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1、春耕

順應環境 發展優勢

國內外農業發展情勢、2015年度農業施政方針

國際農業發展情勢

  受到全球人口持續成長、氣候變遷及農產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如何維護糧食安全、改善營養、減少鄉村地區貧窮人口與促進經濟發展,以及確保環境資源永續利用,已成為各國與重要國際組織關切焦點,而食品安全及農業多功能價值也受到極大重視。

  世界貿易組織(WTO)於2014年11月通過貿易便捷化協定修正議定書,我國於2015年7月20日完成簽署程序並向WTO提交「接受書」,展現推動自由貿易的立場與決心;而各國也積極推動區域經貿整合,「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於2015年10月5日達成共識,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等亦積極諮商中,如何在此一趨勢下確保農業永續發展,已成為各國農業施政的重大挑戰。

國內農業發展情勢

  2015年農業生產總值初估為5,187億元,較2014年減少0.43%,其中農林漁牧占農業總產值之比率為49.87%、0.05%、18.47%及31.62%。農業生產指數初估為95.17 ( 以2011年為基期年,指數為100),受天候因素影響,較2014年減少3.27% ,其中農作物、漁業、畜牧生產分別減少2.31%、6.71%及0.58% 。農產價格變動方面,2015年平均農林漁牧產品的躉售物價指數較 2014年下跌1.64 %,其中農產品價格下跌1.02 %、林產品下跌1.27 %、水產品下跌1.42 %、禽畜產品下跌3.03%。

  農產貿易方面,2015年農產品進口值144.63億美元,較2014年減少7.29%,主要進口產品為穀類及其製品、油料籽實及粉、木材及其製品,包含黃豆、玉米、小麥及奶粉等;農產品出口值48.76億美元,較2014年減少7.46%,外銷主要項目為蝴蝶蘭、毛豆、魚類及其製品、畜禽皮毛相關製品等。

2015年農業施政方針

  • 建構新價值鏈農業,以跨域加值與創新思維,進行產業及人、地、水資源結構調整,發展「大而優、小而美」農產業,打造年輕、高競爭力及所得穩定之樂活農業。
  • 深耕農產品全球布局,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農業加值」,建構外銷導向農業加值模式,發展高附加價值與具市場潛力之競爭型產業,加速調整產業結構,建立市場區隔。
  • 推動地產地消,加強食農教育與溝通,開創特色型產業;調整耕作制度,活化休耕地,建構糧食安全機制,調整公糧管理制度,推動稻米多元化利用;引進青年農民,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擴大經營規模。
  • 推動農業食品雲,強化農產品追溯及認驗證制度;發展有機農業,強化農產品安全管理,擴大輔導農業專區,強化農業防災作為,拓展農產品加工及穩定產銷。
  • 擴大農業科技創新,加速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產業化及國際化;落實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推動農業科技產業運籌發展;應用農業雲端整合服務體系,形塑創新化農業產銷及農民服務。
  • 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落實漁船管理規範;強化沿近海漁業資源增殖及生態養護管理,改善養殖漁業生產區供排水設施,加強水產品產地監測及用藥安全管理。
  • 提升動植物防疫檢疫與檢驗效能,強化動植物安全用藥,推動整合性植物保護體系,落實重要動物傳染病防治及生物安全管理;推動高效高值安全之畜禽生產體系,保障肉品衛生安全;健全動物保護及伴侶動物管理,確保動物福利。
  • 健全農民福利及社會保險制度,維護實際從農者權益;培育新世代農業經營者,提升農民經營管理知能。
  • 推動農、漁會適用勞動基準法之相關配套措施,保障其工作人員權益;強化農業金融管理,推動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推展農業金融資訊共同利用平臺,協助從農人員及農企業多元取得營農資金,活絡產業經濟。
  • 建構高效率灌溉管理平臺,提供安全、穩定農業用水,改善重要農業基礎環境,加強防減災機能;建立農地資源空間資料及滾動調整機制,以農業價值鏈概念鼓勵農地規模集中,合理調整農地管理,維護優質農業環境。
  • 農村再生結合農村社區與在地產業,推動農村自主發展與建設,輔導區域型產業創新加值,吸引青年返 ( 留)鄉;整合農漁產業資源,提升休閒農業品質與品牌形象,推展農業旅遊國際化,創造新商機。
  • 推動植樹造林,強化森林保護及國有林整體治理;推動自然保育、維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發揮生態系統功能;強化經濟營林與提升生態遊憩場域之品質。
  • 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持續集水區保育治理,強化流域綜合治理能力;加強山坡地調查與監督管理,精進土石流警戒應變監測網,強化防災資訊整合體系。
  • 回上一頁
  • 105-05-11: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