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花蓮宜蘭區農產業之原鄉部落輔導系列報導 給年輕人一條回鄉的路─崙山部落農產業輔導

文‧圖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張同吳

前言

  崙山部落位於花蓮縣卓溪鄉之最北端,西接中央山脈,南臨立山村,東界玉里鎮三民里,北接瑞穗鄉舞鶴村,面積為 659.378 公頃 ,總人口數約七百人,部落 3/4 以布農族人為主,1/4 為太魯閣族人,漢人及阿美族人佔極少部分。崙山部落(布農族語 Duqpusan)原名為「馬樂布士」,是「大家庭」的意思,因建造長長的房子給大家庭族人居住,後來日本人稱之為 Lopusan,之後隨著譯音改稱為崙山。崙山部落與臺灣大多數部落一樣,由於青壯年出外謀生、人口外流以及隔代教養等問題嚴重,成為部落發展之隱憂。早期的崙山部落因農業腹地廣大,主要種植梅、李及苦茶樹等作物,但因栽培技術與人口老化等問題,以致於產業逐漸沒落,僅維持自然的栽培型態。

  在 2000 年回鄉服務的溫光亮牧師,看見部落蕭條的景象,族人生活困苦,許多耕地任其荒蕪,溫牧師便不斷苦思部落的發展生機,溫牧師認為「部落沒有了農業就沒有了文化,沒有了農業就沒有了根。」,於是便決定重振部落農產業,為年輕族人返鄉開闢出一條道路。而在溫光亮牧師多方奔走下,目前崙山部落已規劃出未來十年農業發展目標,除了農業生產之外,希望透過產、官、學的合作,將農業提升至二、三級產業,未來也將朝六級化產業發展,並推動鼓勵年輕人回鄉,為部落的永續經營注入新血,提供農業轉型之願景,改善部落人民的生活。

崙山部落農產業輔導

  為推動原住民農業之發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 2006 年開始在崙山部落輔導原住民的農業栽培技術與經營管理,在部落試作當歸、丹參、薑黃等 高經濟保健作物,以有機栽培的耕作方式,生產高經濟價值作物,為花蓮地區最先發展保健作物之原住民部落。經過數年的試作推廣,崙山地區的當歸產量與品質提升,推廣面積曾高達 6 公頃 ,成為崙山地區的新興作物之一。近年來本場亦協助部落丹參與薑黃的栽培種植,不定期辦理各項講習,因應部落的需要,由本場研究人員到崙山辦理中草藥、油茶、果樹等作物栽培管理課程及相關訓練,提供客製化服務,免除部落人員舟車勞頓之苦,提升部落的農業栽培技術,使崙山地區成為東部地區中草藥的重要產地,所生產的當歸、丹參、薑黃、油茶及果樹在產量與品質上有明顯提升,有助於提高部落農民之收益。

保健作物產業輔導

◆當歸之栽培與推廣

  當歸(Angelica spp.)為繖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神農本草經》中將之列為中品藥,為一使用很廣泛的傳統中藥材,利用部位為根部,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及潤腸通便等功效。目前已在崙山部落建立當歸之栽培繁殖體系,以友善土地的耕作方式,生產高品質、安全的當歸。崙山部落生產的當歸在近幾年的努力之下,產量與品質均獲得明顯的改進與提升,值得發展為具特色的部落農產業。

◆丹參之栽培與推廣

  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使用部位為根部,為一傳統之中藥材,《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生藥,廣泛用於婦女月經失調、失眠、關節炎及心血管、血液類等之疾病。現代之研究顯示其對於抗腫瘤、抗菌、冠心病、特別是心血管方面如心絞痛、和心肌梗塞有良好的治療功用,可開發為心血管疾病保健用之食材與保健產品,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農產品之一。為在崙山部落推動多樣化保健作物,選擇丹參在崙山地區進行試作推廣,目前種植的丹參產量與品質均優,未來可輔導部落農民生產優質、安全的丹參,帶動部落農產業的發展。

崙山生產之丹參產量高、品質優良

崙山生產之丹參產量高、品質優良

◆薑黃之栽培與推廣

  薑黃 (Curcuma longa L.)為薑科薑黃屬植物,主要利用部位為根莖,在藥用上薑黃具有止痛、健胃、利膽道及解肝毒之功效,根莖含有薑黃素,為重要的天然食用黃色素植物,除供食品著色外,兼具辛香特性,為咖哩粉之主要佐料之一。新鮮的薑黃根部清洗後陰乾,即可依根莖大小分級包裝販售,或將根部切片烘乾,磨粉後可製成薑黃多樣化的加工產品,可作為有機栽培的高經濟價值作物。目前已協助部落建立薑黃栽培技術,薑黃品質與產量有提升的效果,並積極輔導相關加工產品的開發,成為另一具特色的農產品,可增加部落農民收益。

崙山部落種植的薑黃品質優良

崙山部落種植的薑黃品質優良

油茶產業輔導

  近年來一連串的油品食安風暴,讓崙山部落一炮而紅,使用在地友善耕作的苦茶籽壓榨生產的苦茶油,在市場上被迅速搶購一空,讓「崙山苦茶油」成為崙山部落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農產品之一。但因部落生產的苦茶油產量與品質參差不齊,影響苦茶油產業之發展,因此花蓮場引進外部資源,由農委會各試驗改良場所組成的油茶團隊,不定期多次至崙山部落協助改善油茶樹之生產,期能提高油茶的產量與品質;花蓮場亦至部落召開油茶講習會,提供油茶樹各項栽培管理訓練課程,並協助油茶樹之施肥、修剪、整枝技術,提高油茶之產量與品質。目前花蓮場亦於部落進行 油茶整合性科技計畫研究,進行油茶豐產品種選育工作,選出適合地區栽培的品種,並建立省工、豐產、肥培管理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栽培技術等,來解決油茶產量低與品質良莠不齊的問題,並將整合性之油茶栽培技術推廣於部落種植,進而促進部落油茶產業的永續發展。

果樹產業輔導

  崙山部落早期因農業腹地廣大,主要種植梅、李及苦茶樹等作物,但因栽培技術與人口老化等問題,以致於產業逐漸沒落,僅維持自然的栽培型態。花蓮場為協助提升部落果樹類作物的品質與產量,協助柑橘、水蜜桃、梅子、甜桃、鳳梨等果樹之肥培管理、整枝修剪技術輔導以及病蟲害管理等農業栽培技術,提高果實的產量與品質,由各領域專家組成團隊,共同輔導崙山的甜蜜桃等果樹有機栽培,提升農產品品質,增加農民收益。

有機驗證輔導

  崙山部落為推動農產業的永續發展,隨著栽培與加工技術逐漸成熟,部落便開始籌畫有機驗證的申請。由於部落農民多為年長者,對於申請有機驗證必須面對的繁複法規,以及缺乏處理各項文書作業之經驗,讓農民心生退卻。在了解崙山部落的困境後,花蓮場便主動積極提供協助,組成跨課室的專家以及驗證單位人員,到部落舉辦驗證說明會,在深入了解農民的困境,並傾聽農民心聲之後,由作物栽培與驗證輔導人員組成團隊,不定期至部落持續進行協助關懷,讓農民對提出驗證的申請意願與信心日與俱增,在農民有意願提出驗證申請後,立即協助說明申請程序,並指導、陪伴農民進行各項表單的填寫作業。

  在 2013 年崙山部落已向國內有機驗證單位提出 3.76 公頃 之申請,逐步落實有機農業之推動,雖然通過的有機驗證面積不大,但對部落來說,卻是邁入新的里程碑,相信未來在族人的團結齊心之下,崙山將可蛻變成充滿生機的有機部落,使部落能保有天然、優良的農業生態環境,讓農業生產在部落能永續發展。

未來展望

  臺灣原住民部落常存在著青壯年出外謀生、人口外流以及隔代教養等問題,而部落人口的老化凋零,使得耕地無法充分利用,甚至休耕地面積逐年增加,嚴重影響部落的發展與生計。花蓮場以部落特有原民文化為出發點,配合其天然環境優勢並結合其產業特色,積極從事輔導原鄉部落的農業發展。對於崙山部落所面臨的發展問題,針對部落各項需求,設計許多農業相關訓練課程指導農民,並主動積極解決部落的問題,結合花蓮場與農業相關單位的人力與資源,期待能帶動部落的農產業發展,減少部落休耕地面積,透過本場協助崙山部落建立的中草藥農業栽培技術,讓部落農產品之產量與品質提升,增加其收益,並營造優良的農業生產環境,提供原住民部落年輕人返鄉務農的機會,給年輕人一條回鄉的路。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11-20:6,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