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103年我國糧食供需統計結果

文 / 統計室 邱郁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利用農產品生產、進出口、存貨變動等資料,按年編製糧食平衡表(Food Balance Sheet),陳示國內各類糧食供給量,推估每位國民平均每日各種營養素可攝取量,並進而編算糧食生產指數、糧食自給率等指標。糧食供需統計結果可綜陳整體農業績效,為調節農產品供需及制訂相關糧食政策之重要參考。

一、糧食供應

  103 年臺灣地區平均每人可供消費之各類糧食為穀類 86.2 公斤(其中白米 45.7 公斤,麵粉 36.5 公斤)、薯類 21.4 公斤、糖及蜂蜜(主要為糖) 25.8 公斤、子仁及油籽類 25.6 公斤、蔬菜類 105.8 公斤、果品類 126.0 公斤、肉類 74.3 公斤、蛋類 17.1 公斤、水產類 35.7 公斤、乳品類(還原折算為鮮乳) 44.3 公斤、油脂類 23.3 公斤。與 102 年比較,平均每人每年糧食可供消費量多呈增加,其中穀類平均每人可供消費量較 102 年增加 0.9 公斤(+1.0 %),主係 103 年稻米因氣候平穩,產量豐盛,增產 9.7%,雖進口量稍減,每人白米可供消費量仍增加 0.7 公斤(+1.6%)。蔬果類因氣候平順,利於作物生長,致每人可供消費量分別增加 1.7 公斤(+1.6% )、 1.6 公斤(+1.3%);豬肉受豬隻流行性下痢(PED)疫情影響,產量減少,家禽肉則因替代效果,產量及進口量分別增 7.2 %及 24.3 %,致整體肉類每人可供消費量增 2.8 公斤(+3.9 %);油脂類及子仁及油籽類受 102 年國內爆發混油食品安全事件影響比較基期較低,使得油脂類、子仁及油籽類每人可供消費量分別增加 2.6 公斤(+12.7% )及 1.6 公斤(+6.6%)。若與 93 年比較,各類糧食之平均每人可供消費量除糖及蜂蜜、子仁及油籽類及水產類外,均呈減少。

  隨著家庭外食比例提高,及飲食選擇多樣化的影響,我國傳統主食之白米,已逐漸被其他食物所替代,103 年稻米因氣候平穩,產量豐盛,增產 9.7%,雖進口量稍減,每人白米可供消費量仍增加 0.7 公斤(+1.6%),較 93 年則減少 2.9 公斤(-5.9%)。日本亦有相同情況,10 年間其每人每年白米可供消費量由 61.5 公斤減為 55.2 公斤,下降 10.2%,惟其整體下降幅度較我國平緩。

93年與103年每人每年糧食供給量
日本與我國平均每人全年白米可供消費量比較 PDF

二、熱量供應

  103 年平均每人每日可由食物中取得之熱量為 2,742 大卡,主要來自穀類(占 29.8 %)及油脂類(20.4 %),餘約 5 成熱量由其他 9 大類糧食提供。食物供給熱量較 102 年增加 97.7 大卡(+3.7 %),主係油脂類、子仁及油籽類受 102 年國內爆發混油食品安全事件影響比較基期較低,生產量及進口增加,供給熱量分別增加 61.7 大卡(+12.4%)及 15.4 大卡(+7.3%)所致。與 93 年比較則減少 87.7 大卡(-3.1 %),穀類仍為熱量最主要供應來源,惟受飲食多元影響,供給熱量減少 50.0 大卡(-5.8%),其中白米受國人飲食西化與攝食便利性之影響,熱量供應降幅較麵粉明顯。

三、糧食生產

  103 年台灣地區糧食生產總指數為 96.3(民國 100 年 =100),較 102 年增加 1.1 %。103 年因氣候平穩,適合作物生長,穀類、蔬菜類及果品類分別增產 11.2% 、 3.0% 及 1.5%,復以子仁及油籽類受 102 年國內爆發混油食品安全事件影響比較基期較低,亦增產 35.9%,惟豬肉受豬隻流行性下痢(PED)疫情影響,產量較上年減少 4.6%,總體來說,各類別生產指數多呈上漲情形。水產類受漁源保護及捕撈規範限制,遠洋高價魚種及沿近海漁撈捕獲量減少,雖養殖漁業及魷魚等頭足類增產挹注,本類生產指數仍較上年降低。

  10 年間國內糧食總產出平均年變動率為 -0.5 %,其中減產幅度較大者為種植面積逐漸縮減的花生、花豆等子仁及油籽類,果品類及漁場受限且資源枯竭之水產類,生產指數年平均變動率分別為 -2.8 %、 -2.2 %及 -0.7 %。

熱量供應來源 PDF

日本與我國以熱量為權數之糧食供給比率 PDF

四、糧食自給率

  103 年以價格計算之綜合糧食自給率為 68.4 %,受豬隻流行性下痢(PED)疫情影響,國內豬肉產量縮減,旋以進口豬、雞肉填補需求缺口,加上生鮮雞蛋及液態乳進口量增,致畜禽產品自給率下降,惟受惠氣候平順利於各項作物生長及活化休耕地影響,農糧產品增產,加上秋刀魚、鯖魚、虱目魚及冷凍魷魚等水產品外銷亮眼,推升 103 年糧食自給率,致以價格計算之綜合糧食自給率較 102 年上升 0.5 個百分點。又熱量高之穀類及子仁及油籽類皆增產,致以熱量計算之綜合糧食自給率為 34.1%,較 102 年增加 1.2 個百分點。

  由於國外糧食以低價或貿易配額等優勢或手段進入國內市場,且國人飲食習慣改變,致我國糧食自給率呈現逐年降低情形。若與國情相近的日本比較,我國以熱量為權數之綜合糧食自給率於 83 年跌破 4 成,其後持續下滑,近年政府積極推行活化農地政策,增產糧食作物,致糧食自給率小幅回升;日本同樣呈現下降狀況,87 年以後一直維持 4 成水準,99 年降至 39 %至今。

糧食供需統計指標 PDF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11-20: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