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茶角盲椿象生態及其防治簡介

文圖/茶業改良場 林秀橤

  茶角盲椿象(HelopeltisfasciaticollisPoppius(Heteroptera: Miridae))原為一種森林害蟲,隨著人類對山林的開墾種植作物,該蟲則轉向取食人類的作物。茶園附近常有雜木林亦容易使茶角盲椿象棲息於此,待茶芽大量萌發,茶角盲椿象即取食茶芽,危害茶芽,造成茶菁產量降低甚至完全無法收穫的窘境。目前報導指出有數種與茶樹相關的椿象,其中以茶角盲椿象,或稱茶蚊子(tea mosquito bug, TMB)為茶樹最主要的椿象類害蟲。茶角盲椿象性喜活動與棲息在陰涼避風的茶園中,其若蟲體黃(圖1),雄成蟲體全黑(圖2),雌成蟲有明顯黃色背板(圖3)。若蟲及成蟲皆以刺吸式口器吸取茶樹嫩芽、葉或莖部汁液,並使嫩芽與葉上產生黑褐色斑點(圖4),危害嚴重時造成芽體生長受阻,受危害之芽、葉容易掉落,嚴重影響茶菁產量。報導指出茶角盲椿象在非洲可使茶葉減產55%、在亞洲可達11~100%的茶葉損失,在臺灣則經常性造成25~50%產量損失,其中非慣行耕作茶園更可能達50%以上之茶菁損失。

一、地理分布與寄主範圍

  茶角盲椿象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皆有分布,包括東南亞、非洲、澳洲北部等。茶角盲椿象最早的紀錄為1847年於爪哇被報導會危害茶樹,1968年在印度察查縣(Cachar region)茶區首次被發現,此外,茶角盲椿象廣泛分布於各個主要產茶國家,包括孟加拉、斯里蘭卡、爪哇與蘇門答臘、寮國、越南、西馬來西亞、臺灣、巴布亞紐幾內亞、烏干達、肯亞及中國大陸,在海南島不僅為茶樹重要害蟲更為腰果重要害蟲之一。

  茶樹為茶角盲椿象最主要及最喜愛的寄主植物,除了茶樹之外,茶角盲椿象亦取食廣泛經濟作物,包括腰果、刺槐、可可、樟、胡椒等,且皆會造成該等經濟作物之嚴重損害,而茶角盲椿象亦會在主要作為食糧之寄主作物短缺或被施予農藥時,藉由非寄主植物繼續存活,此種行為有利其維持全年生育及殘存直至主要寄主植物大量出現為止,此類在茶園或鄰近茶園之非主要寄主植物種類整理如表一,筆者調查南投茶區附近其他受茶角盲椿象危害植物(圖5),包括九重葛、野牡丹、牽牛花、福木、山櫻花、咖啡、蓮霧、山茶花、落葵、番石榴、龜背芋、薄荷、金露華、小花蔓澤蘭、春不老、大花咸豐草及蕨類等,部分雜草可作為茶角盲椿象中間寄主以完成其完整世代,如包瘡葉(Maesaindica)、小花蔓澤蘭(Mikaniamicrantha)、金露華(Durantarepens)、番石榴(Psidiumguajava)、梔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閻浮樹(Eugenia jambolana)、野牡丹(Melastomamalabathricum)及香澤蘭(Chromolaenaodorata)等,雖然中間寄主可提供短暫性的繼代養分需求,但目前尚無任何較茶樹更好的寄主植物供茶角盲椿象完成其完整的世代,茶角盲椿象在茶樹上的繁殖率與殘存率亦較在其他植物上高,顯示茶樹為茶角盲椿象最佳寄主植物。

二、發生生態

  本蟲一年發生四至八代,成蟲及若蟲均喜好棲息在通風不良且陰涼之茶園,在一天中以早晨、傍晚活動較頻繁。在一年中除冬季溫度較低時以成蟲越冬外,其餘時間均會危害茶樹嫩芽葉,尤以4~5月及8~9月危害較嚴重,故在春茶萌芽初期(3月底4月初)與秋茶開始萌芽時,皆需特別注意開始進行茶角盲椿象的防治工作。

  應用不同管理策略以減少茶菁受茶角盲椿象危害固然重要,然而掌握防治時機更為提升防治策略應用效率之關鍵。茶角盲椿象發生初期辨識要領如下:

(一)判別蟲齡--若蟲危害造成之病斑大小隨蟲齡愈大而斑點面積越大(圖6),成蟲又較若蟲危害斑點面積來得大,若蟲發生即需進行防治作業。

(二)判別病斑新鮮度-病斑自茶角盲椿象開始危害至數小時後,其病斑自半透明→水浸狀→外圈開始褐化→病斑全部褐化→深褐色且呈乾枯狀(圖7),病斑越新鮮表示茶角盲椿象還在茶嫩芽葉附近,採取防治之效果較好。

(三)病斑發生區域面積--小面積發生時即需進行防治作業,避免茶角盲椿象持續成長並產卵於茶嫩芽以不斷擴增其族群量,族群持續增加會提升防治困難度。

三、防治方法

  多年生、單一茶種、高密度、大面積栽種、高強度施用肥料及化學農藥的耕作方式等影響茶角盲椿象的發生,可能有效的茶角盲椿象管理方法為早期偵測及立即施用適切管理方式,如應用包括耕作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等之害物整合性管理模式(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以下針對各種防治策略進行介紹。

(一)耕作防治

  由於茶角盲椿象若蟲停留在嫩芽葉取食,且其主要產卵位置在茶嫩芽的第一至第三節間(圖8),故強度採摘及枝條修剪等栽培管理手段,除了可直接降低茶角盲椿象族群密度外,對於減少茶角盲椿象食物來源繼而降低其族群量有間接的幫助,規律採摘及配合使用化學藥劑即可有效控制茶角盲椿象的發生。

移除茶園周圍及茶樹行間之中間寄主植物亦為一良好耕作防治手段,故在茶園與其他作物園或雜木林間之間隔區中,應避免雜草等其他茶角盲椿象取食植物種類之生長,以避免當茶園施予化學藥劑時,茶角盲椿象遷徙移居可繼續生存繁殖。

(二)物理防治

  徒手抓蟲可在茶角盲椿象發生初期,尤其仍為若蟲時進行,且最佳進行時機為早晨及傍晚等涼爽環境。

  屏障施藥法(barrier spraying)為一種特殊施藥方法,其為先於受害茶園周圍(約8-10茶行)施藥,再向茶園中心施藥,此方法可以避免施藥時茶角盲椿象向施藥的反方向遷徙。

(三)生物防治

  根據報導指出,茶角盲椿象之天敵昆蟲有草蛉、螞蟻、貓蛛、跳蛛、條紋蠅虎蛛、黃帶犀獵椿、螳螂等,但具有商品者甚少,皆須仰賴自然環境提供,若使用化學藥劑頻繁之茶園,天敵昆蟲數量亦較少,即無法利用天敵昆蟲進行茶角盲椿象之防治。

  昆蟲病原微生物部分,則包括有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黑僵菌(Metarrhiziumanisopliae(Metchnikoff)Sorokin)及臘蚧輪刺孢菌(Verticilliumlecanii(Zimmerman)Viegas)、鐮孢菌屬(Fusarium sp.)、黃麴菌(Aspergillusflavus)、芽枝黴菌屬(Cladosporium sp.)、彎孢菌屬(Curvulariasp.)、枝頂孢屬(Acremonium sp.)及木黴菌屬(Trichoderma sp.)等。此外Mukerji與 Roy Choudhuri(1965)報導一種六索線蟲會寄生茶角盲椿象,但被寄生的茶角盲椿象不會有病徵表現,除非檢查其內臟才會發現。

(四)化學防治

  雖然目前尚未有核准登記使用於防治茶角盲椿象之藥劑,但經茶業改良場測試核准登記使用於茶小綠葉蟬藥劑對於茶角盲椿象具有防治效果。

四、結語

  IPM為一種以生態為基礎且長期性的害物管理策略,包含各種防治策略,包括耕作防治、機械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其中化學防治則需要參考基礎監測資料及遵守藥劑輪用等適當的操作守則。

表1. 茶角盲椿象之茶園周圍常見寄主植物整理(Roy等人,2015)PDF

圖1. 茶角盲椿象若蟲,體色黃。
圖1. 茶角盲椿象若蟲,體色黃。

圖2. 茶角盲椿象雄成蟲,全體黑色。
圖2. 茶角盲椿象雄成蟲,全體黑色。

圖3. 茶角盲椿象雌成蟲,胸部背板呈黃色至橘黃色
圖3. 茶角盲椿象雌成蟲,胸部背板呈黃色至橘黃色。

圖4. 茶嫩芽葉受茶角盲椿象危害後呈黑褐色斑點。
圖4. 茶嫩芽葉受茶角盲椿象危害後呈黑褐色斑點。

圖5. 茶角盲椿象危害多種不同植物。
圖5. 茶角盲椿象危害多種不同植物。

圖6. 不同蟲齡之茶角盲椿象危害茶嫩葉之病斑。A.為一齡若蟲危害之病斑;B.為成蟲危害之病斑。
圖6. 不同蟲齡之茶角盲椿象危害茶嫩葉之病斑。A.為一齡若蟲危害之病斑;B.為成蟲危害之病斑。

圖7. 茶角盲椿象吸食茶葉之病斑隨著時間自邊緣開始向中心褐化,以危害時間短到長分別為藍圈→橘圈→紅圈之病斑。
圖7. 茶角盲椿象吸食茶葉之病斑隨著時間自邊緣開始向中心褐化,以危害時間短到長分別為藍圈→橘圈→紅圈之病斑。

圖8. 茶角盲椿象之卵產於幼嫩枝條節間之組織內,有白毛露出。
圖8. 茶角盲椿象之卵產於幼嫩枝條節間之組織內,有白毛露出。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2-17:22,163