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黃金廊道區域內產業結構之現況與願景

文‧圖 / 農田水利處 張郁麟

一、前言

  彰雲地區因缺乏大型水利調蓄設施蓄存足夠地面水源,再加上降雨豐枯明顯,使枯水期(每年 10 月至隔年 4 月)可用水量較少,各產業遂尋求地下水補充用水不足。長期抽用地下水結果,造成該區地層下陷日益嚴重,引發對高鐵高速行車安全之隱憂,並影響國土規劃及保育。

  為配合彰雲地區地層下陷防治工作,紓緩農業用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民國 102 年底起,優先針對彰雲地區高鐵沿線兩側 1.5 公里區域(以下稱高鐵沿線 3 公里範圍),推動 8 年期「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暨行動計畫」(簡稱本計畫),以三新二節(新農民、新產業、新技術,節水、節能)為策略目標,輔導農民從事低耗水性農業生產,調整區內農產業結構,規劃合理農業用水,期能達到節水、友善環境、提高農民所得之目標,打造我國節水農業之旗艦示範區。

  本計畫推動的多項措施中,輔導新虎尾溪以南地區第一期作水稻田轉作種植旱作物,輔導黃金廊道生產專區轉作農民建置節水管路灌溉設施,以及輔導彰雲地區黃金廊道園藝作物應用節水節肥灌溉系統等三項措施,對促進黃金廊道地區農業結構調整,改變農業用水型態,節省水資源最具有相對效益,不僅有助於減少地下水用量,舒緩地層下陷問題,更能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進口替代性雜糧之自給率,而廣泛獲得在地農民之認同與支持。

二、黃金廊道區域內農業生產概況與農業用水情勢

  黃金廊道區域涵蓋彰化縣南部(埤頭、竹塘、溪州鄉)及雲林縣(二崙鄉、西螺鎮、土庫鎮、虎尾鎮、元長鄉、北港鎮)高鐵沿線 3 公里範圍之地層嚴重下陷區土地約 11,667 公頃,其中特定農業區及一般農業區等農業用地約 8,306 公頃,佔 71% 。

(一)第一期作以種植水稻為大宗

  以民國 100 年廊道內的農業生產概況來看(圖 1),第一期作以種植水稻為主,面積為 3,807 公頃,佔 46% ,其次為旱作 745 公頃(佔 9%),再者為蔬菜 617 公頃(佔 7% )。由於水稻的產銷體系健全,生產技術成熟,再加上 100 年度起提高公糧稻穀保價收購價格,受益稻農收入相對增加,因此農民種稻意願更加提升;再者,農地定期輪作水稻為重要農藝病蟲害防治技術,另一方面,第一期作稻米之品質與產量皆較明顯高於第二期水稻,故當地農民偏好於第一期作期間種植水稻。

(二)農業常用地下水補充灌溉

  依彰化縣與雲林縣地區農田水利會之耕灌制度規劃,彰化平原有 92% 的區域為雙期作水田,而雲林受限於河川水源特性,第一期作水量不足無法充分灌溉,故轄內多數農田規劃為三年二作區與併用區,僅適合於第二期作種植水稻。然而,雲林縣新虎尾溪以南的三年二作區有許多農地耕作現況不符農田水利會之供水規劃。許多農民於第一期作(枯水期)栽培水稻,使得灌溉水供應量相對不足。以 100 年為例,第一期作不符耕灌制度面積高達 1,053 公頃,使得當地農民多選擇以地下水源來補充灌溉。爰此,為促進本區域水土資源和諧利用,輔導農民於第一期作轉作低耗水性作物,調整農業水旱田的結構比例,並利用節水灌溉設施來引導農民減抽地下水,為紓緩地層下陷問題之必要措施。

圖 1 黃金廊道區域 100 年第一期作(含裡作)作物分布 ﹝資料來源 / 農試所、農糧署﹞

圖 1 黃金廊道區域 100 年第一期作(含裡作)作物分布 ﹝資料來源 / 農試所、農糧署﹞

三、廊道區域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相關措施之推動情形

  為引導黃金廊道區域農產業朝向節水、友善環境的方向發展,本計畫提出的重要措施包括:第一期作農田轉旱作、推動節水管路灌溉系統、以及設施化農業等。措施重點及辦理情形如下:

(一)農田轉旱作措施簡介及推動情形

  1. 農田轉旱作措施簡介
      黃金廊道新虎尾溪以南地區(農地面積約 4,363 公頃)因第一期作水資源相對缺乏,規劃輔導成為第一期作旱作區。措施目標為推廣新虎尾溪以南地區農民將第一期作水稻田轉為進口替代、外銷潛力作物及地區特產等旱作物,第二期作不調整,以減少用水需求及改善抽取地下水情形。依地層下陷嚴重程度,分為三區,並以三階段方式推動辦理(圖 2 )。 105 年起推廣種植牧草(如青割玉米、狼尾草、尼羅草、盤固草等)、原料甘蔗、釀酒高粱及食用玉米、甘藷、毛豆、落花生等地區性特產旱作物。此外,規劃於 105-106 年在核心區試辦休耕種植綠肥。
      為順利推廣目標作物,確保轉作農民所得,考量農家配合轉作之所得損失與額外成本後,針對不同目標作物提供契作獎勵 2.2-6 萬元 / 公頃不等及節水獎勵 1.5-5 萬元 / 公頃不等,以保障農民收益。目標於民國 109 年底前完成推動新虎尾溪以南地區 2,000 公頃第一期作水稻田轉作種植旱作物。
  2. 農田轉旱作措施推動情形
      農田轉旱作措施自103年度起開始實施,103年推廣原料甘蔗實績45.26公頃、多年生牧草86公頃;104年度第1期作廊道範圍申報轉作面積約1,246公頃,其中申請節水獎勵者為原料甘蔗30.25公頃、地區特產(食用玉米、落花生、甘藷及毛豆)547.19公頃、多年生牧草76.47公頃、另台糖自營農場33公頃。
      此外,臺中及臺南農業改良場也針對釀酒高粱、硬質玉米等作物進行栽培技術及品種改良試驗,並辦理5場次田間示範觀摩會,提供有需求農民相關作物種籽及栽培技術輔導服務。通路方面,則由農糧署及地方農會協助媒合通路業者,確保銷售通路順暢,並辦理7場次地區特產展售活動,對外推廣黃金廊道旱作農產品。

圖 2 新虎尾溪以南之轉旱作推動目標面積

圖 2 新虎尾溪以南之轉旱作推動目標面積

(二)節水管路灌溉措施簡介及推動情形

  1. 節水管路灌溉措施簡介
      為建立節水農業環境,提昇農業經營現代化,在黃金廊道區域內,推廣旱作管路灌溉設施,針對轉作蔬菜、花卉及果樹等作物之農民,依其耕作栽培技巧及用水需求,加強輔導農民施設節水管路灌溉設施。針對農民申請設施項目給予定額補助,每一農戶每年補助金額最高 40 萬元,而補助末端管路灌溉系統最高以設施費之 70 %為原則,優於黃金廊道區外 49% 之補助。
      補助項目分為二大類,並依實際施設項目予以補助,包括:( 1 )灌溉調控設施:動力設備(馬達、引擎、抽水機)、調蓄設施(蓄水槽)、調節控制設施:自動化、藥液槽、流量計、過濾器等控制設備;( 2 )末端管路灌溉系統:噴頭式系統、微噴系統、穿孔管系統、滴灌系統等(圖 3 )。目標於民國 109 年底前完成推動 1,000 公頃。
  2. 節水管路灌溉措施推動情形
      103 年推廣管溉面積 35.95 公頃, 104 年推廣管灌面積 7.56 公頃,至 104 年底累計達 43.51 公頃。自 105 年起將進一步加強推廣說明會與灌溉技術交流活動,結合農會產銷班及農業改良場,辦理水質處理及管路灌溉講習班,加強輔導已施設節水管路灌溉之農民,作為觀摩示範據點,展示設施使用效益與成果,提高農民申請意願,期能擴大推動面積。此外,將長期探討評估管路灌溉設施經濟效益,曝光效益資訊,開發潛在需求農戶,加速推動成效。

(三)節水節肥灌溉系統簡介及推動情形

  1. 節水節肥灌溉系統措施簡介
      本措施係搭配節水管路灌溉及農民對溫網室之搭建,針對園藝作物(蔬果、花卉及露地栽培作物)栽培農民,導入應用滴灌或微噴灌等節水灌溉、肥灌系統,強化內部軟硬體設置,精準控制作物灌溉用水及施肥用量,提升作物生產品質及產量,以達到節水、節肥及省工之目的。本計畫提供 70% 灌溉資材補助,包括:水質處理系統(含曝氣、砂慮、自動逆洗功能)、自動化養液供給及分區控制系統等,每公頃最高補助上限為 39.2 萬元。目標於民國 109 年底前完成推動 240 公頃
  2.  節水節肥灌溉系統措施推動情形
      節水節肥灌溉系統自 103 年度起開始實施, 103 年輔導補助面積 0.99 公頃, 104 年輔導補助面積 7.50 公頃,至 104 年底累計達 8.65 公頃。 105 年度起加強推廣作業,除加強小規模、個別農民之現地輔導,由點線面逐步擴大推廣外,將針對補助溫網室設施農戶,加強連繫與進度追蹤,依生產需求規劃設置管路灌溉系統等,促進推廣目標之達成。

四、成果案例

  本計畫自 102 年底起,執行至今已進入第四年,於節水農業發展已取得多項亮點成果。有關農田轉旱作及節水管路灌溉、園藝作物節水節肥灌溉系統之成果案例介紹如下:

(一)農田轉旱作─食用玉米

  雲林虎尾北溪里周姓農友(以下簡稱周農),農場規模約 0.2 公頃,過去曾種植過水稻、玉米、土豆、番薯、劍蘭等作物,灌溉用水皆取自地下水為主。周農目前耕作作業皆委託兒子負責經營,將自家玉米採自產自銷,減少中盤商剝削。自本計畫開辦起,周農即配合臺南改良場示範種植釀酒高粱兩項品種「兩糯一號」及「明豐三號」( 105 年起推動),示範成效良好。周農表示種植釀酒高粱僅需灌溉 1-2 次,確實可以大量節約灌溉用水,最重要的是採粗放式種植即可獲得良好收穫,肥料、病蟲害防治成本都明顯降低了,種植可全面機械化,也不用擔心採收及銷售通路問題,且還省下大量勞力與時間,可以去做其他事情。呼籲各位農友一起來種植釀酒高粱。

(二)管路灌溉設施、園藝作物節水節肥灌溉系統─番茄

  雲林虎尾北溪里鄭姓農友(以下簡稱鄭農),在六年前返鄉接手父親農田事業( 20 多年皆以溫網室種植作物為主),農場規模約 0.3 公頃,過去曾種植過水稻、甜瓜、劍蘭、小黃瓜、番茄等作物,灌溉用水皆取自地下水為主。

  為增進管理效率,鄭農自本計畫開辦起,即申請管路灌溉設施及園藝作物節水節肥灌溉系統,捨棄一般傳統的溝渠灌溉轉而採用滴灌法,除能節省八成的用水量,透過滴灌系統輸送液態肥料,不僅大幅改善田區雜草滋生的問題,日常田間作業及人力成本也都大幅下降,其農場已接近半自動管理,省肥、省工。節省下來的工時,讓他可以有時間投入產品的行銷,並考慮擴大規模,管理更大的面積。鄭農表示採用滴灌系統精準控制作物灌溉水及施肥用量後,其番茄收成時約可提高一倍產量,不僅採收期延長,番茄品質也提高了,且品質更加穩定。惟其採用鋼構溫室及滴灌系統,建置成本相對較高,故仍希望政府繼續輔導種植其他高單價作物。

五、結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執行黃金廊道計畫的同時,也配合其他部會的相關計畫,共同致力於地層下陷防治。現階段經各部會及民眾的努力,期能減輕黃金廊道地區高鐵行車安全之疑慮,今後將持續推動農業節水,減輕農民對地下水之依賴。針對黃金廊道地區的農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各項推動措施都會持續地追蹤與滾動式檢討,並依據農民需求加以進化,追求農業三生和諧發展。

計畫相關訊息詳洽: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 http://www.coa.gov.tw/ws.php?id=2500666
  2. 黃金廊道資訊網 http://gac.water.tku.edu.tw/
  3. 計畫臉書 https://is.gd/fPsM23
  4. 彰化縣及雲林縣政府,推動區域鄉鎮公所、農會及農田水利會

一起來黃金廊道打卡吧!

一起來黃金廊道打卡吧!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07-19: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