來經花蓮農改場協助建立中草藥農業栽培技術,讓部落農產品之產量與品質提升,增加其收益,並營造優良的農業生產環境,提供原住民部落年輕人返鄉務農的機會,給年輕人一條回鄉的路。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11-18: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