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烏龍茶原產地鑑別技術介紹

文‧圖/茶業改良場 劉天麟‧胡智益‧蘇彥碩

前言

  臺灣的烏龍茶(高山茶)多以臺茶12號(金萱)與青心烏龍等品種茶樹產製;東南亞等國家如越南、印尼、泰國及中國大陸等地,經引進相同品種及製造機具、製造技術,仿製生產所稱為「臺式烏龍茶」,因其茶葉品種及製造手法與臺產相若,因此,不易從品種或外觀與國產高山茶區別。然而,各茶葉產地其土壤中所含元素組成不同,茶葉中的元素種類與含量也因而具差異,故可應用此特性來區別茶葉之原產地。

技術原理

  目前已知元素種類共有118個,扣除人造元素外,其中88個元素天然分布大氣、地殼及海洋之中。各種元素在不同地區的分布存在明顯差異,種植於其上之茶樹,從土壤中吸收各種元素,因此,茶樹葉片中的各種元素含量,可反映出當地環境中元素背景資料。本產地鑑別技術主要以感應耦合電漿光譜儀及質譜儀(ICP-OES、ICP-MS),分析茶葉中超過40種以上元素之含量,並建立包含產自臺灣、越南、印尼、泰國及中國大陸等地,臺茶12號(金萱)與青心烏龍品種茶葉所含元素資料庫,並以統計分析方法建立鑑別茶葉原產地之判別模式,可供後續待鑑定茶樣之產地判別。

茶葉樣品收集與分析

  主要產製臺式烏龍茶之地區包括越南、印尼、泰國及中國大陸5個產地,故分別收集超過500個可確認產地之茶樣進行多重元素分析,再將元素分析資料以逐步判別分析法篩選出判別參數,並建立鑑別5個烏龍茶產地之線性判別函數。將原資料代入判別模式進行回代判別,其回代符合率達94.76%,顯示這些參數對於烏龍茶產地之判別效果良好。由樣品資料在不同判別函數的得分值看出資料的分布狀況,例如以函數1分別與函數2與3繪製樣品資料之散點圖(圖1),即可看出以不同判別函數應用於各產地之分群情形。

1 (a) 函數1與函數2繪製樣品資料之散點圖;(b) 函數1與函數3繪製樣品資料之散點圖 PDF

資料庫外樣本測試

  在建立烏龍茶原產地判別模式後,陸續收集共201個烏龍茶樣品,樣品為原產地判別模式資料庫外之測試樣本。經多重元素分析後,將元素含量分析值代入鑑定烏龍茶產地之線性判別模式中判定其產地。201個樣品中,判定結果與樣品資料相符者共177個,正確率為88.1%;若只將201個茶樣區分為國產或非國產時,正確區分為國產或非國產者共187個樣品,正確率為93.0%。故從資料庫外樣本進行烏龍茶原產地判別測試之正確率達到88%,顯示本原產地判別模式之適用性良好。

烏龍茶產地判別流程

  當收集到可疑之烏龍茶茶樣時,可先以感官品評判斷茶葉之品質、品種、採摘方式及是否有併堆(混合)等資訊,經茶葉品種DNA分子鑑定技術確認為臺茶12號(金萱)或青心烏龍等品種後,再以多重元素分析及代入判別模式進行茶葉原產地之判別。經研擬之烏龍茶原產地判別流程如圖2。

圖2 國產烏龍茶及境外臺式烏龍茶產地判別流程圖 PDF

結論與建議

  由超過500個樣本資料所建立之線性判別模式,判別資料庫外之201個茶樣之正確率已達到88.1%,雖未達到90%以上之正確率,但已顯示具有一定之可信度;若無需考慮境外茶樣生產國的判定,僅考慮區分成國產或境外烏龍茶時,則正確率已達93.0%,應可提供有用之參考資訊。

  建立之線性判別模式並非恆久不變,仍需每年以資料庫外樣本測試模式之可靠度,並可將測試樣本再加入資料庫中,以增加資料庫之涵蓋程度。另一方面,在新樣品收集過程中,其他品種之茶葉如四季春與臺茶13號(翠玉)等之境外茶葉樣本有增加之趨勢,惟經過測試此二品種茶葉在本判別模式之適用性較低,因此四季春與臺茶13號(翠玉)等品種需另行建立適用之資料庫及判別模式。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08-18:1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