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導讀「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一書

文 / 林務局 王佳琪
圖 / 林務局提供

  「這是一生一定要走一次的路啊!」

  105 年 6 月 6-7 日,農委會林務局特別邀請楊南郡及徐如林伉儷到達海拔三千公尺的合歡山一帶拍攝為了新書宣傳的短片,兩位老師肯定的說,這就是最能形容合歡越嶺道的一句話。

立霧溪黃金夢

  這條古道的由來可以追溯到西元 1914 年,是台灣總督府為「五年理蕃計畫」的「太魯閣討伐戰」而開闢。這場戰爭中,日本官方動用軍警超過 2 萬人,對付居住於中央山脈東部山區與世無爭的太魯閣族。由於中央山脈山勢險峻,加上太魯閣峽谷形成的天然屏障,當時並無路可攻。於是,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親自率領下,為了進攻的需要,也為了日後的鎮壓管理,官方在立霧溪峽谷開闢了這條合歡越嶺道。

  本書第 1 至 11 章,作者以「太魯閣峽谷的前世今生」、「熙來攘往的掏金客」、「賽德克族大遷徙」、「牡丹事件與生番剋星」、「蘇花古道通後山」、「一升少將」、 「 新城事件」、「威里事件隘勇線前進」、「移動的總督府」、「七腳川事件」、「決定了,理蕃事業計畫」等篇章,描述了太魯閣戰爭的起因。

  自古以來,珍貴稀有的天然資源,如黃金等,就是戰爭的引火線。作者從文獻閱讀及實際訪查,描述西班牙、荷蘭人均曾瘋狂地在立霧溪探金,種種跡象皆顯示,金礦在立霧溪的上游。以致後來日本取得台灣後,也加入尋金的行列。立霧溪因懷金而獲罪,日本許多專家的研究報告指出,立霧溪藏金量高達 40 億日圓,讓官方及民間懷抱著黃金夢。

  日本政府治理台灣初期,多採取盡量安撫原住民之政策。然而,為了開發台灣山地資源,又忌憚原住民的馘首攻擊,因此佐久間總督一方面對原住民示好,一方面展開五年理蕃計畫,衍生後續許多與原住民激烈的戰爭事件,包含太魯閣族戰爭。

回首來時路,滄桑百年史

  在本書第 12 到 20 章,作者以「台灣史上最大的山難」、「總督親征」、「大獵首隊」、「無罪之伐」、「翻山越嶺大逃亡」、「總督怪我」、「風雲變色凱旋慶」、「梅澤柾的天空步道」、「佐久間之死」等章節,描述了「太魯閣戰爭」發生過程,與太魯閣族對力抗日軍可歌可泣的故事。

  對日方而言,當時太魯閣地區是地圖上的空白地帶, 1913 年,為了進攻的需要,派出由測量技師野呂寧率領的 286 人 「合歡、奇萊北峰測量隊 」 ,卻在 3 月 22 日合歡主山上,遇到大風雪,奪去 89 個人的生命,這就是台灣史上最大的山難,可見面對大自然的千變萬化,人類得謙卑再謙卑。

  經由本書,我們知道約在 18 世紀中葉,原居住於濁水溪上游的賽德克各族群,陸續向東及東北遷徙,以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其中霧社群佔有了木瓜溪而形成木瓜群,托洛庫群沿著合歡山西稜、 鞍部,向東翻過中央山脈,進入立霧溪流域,建立了東遷的第一個部落,托博闊社,並陸續往立霧溪中下游建立新部落。這些東遷的賽德克人,在民國 93 年取得共識,獨立成一個原住民族,太魯閣族。

  楊南郡伉儷踏查過程訪問太魯閣族耆老,以了解這段戰爭過程時,很幸運訪問到一位耆老 Poli Lahen (艾海寶,訪問時已 82 歲), Poli 是西卡社人,在太魯閣戰爭逃亡過程,在半路出生,很幸運的活下來。透過作者生動的筆觸,重現當時僅約 3000 人的太魯閣族壯丁力抗 2 萬日軍的驚險過程。久居立霧溪的太魯閣族原本過著自足安祥的生活,卻無端被戰火波及,家園作物被焚毀掠奪,由作者筆觸娓娓道來,令人感到不捨。

  1914 年 8 月,在內太魯閣 8 個部落歸順後,太魯閣戰爭就這樣結束了,歸順的族人回到原本居住的部落,已物是人非,日本官方為了控制內太魯閣,考量翻越原本錐麓大斷崖軍用道路的凶險,因此重新開闢了一條橫斷錐麓大斷崖的警備道路,是由梅澤柾警部帶隊完工。

  民國 74 年,楊南郡伉儷受內政部營建署委託調查合歡古道的史蹟及路況,在錐麓斷崖最高點,隧道口突起灰白色岩石上,找到一行極不明顯的字,後來犧牲一瓶飲用水,潑灑於岩壁,發現一度誤以為是「天空步道」幾個字,原來是「大正三年」 4 個字,經過楊南郡伉儷研析,應是梅澤柾為冒險犯難的隊員及殉職的 37 人所立的紀念碑,全文為:「大正三年,開鑿紀念,梅澤作業隊」,「業隊」 2 各字早已隨著大理石岩的崩解,墜落到立霧溪谷底了。現今,錐麓斷崖以「天空步道」而聞名,吸引國內外遊客爭相前往,須向太魯閣國家公園申請進入。

  當我們有機會站在錐麓大斷崖上時,在不見盡頭的峭壁與深谷上,遙想當年情景,會有何種心情,留待讀者親身去感受!

世界級的健行路線

  合歡越嶺道西自南投埔里起,經霧社、三角峰、櫻峰、合歡鞍部,翻越中央山脈,進入立霧溪流域關原、托博闊、卡拉寶、古白楊,到達東岸之塔比多(天祥)、巴達岡等部落。古道在戰爭結束後,成了人氣明星的越嶺道,國內外人士爭相前往健行。包含 1928 年著名的日本人類學學者移川子之藏首次經由這條路線訪查太魯閣族,他不僅震撼於立霧溪峽谷之雄偉壯闊,在訪查過程,更深刻感受到太魯閣族對於家族史驚人的記憶力,因而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紀錄。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開始中部橫貫公路的開闢,目前大家熟知的中橫路線及台 14 甲省道部分路段則是依據合歡越嶺道的路段開闢。

  本書第 21-30 章,作者以「帝國教授大驚奇」、「始政四十周年大翻修」、「人氣明星合歡越」、「產金道路通峽谷」、「東西橫貫公路」「冰雪世界與高山花園」、「初探錐麓大斷崖」、「掘鑿曲流白楊道」、「太魯閣國家公園」、「一生一定要走一次的路」等章節,深入地描寫合歡越嶺古道時空變化的過程,書中敘述民國 67 年甫新婚 2 個月的楊南郡伉儷首次踏勘錐麓大斷崖段,被虎頭蜂攻擊的過程,楊老師甚至在斷崖邊七孔流血,休克昏迷了數個小時,夫人徐如林母回想當年,緊抓著楊老師的褲帶,一刻不敢遠離,深怕他墜落山谷,等楊老師醒來後,夜晚牽著因蜂毒而暫時失去視力的楊老師由錐麓大斷崖往回走,過程令人動容,更感受到兩位老師的伉儷情深。

  合歡越嶺道通過海拔 3000 公尺以上的中央山脈, 1914 年日本林學士賀田直治曾這樣形容 :「合歡連峰沿途風光明媚,也最容易親近,比諸美國黃石公園,或日本富士山,毫無遜色 」。 因為山景壯麗及生態豐富,民國 52 年,林務局在合歡山設立了全台灣第一座森林遊樂區,提供住宿、餐飲、解說等遊憩服務,本區為合歡群峰及奇萊山串聯之中樞地區,更是登山活動與賞雪的最佳區域,由於公路的經過,是台灣最容易親近的高山環境,也是世界級的亞熱帶高山景觀。作者在 「冰雪世界與高山花園」章節中, 形容在合歡山看花、看樹、看蝶、看鳥,看千年不動的山,看瞬息萬變的雲彩、看亙古閃爍的星空,等老到無法登山時,還有合歡山能夠走走看看,那是多麼幸福的事!

  合歡越嶺道因為中橫公路的開闢而變得零零碎碎,但是作者寫道,留下來的片段卻是像鑽石閃閃發光,無論合歡山一帶的高山風光,或是橫越太魯閣峽谷的斷崖峭壁,都是可及性很高,適合一般國人前往,一生當中,一定要去看看,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合歡越嶺道新書發表

  農委會林務局自 91 年起全面建置國家步道系統,並將建置成果轉化成步道歷史叢書,以故事行銷方式,用深入淺出的文字,讓民眾認識步道的人文歷史。本次出版的「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是國家步道歷史叢書第 3 冊,由林務局委請古道研究者楊南郡及徐如林伉儷聯手撰寫,將其持續投入 40 年調查成果撰寫成書。

  105 年 6 月 30 日在臺灣大學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辦理新書發表會,國內登山文史學者、專家、古道迷,超過 250 人熱情參與,反應熱烈,會後的簽書會更是大排長龍。監察院孫大川副院長、考試院浦忠成委員等更親臨現場向 85 歲高齡的楊南郡老師致意。林務局李桃生局長表示:「合歡越嶺道書得來不易,作者生花妙筆還原了歷史的真相,撰寫成動人的篇章,從書裡看到台灣人文歷史的深邃,原住民族的堅忍卓絕,這條古道更可以代表磅礡山水壯麗台灣之特色」。林務局已製作 6 分鐘的新書宣傳微電影,在閱讀本書前,大家可以先進入林務局 Youtube 頻道欣賞( https : //www.youtube.com/watch?v=PRg-dYV7B-w ),由楊南郡與徐如林伉儷親自導讀,帶領大家一探合歡越嶺道的前世今生。

後記

  楊南郡與徐如林伉儷攜手登山 40 餘年,調查古道 30 餘年。筆者因在林務局服務,有幸負責步道歷史叢書的出版,而與兩位老師結緣。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本書的出版,獲益良多。這本書也是在 85 歲高齡的楊南郡老師 2014 年發現食道癌後,經歷前後七次開刀,與徐如林師母在醫院來回之間完成,非常不易。看到老師力抗癌症,師母的辛勞奔波,真的很不捨。然而,幽默風趣的師母,總是樂觀的面對,和我們分享他們各種山林生活趣事,淡化老師生病的悲傷。兩位老師未來還要持續書寫國家步道的人文歷史,在本書宣傳影片的最後,師母說,就是寫到 『 有一天 』 吧 … 總有一天 ….. 我私心期盼師母所說的那個 『 有一天 』不要來 …

書籍封面
書籍封面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07-20: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