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文 / 企劃處 林文傑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註 1 :已退休專員

1. 花椰菜可以實現建構二次採收的生產體制

  位居日本四國的德島縣立農林水產綜合技術支援中心研發花椰菜可以實現一次定植、二次採收的生產體制,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德島縣立農林水產支援中心的佐藤佳宏研究員,為了配合德島縣當地的氣候以及日本花椰菜產期調整的實情需要,選擇在 11 月將花椰菜的菜苗定植在圃場,並且將菜苗以不織布予以覆蓋(註:此項舉動,同時兼顧該地區越冬實情之需),迄至該菜苗長出花蕾為止,約在翌年的 4 月可以進行第一次採收;而後將花椰菜的母株予以保留在圃場,並進行追肥等圃場管理,約在一個月後,原來預留的母株可望長出第二個花蕾供做第二次採收使用,進而實現花椰菜可以建構二次採收的生產體制。

(二)此實驗值得關注的重點是:(1) 一般情況下,德島縣當地在 11 月種植花椰菜時,是採取隧道式讓花椰菜越冬,且其所使用的氮肥供做基肥使用量為每 0.1 公頃 35 公斤;而此次實驗的氮肥使用量為每 0.1 公頃 40 公斤,且在第一次採收後供做追肥使用的氮肥量為基肥的一半。(2) 就生產成本而言,實驗組的生產成本,比德島縣當地所使用的傳統式栽培方式減少 30 %。(3) 此次實驗組第一次及第二次採收量,每 0.1 公頃分別為 1.3 公噸及 1.1 公噸,為德島縣當地傳統方式栽培的收穫量的 2 倍。換句話說,實驗組的生產體制,為德島縣當地傳統生產體制粗收益的 2 倍。(4) 由於不織布具有不易滲水等特性,因此,在實驗的過程中,容易使花椰菜產生菌核病等病蟲害難題,為此實驗需要進一步克服的研究重點。(5) 由於我國農作物的生產體制沒有下雪等氣候方面的困擾;所以沒有使用不織布越冬的問題,建議可以選擇妥適的季節,進行花耶菜的露天二次採收的生產體制實驗,以期能達到提升花椰菜單位面積產量、增加菜農收益、如遇颱風等天災時可以達到縮減花耶菜復耕時間等目的。

2. 紐西蘭積極辦理因應鳥獸害相關事宜

  紐西蘭是地廣人稀(註:由聯合國統計資料得知, 2013 年紐西蘭的國土面積為 26.8 萬平方公里,人口 450 萬人)、多山林的國家,所以其境內生物多樣性豐富,也產生一些鳥獸為害的困擾。在該國以農牧業為重要產業的情況下,紐西蘭在處理鳥獸害相關事宜方面頗有獨到之處,其要點為:

(一)以具有通電功能的柵欄做為管理家畜放牧的必備裝置:一般畜牧業發達且採取放牧飼養家畜的國家或地區,大多數以柵欄或圍籬的方式,供做產權區分的界限以及防止草食類家畜越界吃草的管理法則。紐西蘭則以具有通電功能的柵欄,做為防止野獸入侵牧場的必備裝置。由於紐西蘭所使用具有通電功能的柵欄的電壓非高壓電,是一般人可以容忍的範圍,且該國將牧場柵欄通電,視為日常生活應備的常識,所以沒有人因不小心接觸具有通電功能的柵欄而觸死的案例。此外,如果站在野獸的立場而言,野獸如果接觸具有通電功能的柵欄,將因其個體的大小及接觸時間的長短,來決定其傷亡的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接觸過具有通電功能柵欄的野獸,不會有第二次犯錯的現象出現,進而達到人、家畜、野生動物等可以同時併存於紐西蘭土地的榮景,為確保生物多樣化的理念立下良好的典範。

(二)獵殺 opossum 成為農民等一般老百姓的休閒活動: opossum 是一種外貌相當可愛的袋鼠(成年的 opossum 身高約 50 公分),因其毛皮具有良好的保暖性,所以 1837 年紐西蘭自澳洲引進飼養,以供做毛皮衣料的原料使用為目的。由於 opossum 在紐西蘭沒有天敵,且其繁殖能力強盛,在飼養期間曾發生過脫逃事件後,快速發展成紐西蘭最大族群的野生動物,於 21 世紀初的數量高達 7 千萬隻,是紐西蘭人口的 16.3 倍。由於(1) 由紐西蘭相關單位的調查資料得知,紐西蘭野生的 opossum 約有 40 %為結核性病菌的帶原者,且時常躲在居民屋簷下,除了成為偷吃農作物的不速客的困擾外,更是紐西蘭酪農飼養牛、羊等家畜感染結核性病變的重要殺手;所以紐西蘭當局為了降低野生 opossum 的數量,除了在森林等無人居住的地方採取散佈藥劑撲殺外,更鼓勵農民等一般老百姓獵殺 opossum 。(2) 由於紐西蘭有廠商以平均每隻紐幣 7 元(紐西蘭幣 1 元,約等於新臺幣 21.44 元)的價格大量收購野生 opossum ,供做毛皮衣料的原料等因素影響,致使獵殺野生的 opossum ,目前成為紐西蘭老百姓最樂意進行的休閒活動。

(三)山豬是紐西蘭民眾視為山珍的佳餚:由於(1)紐西蘭境內有許多山豬、鹿等野生動物,對於維持紐西蘭自然生態容易造成負面影響,所以紐西蘭當局在鼓勵獵殺此些野生動物的同時,以建立可以確保生物多樣化以及鼓勵紐西蘭民眾將此些野生動物供做食用肉類使用,為政策施政的努力方向。(2) 因為紐西蘭的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等草食類動物為主要產業,在牛、羊等家畜的食用肉類日漸平常的情況下,雜食類的山豬一越而為一般民眾心目中之山珍佳餚。因此之故,一般紐西蘭人會將自己所飼養的牛、羊,委託具有獵殺及處理山豬等野生動物資格的廠商,將其予以妥適混合並且製成美味可口的香腸等加工食品,或由廠商以自產自銷等方式予以販售。換句話說,目前紐西蘭流行將山豬等野生動物獵殺後,製成加工食品及各種具有商品價值的商品(例如鹿皮供做製作成皮革的原料),進而達到物盡其用的政策目的。

3. 日本成立以農業為主的計畫專案小組著手研擬加入 TPP 後之農業政策調整相關事宜

  日本於 2015 年 10 月加入 TPP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後,為使受到相當大衝擊的日本農業能夠永續發展,由執政黨的國議員發起以農業為主的 Project Team (計畫專案小組),積極著手研擬加入 TPP 後的農業政策調整相關事宜,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此計畫專案小組以(1) 希望能夠消除對於日本農業與農村發展有所貢獻的農業人員的不安心裡。(2) 積極辦理支援農業成長產業化相關事宜。(3) 未來日本糧食與農業政策的願景能夠明確化等為基本立場,希望能將 2015 年 3 月公布為期長達 10 年的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註:此基本計畫的中文譯註資料,請參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企劃處網站),以及農林水產省每年度所辦理的農業施政計畫等政策施政相關事宜進行深入檢討,並且與相關單位進行妥適的調整,以期能夠達到降低 TPP 對於日本農業及農村的衝擊、強化日本農業競爭力等目的。

(二)由於此計畫專案小組的設置,是以希望加入 TPP 後的日本糧食能夠安定供給、農業能夠永續發展、農民能夠安心務農為成立宗旨,且是由執政黨的國會議員發起,在選票、國際情勢、日本國內實際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考量,以及該組織目前正積極廣邀具有相同理念的各行各界人士參與的情況下,未來可能成為監督日本行政單位的組織,故其動向值得予以關注。

(三)目前已知此計畫專案小組希望(1) 以培育具有良好經營能力的優秀人才、強化耕作與園藝農業的國際競爭力、提升畜產收益力、擴大輸出、加強與消費者間的合作、強化有利農業發展的法規等為強化日本農業體質,以及(2) 努力促進稻米、小麥、牛肉、豬肉、乳製品等五項重要農產品的安定經營等二項訴求,為該小組第一階段努力探討的方向。

4. 政府機構間缺乏協調 危害漁民們權益

  由 Linklaters 國際律師事務所針對 13 個國家及歐盟等漁業產業立法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因為有太多不同的政府部門都參與了保護捕魚行業人的權利,使其在對虐待性工作條件表達不滿或請求雇主補救時,缺乏明確辦法。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 ILO )資料,全球超過 3,000 萬人從事捕魚業工作,一半以上的人並在漁船上全職工作,這個行業侵犯人權行為屢受抨擊。

  根據 Linklaters 國際律師事務所在 2015 年 11 月發表的研究顯示,儘管多數國家擁有強大的立法,他們在執法上卻有所掙扎。 Linklaters 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Ben Carroll 指出,最大的挑戰在於執行,因為這方面的責任,往往是相當分散的。這對於試圖確定沒有東西掉落在縫隙之間的執法者創造了一個真正的挑戰。

  研究發現,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印尼、日本和中國大陸係由政府部會來監督他們的漁產業,這項業務可能歸屬勞動部或農業部,但他們可能並不總是具有漁業專業。相較之下,作為該研究的一部分的英國、德國和南非,有一個專責機構,有發照及檢查漁船的權利。報告以菲律賓為例指出,由於問責機制散布在眾多政府機構和部門間,沒有明確的途徑可進行投訴或尋求賠償。數個菲律賓政府機構,包括就業部和海岸警衛隊最近即簽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以加強合作。

  Linklaters 的 Sarah Barnard 對此表示,問題在於,每個機構認為這是其他機構的問題。

  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和歐盟亦包括在此研究之內,但其中只有五個國家,即阿根廷、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那( Bosnia and Herzegovina )、剛果、摩洛哥和南非 - 已簽署國際勞工組織 8 年前通過、旨在確保捕魚業適當的工作條件的公約。

5. 農民控告巴基斯坦政府 要求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

  Asghar Leghari ,這位巴基斯坦農民已經受夠了他在南部旁遮普( Punjab )地區的家庭與威脅他作物收成的、不可預知的天氣的抗爭,也因為周遭許多小規模的農民,在與氣候變遷的抗爭中以貧窮結束的命運而沮喪,他對於巴基斯坦似乎沒有能力保護其人民免受氣候變化帶來的破壞性影響,非常生氣。所以 Leghari 決定,只有一件事要做:把政府告上法庭。

  25 歲的 Leghari ,向拉合爾高等法院提交了一份請願書,宣稱巴基斯坦政府因忽視應對氣候變遷影響的因應,侵犯了他的基本權利。引述該國 2012 年的國家氣候變遷政策的目標,他指責領導者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時,未能確保水、糧食和能源安全。對此,法官 Syed Mansoor Ali Shah 下令組建氣候變遷委員會,來推動政府承諾的政策。

  該委員會由來自該國包括氣候變遷部和水利與電力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門官員和國際組織的負責人所組成,現在已經開始會議。

  法官說表示,氣候變遷似乎是巴基斯坦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

6. 美國 FDA 發布有關農產品安全、進口食品的最終規則

  2015 年 11 月 13 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表示,該局已發布了旨在防止因農產品被汙染的所造成的每年數百萬美國人生病的食源性疾病( foodborne diseases )的新規則。

  最終的規則讓 FDA 能強制執行食品安全措施,為生產農產品的農場建立安全標準,使進口商核查進口食品符合美國安全標準。

  美國 FDA 表示,新規則將有助於生產農產品的農民和糧食進口國採取措施,將問題防患於未然。這些變化是 2011 年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的一部分,是對於管理農產品安全的食品安全改革的大變動,對於設施生產的食品和進口食品的安全性採取預防性控制。

  依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署據估計,在美國的 3.22 億人口中,每年有 4,800 萬美國人因食源性疾病而生病,其中 128,000 人住院, 3,000 人因而死亡。

  美國 FDA 負責食品和獸醫業務的副局長 Michael Taylor 在一項聲明中表示,最近因進口黃瓜而在美國多個州爆發的沙門氏菌已造成 4 個美國人死亡、 157 人住院治療以及數百人發病,這些新規則正可以幫助預防那種爆發。

  農產品安全規則包括對水質、員工的健康和衛生、野生和畜養動物、堆肥和糞肥、設備、工具和建築物等的要求。美國 FDA 表示,最終的規則包含了公眾評論以及與利益攸關方的會議和訪視數百個農場所獲得的意見。

  根據新的海外供應商的驗證規則( Foreign Supplier Verification rule ),食物進口國必須要提出供應商所生產的食品符合美國安全標準的驗證。 FDA 還發布了授權第三方稽核機構進行國外食品設施管理的指導規定。

  在 2013 年,美國農業部門估計,進口食品佔美國食品供應的 19 %,其中的新鮮水果佔 52 %、新鮮蔬菜 22 %。

7. 貧窮國家需要支援來降低來自農場的碳排放

  研究人員 2015 年 11 月 23 日表示,給予適當的技術和財政支援,並將其付諸實施,發展中國家可以提高糧食產量,同時減少來自農業而導致地球變暖的氣體排放量。

  在 2015 年 12 月初於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前夕所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富裕國家的政府和其他捐助者需要投入更多,以減少來自農業產生的碳排放。

  研究人員分析了此次為達成一項新的協議,俾遏制全球暖所召開的峰會而提交的 160 個國家氣候行動計畫,發現有 80 %的國家把農業納入需要努力削減氣體排放量的項目之中。研究進一步指出,近 2/3 的國家指出,在因應更多的極端天氣和海平面上升方面所採行的策略中,儘管缺乏細節,卻顯示農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根據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 CGIAR )有關氣候變遷、農業和糧食安全的研究計畫,農業卻在這項新的聯合國氣候協議的主要文字草案付之闕如,這顯示出國家規劃和全球層面的決策之間的脫節。計畫主任 Bruce Campbell 指出,多個國家已明確表示,農業是其氣候計畫的一個優先項目。雖然近 1/3 的國家將減少農業排放列入他們的計畫目標,但這些卻必須以所受到的國際資金支援為條件。

  以中非共和國為例,它需要 250 萬美元來減少刀耕火種( slash-and-burn farming )的農作方式,而塞內加爾正在尋求 18 億美元來削減水稻的排放、引進沼氣池回收廢物和擴大農林系統。領導 CGIAR 低排放農業計畫的美國佛蒙特大學 Eva Wollenberg 表示,主要的氣候融資機構需要把農業包括在他們的業務之中。

  另外來自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一個 2015 年的研究發現,農業排放量也在不斷增長,約佔 2010 年全球排放量的 11 %。減少這些排放被認為對遏制氣候變遷至關重要。但是研究人員表示,一些發展中國家擔心,包括農業的減排在內的目標可能會傷害他們養活飢餓人口的能力。 Wollenberg 表示,在全球範圍內,某些國家 - 尤其是印度即表示,農業是糧食安全的關鍵,不應該包含在氣候的緩解目標。但是,如果捐助者投資更多的農業技術,以減少排放和用適當的方法來轉移氣候模式,或許可以幫助說服不情願的發展中國家。她進一步指出,我們知道那些技術可用於減少農業排放,而且我們正在使用,問題只是在於如何擴大範圍

  例如在墨西哥,一個計畫正在教育農民更有效的使用氮肥,效果相當於每年減少的 70 萬桶的石油排放量,同時也能降低成本。在印度東北部的 Haryana 邦,種植者讓雷射感應器連接到機械化犁,使農田趨於平緩,如此可使凹凸不平的土地不形成水坑,而讓水使用更有效率。該方案使得小麥和稻米生產增加,同時也減少水的使用和碳排放量。這些努力需要擴大到其他貧困國家,使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不會惡化。

8. 假農藥危害印度農作物和人類健康

  數以百萬計不知情的印度農民正將假農藥噴灑到他們的田地,污染土壤、減少作物產量以及將這個國家 12 億 5 千萬人口的糧食安全和人體健康置於險境。

  使用假農藥讓在印度北部種植的基改棉花遭受粉蝨( whitefly )攻擊後,損失加劇。官員說,如果不加以控制,印度一年大約 260 億美元的農產品出口可能受到重擊。根據政府認可的研究,秘密製造並給予類似於原廠牌名字的假農藥,佔 40 億美元農藥市場的 30 %。而這些假農藥在這個世界第 4 大農藥生產商和第 6 大出口國獲得了市場占有率。

  在小城鎮有影響力的經銷商推銷高利潤的假冒產品給輕易相信的農民,又傷害了早已成立的如 Syngenta 、 拜耳作物科學、杜邦、 BASF , PI 工業、 Rallis India 以及 Excel 等作物護理公司的信譽。

  一位在旁遮普邦 Bathinda 地區、名為 Harbans Singh 的農民表示,他們是不識字的農民,徵詢供應商後,就把農藥噴在作物上,他所擁有 3 英畝( 1.2 公頃)基改棉花作物今( 2015 )年遭粉蝨損壞。他說,當你看到作物枯萎,再加上花費在沒有效果的農藥上面的錢,這是雙重損失。

  但靠近德里、位於 Faridabad ,負責印度農藥檢測最大的實驗室主管 S.N. Sushil 表示,農民第一眼看見害蟲攻擊就驚慌失措,結果就是,他們過度使用的化學物質,降低其有效性和提高成本。 Sushil 的團隊在旁遮普粉蝨爆發後針對所送來的近 1,000 個有嫌疑農藥樣本加班清點,發現了一些被錯誤地貼上標籤的農藥。他說,印度官員在上一個會計年度測試了近 50,000 農藥樣品,發現大約 3 %為冒牌貨。他補充說,政府正在增加檢查和希望加大處罰力度,其中包括長達 10 年的監禁。因為被吊銷許可證或施加短刑期監禁等的寬鬆法律以及人員短缺,讓跟蹤和取締不合格產品的努力打了折扣。

  在國外禁用之劇毒農藥,卻可以自由在印度銷售。例如印度仍然允許使用的久效磷( monocrotophos ); 2013 年在 Bihar 邦 23 名學童因吃了被這種農藥污染的免費學校午餐死亡,而遭受指責。這一悲劇促使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呼籲發展中國家逐步淘汰這些化學品。 FAO 的印度代表 Shyam Khadka 表示,過度使用農藥的議題已經被關注了好一段時間,現在如果它們變成是虛假的,它就是更大的隱憂。他說,長期接觸殺蟲劑可能導致憂鬱症,這是自殺的因素之一,而農藥也可能導致癌症。

  近年來,在印度進口的農產品發現農藥殘留後,歐盟和沙烏地阿拉伯曾暫時停止購買來自印度的一些蔬菜。印度官員表示,這些案例是因為化學品的過度使用造成的。印度的假冒偽劣農藥行業正在以每年 20 %速度成長,而整體市場的增長速度為 12 %。

9. 令人震驚的新的「超級病菌」基因在中國大陸的動物和人身上被發現

  研究人員於 2015 年 11 月 18 日表示,一種使細菌能對抗最後一線抗生素的新基因,已在中國大陸被發現存在人類與豬隻身上,其中包括具潛在造成疫情細菌的樣本。

  這一發現被科學家形容為「令人震驚的」,科學家要求對多粘菌素( polymyxins )的使用進行緊急限制 ,這一類抗生素,其中包括藥物粘菌素( drug colistin ),被廣泛應用於畜牧業。在英國伯明翰大學任教的微生物學教授 Laura Piddock 被要求對調查結果發表評論時說,所有多粘菌素的使用必須儘快降到最低,所有不必要的使用更必須停止。

  由南中國農業大學劉樺領軍的研究人員,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刺胳針( Lancet )的傳染病雜誌,它們將發現的基因稱為 mcr-1 ,在質粒上 - 移動的 DNA 可以被輕易複製和在不同細菌之間轉移。這表明其傳播具有「驚人的潛力」及在細菌族群之間的多樣化。

  團隊已有證據,該基因可在導致泌尿道和許多其它類型的感染的常見的如大腸桿菌與導致肺炎等感染的 Klesbsiella pneumoniae 細菌之間傳送。這表明了從粗放型耐藥性( extensive drug resistance )發展到廣泛抗藥性( pandrug resistance )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 mcr-1 雖然僅限於中國大陸,但有可能效仿其他抗藥基因 . 並蔓延全球。 mcr-1 耐藥基因蔓延的發現呼應了從 2010 另一個出現在印度,並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所謂的“超級病菌”基因, NDM-1 的消息。

  Piddock 和其他人表示,為了防止粘菌素抗藥細菌的傳播,對 mcr-1 抗藥的全球監測現在是必須的。中國大陸是多粘菌素在農業和獸醫方面世界上最大的使用者和生產者之一。

  根據由恆州博智醫學研究中心( QYResearch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 2015 年的報告,全球在農業抗生素需求方面,預計到 2015 年年底每年將達到近 12,000 公噸,到 2021 年將上升至 16,500 噸。

  根據歐洲藥品管理局的獸醫抗菌消費( ESVAC )監測,在歐洲, 80 %的多粘菌素的銷售 - 主要是黏菌素 - 是在西班牙,德國和意大利。

  在中國大陸的研究中,從 2011 年 2014 年,研究人員收集了橫跨四個省份所屠宰,並在廣州 30 個公開、 27 個超級市場販售的豬和雞隻細菌樣本;他們也分析了來自廣東和浙江的兩家醫院感染者的細菌。

  他們發現,動物和生肉大腸桿菌樣本中的 mcr-1 基因非常普遍。令人擔憂的是,標本中呈陽性的比例逐年提高,他們說,在 1,322 住院患者中, mcr-1 也被發現存在 16 個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K.pneumoniae )的樣本中。

  來自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學的 David Paterson 和 Patrick Harris ,在同一期雜誌所寫的一篇評論表示,農業使用粘菌素和宰殺動物的抗粘菌素、食物中抗粘菌素與人類抗粘菌素性之間的連結已經完成。

  他們進一步表示,用來解開這些連結 的解決 方案之一,就是限制或停止粘菌素在農業上的使用,如果不這樣做將產生重大的公共健康問題。

10. 到目前為止 全球變暖便宜了香檳製造商

  氣候變化是香檳敏感的問題。

  正當法國準備於 2015 年 12 月擔任世界領袖參加的如何減緩全球變暖會議的東道主時,法國東北地區著名的氣泡酒生產商,只看到了氣溫上升至今的有利之處。

  根據香檳製造商團體 CIVC 表示,該地區在過去 30 年增加了攝氏 1.2 度的氣溫,它降低了霜害,也增加了一度酒精和降低酸度,使其更容易遵守嚴格的生產規則。

  法國的研究機構 INRA 的葡萄酒和氣候變遷計畫協調員 Jean-Marc Touzard 說,香檳區和德國偏北葡萄園,得益於天氣轉暖,已成功開發。

  Pierre-Emmanuel Taittinger, 這位以他的家人的名字做為集團名稱的總裁表示,即使他非常關注氣候變遷,他必須說,此時此刻,它(氣候變遷)對於香檳而言,只有正面的效果。

  氣候變暖也帶來其他的變化,在香檳地區葡萄的收穫,在過去的 30 年裡,平均已提前兩週。有時早在 8 月即開始收穫,而不是在 9 月或 10 月,以往在 9 月或 10 月收穫是為了保持因夏季溫暖而上升的糖分水平。

  儘管乾旱已削減農業其他領域的產量,但由於堊白香檳土壤具有保水性能,迄今仍能有效緩和乾旱的影響。而為對抗乾燥的天氣,釀酒人也可以利用除去葡萄園中與葡萄藤爭奪水份的雜草或維持更多的葉子來保護葡萄不受來自太陽危害等技術。做為法國奢侈品 LVMH 集團一部分的 Veuve Clicquot 的葡萄園總監 Christian Renard 表示,目前,我們對未來 20 至 30 年還沒有任何主要的擔憂,但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我們對未來有一種責任。

  科學家表示,在本世紀末,氣候暖化必須保持低於攝氏 2 度(華氏 3.6 度),以避開洪水、乾旱以及海平面上升,但到目前為止,各國所承諾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至今只會限制上升至低於約 2.7 度。

  CIVC 主任 Vincent Perrin 說,葡萄生產者有方式來處理溫度上升最多可達 3 度的全球暖化。

  Perrin 說葡萄生產者已經在靠近 Epernay 的 Chouilly 葡萄園準備進行更高的溫度實驗。擬議中的解決辦法之一是擴大葡萄藤蔓行之間的空間,以便葡萄根部有更廣闊的空間尋找水。然而 Touzard 說,生產者應當提防如暴風雨和乾旱等極端天氣的增加,以及因較高的溫度可能增加的病害。他補充說,他們不該裹足不前、應保持警覺以及留意新的競爭對手,理由是氣泡葡萄酒生產商在世界各地都在增加,尤其是英國。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12-18: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