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日本里山倡議經驗交流專題演講紀要

文/林務局 王佳琪‧黃群策‧夏榮生

緣起

  日本環境省和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在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聯手推動「里山倡議」,旨在依符合自然永續的方法,促進社會-生態-生產地景保全活用,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理想。里山倡議概念引進臺灣後,就如永續發展、生態旅遊等概念名詞,大部分人容易就字面上理解後,就做出不同的解讀和詮譯,造成共識面和行動面的分歧。過去六年間,臺灣對於國際里山倡議之緣起背景脈絡、運作機制、先端發展議題以及國際範例內容,已有基本認識,惟有鑑於日本環境省多年來在國內推動里地里山保全活用之政策和計畫、日本國內與永續林業相關的里山倡議案例,以及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推動國際里山倡議的最新政策等的豐富成果,為更深入瞭解,俾持續借鏡國際經驗,深化臺灣里山倡議行動之概念基礎。另本局刻正配合推動農委會新政策:「經濟林利用符合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規範與標準,擴大並深化里山倡議精神,達成環境永續利用」,爰林務局特別邀請四位日本專家來台交流里山倡議推動經驗,並在105年10月20日舉行一場專題演講,以深化里山倡議,達成農委會「新農業」農業資源永續利用政策目的。這場難得的演講活動,除了林務局所屬各組室及林管處同仁踴躍參與外,更有來自台北市野鳥學會、人禾基金會、環資中心、永在林業合作社等民間團體及人士熱烈交流。以下為會議摘錄:

里山倡議:與自然和諧共生

  塚本直也(Naoya Tsukamoto)先生是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項目主任暨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秘書處主任。本次林務局與台北市野鳥協會合辦的「2016第18屆臺北國際賞鳥博覽會」,即以里山倡議為主軸核心,特別邀請塚本直也先生訪台,並分享國際里山倡議的發展歷程及最新政策。

  塚本直也先生表示,里山倡議致力於實現「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社會」,促進全世界「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與海景」的復育與永續性的管理。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與海景(SEPLS)係支持生物多樣性,同時提供人類福祉所需的商品與服務,增進人類生產與自然間的共同利益,利用動態的鑲嵌棲地與土地利用方式,加強與本土文化與知識深入連結。聯合國辦理的里山倡議活動包含IPSI全球會議、區域性工作坊和其他眾多活動。里山發展機制(SDM)由日本環境省、地球環境戰略研究機關、國連大學等發起,對有前景的計畫將提供種子資金(最高一萬美元)。

  塚本直也先生除了暢談聯合國里山倡議的內涵外,並列舉成功的案例,如古巴與農民密切合作,說服農民不要撲滅鳥類,而是將牠們視為對稻米有益處的動物,在田間活動的水鳥無形中控制了野草的生長與減少蟲害,排遺又形成天然肥料,所以水鳥的存在反而嘉惠了農作物。

  塚本直也先生表示,里山倡議國際盟約(IPSI)是由全球約兩百個成員(政府、非政府組織 、民營產業、學界等)組成的組織,主要係希望透過成員間的案例交流與分享,促進網絡化與合作,並對於林務局加入里山倡議國際盟約(IPSI),樂觀其成,並認為林務局持續與國內成員合作,提倡的「臺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PSI)」全國性策略架構,是一個很好的典範。

日本的里山行政與里山百選

  長野和明(Kazuaki Nagano)先生是日本環境省自然保育局專門官。林務局與國立東華大學合作推動臺灣地區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計畫,特別由東華大學李光中教授協助邀請長野和明先生來台分享日本環境省推動里地里山保全活用政策,以及繼2004年首推「日本里地里山30」選拔活動後,再於2015年推出「生物多樣性保全上重要的里地里山(簡稱「重要里地里山」)500」選拔活動的規劃和執行經驗。

  長野和明先生指出,里山和里海是日本存在已久的土地傳統,這些傳統讓資源得以永續利用,增進人類的福祉。日本政府推動的里山措施,包含轉換生活方式運動、出版故鄉繪本等書籍、教育宣導活動、充實資訊網頁、頒布美好生活獎(GOOD LIFE AWARD)等。里山票選活動,主要是為了留給下一代恩典滿溢的森里川海,依據2013年選定的里山評選基準,由十位學者專家共同製作的三大基準和九個指標,作為推出選擇的依據。最後選拔的結果,不僅有在自然保護區內的里山,還有74%的地點是位於保護區外,顯示非保護區的重要性。

  此外,長野和明先生表示,日本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到2030年至少要減少26%(以2013年為基準)。為了有效達成目標,各地政府制定及實施各種行動計畫,包含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及低碳行動等。尤其是在已荒廢的森林和里地中,將已蓄積過多的生物質能資源進行利用,如發電等,除活化森林的機能,達到再生產的目標,促進該地區資金流動循環,也促進實現建構與自然和諧的社會,亦有助於生物多樣性的保存。

從林業家思考看里山管理

  速水亨(Tohru Hayami)先生是日本速水林業代表。速水林業於1790年設立,位於紀伊半島的南部,面積約1070公頃,其中人工林813公頃(檜木佔99%)、闊葉林249公頃、生態保護林60公頃(大多是闊葉林)。自1961年開設每公頃45公尺的林間作業道(林道、作業道)。目前共雇用13名員工,平均43歲,保持高積極性的組織學習和討論。

  速水亨先生表示,森林經營管理須得到當地居民的認同,並建立環境管理人工林栽培的技術,確保安全及機械化技術,經營森林成為美麗豐富多樣化的環境。在育林過程,從苗木管理開始,就要思考造林的目的,儘量減少除草的工作,做最低限度的運作修剪。林冠開放度保持在20%以上,考量地表植生與維持森林內的闊葉樹,以馬賽克鑲嵌狀考量多樣的林況。同時保存溪流保護林帶,以保護溪流及河川,有效維護生態廊道。有計畫的留存倒木、枯木與洞木,提供生物棲息地。森林的植生豐富,則生物也會變得多樣化。

  速水林業是日本第一處經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的永續林業。速水先生認為木材消費常衍生森林相關風險,引發包含生態、人權及經濟問題。如非法採伐,直接破壞森林及生物多樣性,更導致依賴原始林生活的部落陷入絕境,甚至生命被剝奪;非法採伐木材也會破壞木材市場價格,資金有流向組織犯罪的可能。故只有致力於通過森林認證,才能避免風險。

  此外,為了解臺灣FSC認證情形,速水亨先生在會議前亦參訪新竹永泰林業合作社及造林作業情形,提出了相當多森林經營上的實務建議,如育林目的、細緻的作業技巧、增進伐木效率的作業方式等,可做為臺灣林業的經營參考。從與速水先生交流的經驗中,我們發現臺灣自從停止伐木後,林業技術沉寂已久,現有的技術和機具均已在國際上嚴重落後,未來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如何擬定林業資源利用及發展目標、借鏡國際,重視人才培育,提升國產材利用,為當務之急。

結語

  日本的里山地景是由人管理的環境所組成,因為當地居民從事農耕及林業而產生並維持。日本常見的里山地景,包含次生林地、稻田、池塘、水渠、牧場和草原,這些也是臺灣早期常見的地景。臺灣地區的丘陵平原早期為大面積的梯田與山川鑲嵌的地景,風光絕美,卻隨著都市化及受到本土農業沒落的影響,而逐漸荒廢消失。自林務局引入聯合國里山倡議的經驗後,持續支持許多民間團體推動里山倡議輔導工作,如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在貢寮輔導水梯田的農業活動,結合傳統知識、產品認證、生態旅遊及環境教育;花蓮區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原住民合作性規劃稻田文化地景,在里山倡議架構下融入鄉野文化地景管理。近年來,花蓮農改場積極推動里山倡議,研究環保農法,減少農藥使用、提高生物多樣性,使用青葉蟬提高品質和茶葉單價,創造更高經濟報酬與就業機會。林務局已自2014年開始設立「臺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PSI)」的全國性策略架構,希望國內夥伴可藉此互助合作,深化臺灣推動里山的基礎,讓保護區與周邊社區接軌,擴大保育效益,讓臺灣的環境變得更好。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11-18: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