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花蓮宜蘭區農產業之原鄉部落輔導系列報導樂水部落─發揚泰雅Gaga精神

文‧圖/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戴介三‧孫正華‧劉興榮‧葉人瑋‧李建瑩

  樂水部落曾經是一個被大家所遺忘的部落,為了走出被遺忘的困境,族人們秉持著傳統的人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泰雅族「Gaga精神」,整合部落資源,推出泰雅在地人文生態深度旅遊。更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協助輔導下,逐步結合農業生產、農產加工與文化體驗,讓部落休閒產業推陳出新,再創部落產業新價值。

被遺忘的部落─樂水部落

  在宜蘭縣大同鄉太平山的山腳下,有一個泰雅族的聚落─樂水部落,分別由碼崙、智腦、東壘、東溪巷等部落所組成。

  其中,碼崙部落泰雅族語稱為「Kbanun」,為「高粱」之意,是日本人來到碼崙時,發現部落裡種植許多的高粱,便以泰雅族語「Kbanun」稱呼此地,後來以其諧音「碼崙」作為地名。在太平山伐木作業繁盛時,曾經輝煌一時,不但有火車站、電影院、郵局等,甚至連大同鄉公所都曾設置於此,是當時相當興盛的原住民部落。

  但隨著民國67年林業的沒落,森林鐵路停駛火車不再經過樂水,交通也與外界隔絕,樂水部落因此人口迅速衰退,最後連鄉公所也遷移,就像是不曾存在過的部落一樣。直至大同產業道路開通後,部落才有對外聯繫的道路,樂水社區發展協會的前總幹事曾勝二說,為了讓族人記住這段歷史,在大家的討論下稱呼部落為「被遺忘的部落」。

活絡社區 帶動旅遊新風潮

  為了走出「被遺忘」的困境,樂水部落開始著手整合地方資源,蒐集整理部落過去史料,建立部落生態環境的資料庫,秉持著「人文、產業、生態」的理念,蓋起了傳統建築,推廣泰雅族的傳統編織與歌舞,一步一腳印地找回部落的歷史,推出泰雅在地人文生態的深度旅遊。

  樂水部落推出深度旅遊最大的特色就是,整合部落裡每一個角落的歷史痕跡,尋找早年的森林鐵道、火車站遺址、三山國王廟、神社鳥居遺址等,象徵著部落歷史的興衰變遷與民族融合之代表。並規劃出部落人文生態步道,體驗獵人生活,在遊程中帶領遊客學習泰雅舞蹈、歌謠、傳統藤編等;製作獵人便當,走訪歷史建築與環境教育步道,遊程充滿獨特的泰雅族風格,廣受遊客喜愛,讓人意猶未盡,一遊再遊。

  但是,深度旅遊推動的歷程並不是那麼的順遂,部落婦女偕婉貞說,在推動的初期,依照泰雅族的傳統必需得到耆老的認同,在經過多次的部落會議與長輩們的遊說下,才得到耆老的認同。此外,族人沒有深度旅遊的推動經驗,只能像瞎子摸象一樣。開會討論旅遊的細節,自己邀請親朋好友前來體驗,不斷的修正遊程動線、體驗流程與解說方式,一點一滴的累積與嘗試,歷經近十年的努力下,才讓人們看見樂水,讓部落不再被遺忘。

  然而,樂水部落深度文化之旅的成功,並沒有族人讓停下腳步,曾勝二說,「過去沒有交通的黑暗年代,讓部落失去的太多了,青年人口外流、部落人口老化等等的問題,讓族人開始思考如何永續經營部落,讓青年返鄉後能夠有不輸給城市的優沃薪水」。因此,族人除了持續推展部落營造外,更以在地的農業為基礎,讓部落農業朝向多元化發展。並結合生態旅遊、原住民傳統文化活動,展現具有原民特色的休閒農業,才能永續經營部落產業。

從文化到產業 永續部落發展

  從碼崙部落往蘭陽溪的源頭望去,是一片由蘭陽溪所沖積形成的平原,不僅是先民們胼手胝足所開墾出的耕地,也是樂水部落最主要的耕作地區,栽種有紅肉李、水稻、小米、桂竹筍、柑橘、香菇等多元的作物。其中,最特別的就是水稻,自日治時期開始就有栽培的歷史,是族人栽培歷史最久的作物。

  為了協助樂水部落發展農產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成立輔導窗口,在輔導的過程中發現,樂水部落不僅地域獨立,且擁有潔淨水源,適合發展有機農業;便開始積極導入有機栽培技術及有機認驗證資訊,讓族人了解有機農業,不僅於此,更至部落開設行動教室,組成輔導團隊,協助設置有機水稻綜合栽培管理示範田,將整套的有機水稻栽培技術教導部落農友。

  在花蓮農改場的持續輔導下,族人開始改變傳統慣行農法,逐步轉型有機農業,有機驗證面積也逐年提升,品項也愈來愈多。除了有機米外,桂竹筍、蔬菜、紅肉李等也紛紛加入驗證,迄今有機驗證超過6公頃。部落更將有機米,以自創品牌「人間樂水日曬米」進行行銷,希望透過有機農業來為品牌加分,讓消費者可以吃到在地生產的有機米。

  除了農業技術的輔導協助外,花蓮農改場更積極協助樂水部落,以在地農產品進行二級加工利用,從簡易米食加工產品之開發到炸米香、米酒、玄米茶製作,也輔導將部落特色作物─紅肉李,製作成果醬與紅肉李加工飲品,希望透過加工來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並增添部落觀光旅遊體驗的種類,藉此提升產品的銷售機會。

經營輔導診斷 休閒農業再升級

  奠基於樂水部落的一、二級產業之上,花蓮農改場更希望能將部落深度旅遊串聯,將生產、加工與文化體驗結合,使成為六級化產業之楷模。特別邀請台灣休閒產業發展協會游文宏秘書長擔任陪伴輔導師,定期與族人開會討論,協助部落休閒產業之經營輔導診斷,從吃、住、玩、買、看等不同面向,來提升部落農業旅遊深度與主題性。

  游文宏認為「樂水部落的深度文化之旅,不但結合了傳統文化活動與在地生態景觀,更逐步將在地農業生產與文化體驗結合為一體,可稱得上是發展部落旅遊的標竿部落」。更特別的是,族人在導覽解說時,非常強調泰雅族的「Gaga精神」。簡單來說就是人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是泰雅族獨有的文化及生活規範,不論是生活、農耕、狩獵等行為,都必須要遵守Gaga精神,是部落遊程最具特色之處。

  在輔導的過程中,部落族人也提出了相當多的問題,像是樂水部落休閒產業主要以大眾市場導向為主,往往提供過多的體驗服務,使得遊程的進行相對緊湊;再者,部落休閒體驗多以部落文化為主軸,與在地農產業聯結性較低;以及隨著部落知名度的提升,遊客數的增加與部落族人生活如何取得平衡點等等的問題。對此,花蓮農改場、游文宏建議部落可將遊程的步調減緩,限制來訪遊客人數,並將農產業納入遊程設計之中,朝向精緻化發展,讓遊客可以仔細品味原住民的生產、生活及生態三種面向。

  花蓮農改場、陪伴輔導師更與部落族人共同商討部落農遊與定價策略,以泰雅族「Gaga精神」為核心,規劃泰雅生活一日遊,參訪部落獵場、生態步道、歷史建築與文化遺址。透過在地族人及耆老的解說,不但讓遊客瞭解泰雅族的生活規範,更能深入體驗及認識部落文化,並且瞭解部落歷史變遷的過程,此外,也精心討論如何設計地方風味餐,使遊客能品嚐在地生產的新鮮食材,不但可藉此提升遊程價格,更能提高部落休閒產業的素質,讓部落族人在生活與推動休閒產業之間能達到雙贏的局面。

聯絡方式:

樂水社區發展協會

TEL.:0912-712142

ADD.: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碼崙路46號

FB:樂水社區

Blog:http://www.leshui-atayal.org.tw/

QR CODE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12-19: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