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推動水產養殖經營與友善環境調適策略

文/漁業署 陳家勇

壹、水產養殖現況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報告,2013年漁業總生產量為1億9,000萬公噸,其中,捕撈產量為9,400萬公噸,而養殖產量為9,700萬公噸,首次超過捕撈量。未來捕撈漁業的產量可能增加有限,水產養殖由於養殖技術不斷進步,產量將會持續攀升,今後水產養殖產量將成為提供人類水產動物性蛋白的主要來源。

  水產養殖業近來更以每年5至8%速度成長,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產業,而水產養殖的發展在糧食供給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具有下列的優勢:

  1. 水產生物有比溫體動物更經濟的餵食係數,在相同飼料條件下可以獲得最佳的蛋白質轉換率。
  2. 一般而言,水產生物的淨肉率較牛、豬、禽類為高。
  3. 魚類的生產造成的潛在優養化危機比牛、豬、禽類的飼養低。
  4. 水產生物飼養可能造成的地球暖化風險較牛、豬、禽類的飼養低的更多。
  5. 水產生物飼養較牛、豬、禽類飼養消耗更少的土地跟水。
  6. 許多水產品的營養價值較高(例如含有一定的omega3及6脂肪酸)。

貳、產業面臨問題

  臺灣水產養殖產業面臨水土資源有限及人工等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等問題:

  1. 生產環境衛生不佳及基礎建設待加強。
  2. 缺乏專屬管理法源,適用法源多且雜。
  3. 水土資源超限利用及高密度養殖等因素,致存在藥物殘留事件之風險。
  4. 氣候變遷造成天然災害頻率日益增高,產業亟需規劃調整發展策略。
  5. 科技研發經費投入日漸減少,降低產業競爭發展優勢。
  6. 機械化程度低,養殖人口逐漸老化,造成人力缺口擴大。

參、推動友善環境提升養殖漁業經營品質

  積極推動養殖產業轉型成為友善生態養殖,以積極管理輔導及養殖技術調整經營方式,創造生態養殖體系,執行策略如下:

一、養殖管理制度化

  • 落實水產養殖業發展,推動建構水產養殖漁業法(專法)。
  • 重新規劃養殖用地利用及配置,適地適養提升養殖經濟效益。
  • 推動各協會生產區策略聯盟,強化組織再造。
  • 設置生產區,輔導成立組織,辦理共同採購。
  • 養殖產業團體之功能角色及任務重新定位詮釋。
  • 針對臺17線以東非法漁塭,推動循環水養殖、綠能養殖、轉作。
  • 資源重點投入應於養殖漁業生產專業區上,使有限的資源作最大利用。

二、永續養殖

  • 強化水產種原品質控管,計畫性引種以避免基因弱化,發展水產種苗區域生產中心。
  • 發展重點精緻漁業,生產消費導向精緻水產品。
  • 鼓勵專業年輕養殖青年投入產業。
  • 因應氣候變遷,進行適地適養之育種選殖及調適養殖設施研發建置。
  • 配合經建發展,輔導陸上不適合養殖發展魚塭轉作他用。

三、科技養殖

  • 推動養殖生產區物種經濟調查建立養殖漁業大數據資料庫,推動計畫性生產及契作。
  • 建構水產養殖4.0產業升級,發展結合綠能室內智能模組化養殖生產技術。
  • 設置養殖管理技術雲端技術,落實學研專家輔導機制。
  • 開發自動化水質及病原監控技術,推動科計化養殖。
  • 結合臺灣科技優勢,持續發展適合臺灣地理環境之箱網養殖。
  • 推動節水養殖,如循環水、魚菜共生、有機養殖等。
  • 以生物技術投入經濟魚種之分子育種、種原管理、疫苗開發、疾病檢測技術、高附加價值生物材料開發及基改螢光觀賞魚。

四、安全養殖

  • 強化產銷履歷驗證制度,落實水產品追溯管理。
  • 落實友善養殖,發展少用藥養殖技術。
  • 建立優良水產養殖場認驗證,輔導水產品符合用藥安全規範。
  • 辦理養殖場登錄,符合輸入國相關食品衛生規定。

肆、106年推動措施

  於明(106)年度農村再生基金漁業署友善養殖計畫項下,推動工作如下:

  1. 計畫性導入並於臺灣外海進行測試改良建構適合臺灣環境之自動化箱網系統,推廣海域養殖,使海域養殖朝更友善環境及高經濟效益發展。
  2. 推廣大型藻類養殖,淨化海域水質、增裕海洋生產力,提供優質植物蛋白來源。
  3. 鑑於近年來魚粉產量持續下降,亦推動海水食藻性魚種養殖,如變身苦、黑毛等,減緩魚粉需求,減少海洋漁業資源損耗。
  4. 推動濾食性貝類養殖,其食物來源藻類,可進行二氧化碳固定作用,減緩溫室效應,並獲得高價蛋白質來源,在在均可友善環境及增進養殖漁民經濟收益。
  5. 水產養殖之用電成本占2成,為提升養殖產業競爭力及響應政府節能減碳政策,持續推動協助漁民更換使用高效節能設施(備)。

  鑑於臺灣水土資源有限,為避免集約式水產養殖之衝擊,兼顧水土資源保育及糧食安全,積極推動友善生態養殖。

伍、結語

  水產養殖產業雖然與土地利用的規劃息息相關,但應仍以「水」,乃至「水資源」的利用為思考方向。堅持水產養殖必須在對自然環境,包括自然景觀侵擾最低的條件下發展,第一線的思考,是解決生態問題,降低養殖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後,社會的接受程度得以提高,接續才有發展的空間,為積極發展水產養殖產業,應提出了國家策略計畫,希望從管理機構及法規、空間規劃、生產者組織、認證系統、社會印象各方面來振興這個產業。其最核心的思考在於建立永續性的水產養殖模式,降低養殖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進而提高社會的接受程度,再以其經濟力量帶動區域發展。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12-16:1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