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中央地方攜手共創農村典範「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正式起跑

文圖/水保局 陳希軍

  「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起跑記者會於2017年1月17日於農委會正式舉開,農委會與遠見雜誌合作,邀集22縣(市)政府共同投入臺灣首次全國性的農村競賽,本次競賽藉由縣(市)初賽與中央決賽兩階段競賽選拔機制,創造中央及縣(市)政府合作模式,激發農村社區居民的榮譽感、向心力及對於農村未來的想像,創造農村典範。

  遠在地球的另一端,「德國」早在1961年開辦迄今已第25屆,係德國中央與地方相關行政部門推動農村相關計畫之整合平臺,具有悠久發展歷史與豐碩成果,本次競賽規劃也藉由「臺德社會經濟協會」的協助,連結德國農村競賽精神,制訂適合臺灣的完整賽制規劃。

擴大農村參與,中央地方合作

  參賽資格為全國農村都可以參賽,以位於非都市土地,村里行政區域或社區範圍為原則,必要時也可以用「共同生活圈」為範圍,也包括都市計畫或國家公園區域內的農村。以政府立案的在地組織或農民團體報名,必要時也可以用村、里辦公處報名,同一參賽範圍只能有一組報名。

 

圖1. 競賽架構圖-政策核心精神納入評分指標引導農村社區
圖1. 競賽架構圖-政策核心精神納入評分指標引導農村社區

  評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縣市初賽」全權交由各縣(市)政府辦理,原則上選出金牌,縣(市)政府可依地方需求增列銀牌、銅牌或其他獎項,唯有金牌者能參加全國決賽;第二階段「全國決賽」則是採初審及實地決審,初審錄取前20名農村進入決審,實地評審90分以上獲得金牌、80~89分銀牌、70~79分銅牌,預計2017年底到2018年初舉辦決賽。

圖2. 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期程
圖2. 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期程

四大面向評比,打造農村未來式

  「金牌農村競賽」評審方式以四大面向、十二大項目打分數,評分重點以各指標發展之未來性為考量,非單純過往的績效,包括「生產面向」的產業活力的展現、產業永續性、農業教育推廣;「生活面向」的生活空間與環境特色營造、社區組織與參與、文化保存與活化、青年參與、老人照護;「生態面向」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維持、生態資源保育、教育與特色發展、友善耕作的程度;「未來願景與實踐面向」的未來發展規劃;評審權重分為70%基礎權重及30%的自訂權重希望讓農村思考自身的發展特點,呈現農村的多元性及獨特性。

  全國決賽金牌農村之獲獎農村可獲得農村發展獎勵金五十萬元整及參與德國農村培訓計畫,全額補助2名及可自費參加名額1名;銀牌農村為獎勵金三十萬元整及參與德國農村培訓計畫,全額補助1名及可自費參加名額1名;銅牌農村為獎勵金二十萬元整及參與德國農村培訓計畫,全額補助1名及可自費參加名額1名。

 圖3. 評分指標四大面向十二大項目自訂權重30%

圖3. 評分指標四大面向十二大項目自訂權重30%

  《遠見雜誌》每年針對22縣市的施政進行民調,邀請專家挑選出最能檢視各縣市競爭力的指標,以經濟與就業、教育與文化、環保與環境品質、治安、公共安全與消防、醫療衛生、生活品質與現代化、地方財政,以及社會福利等9大構面來評定各縣市的總體競爭力。在經濟與就業構面上,許多專家更認為,各縣市投入農業發展不僅有助創造就業人口,農村的生活品質與農業的收入高低,將成為評估縣市政府經濟就業表現的重要指標,面對全球化、科技化與氣候變遷的三大趨勢,農業已不再是夕陽產業,可望成為帶動臺灣產業發展新動力,而這改變將從農村開始。【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詳細資訊請上「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選拔活動網站」。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1-16: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